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社会形势发展需要,中职院校招生制度亟待改革。尽管当前各地中职教育在招生程序和招生纪律等方面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规范和制度,但这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教育负担越来越重,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中职招生制度 制度改革 发展趋向
一、中职招生制度改革背景
目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首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现,因而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其次,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催生了职业大迁徙、人口大流动,急需通过中职教育促进农民工转变成新市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端制造产业必将被高端制造业所淘汰或者替代,这就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劳动者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不断增强,需要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因此,有必要对中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
从职业教育的内涵看,当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逐步走入人力资源强国,职业教育及成为“后普九”时代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重要突破点,通过职业教育解决功能性文盲的作用日益明显。当前阶段,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职业教育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战略定位,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成了未来十年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中职招生范围不再局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因此,中职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招生制度改革现状
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保障了全国中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在坚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下,确保了生源计划的落实。在生源渠道上,除了应届初中毕业生外,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高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退伍士兵等比例也占了一成左右,各地还创新了教学模式,开展了“送教下乡”、在城镇职工中间开展中职学习教育等活动,以拓展生源渠道。在招生模式上,既有东西部合作型招生、对口支援型招生,又有中高职贯通型招生和功能拓展型招生等,初步实现拓展招生对象、增强地区之间职教资源的交流互通。各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招生办法和招生形式,诸如提前招生、注册入学、多次补录、集中录取等招生办法,同时加强招生工作秩序管理,实现招生的统筹规划,杜绝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职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中职招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各地都营造了良好的招生氛围。中职招生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已初步形成,区域间统筹招生的机制正在逐步探索当中。各地还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构建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机制。
尽管当前的中职招生工作实现了招生理念和招生对象的突破,但是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中职教育在招生方面的问题愈发暴露。首先,当前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的中职招生制度与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战略定位不能完全适应,缺乏全国统一的招生机制和招生手段。其次,尽管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实现了统筹规划,但是当前的中职人才培育需求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匹配,导致部分地区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毕业生质量不尽如人意。再次,各地区域间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中职教育资源尚未实现统筹配置。中职办学条件的改善速度远远落后于中职院校招生数量增长速度,增加职业教育的保障性投入已经迫在眉睫。最后,中职招生体制尚未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亟待完善,满足当前的中职招生发展需要。
三、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向分析
1.在义务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
当前我国各地初中生厌学、辍学现象普遍存在,特别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即使勉强留在学校,其学习效果不佳。有必要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和学习特点,提前实行分流、接受职业教育的招生机制,部分地区可实行“春季招生”制度。在保障义务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上,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招生政策,保障春季招生在学制和学籍上的合法性,还要出台春季招生学生参加高考及“3 证书”的具体办法,保障春季招生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与此同时,还应当实行定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春季招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进各地区协作招生,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区域间的中职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配合“合作联动型”、“援助支援型”、“委培订单型”等多种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格局,加大中职学生经费资助和就业援助力度,实现中、东、西奖励政策均衡,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协作覆盖面,开展交流与培训,实现区域间中职教育的共赢。
3.构建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的保障机制。
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在中职招生、教学、经费资助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既要加大成人中专的资助力度,又要在学制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培养模式和办学方式上,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构建多种灵活多变的学分制培训模式。在实行技能加学历的基本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为标准、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开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要加大招生管理力度,明确各中职院校的招生条件及招生规模,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各级教育要不断完善中职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创建招生信息数据库,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中职招生制度改革已成必然,当前制度改革大多依赖于政府政策,各地中职院校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招生制度,解决生源多、专业杂、专业实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推动中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捷.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9).
[2]曾繁相.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管理突破中职招生瓶颈——中职招生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3(03).
关键词: 中职招生制度 制度改革 发展趋向
一、中职招生制度改革背景
目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首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现,因而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其次,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催生了职业大迁徙、人口大流动,急需通过中职教育促进农民工转变成新市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端制造产业必将被高端制造业所淘汰或者替代,这就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劳动者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不断增强,需要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因此,有必要对中职招生制度进行改革。
从职业教育的内涵看,当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逐步走入人力资源强国,职业教育及成为“后普九”时代普及高中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重要突破点,通过职业教育解决功能性文盲的作用日益明显。当前阶段,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职业教育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战略定位,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成了未来十年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中职招生范围不再局限于应届初中毕业生。因此,中职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招生制度改革现状
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保障了全国中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在坚持“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下,确保了生源计划的落实。在生源渠道上,除了应届初中毕业生外,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高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退伍士兵等比例也占了一成左右,各地还创新了教学模式,开展了“送教下乡”、在城镇职工中间开展中职学习教育等活动,以拓展生源渠道。在招生模式上,既有东西部合作型招生、对口支援型招生,又有中高职贯通型招生和功能拓展型招生等,初步实现拓展招生对象、增强地区之间职教资源的交流互通。各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招生办法和招生形式,诸如提前招生、注册入学、多次补录、集中录取等招生办法,同时加强招生工作秩序管理,实现招生的统筹规划,杜绝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职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中职招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各地都营造了良好的招生氛围。中职招生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已初步形成,区域间统筹招生的机制正在逐步探索当中。各地还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构建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机制。
尽管当前的中职招生工作实现了招生理念和招生对象的突破,但是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中职教育在招生方面的问题愈发暴露。首先,当前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的中职招生制度与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战略定位不能完全适应,缺乏全国统一的招生机制和招生手段。其次,尽管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实现了统筹规划,但是当前的中职人才培育需求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匹配,导致部分地区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毕业生质量不尽如人意。再次,各地区域间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中职教育资源尚未实现统筹配置。中职办学条件的改善速度远远落后于中职院校招生数量增长速度,增加职业教育的保障性投入已经迫在眉睫。最后,中职招生体制尚未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亟待完善,满足当前的中职招生发展需要。
三、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向分析
1.在义务教育与中职教育衔接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
当前我国各地初中生厌学、辍学现象普遍存在,特别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即使勉强留在学校,其学习效果不佳。有必要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和学习特点,提前实行分流、接受职业教育的招生机制,部分地区可实行“春季招生”制度。在保障义务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上,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招生政策,保障春季招生在学制和学籍上的合法性,还要出台春季招生学生参加高考及“3 证书”的具体办法,保障春季招生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与此同时,还应当实行定岗实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春季招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进各地区协作招生,实现资源共享。
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区域间的中职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配合“合作联动型”、“援助支援型”、“委培订单型”等多种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格局,加大中职学生经费资助和就业援助力度,实现中、东、西奖励政策均衡,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协作覆盖面,开展交流与培训,实现区域间中职教育的共赢。
3.构建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的保障机制。
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在中职招生、教学、经费资助等方面都要有所不同,既要加大成人中专的资助力度,又要在学制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培养模式和办学方式上,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构建多种灵活多变的学分制培训模式。在实行技能加学历的基本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为标准、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开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要加大招生管理力度,明确各中职院校的招生条件及招生规模,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各级教育要不断完善中职院校招生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创建招生信息数据库,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中职招生制度改革已成必然,当前制度改革大多依赖于政府政策,各地中职院校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招生制度,解决生源多、专业杂、专业实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推动中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捷.中职招生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9).
[2]曾繁相.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管理突破中职招生瓶颈——中职招生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