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大学生爱国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扎根传统爱国教育载体和原有育人模式的前提下,进行载体的创新和衍生。当今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紧跟时代发展更替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是长期轮动的过程。结合当代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教育传统育人模式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增强爱国教育当代感。丰富新媒体形式等爱国教育载体,如从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贴吧等平台的运用,推进课堂内外相互促进的模式。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过程,以当下新理念新媒体和丰富的爱国教育载体,为爱国主义教育加持赋能,探索网络新媒体和红色基地载体等多种赋能等形式。
【关键词】爱国主义;新媒体;教育载体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按照党中央要求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唱响互联时代爱国教育新篇章,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网上网下联动和课堂内外结合的育人模式。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开展网络新媒体育人既是时代需要,也具有重要导向价值,其不仅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还提升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当代新媒体手段激活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载体形式。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现状及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除了传道授业更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高校中通过有效教育载体集中深入的向大学生传承爱国主义观念,树立正确三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主要以思政两课为载体,且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理论题材缺少时事政治及当代人物载体。主要内容存在理论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缺少新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更新教育内容,使用当代实际生活中能真实体会到的爱国教育案例,利用当代鲜活案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认识的同时也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为大学生树立符合当前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缺乏载体形式创新。最新的教育素材不再是通过单一教育载体输送给学生,而是利用多种形式,立足课堂教育理论阵地,并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做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中,使学生入脑入心。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为载体做有效推介。
3、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缺乏网络新媒体载体赋能。网络新媒体具有覆盖广、时效强等主要特点。也正是因为网络自媒体灵活、多样、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增加体验感的有效载体,所以新媒体载体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因此,需要把网络新媒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体验感和获得感。如何在学生使用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时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如何赋能创新教育载体是新时代爱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思考与探究
使用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也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时,必须构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更要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我院教师在爱国教育中积极转变工作载体和方法,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弘扬爱国主义。利用网络新媒体宣讲党史、国史等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使学生了解我国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上下五千年和百年奋斗史,从而使学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1、通过虚拟现实和网络新媒体等相关载体,丰富爱国主义数字化载体。
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着力发展网络新媒体载体的运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并开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等有效形式的爱国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建立网上展馆,开展网上纪念英雄等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取得良好的学生体验。互联网在现代化时代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大疫情时期,善于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群、易班、慕课、公众号等线上传播载体推进高校网络爱国教育。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感。采用新技载体,开展生动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网上红色展馆和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直播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互联网传播载体有效应用。广泛组织开展学生网上爱国主题网课,采用腾讯会议开展主题班会。用当下热点事件采用新媒体平台推动爱国主义进程。
2、利用网络高人气大V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性。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形式也要符合发展融入现代化元素,探索新的形式与方法是爱国主义教育年轻化、普遍化。当前,大学生运用直播、短视频平台普遍,占领网络根据地,就占据了年轻群体。网络大V在网民中有高号召力和高人氣,有较强社会动员力,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大V的联合开展工作,做好政策引领、增进政治认同,将这一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爱国教育和思政教育周围,使网络大V成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发言人。制作爱国主义内容MV、短视频、网文、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推介融入大学生网民日常。要做强新媒体,利用思政教育网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做强新媒体引流,在网络高流量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性改变网络使用者思想。
3、深挖爱国主义教育艺术表现影音载体。
当前,大学生的爱国认知,更多的是通过综艺、电影、动漫、电视剧、网络短视频等这些影音做载体。影音作品借助于电子媒介成为最有生命力的现代化艺术载体。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艺术性强的影音载体提升爱国教育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例如爱国题材的电影、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都是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的载体。老片新拍的影视载体融入当代艺术元素深受广大学生好评,因为现代技术制作的爱国主义影音载体,赋予了素材全新的生命。深度开展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观影和校园红歌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在借助影音艺术载体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拓展电影背景爱国知识,帮助大学生明确爱国主义影视所传递的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 4、关键时机丰富爱国教育活动载体,赋能爱国精神。
把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契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载体作为爱国教育非常重要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支持创新。学校加大对爱国主义活动文学创作、视频剪辑、音乐创作等活动的奖品支持力度,鼓励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创新爱国活动,动员学生剪辑爱国视频并推介。利用我国传统节日或爱国纪念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题活动。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青年节等重要时机,广泛的开展创新形式的各种爱国主题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面对爱国主义教育中沉痛的历史,例如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等开展大学生公祭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砥砺前行的勇气。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广大学生培养爱党爱国情怀。
5、丰富多元教育载体,探索课堂爱国元素融入+红色基地载体形式。
