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常温氧化铁脱硫在太钢焦化厂的应用
常温氧化铁脱硫在太钢焦化厂的应用
来源 :燃料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摘 要】
:
介绍了常温氧化铁脱硫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其在太钢焦化厂应用的实际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脱硫剂带水、再生及更换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常温氧化铁脱硫可使焦炉煤气中H2S含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作 者】
:
张鹏飞
【机 构】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
【出 处】
:
燃料与化工
【发表日期】
:
2021年4期
【关键词】
:
氧化铁
脱硫
脱硫剂再生
焦炉煤气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常温氧化铁脱硫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其在太钢焦化厂应用的实际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脱硫剂带水、再生及更换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常温氧化铁脱硫可使焦炉煤气中H2S含量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其他文献
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单孔开启水流流态模拟研究
摘要: 为模拟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附近水流流态,探究河口闸单孔开启的可行性,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大范围水深平均模型和局部三维数学模型,对三汊河河口附近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最不利水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并确定了闸孔不同运行模式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将河道底面流速与研究范围内泥沙起动速度进行比较,获得了河口闸附近河道冲刷与淤积范围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河口闸单孔开启提供依据
期刊
水闸运行方式
水流流态
流速分布
Delft
3D模型
河道冲淤
三汊河河口闸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摘要: 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将逐步释放,此时围岩变形增大、压力减小,若能有效确定隧道初期支护最佳施作时机,则既可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减小支护结构强度,又可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以围岩拉应变达到岩体极限拉应变、围岩开始产生松动圈作为初期支护的最佳施作时机,建立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时机确定理论。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各级围岩在应力释放全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变、位
期刊
围岩松动圈
初期支护
应力释放
拉应变
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
摘要: 为了解安宁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及未来发展状况,以修正土壤侵蚀方程为基础,对该地区1995~2018年各年份土壤侵蚀模数进行计算与分级,结合转移矩阵、斜率变化和CA-Markov模型对其时空演变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各等级侵蚀区栅格占比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轻度及以下等级侵蚀区栅格累加比例达到全域的70%以上,流域整体处于中等侵蚀水平;② 流域土壤侵蚀整体呈现西
期刊
土壤侵蚀
修正土壤侵蚀方程
CA-Markov模型
时空演变
安宁河流域
国产化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研发与现场试验验证
摘要: 通过对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国产化和自主研究,中国掌握了500 m以下水头段的抽水蓄能机组技术。为了在600 m以上高水头段、500 r/min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中国首座600 m以上水头的高转速高水头的绩溪抽水蓄能国产化机组研制与工程应用为依托,研制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同台对比试验的模式,以促进国产化机组水力研发技术的发展,并采用了
期刊
抽水蓄能机组研发
同台对比
原型验证
国产化
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沙峰传播时间研究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沙峰传播规律、提高入库泥沙沙峰预报精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三峡水库沙峰调度方案,基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上游主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沙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水沙组成,并对长江上游各主要控制性水文站沙峰传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长江上游来沙明显减少,向家坝站、横江站、高场站及富顺站沙峰到朱沱站的平均传播时间分别为38.7,32.0,30.
期刊
沙峰输移
传播时间
频率分布
数值模拟
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
多元环境治理主体的动力机制与互动逻辑研究
摘要: 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是持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之路,多元参与的关键在于各主体的自觉和共赢。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因面临法制失衡、体制单一和机制不协调等困境,多元合力尚未形成。多元参与的动力机制源于政府的理论自信和体系完善、市场的逐利本质与伦理遵循、社会的意愿激发和参与保障,互动机制源于政府与市场的绿色发展、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市场与社会的互利共赢。多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在于4个方
期刊
生态环境治理
多元主体
动力机制
互动逻辑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