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的称谓大都是根据身份、职务、职称、血缘、辈分和感情而定的。细究人物称谓的出现,必有其产生之背景。文学作品中,称谓艺术常常是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 称谓中体现着人物的个性
在直呼别人的称谓中体现人物的个性,是很多作品的擅长之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在不同的场景下,根据不同的目的,对镇关西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在潘家酒楼,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气愤地骂郑屠为“这个腌脏泼才”,表示了自己无限的蔑视,也为金氏父女出了气,撑了腰,壮了胆。来到肉铺,鲁提辖为了寻求“拳打”的借口,直呼“郑屠”,逼其发怒。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鲁提辖跃然纸上。
课文《范进中举》中,作者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对范进使用的称谓也有所不同。范进的岳丈、经营小肉店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总是摆长辈架子,心高气傲,骂范进是“现世宝” “烂忠厚没用的人”;当范进向他借盘缠准备去应考时,他非但不借,还臭骂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中举后,胡屠户忽然一改凶神恶煞之相,称范进“贤婿老爷”,“贤婿”,甚至直呼“老爷”,粗俗野蛮、奉迎献媚之态尽现。再看张乡绅,过去一向称范进为“穷鬼”,范进中举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并称范进“世先生”“世兄弟”。胡屠户和张乡绅虽然同属一群市侩,在范进中举后也都想巴结拉拢,但是由于他们的家境、地位、文化素养不同,所以使用的称谓也不一样:前者粗野庸俗,后者虚伪世故,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其对范进的不同称谓中表露无遗。
二、 称谓中凸现着人物的身份
不少作品中使用人物称谓有时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以人物外貌的某个特征部分代替称谓,这种借代用法,使称谓具体生动,能启发读者联想。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称农民是“旧毡帽”或“旧毡帽朋友”,因为头戴旧毡帽是江浙一带农民的共同外貌特征。借旧毡帽代称农民,就突出了农民的劳苦贫困。他们在米行里希望的破灭、各种打算的落空,就更使人同情,更增加了小说丰收成灾的悲剧色彩。万盛米行的账房先生却称农民“乡下曲辫子”,虽然也是人物外貌的一个部分,却显露出说话人对农民蔑视、嘲笑和鄙夷的感情,也突出了农民地位的低下和农民的不幸。
三、 称谓中饱蘸着作者的情感
称谓不仅仅能透射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也在不断地折射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么一段:“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纵情讴歌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是一组人物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对志愿军战士进行了全面的赞颂,而且起到了总结的作用,抒发了作者无限崇敬之情。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的妻子克拉丽丝得知于勒成了有钱人,对其称呼是“好心的于勒”,可是当发现了轮船上衣衫褴褛的老水手是于勒时,克拉丽丝立刻称他为“这个贼”“那个讨饭的”。前后的称谓对比,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揭示得淋漓尽致。但是若瑟夫却一直认为于勒是自己的叔叔,文中有这样一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作者用“我的叔叔”为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也抒发了作者对叔叔的悲怜与同情。
四、 称谓中揭示着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的揭示不单单是在情节的宏观中展示,亦有小到人物称谓这样的微观折射。《故乡》一文中,闰土和“我”以前是哥弟相称——“闰土哥”“迅哥儿”;二十余年后,“我”一见闰土仍然叫道:“啊!闰土哥……”可是闰土“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分明地叫道:‘老爷!’”人物称谓的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年闰土性格的变化、生活的穷困、命运的悲惨、精神的麻木,揭示并控诉着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戕害。
五、 称谓中聚焦着人物的精神
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是表现人物精神的常态途径,其实,从对人物的称谓中亦能咀嚼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阿累的《一面》中,对鲁迅有这样的称谓:“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作者一口气连用五个称谓——同志:志同道合;朋友:亲密无间;父亲:令人崇敬爱戴;师傅:值得信赖、效仿;战士:冲锋陷阵。这五个称谓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本质的各个侧面,合起来就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全面而凝练地表现出来了。