拓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在立足学校地区实际情况,开发“第二红色课堂”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我国拥有各类红色景点、博物馆、军事公园、历史遗迹等爱国教育基地,承载了爱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历程。中央宣传部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中每一个红色基地都是爱国情怀的缩影。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利用率并不算高,我们要继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红色资源作为爱国教育载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条件,以基地为载体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景教育载体,丰富学生知识体验感,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感受烽火连天,去感知国家的伟大,强化爱国情怀。
爱国教育基地分散在各地市,但是由于高校在地理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不可能参观所有爱国主义基地,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爱国教育电子影音、电子图文等资源库的收集,对于无法实现实地参观的高校,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情景再现参观红色基地,结合数字化手段完成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的结合。
6、重大疫情形势下,涌现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是爱国主义强有力的教育载体。
通过深入学习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提升爱国情怀的凝聚力。时代楷模在抗疫、抗洪等重大救灾行动中涌现的先进感人事迹。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化新时代人物载体和先进事迹载体,营造全社会学习模范、宣扬模范的良好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因此,选取重大疫情中师生耳濡目染的先进英雄事迹做载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生对重大疫情的认知度,激发学生面对国家困难时的团结凝聚力。并且,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等奉献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党的坚实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在众志成城的爱国氛围中共战疫情,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过程中的挑战与管控
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快速的发展和普及使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然而我国的网络环境中不可避免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有人趁机利用网络来传播不良信息,其中不乏暴力、分裂等有损国家安全的信息,也有蓄意抹黑的言论。大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这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赋能红色教育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控来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向上的网络环境,确保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纯洁性。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风气。在高校倡導学生遵守上网道德规范,抵制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载体传播正能量,对负面信息予以举报,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师做好载体选择和前期信息筛选。
2、在高校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法治化观念。深入开展学习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活动。推进依法治理,依靠法律权威维护教育载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深度挖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新媒体载体,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加以丰富。创新转化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形式,载体的多样性造就了爱国主义教育不竭的生命力,从而推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德树人体系。
当今,面临新思想、新元素、新思潮,必须拓展新载体的应用,加强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赤子之心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红色赋能,打开新时代立德树人多种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海丰.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3.
[2]赵社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J].学园,2015.
[3]洛嘉.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4]鲍立强.浅析互联网条件下的青工政治思想工作[J].中国电子商务,2015.
[5]郝开心.当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简介:
1.李光跃,男,本科,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2.李艳涛,男,研究生,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王静,女,本科,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爱国主义;新媒体;教育载体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按照党中央要求通过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唱响互联时代爱国教育新篇章,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网上网下联动和课堂内外结合的育人模式。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开展网络新媒体育人既是时代需要,也具有重要导向价值,其不仅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还提升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当代新媒体手段激活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载体形式。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现状及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除了传道授业更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高校中通过有效教育载体集中深入的向大学生传承爱国主义观念,树立正确三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主要以思政两课为载体,且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理论题材缺少时事政治及当代人物载体。主要内容存在理论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缺少新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更新教育内容,使用当代实际生活中能真实体会到的爱国教育案例,利用当代鲜活案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认识的同时也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为大学生树立符合当前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缺乏载体形式创新。最新的教育素材不再是通过单一教育载体输送给学生,而是利用多种形式,立足课堂教育理论阵地,并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做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中,使学生入脑入心。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为载体做有效推介。
3、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缺乏网络新媒体载体赋能。网络新媒体具有覆盖广、时效强等主要特点。也正是因为网络自媒体灵活、多样、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增加体验感的有效载体,所以新媒体载体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因此,需要把网络新媒体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体验感和获得感。如何在学生使用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时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如何赋能创新教育载体是新时代爱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思考与探究
使用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也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时,必须构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更要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引导我院教师在爱国教育中积极转变工作载体和方法,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时俱进,弘扬爱国主义。利用网络新媒体宣讲党史、国史等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使学生了解我国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上下五千年和百年奋斗史,从而使学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1、通过虚拟现实和网络新媒体等相关载体,丰富爱国主义数字化载体。
