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渐渐转暖,但中国钢铁业却依然寒气逼人。
3月上旬,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新一轮针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整治,呼之欲出。
时势使然?
春江水暖,但中国钢铁业却进入多事之秋。
2012年2月20日晚,鞍钢集团麾下的鞍钢重机发生喷爆事故,13人死亡、17人受伤。
祸不单行。2月23日,宝钢集团南京梅山钢铁厂又发生煤气泄漏,13名工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
此前的2011年10月5日,南京钢铁集团炼铁厂刚发生了一起铁水外泄事故,12死1重伤。
中国钢铁行业,突然进入了事故高发期和“效益冰河期”。
2月24日,截至收盘,深沪两市A股共有23家公司“破净”。其中前10名中,有7只是钢铁股票。
这7只股票分别是安阳钢铁(600569.SH)、鞍钢股份(000898.SZ)、华菱钢铁(000932.SZ)、马钢股份(600808.SH)、新钢股份(600782.SH)、宝钢股份(600019.SH)和韶钢松山(000717.SZ)。
2010年,鞍钢股份净利润仍在20亿徘徊;2011年,鞍钢股份却爆出亏损21.5亿元,仅次于华菱钢铁。
鞍钢股份公告称,“四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下降,且主要原燃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使公司四季度陷入亏损局面,导致全年亏损”。
目前公告的多家钢铁企业年报,多数“脸色难看”。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和南钢股份(600282.SH)等预计2011年净利润下滑超过50%;韶钢松山预计公司2011年将亏损11.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686%。
“2011年四季度,若扣除投资收益等项目,钢铁生产主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2.42%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低于银行利率”。
“拐点出现在2011年9月份,从那时起钢价持续下跌”。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刚开始下跌时还有点讶异,9月份建筑用钢跌幅就超过百元”;不料,随后铁矿石价格走跌,带动钢价新一轮走跌。
该拐点影响的并非只是中国。国际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亦在2011年第四季度出现10亿美元的净亏损。
利空或持续
“似乎又在重蹈2008年下半年的覆辙”。2012年2月24日,“钢铁企业财务工作座谈会暨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和‘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在安徽马钢集团总部召开。会上,中钢协刘振江如是称。
“钢材价格又有下调”。侯志芸分析称。2012年1月份,中国的钢材价格环比下降1.07%。
“现在更加凸显的问题,是钢材市场需求急速下滑;市场需求下滑之明显,象警报器一样刺入钢铁神经”。刘振江认为,钢铁需求趋缓的趋势还会延续。
“作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的钢铁行业,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指向利空”。北京地区一位徐姓钢材贸易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这让等待涨价的市场顿现疲态”。该贸易商观察到,我国电力消费出现负增长、进出口“双降”、铁路投资大降、新增贷款量亦创近年新低等。
最牵动各方神经的,是2012年的楼市走向。数据显示,房地产消耗了中国钢铁产量的六成。
令各大钢铁企业心焦的是:中央政府及高层一再表态,2012年中国楼市将继续调控。
连续发生了两起钢铁事故的南京市,日前发布了《2011年南京市房地产开发综述》。该综述称,由于商品房市场销售低迷,以致全市的待售面积达到237.98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80.4%。
“2012年与往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至少在目前我们无法找到一个能明确大幅增长的耗钢领域”,长江证券撰文称。
中国的钢铁行业,一面是行业产能继续过剩;另一面是下游需求受到全方位的抑制,除了被调控的地产,还有被限购的车辆,被降速的高铁,等等。
侯志芸预计,随着天气转暖,钢铁市场会趋于活跃;但其强调,“此波行情与往年比,有着周期短、涨幅不及往年的特点”。
控产救市
为应对新一轮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萎靡,今年中钢协再提“控产量”。
据中钢协内部人士解释,此次“控产量”,并不同于以前的限产,“此次是突出市场行为,提倡自觉自律;强调售价低于制造成本的不生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
钢铁大省山东,日前亦提出要严控钢铁产业产能总量。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能压缩1000万吨以上,生产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吨水平,实现减量发展”。
对于“控产量”,山西晋南一国有钢企的办公室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国企人员多、负担重,一般而言不会选择停产之路,即使亏本也要开工生产”。
