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实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为此,作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虽然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但绝不是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基于此,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有效创设审美环境
实践证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往往是构成创造力的动力,直接成为科学创造的重要因素或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手段。审美教育发展着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因此,我们应有效创设审美环境,把美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促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己和创造未来。从这方面来说,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意识教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体现在理性美上,辩证的唯物观和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十分完备和科学,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对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发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体现在思想美上,用共产主义理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体现在行为美上,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社会公德为准则,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举止文明、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贯彻教学审美化原则,做到语言美、教态美、教法美、板书美等,创造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思想政治课的理性美和现实美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并享受美、体验美,进而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动力。
三、积极引领问题探究
1、问题探究主题的提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一个热点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习,并列出相关的问题。
2、问题的提出、讨论与确定: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就“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交流、讨论各自所列的准备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最后确定要学习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有什么启示?
3、个人或小组展开问题探究活动: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探究问题,或独立承担小组的某些问题。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调查等手段、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四、努力改革评价方式
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对教学将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检测,评价的标准就是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约其思想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努力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辩论,我们就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辩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在辩论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对教学中的某部分内容(如股票、货币、宗教等)特别感兴趣,我们同样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热点评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他们显露知识特长,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在检测方式上,我们同样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可以写政治小论文、发表评论、搞抽签问答和开卷考试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引领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和要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能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舞台,也一定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思想政治课教改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和反复实践。我们坚信,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为此,作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虽然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但绝不是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基于此,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于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总括起来讲,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有效创设审美环境
实践证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往往是构成创造力的动力,直接成为科学创造的重要因素或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手段。审美教育发展着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因此,我们应有效创设审美环境,把美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促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己和创造未来。从这方面来说,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意识教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是体现在理性美上,辩证的唯物观和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十分完备和科学,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对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发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体现在思想美上,用共产主义理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是体现在行为美上,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社会公德为准则,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举止文明、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贯彻教学审美化原则,做到语言美、教态美、教法美、板书美等,创造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思想政治课的理性美和现实美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并享受美、体验美,进而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动力。
三、积极引领问题探究
1、问题探究主题的提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一个热点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习,并列出相关的问题。
2、问题的提出、讨论与确定: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就“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交流、讨论各自所列的准备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最后确定要学习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有什么启示?
3、个人或小组展开问题探究活动: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探究问题,或独立承担小组的某些问题。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调查等手段、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四、努力改革评价方式
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对教学将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而思想政治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检测,评价的标准就是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约其思想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努力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比如,有的学生善于辩论,我们就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辩论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在辩论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对教学中的某部分内容(如股票、货币、宗教等)特别感兴趣,我们同样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热点评析、专题讲座等形式,让他们显露知识特长,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在检测方式上,我们同样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可以写政治小论文、发表评论、搞抽签问答和开卷考试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引领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和要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能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舞台,也一定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思想政治课教改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和反复实践。我们坚信,中学政治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