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现状特点,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根据和要求。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经济转型;高等教育机构改革
  


  一、民办高校的特点及现况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比较晚,绝大多数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民办高校才能发展壮大。目前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一致。一些民办本科院校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追求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果所有高等院校人才雷同,人才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严重脱节。造成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就业率严重低下,甚至危及到自身生存。
  招生—培养—就业,构成民办高校办学日语专业的完整链条。招生是基础和前提,就业是结果,是衡量和检验培养质量的标杆,培养社会需要的日语应用型人才是教育教学主要目的,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的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生源自然会充足,学校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与实力雄厚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办学资金短缺,社会认可度不够,再加上民办高校自身管理方面的不完善和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等缺点。其主要优势是办学体制灵活,可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寻找日语人才需求的缺口,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使自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一味追求提高学历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搞不好会在无形中丢掉已有的宝贵优势,抹杀已经形成或初步形成的特色,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以至于造成招生困难这样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应用型人才定位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前大家基本上是不提的。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高职院校,都是要追求成为综合型、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结果造成所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结构脱节。
  随着1999年高校实行扩大招生,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合理定位是国家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的思路,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结构顺应社会客观实际的要求。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强调,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大大提高。根据这个精神山东省符合转型条件的新建本科院校大约有30多所。其中包括:1、原地方专科升本的学院;2、独立学院;3、由民办高职专升本或由独立学院转型的民办本科院校;4、由原先的干部、教师培训之类的成人高校发展而来本科院校等。其中包括12所已经转型或者正在转型的独立学院在内所有的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都属于鲁昕副部长所说的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转型的范围之内。所谓教育转型,是回归办学定位而不是简单回到高职教育,是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是转向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的日语专业也和其他专业一样必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线。如何根据社会的用人需求合理定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全体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所谓分类发展是将高校现有学科横向区分为学术研究型和技术服务型两类。人才培养定位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以学术创新和科技研发为主;技术服务型人才重在研究学科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社会服务手段,推动学科建设成果的社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学术研究型学科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技术服务型学科的核心是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
  其实,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数量较少的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校和数量众多的专科、中专学校在各自的轨道上错位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适销对路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尤其是专科和中专学校,行业特色非常鲜明,学校坚持走应用技术型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学生经过适度的理论教育和严格的专业训练,毕业后很快适应了市场需求。虽然大量毕业生只有专科或中专文凭,但依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各个行业、各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
  2 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最强劲的驱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逐渐发展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然而,这种制造业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以劳动密集型为载体的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劳动者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小学和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胜任工厂里的工作。这说明,当时我国高校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发展。面对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日语人才。民办高校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准确恰当的。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有可能实行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以能源生态化、制造数字化为核心,以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端倪。伴随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格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急速推动,欧美国家正重新回归并更加重视较少依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的“高端制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普遍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同时,刚刚起步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缺乏高技能人才支撑,面临数字化、自动化装备生产研发、维修等工程人员难求的状况。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和高素质劳动者紧缺,已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瓶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倒逼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结构刻不容缓。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中,必须有一类大学更深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脉搏,更多地服务企业技术研发,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和应用问题上。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一)制定确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各种不同层次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国内目前的情况,民办高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提倡创办“中国的哈佛”或“中国的早稻田”都是不且实际的幻想。民办高校的日语专业主要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结构。
  (2)准确把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人才,也不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所有高校,全国重点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新建三本和民办高校,还有高等职业学校都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不同高校的应用型人才的类型的区别在哪里?重点高校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是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注重日语+专业”的复合型和跨文化交流的应用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民办高校如何定位应用型人才是关键问题,理论水平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职业技能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复杂难界定的问题,弄清楚民办高校毕业生具体掌握的能力标准,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社会用人的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界定日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且各个类型也有不同层次之分,有的是侧重创新型的应用,有的侧重一般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民办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哪一类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质要求是什么等,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需要在充分了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学院日语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点深入细致的合理定位。
  (3)更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调查分析,在我院原来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优化,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重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力度。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构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完善综合教学体系,编写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修改教学大纲。
  (二)界定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具体来说,日与应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方面的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的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内容,是日语学习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它是构成语言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语言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的能力。日语交流能力、用日语能够完成和胜任某一项工作的能力和运用日语在外贸、海关、旅游、商务谈判、日资企业、日语教育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等等。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实践加以设计的,强调对基础的、成熟的和适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2)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能力培养,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还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3)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将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的培养过程。
  (三)优化课程体系
  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为依据,积极开设适合自己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应用课程的分量,形成符合学生就业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外语应用性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要强化其“应用”功能。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或者把它变成选修课,增强如商务日语、IT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等应用日语的分量。加重听力、会话、口译等能够提高应用能力的技能课,增进对日本企业、日本文化的了解。创新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善和优化课程,加重应用型科目的课时分量,从而强化其“应用”功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措置。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性强的课程或者把它变成选修课,增强如商务日语、IT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等应用日语的分量。
  (四)加强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方面要突出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日语学习。这不仅可以扩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用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快乐学习,增加日语学习的信息量。
  在教学第一线,由于学分制教学改革、学生通识教育和双学位、辅修专业学习以及生源质量变化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受到了课时大幅减少、学生班容量增加等诸多教学困难。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绝非易事,有人甚至认为是空中楼阁。必须承认这是目前的现实所在,但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培养跨
  文化交际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解决的唯一手段就是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在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阶段,教学方法使用了古老的翻译法,而在注重语言。
  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就必须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特别是重新审视基础日语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敢于直面课时少、班容量大等诸多矛盾,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等,充分发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基础阶段解决语言学习以及基本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才可确保在高年级阶段通过日语学习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五)强化校企合作,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增进高等院校与社会的沟通与了解,构建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外语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最终为社会企业服务,尽早进入企业实习是培养应用技术型日语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日语学生可以利用大二、大三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实习,从而提高实用能力。
  ﹡本文是以下课题的研究成果:
  (1)2015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民办高校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5SB049)
  (2)2015年齐鲁理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G201511)《民办高校日语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鉴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高校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策略作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校;三严三实;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是否高效运行。高校教师队伍必须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重大意
期刊
摘要: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国,体质问题一直是当前的社会的主要问题。提升学生的体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存在。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的发展。笔者于钱江学院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对我们学校的大学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的情况,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干预措施。 
期刊
【摘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市场不断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而我国又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过去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在介绍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理念落后、决策缺乏理性、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技术基础薄弱和缺乏创新人才等问题,提出应从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四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加强国家软实力,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承工作显得异常薄弱,倘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将对高职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对接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八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与教学等部门一起肩负起培养四有新人为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对西部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而言,图书馆的职责任重而道远。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630名高职大学生的“双能”现状调研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等因素导致职业能力不强,且由于对通用能力的认识和训练不足导致专业能力颇有欠缺。通过对高职大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原因,从高职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层面、学校教育提出了改进双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通用能力;专业能力    1.引言  本研究中双能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简称。其中通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计算机软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软件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练习、多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运用所学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方法    1、引言  当今社
期刊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需要建立能反映其综合素质状况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需要建立能反映其综合素质状况的科
期刊
摘要: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指示,设立中专生报考普通高校的招生政策,即学生在各市卫校学习三年到四年之后通过中升本考试,进入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进行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专毕业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身上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本科生”的一些特质,逐渐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把握中升本的特点,研究针对中升本专业学生的管理方法,显得尤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所引起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他们的消费需求强烈但经济却尚未独立,社会各方面的经验也都比较欠缺,在消费中存在着较多盲目的现象和突出的问题,这对大学生自身、对他们的家庭以及对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并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此给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