徘徊的钢企,开始纷纷安排较高水平的检修,来削减钢铁产量;比如鞍钢,在今年春节期间,对中厚板生产线继续安排“检修”。
“我的钢铁”网对国内部分钢厂的调研结果表明:2012年元月,中厚板平均减产20%左右,是减产力度最大的一个品种;另外,生产涂镀类产品的民营企业亦出现了大面积检修。
但减产并无法减去中国钢铁臃肿的体量。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业内共识。有资料显示,中国钢铁业在产能基数达到高位后,近两年净增炼铁产能仍超过1亿吨。
即使将400立方米及下高炉全部淘汰,中国粗钢产能仍高达8亿吨左右。
可以预见,产能过剩倒逼出的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愈拧愈紧。
转产,抑或转型
严酷的市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钢企开始另觅出路。
2月23日,唐钢的内部会议上传出消息,唐钢2011年总体盈利9.51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盈利主要来自“非钢产业”。目前,唐钢的非钢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4万。
唐钢于2010年5月提出发展非钢产业,并确定了钢材产品深加工、大物流、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六大非钢产业群。
今年,唐钢又提出要实现非钢利润5亿元,集团实现50亿元的利润目标。
目前,包括河北钢铁、武钢、济钢、马钢、沙钢等在内的国内钢铁巨头,也纷纷加快步伐,开拓自己的“非钢版图”。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一哥”的宝钢集团,亦有近1/3利润来自其它多元化产业。近日,又有媒体称,武钢集团计划投资390亿元发展非钢产业。
业界有人指出,众钢企的产业多元化,并非一条正确转型之路,反与现代管理学的“专业化路线”背道而驰。即,走高性能、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研发和生产,才符合钢铁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生产的普通品种钢材占比较大;诸多高性能钢,却严重依赖进口。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展高性能钢、实现产品升级是钢铁行业长期发展目标;但目前来看,更急迫的是钢铁业要“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财务成本”。
近年,不断涨价的铁矿石,带来中国钢铁业原材料成本高企,成为影响行业盈亏的关键因素。
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2月中旬,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中的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升至480.58点,比1月末和2011年末分别上升18.09点和20.22点,升幅分别为3.91%和4.39%。
中钢协刘振江认为,钢企要度过非常时期,不要只停留在过去的习惯做法上,而需要精打细算,从各个环节降成本增效益。
3月上旬,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新一轮针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整治,呼之欲出。
时势使然?
春江水暖,但中国钢铁业却进入多事之秋。
2012年2月20日晚,鞍钢集团麾下的鞍钢重机发生喷爆事故,13人死亡、17人受伤。
祸不单行。2月23日,宝钢集团南京梅山钢铁厂又发生煤气泄漏,13名工人中毒,其中6人死亡;
此前的2011年10月5日,南京钢铁集团炼铁厂刚发生了一起铁水外泄事故,12死1重伤。
中国钢铁行业,突然进入了事故高发期和“效益冰河期”。
2月24日,截至收盘,深沪两市A股共有23家公司“破净”。其中前10名中,有7只是钢铁股票。
这7只股票分别是安阳钢铁(600569.SH)、鞍钢股份(000898.SZ)、华菱钢铁(000932.SZ)、马钢股份(600808.SH)、新钢股份(600782.SH)、宝钢股份(600019.SH)和韶钢松山(000717.SZ)。
2010年,鞍钢股份净利润仍在20亿徘徊;2011年,鞍钢股份却爆出亏损21.5亿元,仅次于华菱钢铁。
鞍钢股份公告称,“四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下降,且主要原燃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使公司四季度陷入亏损局面,导致全年亏损”。
目前公告的多家钢铁企业年报,多数“脸色难看”。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和南钢股份(600282.SH)等预计2011年净利润下滑超过50%;韶钢松山预计公司2011年将亏损11.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686%。
“2011年四季度,若扣除投资收益等项目,钢铁生产主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2.42%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低于银行利率”。
“拐点出现在2011年9月份,从那时起钢价持续下跌”。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刚开始下跌时还有点讶异,9月份建筑用钢跌幅就超过百元”;不料,随后铁矿石价格走跌,带动钢价新一轮走跌。
该拐点影响的并非只是中国。国际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亦在2011年第四季度出现10亿美元的净亏损。
利空或持续
