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李:打造“活色生香”的思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片
  周小李,女,1975年2月生,株洲市醴陵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她带领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获评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执教21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优秀教师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省中青年思政教育杰出人才、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等多项殊荣,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一门关键课程。但要讲好思政课,并非易事。不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小李的思政课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金课”:有学生提前半小时去教室“占座位”;有外校学生慕名来“蹭课”;甚至还有毕业生说“回母校最大心愿就是听听周老师的思政课”……周小李老师究竟靠什么魅力打造出如此不一样的思政课堂?
  8月底,学校尚未开学,但周小李已经在为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各种准备。问起她备课时必须要做的功课是什么,她笑言:“刷微博、微信和看抖音,把热搜话题一一记录下来。”原来,她要在其中寻找最“潮”的素材元素,然后再与教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会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思政课本来就不应以晦涩艰深的概念和抽象的教条说教,而应当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和老师共同思考,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于是,她的课堂里,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并不是唯一,歌舞剧、哑剧、情景剧、舞台剧等等颇具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被搬到了思政课堂。
  学生何静曾出演哑剧《不做低头族》,她说,整个演出围绕大学生“手机控”进行演绎,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表演艺术,展示玩手机可能带来的惨痛后果。“但我们不是演完就算了,周老师还让我们思考‘手机控’背后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摒弃低级趣味,坚强自身意志,从内在找到抗拒手机的源动力。”
  艺术化教学方法成为周小李的思政课最具特色的地方。她充分调动师范生自身的辩、说、写、弹、唱、跳、创、编、导等能力,用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理解,使思政课变得多姿多彩,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如,《法律基础》课寓教于乐,开设“德·法·梦”剧场;《原理》课寓教于理,开展“我思我辩”辩论赛;《纲要》课寓教于史,在相关纪念节点举办“中国故事汇”;《概论》课则寓教于研,举办“研‘习’会”;《形势与政策》课寓教于生活,举办社会主义好声音“群口演说”……
  “这种艺术化的教学很‘潮’,让我们感觉听思政课是一种享受。以前,对思政课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现在我们主动去预习教材内容,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编创出可以在课堂上表演的文艺作品。这样,我们的兴趣浓厚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深入了。”学生孙苇潞说,思政课是自己最期待的课,每次都要提前去占座,否则就只能挤到教室最后一排站着听课。
  这些年,周小李带领团队对思政课的打造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那就是“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堂”——“活”是思政课要源于生活,直面社会热点;“色”是思政课要五光十色,形式多样;“生”是要以师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香”是思政课要“香气四溢”,产生广泛影响。但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课堂背后,周小李电有着冷静的思考。“‘活色生香’思政课决不是表演作秀,更不能纸上谈兵,‘潮’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走进学生内心,影响他们的人生。”
  事实上,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周小李除了为学生“授业解惑”,还力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每年,周小李都会带领学生奔赴湖南贫困山村支教,她连续多年默默资助数十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电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品牌”活动,大家在“三下乡”中将思政课堂的艺术化成果呈现在各乡镇的“土”舞台。甚至,学院95%以上的学生都利用节假日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课堂之外,周老师也是众多学生口中的“周妈妈”。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了解决不了的事,第一反应仍是去找周老师。2017年,向祎依被调往长沙县青山铺当语文老师。想不通的她回到了母校,周老师的一席话,再一次打开了她的心结。“她告诉我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农村里也可以一展抱负。每一次和她说完话后,都有一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而今,向祎依已调回长沙一所小学任教,她甚至把周老師的一些话编成了一本“周老师语录”的小册子。“我是烙上周小李印记的学生!”
其他文献
■名片  张光柱,男,苗族,1964年8月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人,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教师。  40年扎根乡村教育,执教学校成为龙山县教学质量长期保持前三名的农村中学。获评“全国模范教  师”“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湖南好人”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8月27日,一大早,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的篮球场上便活跃着一群身影。“来,传球,跑快点……”一名身
期刊
■名片  田建龙,男,汉族,1970年生,湖南沅陵人,中共党员,怀化市第三中学教师。他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对职业的坚守放弃了小家的安逸,用爱心陪伴学生,用热心感染同事,用耐心守护学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教育的华章。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这个暑假,怀化市第三中学的化学教师田建龙又是忙碌无休。刚指导完应届毕业生的志愿填报,隔天他便投入到了新一届高三学生的教学中。
期刊
■名片  汤素兰,女,湖南宁乡人。1965年1月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获评“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34年来,汤素兰创作了《笨狼的故事》等60多部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读者心中的“笨狼妈妈”。  “电算是与儿童文学打了一
期刊
■名片  牟金春,男,1974年生,益阳南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益阳市首批骨干教师,益阳市优秀教师。曾获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教师类)、湖南省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二等奖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8月27日,记者见到南县第一中学物理组长牟金春时,他正在办公室辅导学生。邻桌的老师告诉记者,牟金春每天早上5点半到校,晚上11点离校。  1
期刊
■名片  陈腊梅,女,1969年出生,娄底新化人,现任教于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湖实验中学。她数次放弃进城机会,扎根偏远乡村教书育人,其教学工作和所带的班级,在乡镇、全县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一条乡村公路,绕过连绵巍峨的大山,将我们引向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湖实验中学。这所位于新化县境西北角的乡村学校,一脚跨三县,与安化、溆浦接壤,从新化县城坐车要近3个
期刊
■名片  黄有全,男,1966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共党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教20年,为全国1200多位职院校长展示“互联网+课程”教学新模式,为1.6万名专职老师讲授“互联网+课程”建设与应用方法。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房间,地面凌乱地堆积着好
期刊
■名片  张琼宇,男,1982年7月生,湖南永州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他2009年博士毕业后因突发疾病导致双下肢截瘫,划着轮椅“走”上了讲台。10年来,他一边在轮椅上与残障和病痛作斗争,一边扎根于讲台坚守教书育人的第一线,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38岁的张琼宇老师是一面“旗帜”,只要提
期刊
■名片  柴立元,男,1966年9月生,江西万年县人。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長,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有色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有色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从教28栽,培养本科生数千名,培养研究生百余名。荣获4项国家科技教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
期刊
■名片  何人可,男,1958年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两次获得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项目第一名。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岳麓山下,一座小小的四合院,设计界赫赫有名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届届懵懂的“哈利波特”们,在这里变身为国内外顶尖企业的著名设计
期刊
教育部8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今年秋季学期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把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到正常的课程安排、正常的课堂学习、正常的校园生活。在满足开学条件前提下,各个地区、各类学校、各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