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思前想后,我觉得真的有必要写写罗大姐的故事。
我到广东佛山打工的第二年春天,就收到罗大姐的一封来信,字里行间渗透着喜悦之情。信中罗大姐描绘了她未来10年绚烂的生活蓝图。罗大姐说,马上就要移民到佛山三水了,她准备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在佛山三水这个地方建起她的连锁超市。她还说,顺子,等移民到三水后,你就到我的连锁超市来上班吧,超市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家乡好”。
罗大姐的信让我浮想联翩:车水马龙的马路边,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人头熙攘的市场都散布着“家乡好”连锁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生意红红火火,职工喜气洋洋。我欢喜得手舞足蹈,梦境里我的未来亦如罗大姐所描绘的蓝图一样壮观,睡在下铺的苗苗忍无可忍地攀上来,龇着小虎牙向我吼:顺子,你别太过分了,床板都要给你踹出两个洞来啦!
我伸伸舌头,尽管不再手舞足蹈,但还眯着眼睛哼着小调陶醉。我相信罗大姐有当大老板的魄力,尽管当时罗大姐才三十五六岁,但她已有了自己的批发市场。
罗大姐在我的家乡重庆巫山可是个大能人,她嫁到巫山时刚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广东徐徐吹到四川来。年轻胆大的罗大姐当新媳妇的第二个月,就挽了裤腿光了脚丫,和丈夫刘二哥从邻县拉来几车子红砖,罗大姐的父亲领着她的兄弟浩浩荡荡地过来帮罗大姐起新房子。她很有远见,房子是按六层设计、打桩的,但先建三层。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很单纯,村里人都没嫉妒罗大姐是第一个在村子里起红砖房的,大家都翘起拇指称赞她的能干,不忙时都过来帮忙打下手,很快,一栋三层高的红砖房就威风凛凛地立在村头了。
罗大姐可不是一般的妇女,她很有见地呢,东拼西凑的,在房子的首层开了一家小卖部,开始经营一些烟酒糖油酱醋等小买卖。
随着城市发展向市郊蔓延,罗大姐所住的村子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罗大姐又抓住商机,把她三层的红砖房子重新装修改建,加高到六层,她一家住六楼,底下五层都用来搞日用商品批发市场,这批发市场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潮流,生意异常的好,这不,罗大姐都成了万县的女企业家,名人啦!
(2)
说到移民,罗大姐是非常开通明理的,她帮村干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罗大姐曾不厌其烦地对我父母说,举村往南移,是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支持,是对党和国家的支持,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其意义是重大的,其影响是深远的。于是我父母就问,你也跟我们去南方吗?罗大姐拍胸口说,去,咋不去呢?这是国家大事,说啥咱也支持。既然罗大姐都能搁下那么大的一份家业南迁,我父母就更没道理不迁。
但谁也没有想到,包括我父母,包括在南方等着罗大姐的我,包括罗大姐本人都没有想到,就在准备移民的前几天吧,太阳亮堂堂的,有风,跟往常没啥两样,那火说起就起,一点儿预兆都没有。红红的大火噼里啪啦地吐着火信吞噬了罗大姐的批发市场,村里人都提了水桶去救火,但那火实在是太大了,水泼上去,“滋”地响一下,冒着白烟就啥反应也没了。等到一辆辆消防车呼啸着赶来,喷出一根根巨大的水柱把大火压下去后,村民们都蹲坐在地上,罗大姐也坐在地上,现场没有人哭,现场的人都呆了。原本是多么漂亮的一栋大楼呀,就这么呼啦呼啦地烧上一阵子,便成了一栋灰黑色的屋架子。
罗大姐牵着在火里逃生出来的女儿,围着灰黑色的楼子绕了一圈又一圈,那时罗大姐还不知道,女儿秀萍已在这场大火中吓出了毛病。
(3)
一场大火不止烧毁了罗大姐的所有家业,也把我编织着的美梦烧碎了。罗大姐红着眼睛,随南迁大军来到了佛山三水。
一切都很陌生。城市拥挤的街道,闷热潮湿的天气,稀奇古怪的风俗习惯,百味多变的粤菜,特别是那叽里呱啦的广东白话,罗大姐和所有新移民都感到晕头转向。这时罗大姐才知道,原来在同一个国度里,虽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但生活习俗和语言的差异竟是那么大。
刚到三水,罗大姐就闹了个笑话。那天罗大姐跟几个一同移民来的女人结伴到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罗大姐在一个肉档里看上了一块色泽鲜亮的五花肉,于是她就向肉档老板比划着要这块肉。老板是个胖汉子,他麻利地把肉称上,然后往罗大姐的菜篮子一丢,笑呵呵地说,狗问(9元的意思)!
