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或萌芽状态,需要教师不断挖掘,促进其生长与发展。而美术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出发,分别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探索求异、克服学习障碍、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及教师自身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 培养 兴趣 探索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美术没有固定答案,作品贵在创新,超过其它学科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才华、提高创造能力的空间。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总会心驰神往,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因而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备课和授课时教师要从激发兴趣着手,运用科学合理、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讲《雕塑自己的形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把自己最富有个性的表情展现出来,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这时我从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入手,很快用泥塑造出其中一位学生的面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我趁机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准备的小镜子,并问:谁能说说镜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如果用泥来塑造形象,你会怎样表现自己,抓住自己的哪些特征?在学生发言时我适时进行提示并讲解泥塑的基础知识、方法及要领。这样,学生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并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和创作欲。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了新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的创造动机。
二、鼓励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探索,多几个设想。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在《有趣的服饰》一课中,我先来个抛砖引玉,把自己当作模特,请学生评价一下老师的着装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衣服和裤子的色彩统一,有的说鞋子与服装的色彩协调,有的说挎包与衣着相互呼应等等;也有的同学提出意见说如果把长裤换成裙子会显得身材更为修长,或者戴一条丝巾会衬得更有气质……这时我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讲解服装搭配的要领。然后,发动学生到讲台前当一回模特(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来),走几圈台步,并让台下的学生充当评委,评比一下台上哪位同学的服装搭配得最协调、最能烘托出自己的气质与美感。台上小模特的服装各具特色,台下小评委发言时争先恐后,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了服装王国。在自己设计创作时,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创新,款式、色彩各异的服装跃然于纸上。最后,收集学生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请学生相互欣赏参观,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取回作品,对各自作品中不满、不足之处进行调整。这样,整节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观察、比较、思考、探索,设计出个性鲜明、主题突出、搭配协调的服装,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克服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安排有利于产生联想和创造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不同能力素质,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是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会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价,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评价学生作业要科学合理,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可以为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他们更大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美术教育应发挥其独特作用,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次美术教育活动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让美术课堂成为培养素质人才的沃土!
关键词: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 培养 兴趣 探索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美术没有固定答案,作品贵在创新,超过其它学科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现艺术才华、提高创造能力的空间。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总会心驰神往,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因而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备课和授课时教师要从激发兴趣着手,运用科学合理、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讲《雕塑自己的形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把自己最富有个性的表情展现出来,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这时我从启发学生创作思维入手,很快用泥塑造出其中一位学生的面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我趁机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准备的小镜子,并问:谁能说说镜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如果用泥来塑造形象,你会怎样表现自己,抓住自己的哪些特征?在学生发言时我适时进行提示并讲解泥塑的基础知识、方法及要领。这样,学生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并为自己获得新知识而高兴,进而诱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和创作欲。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了新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的创造动机。
二、鼓励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我们的教学就必须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探索,多几个设想。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在《有趣的服饰》一课中,我先来个抛砖引玉,把自己当作模特,请学生评价一下老师的着装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衣服和裤子的色彩统一,有的说鞋子与服装的色彩协调,有的说挎包与衣着相互呼应等等;也有的同学提出意见说如果把长裤换成裙子会显得身材更为修长,或者戴一条丝巾会衬得更有气质……这时我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讲解服装搭配的要领。然后,发动学生到讲台前当一回模特(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来),走几圈台步,并让台下的学生充当评委,评比一下台上哪位同学的服装搭配得最协调、最能烘托出自己的气质与美感。台上小模特的服装各具特色,台下小评委发言时争先恐后,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了服装王国。在自己设计创作时,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创新,款式、色彩各异的服装跃然于纸上。最后,收集学生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请学生相互欣赏参观,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取回作品,对各自作品中不满、不足之处进行调整。这样,整节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观察、比较、思考、探索,设计出个性鲜明、主题突出、搭配协调的服装,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三、克服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安排有利于产生联想和创造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不同能力素质,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是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会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价,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评价学生作业要科学合理,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可以为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有利条件,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他们更大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美术教育应发挥其独特作用,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次美术教育活动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让美术课堂成为培养素质人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