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有句十分调皮的名言:“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同理,面对汹涌而至的现代潮流,我们也不必惊慌,既不必担心没有站在时代的潮头,也无需以坚守传统拒绝变革来显示自己的风骨。面对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智慧地对待,既不拒绝,也不迷失,在时代潮流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成就人生的辉煌。
当前的世界,诱惑繁多,有人一味地追逐潮流,生怕落伍,便拼力前行,不顾一切。勇气固然可嘉,也许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如果把持不住,很容易在赢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带来危害。一味地担心被潮流所淘汰,就难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子路一向志向远大,很有勇气,处处积极张扬,孔子一再提醒他,就是想让他能够处事冷静一些,思虑周密一些,成功的胜算就大一些。面对社会发展潮流,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前提下,有必要磨练冷静的品性,力争走得更远。
面对社会潮流,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以坚守传统为借口而拒绝投身社会的变化,我们需要的是理智地对待、智慧地践行。孔子坚守追求任人圣贤的君子之道,他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这是智慧地面对社会,做圣人并不排除富贵,富贵可求,为何不求!如不可求,则亦不可乱为,而要坚守底线,若为富贵而损道义,孔子是坚决不做的。这就是心中存正义。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求义求利时刻都需要留意把握合适的度。只要我们把握住一个合适的度,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去为物质文明奋斗一番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
(编辑:于智博)
评点:纪勇
观点明确。紧扣题目材料,引发出自己选择的一个观点,鲜明地提出“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的主张,也就是说既要勇敢地站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又不要忘记坚守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追求符合道义之利,这就是智慧地对待。文章从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观点介入,转入对待社会发展潮流的思考,抓住了内在联系,在后面的论证中用否定沉溺与拒绝两端而自然得出智慧对待的结论。引用论证和道理分析都显得有力度,观点具有可信度。
当前的世界,诱惑繁多,有人一味地追逐潮流,生怕落伍,便拼力前行,不顾一切。勇气固然可嘉,也许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如果把持不住,很容易在赢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带来危害。一味地担心被潮流所淘汰,就难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子路一向志向远大,很有勇气,处处积极张扬,孔子一再提醒他,就是想让他能够处事冷静一些,思虑周密一些,成功的胜算就大一些。面对社会发展潮流,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前提下,有必要磨练冷静的品性,力争走得更远。
面对社会潮流,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以坚守传统为借口而拒绝投身社会的变化,我们需要的是理智地对待、智慧地践行。孔子坚守追求任人圣贤的君子之道,他讲“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这是智慧地面对社会,做圣人并不排除富贵,富贵可求,为何不求!如不可求,则亦不可乱为,而要坚守底线,若为富贵而损道义,孔子是坚决不做的。这就是心中存正义。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求义求利时刻都需要留意把握合适的度。只要我们把握住一个合适的度,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去为物质文明奋斗一番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
(编辑:于智博)
评点:纪勇
观点明确。紧扣题目材料,引发出自己选择的一个观点,鲜明地提出“心有智慧在,弄潮又何妨”的主张,也就是说既要勇敢地站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又不要忘记坚守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追求符合道义之利,这就是智慧地对待。文章从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观点介入,转入对待社会发展潮流的思考,抓住了内在联系,在后面的论证中用否定沉溺与拒绝两端而自然得出智慧对待的结论。引用论证和道理分析都显得有力度,观点具有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