诚然,作品中对人物的一时一处的称谓,并非人物身份、性格的全貌,亦非作者情感的全盘展露,对作品人物的称谓内容及变化值得细细品味,其间对人的称谓动机也就值得深究了。
一、 称谓中体现着人物的个性
在直呼别人的称谓中体现人物的个性,是很多作品的擅长之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在不同的场景下,根据不同的目的,对镇关西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在潘家酒楼,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气愤地骂郑屠为“这个腌脏泼才”,表示了自己无限的蔑视,也为金氏父女出了气,撑了腰,壮了胆。来到肉铺,鲁提辖为了寻求“拳打”的借口,直呼“郑屠”,逼其发怒。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鲁提辖跃然纸上。
课文《范进中举》中,作者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对范进使用的称谓也有所不同。范进的岳丈、经营小肉店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总是摆长辈架子,心高气傲,骂范进是“现世宝” “烂忠厚没用的人”;当范进向他借盘缠准备去应考时,他非但不借,还臭骂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中举后,胡屠户忽然一改凶神恶煞之相,称范进“贤婿老爷”,“贤婿”,甚至直呼“老爷”,粗俗野蛮、奉迎献媚之态尽现。再看张乡绅,过去一向称范进为“穷鬼”,范进中举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并称范进“世先生”“世兄弟”。胡屠户和张乡绅虽然同属一群市侩,在范进中举后也都想巴结拉拢,但是由于他们的家境、地位、文化素养不同,所以使用的称谓也不一样:前者粗野庸俗,后者虚伪世故,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其对范进的不同称谓中表露无遗。
二、 称谓中凸现着人物的身份
不少作品中使用人物称谓有时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以人物外貌的某个特征部分代替称谓,这种借代用法,使称谓具体生动,能启发读者联想。如《多收了三五斗》,作者称农民是“旧毡帽”或“旧毡帽朋友”,因为头戴旧毡帽是江浙一带农民的共同外貌特征。借旧毡帽代称农民,就突出了农民的劳苦贫困。他们在米行里希望的破灭、各种打算的落空,就更使人同情,更增加了小说丰收成灾的悲剧色彩。万盛米行的账房先生却称农民“乡下曲辫子”,虽然也是人物外貌的一个部分,却显露出说话人对农民蔑视、嘲笑和鄙夷的感情,也突出了农民地位的低下和农民的不幸。
三、 称谓中饱蘸着作者的情感
称谓不仅仅能透射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也在不断地折射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么一段:“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作者纵情讴歌志愿军战士,使用的是一组人物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对志愿军战士进行了全面的赞颂,而且起到了总结的作用,抒发了作者无限崇敬之情。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的妻子克拉丽丝得知于勒成了有钱人,对其称呼是“好心的于勒”,可是当发现了轮船上衣衫褴褛的老水手是于勒时,克拉丽丝立刻称他为“这个贼”“那个讨饭的”。前后的称谓对比,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揭示得淋漓尽致。但是若瑟夫却一直认为于勒是自己的叔叔,文中有这样一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作者用“我的叔叔”为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也抒发了作者对叔叔的悲怜与同情。
四、 称谓中揭示着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的揭示不单单是在情节的宏观中展示,亦有小到人物称谓这样的微观折射。《故乡》一文中,闰土和“我”以前是哥弟相称——“闰土哥”“迅哥儿”;二十余年后,“我”一见闰土仍然叫道:“啊!闰土哥……”可是闰土“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分明地叫道:‘老爷!’”人物称谓的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年闰土性格的变化、生活的穷困、命运的悲惨、精神的麻木,揭示并控诉着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的戕害。
五、 称谓中聚焦着人物的精神
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是表现人物精神的常态途径,其实,从对人物的称谓中亦能咀嚼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在阿累的《一面》中,对鲁迅有这样的称谓:“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作者一口气连用五个称谓——同志:志同道合;朋友:亲密无间;父亲:令人崇敬爱戴;师傅:值得信赖、效仿;战士:冲锋陷阵。这五个称谓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本质的各个侧面,合起来就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全面而凝练地表现出来了。
诚然,作品中对人物的一时一处的称谓,并非人物身份、性格的全貌,亦非作者情感的全盘展露,对作品人物的称谓内容及变化值得细细品味,其间对人的称谓动机也就值得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