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原则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开头曾先后采用了几十种不同的写法,后来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最后才确定下来,对此他深有体会地说,“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课堂教学亦然,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兴味索然,下面的课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导入的技巧,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活动,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笔者不揣浅陋,结合自己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与原则。
  我们知道,一节课到底应该怎样开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育对象有别,每节课的开头必然会有所差别。因此,课堂导入的技巧,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唤醒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课题的教学过程。
  实际上,课堂导入的过程,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即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这个“不协调”是通过设疑置问,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运用于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情境中,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使学生的注意、思维、记忆等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此,课堂教学有了好的导入,就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形成一股乐于探究的内驱力,以极大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课堂导入的技巧作了一些探索,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种导入技巧。
  一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讲“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个事实:建筑工地上的泥瓦匠在砌墙时,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经常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细绳来观察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然后问学生:“他这样做,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学生点头称是,但不懂其中奥秘(理论依据)。这样,从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情况下的新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数学家的创新意识也会给学生以启迪。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先给学生介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老师让学生算“1 2 3 …… 100”的故事,当学生觉得饶有趣味时,教师适时指出:“这种思想方法体现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思想方法。我们来推导公式,用理论说明问题:比高斯进步没有?”学生就极易进入思维状态。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俯拾即是,诸如讲“平面解析几何”起始课,介绍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等等。数学家的创造看似偶然,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数学家的灵感源自长期的思考、观察与艰辛探索,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三是利用矛盾引入思辨。利用矛盾,犹如引水击石,能诱导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讲“曲线的参数方程”之前,教师先设计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要求学生求物体运动的曲线方程。当学生运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办法去思考时,是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的。此时教师适时点拨: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能否间接去找?这就促使陷入矛盾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新的发现:运用力学原理,借助时间参数,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从而间接获得了运动的曲线方程,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参数方程”的认识。
  四是巧设悬念诱导探寻。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从学生常见的“折纸”活动中,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增长的事实,告诉学生1毫米厚度的纸板,只需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造成悬念,思维就会迅速进入亢奋状态。这样通过巧设悬念,诱导学生探寻答案,进而导入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方法导入课堂,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而适度,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是富有创造性的。但透过这些技巧也容易发现有着共同的目的,既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联想,发展学生思维。因此,设计数学课堂的导入,应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兴趣性原则。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凡成功的导入技巧,总是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求知欲望;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会化为自觉行为。
  二是思维性原则。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发兴趣”的层面还不够。启发学生思维,以揭示数学现象蕴含的客观规律,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教师要优化设计导入,以激发兴趣为契机,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量力性原则。设计数学课的导入,教师要综合分析教材和学生,找准教材内容的切入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及能力发展现状,进而设计最优化的导入技巧。不能为追求导入的新奇而无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否则就收不到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阻碍网络教学课件的来源,解决利用网页制作教学课件时遇到的部分功能实现的问题,利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进行开发,成功地实现了交互性、搜索等功能。
目的:探讨重组人钙调素(rhCaM)对白芷悬浮细胞及结核杆菌增殖作用的影响。 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人钙调素基因Ⅲ(hCaMⅢ cDNA)重组表达质粒hCaMⅢ/pBV220,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00名健康人和12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
高校教育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展
替代材料对替代输尿管解剖的连续性和功能的完整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生物材料人造输尿管的研究近况,并简要综述了生物性人造输尿管替代手术方法与技巧.
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已经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有趣,化静止为运动,化繁琐为简明。多媒体教学比一般传统教学手段具备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更大容量的信息储备,成为当下中学课堂重要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如何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建构历史情境教学模式,有效地推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胸腔积液细胞DNA倍体,以探讨其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35例胸水分为恶性、良性两组。用FCM检测胸水中DNA倍体,同时测定CEA、Cyfra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