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和临床体会。 方法:将近年来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γ-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和讨论其治疗体会。 结果:将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痰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起效迅速、疗效颇佳、副作用少,治疗过程舒适、患儿依从性高,是一种疗效确切、便捷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干扰素;雾化吸入;疗效;体会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一种以喘鸣和阵发性喘憋为突出表现的特殊类型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由于小儿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特点和免疫功能不全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引起喘憋和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肺部炎症反应,影响呼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儿数年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一般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和镇静等综合治疗,但有时并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辅助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年龄在3~7岁之间,经过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气道异常,气管异物,骨髓移植者,心肺脑功能严重衰竭,重症肺炎等病例。按照单双日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将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必要时吸氧等综合常规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γ-干扰素2~3万IU/kg,加入生理盐水5ml中,用氧气2~4万L/min驱动,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min,连续使用3~5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藥物不良反应;记录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咳嗽、咳痰、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统计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①显效:治疗3d内,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消退或基本消退;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心率等体征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3d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缓解或减轻,患儿精神明显改善,胸片显示肺部炎症较前吸收好转;③无效:治疗5d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肺部炎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2】。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代入SPSS18.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疗程,部分病例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厌食、皮疹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缓解;无药物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脱发、骨髓移植等严重不良反应。将两组的治疗结果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治疗结果资料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最常见于1~6个月的婴幼儿,发病多在冬春季节;90%以上的病原体为病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气道免疫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特点【3】。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生理的特点比较特殊,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比较柔嫩,血运非常丰富,发生炎症后易产生痰液等分泌物;官腔较狭小,管壁内缺乏弹力纤维,可加重水肿形成;婴幼儿的胸廓肌肉力量较弱,肺的回缩功能较差,加上纤毛运动能力和清除异物能力较差,痰液等分泌物不易咳出。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全,机体抵抗力较弱,受高致敏性的病毒感染后,易发生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免疫反应,引发细小支气管炎,有时还合并有各种细菌感染。当炎症显著和痰液不能及时排除时,会引起细小支气管的梗阻、痉挛和肺小动脉痉挛,影响肺通气功能,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进一步加重炎症和病情的进展。临床上在抗感染和抗病毒、止咳化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强抗病毒治疗、减少痰液形成、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小动脉压力、解除细支气管痉挛、畅通呼吸道,是有效缓解症状和根除炎症反应的关键所在。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发蛋白,是强有力的生理性抗病毒制剂,通过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与病毒双股RNA腺苷酸作用合成2′、5′腺苷酶,使核酸内切酶活化切断病毒RNA或诱导细胞内干扰素基因生成特异性mRNA再转译成干扰素调控蛋白阻断病毒mRNA翻译,阻断病毒复制【4】。γ-干扰素是由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产生由六个α螺旋组成一个核心和在C端区延伸展开的片断序列的两个伽玛蛋白单体组成的二聚体,能结合并激活其受体调节JAK-STAT通路,通过上调转录因子T-bet而促进I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的分化,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还能促成自身免疫。近几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γ-干扰素浓度明显下降,这就提示了γ-干扰素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免疫过程。加上有90%以上的毛细支气管炎为病毒感染所致,因此使用γ-干扰素是既得益于其抗病毒的能力,又得益于其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液雾化成小于5um的微粒,能直接播散到下呼吸道,隨着呼吸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迅速达到病变部位,并与病变处粘膜广泛接触,显著提高支气管和肺组织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迅速发挥作用;而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全身不良反应较小【5】。一般婴幼儿不会主动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为被动吸入治疗,雾化柔和,雾化过程舒适,一般无任何不适。雾化吸入时能根据治疗需要调节气雾量的大小,将雾化吸入与游戏相结合,在类似游戏活动中完成治疗,对患儿配合的要求不高,经济简便,患儿及其家长容易接受。γ-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二聚体的蛋白质多肽因子,是目前抗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能介导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血液中γ-干扰素的浓度,雾化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可迅速到达靶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减轻和消除呼吸道炎症,促使痰液排出、改善肺通气功能。雾化时有加温作用,使患儿吸入的气雾变得温暖和湿润,达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促使粘稠的痰液变稀和排出。
综上所述,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辅助治疗,能发挥强大的抗病毒作用,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促使痰液排出、改善支气管和肺的通气功能、加快肺部炎症消退、降低并发症,起效较快、疗效较好、恢复较快、副作用少、患儿依从性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强.干扰素联合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2):33-35.
[2]陈志宏,王熙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5):148-14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2-333.
[4]廖建东,周进.氧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5(2):467-468.