“似乎又在重蹈2008年下半年的覆辙”。2012年2月24日,“钢铁企业财务工作座谈会暨财务与价格工作委员会和‘对标挖潜’领导小组会议”在安徽马钢集团总部召开。会上,中钢协刘振江如是称。
“钢材价格又有下调”。侯志芸分析称。2012年1月份,中国的钢材价格环比下降1.07%。
“现在更加凸显的问题,是钢材市场需求急速下滑;市场需求下滑之明显,象警报器一样刺入钢铁神经”。刘振江认为,钢铁需求趋缓的趋势还会延续。
“作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的钢铁行业,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指向利空”。北京地区一位徐姓钢材贸易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这让等待涨价的市场顿现疲态”。该贸易商观察到,我国电力消费出现负增长、进出口“双降”、铁路投资大降、新增贷款量亦创近年新低等。
最牵动各方神经的,是2012年的楼市走向。数据显示,房地产消耗了中国钢铁产量的六成。
令各大钢铁企业心焦的是:中央政府及高层一再表态,2012年中国楼市将继续调控。
连续发生了两起钢铁事故的南京市,日前发布了《2011年南京市房地产开发综述》。该综述称,由于商品房市场销售低迷,以致全市的待售面积达到237.98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80.4%。
“2012年与往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至少在目前我们无法找到一个能明确大幅增长的耗钢领域”,长江证券撰文称。
中国的钢铁行业,一面是行业产能继续过剩;另一面是下游需求受到全方位的抑制,除了被调控的地产,还有被限购的车辆,被降速的高铁,等等。
侯志芸预计,随着天气转暖,钢铁市场会趋于活跃;但其强调,“此波行情与往年比,有着周期短、涨幅不及往年的特点”。
控产救市
为应对新一轮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萎靡,今年中钢协再提“控产量”。
据中钢协内部人士解释,此次“控产量”,并不同于以前的限产,“此次是突出市场行为,提倡自觉自律;强调售价低于制造成本的不生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
钢铁大省山东,日前亦提出要严控钢铁产业产能总量。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能压缩1000万吨以上,生产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吨水平,实现减量发展”。
对于“控产量”,山西晋南一国有钢企的办公室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国企人员多、负担重,一般而言不会选择停产之路,即使亏本也要开工生产”。
徘徊的钢企,开始纷纷安排较高水平的检修,来削减钢铁产量;比如鞍钢,在今年春节期间,对中厚板生产线继续安排“检修”。
“我的钢铁”网对国内部分钢厂的调研结果表明:2012年元月,中厚板平均减产20%左右,是减产力度最大的一个品种;另外,生产涂镀类产品的民营企业亦出现了大面积检修。
但减产并无法减去中国钢铁臃肿的体量。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业内共识。有资料显示,中国钢铁业在产能基数达到高位后,近两年净增炼铁产能仍超过1亿吨。
即使将400立方米及下高炉全部淘汰,中国粗钢产能仍高达8亿吨左右。
可以预见,产能过剩倒逼出的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愈拧愈紧。
转产,抑或转型
严酷的市场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钢企开始另觅出路。
2月23日,唐钢的内部会议上传出消息,唐钢2011年总体盈利9.51亿元。据内部人士透露,该盈利主要来自“非钢产业”。目前,唐钢的非钢产业从业人员已达1.4万。
唐钢于2010年5月提出发展非钢产业,并确定了钢材产品深加工、大物流、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六大非钢产业群。
今年,唐钢又提出要实现非钢利润5亿元,集团实现50亿元的利润目标。
目前,包括河北钢铁、武钢、济钢、马钢、沙钢等在内的国内钢铁巨头,也纷纷加快步伐,开拓自己的“非钢版图”。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一哥”的宝钢集团,亦有近1/3利润来自其它多元化产业。近日,又有媒体称,武钢集团计划投资390亿元发展非钢产业。
业界有人指出,众钢企的产业多元化,并非一条正确转型之路,反与现代管理学的“专业化路线”背道而驰。即,走高性能、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研发和生产,才符合钢铁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生产的普通品种钢材占比较大;诸多高性能钢,却严重依赖进口。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展高性能钢、实现产品升级是钢铁行业长期发展目标;但目前来看,更急迫的是钢铁业要“控制生产成本和管理财务成本”。
近年,不断涨价的铁矿石,带来中国钢铁业原材料成本高企,成为影响行业盈亏的关键因素。
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2月中旬,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中的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升至480.58点,比1月末和2011年末分别上升18.09点和20.22点,升幅分别为3.91%和4.39%。
中钢协刘振江认为,钢企要度过非常时期,不要只停留在过去的习惯做法上,而需要精打细算,从各个环节降成本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