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着力发展网络新媒体载体的运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并开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等有效形式的爱国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建立网上展馆,开展网上纪念英雄等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取得良好的学生体验。互联网在现代化时代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大疫情时期,善于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群、易班、慕课、公众号等线上传播载体推进高校网络爱国教育。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感。采用新技载体,开展生动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数字化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网上红色展馆和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直播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互联网传播载体有效应用。广泛组织开展学生网上爱国主题网课,采用腾讯会议开展主题班会。用当下热点事件采用新媒体平台推动爱国主义进程。
2、利用网络高人气大V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性。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形式也要符合发展融入现代化元素,探索新的形式与方法是爱国主义教育年轻化、普遍化。当前,大学生运用直播、短视频平台普遍,占领网络根据地,就占据了年轻群体。网络大V在网民中有高号召力和高人氣,有较强社会动员力,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大V的联合开展工作,做好政策引领、增进政治认同,将这一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爱国教育和思政教育周围,使网络大V成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发言人。制作爱国主义内容MV、短视频、网文、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推介融入大学生网民日常。要做强新媒体,利用思政教育网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做强新媒体引流,在网络高流量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性改变网络使用者思想。
3、深挖爱国主义教育艺术表现影音载体。
当前,大学生的爱国认知,更多的是通过综艺、电影、动漫、电视剧、网络短视频等这些影音做载体。影音作品借助于电子媒介成为最有生命力的现代化艺术载体。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艺术性强的影音载体提升爱国教育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例如爱国题材的电影、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都是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好的载体。老片新拍的影视载体融入当代艺术元素深受广大学生好评,因为现代技术制作的爱国主义影音载体,赋予了素材全新的生命。深度开展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观影和校园红歌需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在借助影音艺术载体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拓展电影背景爱国知识,帮助大学生明确爱国主义影视所传递的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 4、关键时机丰富爱国教育活动载体,赋能爱国精神。
把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契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载体作为爱国教育非常重要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支持创新。学校加大对爱国主义活动文学创作、视频剪辑、音乐创作等活动的奖品支持力度,鼓励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创新爱国活动,动员学生剪辑爱国视频并推介。利用我国传统节日或爱国纪念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题活动。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青年节等重要时机,广泛的开展创新形式的各种爱国主题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面对爱国主义教育中沉痛的历史,例如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等开展大学生公祭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砥砺前行的勇气。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广大学生培养爱党爱国情怀。
5、丰富多元教育载体,探索课堂爱国元素融入+红色基地载体形式。
拓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在立足学校地区实际情况,开发“第二红色课堂”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我国拥有各类红色景点、博物馆、军事公园、历史遗迹等爱国教育基地,承载了爱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历程。中央宣传部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中每一个红色基地都是爱国情怀的缩影。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利用率并不算高,我们要继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红色资源作为爱国教育载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条件,以基地为载体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景教育载体,丰富学生知识体验感,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感受烽火连天,去感知国家的伟大,强化爱国情怀。
爱国教育基地分散在各地市,但是由于高校在地理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不可能参观所有爱国主义基地,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爱国教育电子影音、电子图文等资源库的收集,对于无法实现实地参观的高校,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足不出户情景再现参观红色基地,结合数字化手段完成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的结合。
6、重大疫情形势下,涌现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是爱国主义强有力的教育载体。
通过深入学习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提升爱国情怀的凝聚力。时代楷模在抗疫、抗洪等重大救灾行动中涌现的先进感人事迹。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化新时代人物载体和先进事迹载体,营造全社会学习模范、宣扬模范的良好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因此,选取重大疫情中师生耳濡目染的先进英雄事迹做载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生对重大疫情的认知度,激发学生面对国家困难时的团结凝聚力。并且,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等奉献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党的坚实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在众志成城的爱国氛围中共战疫情,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过程中的挑战与管控
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快速的发展和普及使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然而我国的网络环境中不可避免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有人趁机利用网络来传播不良信息,其中不乏暴力、分裂等有损国家安全的信息,也有蓄意抹黑的言论。大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这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赋能红色教育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控来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向上的网络环境,确保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纯洁性。
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风气。在高校倡導学生遵守上网道德规范,抵制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载体传播正能量,对负面信息予以举报,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师做好载体选择和前期信息筛选。
2、在高校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法治化观念。深入开展学习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活动。推进依法治理,依靠法律权威维护教育载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深度挖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新媒体载体,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并加以丰富。创新转化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形式,载体的多样性造就了爱国主义教育不竭的生命力,从而推进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立德树人体系。
当今,面临新思想、新元素、新思潮,必须拓展新载体的应用,加强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赤子之心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红色赋能,打开新时代立德树人多种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海丰.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3.
[2]赵社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回顾和思考[J].学园,2015.
[3]洛嘉.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4]鲍立强.浅析互联网条件下的青工政治思想工作[J].中国电子商务,2015.
[5]郝开心.当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简介:
1.李光跃,男,本科,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2.李艳涛,男,研究生,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王静,女,本科,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