罗大姐整个愣住了,虽说她经商多年经验丰富,但她还是第一次碰上有人卖东西收钱还要问狗多少钱的。罗大姐转不过弯来,呆看着老板,老板依然笑呵呵地说着:“狗问!狗问!”于是罗大姐就不得不弯腰低头,在肉档下四处寻找那只会报价格的“狗”。狗自然是找不到的,罗大姐一急,就汪汪地学起狗叫,企图把那会报价的狗引出来。老板被罗大姐古怪的举动吓了一跳,还以为遇到了疯子,脸上的笑容一僵就骂骂咧咧起来,这次罗大姐从老板的话语中听到了“蠢婆”两个字,她马上知道老板在骂自己羞辱自己了,她强忍着眼泪,把一张百元钞票扔在肉案上,老板马上又换上呵呵的笑容。当老板毕恭毕敬地把91元递给罗大姐,罗大姐才知道,原来广东话说的“狗问”就是9元的意思。
一向坚强的罗大姐,突然意识到,这次曾经让她踌躇满志的大南移,往后的路其实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罗大姐突然感到很无助很害怕,买肉回来的路上,罗大姐走得特别快,她把姐妹们远远地抛在后面,边走边抹眼泪。
(4)
刘二哥学了一门过硬的焊接技术,本来可以进附近工厂当技术工人的,但他在大火中把腿和腰烧伤了,如果活稍微重些累些,身体就支持不住,所以附近没有厂愿意要刘二哥。
家里少了个劳动力,又是刚移民,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罗大姐眼看着大火后政府补回来的钱快花光了,心里甭提有多着急,于是她想到了出来打工。
父母移民到三水后,我也到了三水工作。当时我是在移民村附近一处有名的景点的附属酒店里当接待员。罗大姐来找我时,时值初夏,荷花飘香,罗大姐穿一套灰色套装短裙,头上带了顶时髦的帽子,看上去像职业女性很精神。罗大姐说,顺子,我也想在你们酒店里讨一份工作。
我没想到当了十几年老板娘后罗大姐竟然能放下身份出来打工,罗大姐真是能屈能伸的女中豪杰呀。
我把罗大姐带到人事部经理的前面,经理问,什么学历?
初中。
多大年龄?
38岁。
在什么单位工作过?有何特长?
没有,特长是能吃苦。
……
人事部经理打量了罗大姐好一阵子才说,按你的年龄跟学历,你只适合当清洁工。
我脑袋“嗡”地一响,这怎么可能?要一个曾经威风一时的百万富姐当一个小酒店的清洁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我以为罗大姐肯定会拂袖而去的,没想到罗大姐说,中,清洁工就清洁工吧,我什么时候能上班?
人事部经理摇头说,这上班的事情还没能定,酒店只招两名清洁工,但现在包括你在内就有四个人报名了,我要用三天的时间试用一下你们,三天后才能确定你能不能留下来在这里上班。
第二天罗大姐早早就到酒店来了,我看着清洁部的部长领着罗大姐走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甚至认为罗大姐要办连锁超市的雄心壮志已被那场大火烧得灰飞烟灭,此时的她沦落到甘心当一名清洁工了。
下午我在走廊碰见罗大姐,太阳还很毒,她竟然挽了裤腿弯着腰在清下水道,她的小腿浸在油亮乌黑泛着恶臭的污水中,汗水密布的额头也沾了几个黑点。这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罗大姐吗?我鼻子酸酸的,逃也似地跑了。
三天后,罗大姐竟然没被酒店录用,我惊讶了,罗大姐也惊讶了,大家都惊讶了。这三天来,罗大姐的工作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我的同事们都竖着拇指说罗大姐卖力能干又不怕吃亏,但为什么罗大姐就不被录用呢?