[5]许乃伟,朱绍飞.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02-303.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干扰素;雾化吸入;疗效;体会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一种以喘鸣和阵发性喘憋为突出表现的特殊类型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由于小儿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特点和免疫功能不全等因素,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引起喘憋和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肺部炎症反应,影响呼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儿数年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一般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和镇静等综合治疗,但有时并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辅助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年龄在3~7岁之间,经过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气道异常,气管异物,骨髓移植者,心肺脑功能严重衰竭,重症肺炎等病例。按照单双日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将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必要时吸氧等综合常规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γ-干扰素2~3万IU/kg,加入生理盐水5ml中,用氧气2~4万L/min驱动,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min,连续使用3~5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藥物不良反应;记录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咳嗽、咳痰、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统计平均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①显效:治疗3d内,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消退或基本消退;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喘憋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心率等体征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3d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缓解或减轻,患儿精神明显改善,胸片显示肺部炎症较前吸收好转;③无效:治疗5d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肺部炎症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2】。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代入SPSS18.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疗程,部分病例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厌食、皮疹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缓解;无药物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脱发、骨髓移植等严重不良反应。将两组的治疗结果的资料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治疗结果资料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最常见于1~6个月的婴幼儿,发病多在冬春季节;90%以上的病原体为病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气道免疫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特点【3】。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生理的特点比较特殊,气管和支气管粘膜比较柔嫩,血运非常丰富,发生炎症后易产生痰液等分泌物;官腔较狭小,管壁内缺乏弹力纤维,可加重水肿形成;婴幼儿的胸廓肌肉力量较弱,肺的回缩功能较差,加上纤毛运动能力和清除异物能力较差,痰液等分泌物不易咳出。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全,机体抵抗力较弱,受高致敏性的病毒感染后,易发生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免疫反应,引发细小支气管炎,有时还合并有各种细菌感染。当炎症显著和痰液不能及时排除时,会引起细小支气管的梗阻、痉挛和肺小动脉痉挛,影响肺通气功能,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进一步加重炎症和病情的进展。临床上在抗感染和抗病毒、止咳化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强抗病毒治疗、减少痰液形成、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小动脉压力、解除细支气管痉挛、畅通呼吸道,是有效缓解症状和根除炎症反应的关键所在。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发蛋白,是强有力的生理性抗病毒制剂,通过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与病毒双股RNA腺苷酸作用合成2′、5′腺苷酶,使核酸内切酶活化切断病毒RNA或诱导细胞内干扰素基因生成特异性mRNA再转译成干扰素调控蛋白阻断病毒mRNA翻译,阻断病毒复制【4】。γ-干扰素是由活化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产生由六个α螺旋组成一个核心和在C端区延伸展开的片断序列的两个伽玛蛋白单体组成的二聚体,能结合并激活其受体调节JAK-STAT通路,通过上调转录因子T-bet而促进I型辅助T细胞(Th1细胞)的分化,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还能促成自身免疫。近几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γ-干扰素浓度明显下降,这就提示了γ-干扰素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免疫过程。加上有90%以上的毛细支气管炎为病毒感染所致,因此使用γ-干扰素是既得益于其抗病毒的能力,又得益于其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液雾化成小于5um的微粒,能直接播散到下呼吸道,隨着呼吸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迅速达到病变部位,并与病变处粘膜广泛接触,显著提高支气管和肺组织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迅速发挥作用;而且局部药物浓度较高,全身不良反应较小【5】。一般婴幼儿不会主动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为被动吸入治疗,雾化柔和,雾化过程舒适,一般无任何不适。雾化吸入时能根据治疗需要调节气雾量的大小,将雾化吸入与游戏相结合,在类似游戏活动中完成治疗,对患儿配合的要求不高,经济简便,患儿及其家长容易接受。γ-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二聚体的蛋白质多肽因子,是目前抗病毒最有效的药物,能介导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血液中γ-干扰素的浓度,雾化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可迅速到达靶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减轻和消除呼吸道炎症,促使痰液排出、改善肺通气功能。雾化时有加温作用,使患儿吸入的气雾变得温暖和湿润,达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促使粘稠的痰液变稀和排出。
综上所述,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辅助治疗,能发挥强大的抗病毒作用,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促使痰液排出、改善支气管和肺的通气功能、加快肺部炎症消退、降低并发症,起效较快、疗效较好、恢复较快、副作用少、患儿依从性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于强.干扰素联合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2):33-35.
[2]陈志宏,王熙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5):148-14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2-333.
[4]廖建东,周进.氧驱动雾化吸入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5(2):467-468.
[5]许乃伟,朱绍飞.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