罗大姐犟劲起来了,她怎么也想不通,难道自己真的连当一名清洁工都不称职吗?她怒气冲冲地去找人事部经理,我追在后面拼命地拉也拉不住她。
为什么?罗大姐拍着人事部经理的桌子问,她们都没我年轻没我能干!
人事部经理推推眼镜,无奈地摊开手说,不是我不要你,是我们总经理不要你。我和罗大姐又呆住了,招一名小小的清洁工也要惊动总经理?人事部经理似乎看出我们的疑问,眨眨眼睛说,前天老总来酒店视察我们的工作,刚好看到你在清下水道,老总就指着你说,清洁工就应该有清洁工的模样,这个清洁工穿着太时髦了,还是名牌的,肯定熬不了苦的。
罗大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居然丢在一套时髦的服装上,她扯了两下衣服,傲然抬起头问,总经理今天在吗?
人事部经理不明就里,顺口回答,刚回来呢!
罗大姐大步流星地走出人事部,然后推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总经理正在阅读酒店的营业报表,他吃惊地抬头看着不知所措的我和昂然的罗大姐。
罗大姐说,请问是总经理吧?
嗯。有事?对方问。
找你,就一句话。罗大姐傲然地说,总有一天,我开的酒店要比你这酒店大。
当总经理从惊愕中回过神来时,罗大姐已经离开了酒店,她走前还问了我一句,顺子,你说我是个清洁工的料子吗?我说,不是。她嫣然一笑,你们的老总提醒了我,我的明天没可能就是一名清洁工。
(5)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罗大姐找不到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机遇就来了。
那天那场雷雨下得真大,雷声隆隆,电走银蛇,雨点噼里啪啦,门前溅起的雨花一朵朵怒放着,跳跃着,然后化为水流四散流窜。
那个重庆姑娘就是在这场大雨中躲进了罗大姐的家。罗大姐见她浑身湿透,赶紧把自己一套新衣服拿出来给她换上,然后还给姑娘泡了杯浓茶。两人喝着茶,从咒骂广东这反复无常的鬼天气聊起,一直聊到了移民,聊到了罗大姐坎坷的经历及今天的困境。姑娘听罗大姐讲完她的遭遇后,沉默了一会才问,如果现在给一家饭店你打理,你有信心把它经营好吗?
罗大姐自信地点头,这当然。
重庆姑娘说她在三水市里有一家四川火锅店,本来生意还可以的,可姑娘的男朋友在深圳,姑娘马上就要到深圳和心爱的男朋友结婚了,但姑娘舍不得好不容易才打拼出来的火锅店,所以想聘请一个店长,帮她打理火锅店。姑娘还说,她打听过这移民村里曾出过一个百万富姐,她想或许这个曾经的百万富姐能帮上她的忙呢。这样她就放心到深圳和男朋友完婚,她就可以事业爱情两全其美了。姑娘一再表示,她感觉罗大姐就是她要找的人,她真诚地希望罗大姐能出来帮她这个忙,临走时,姑娘还给罗大姐留下了名片。
后来姑娘还两次到移民村找罗大姐,罗大姐最终被姑娘的真诚打动,当了火锅店的副总经理。
虽说罗大姐有过当老板的经验,但搞饮食还是第一次。平常连锅铲都很少拿的罗大姐,突然就管起一间饭店来,刚开始时,罗大姐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不过义气憨厚的罗大姐始终都认为,既然自己已经受人所托答应管理这家火锅店了,就必须要把店撑起来,管好它。
要想搞好火锅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店里的员工虽然表面对罗大姐还客气,但他们一眼就看出罗大姐是个外行人,又打听到罗大姐没啥文化,只不过靠着运气发过财而已,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把罗大姐放在眼里。尽管罗大姐已经三番四次开员工大会,又分别找他们谈心,但却没有一个愿意跟罗大姐透露一下店里的经营情况,罗大姐让员工们多收集顾客提出的意见,并奖励他们积极提建议,但两个月下来,店里竟然没一个人响应。
罗大姐到店里上班的第一天,就吃了厨师刘一勺的一记杀威棒。那天罗大姐才走进厨房,刘一勺肉乎乎的脸抖了两下,蝌蚪眼瞥了罗大姐一眼,阴阳怪气地说,穿着高跟鞋进来,是进来做事还是卖骚的?
罗大姐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厨子竟然敢当着自己的面说这么没有礼貌的话,罗大姐气得全身发抖,转身就走。
回到办公室,罗大姐仍在生气,她努力地平静自己,她想,为什么重庆姑娘能把这火锅店打理得红红火火,而自己就不行呢?罗大姐咬咬嘴唇,她可不是轻易认输的。
之后,罗大姐一有闲暇就换一套厨师衣服,穿上平跟鞋,进厨房里面帮忙打下手,拖地、抹厨具、洗菜、洗碗、剥葱、刮姜,累的重的臭的脏的活,只要能逮到罗大姐就挽起袖子——干!
刘一勺等人对罗大姐所做的一切都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罗大姐只不过是想弄一个平民的形象出来,拉亲近而已。
刚好这天,刘一勺家里有事,店里的生意又比平常要好,一时间厨房里缺了厨师就乱了套,忙也忙不过来。外面的客人都等着吃火锅,不是等来等去都不见料子和锅底端上来,就是端上来的火锅味道不正宗,客人们意见纷纷,员工们急得没有办法,除了道歉还是道歉。
罗大姐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走进厨房……
等刘一勺急急忙忙从家里赶回来时,店里的客人正有滋有味地吃着正宗地道的四川麻辣火锅,摆在餐桌上的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的菜都是色香味俱全,非常诱人。刘一勺走进厨房时,罗大姐在里面正拿着他平常用的勺子挥汗如雨呢。
就这样,罗大姐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偷偷学会了一身好厨艺,同时,她也得到了全店员工的认同和钦佩。
(6)
后来罗大姐告诉我,如果不是遇上“非典”,她可能会在火锅店一直干下去。
2003年,“非典”像魔兽一样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很多人都不敢走出家门到外面去吃饭,一时间所有的饮食行业都处于一片瘫痪中,重庆姑娘就在这时候决定结束在三水的火锅店。
刚好这年,刘二哥的病情恶化,他一直都要住院治疗,大儿子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女儿正处于发育阶段,一切都等着钱用。罗大姐这两年来好不容易赚下来的钱,很快又花光了。就在罗大姐为钱发愁的时候,老家那边又传来消息,罗大姐的父亲得了癌症,生命垂危。
用罗大姐的话说,2003年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年,她每天晚上一闭上眼睛,想的都是钱,罗大姐不理解,为什么别人都说遍地黄金的广东,赚钱就那么难呢?
奔丧回来的罗大姐,一擦眼角的泪,把一个炉灶放在一个大铁桶里,架在小推车上,就这样做起了烙大饼卖早点的小生意。这烙大饼的手艺,还是火锅店里的一个北方来的师傅教罗大姐的。罗大姐跟大伙们研究菜式,有时候大伙们也亮一下自己的绝活,北方来的师傅当时就给大家烙了个香喷喷的大饼,后来他又把这手艺教给了罗大姐。罗大姐学的时候是想着好玩,没想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是这大饼帮自己渡过了难关。
而罗大姐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潜伏在女儿秀萍身体内的火灾后的心理创伤。那天早上,罗大姐给一对儿女留下大饼做早餐,她推着车子往外走,小推车却在门口不远处给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小推车架着大铁桶往前一冲,歪歪地颤动了几下,就翻倒在地上,大饼滚满了一地,铁桶里的炉子也滚了出来,烧得又红又通亮的煤球在地上“滋滋”地发着声响。与此同时,罗大姐听到背后秀萍的一声尖叫“火!火!起火!”罗大姐回头,秀萍手里还拿着大饼,不停地抖动着,身子也颤动,双眼发直地盯着地上的炉火,两唇喃喃自语,脸色苍白得怕人。
罗大姐赶忙上前抱着女儿,秀萍不停地喊着:“火!火!起火!”身体的颤动已变为痉挛了。一种不妙的感觉涌上来,罗大姐绝望地尖叫起来:“二哥呀!”
最后医生告诉罗大姐,秀萍这是火灾后遗症,以后秀萍发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频繁的,最好尽量避免让秀萍看到火。
当天晚上,罗大姐通宵守着女儿。第二天,罗大姐把大铁桶推去废品收购站卖掉,卖了10元。
望着一贫如洗的家,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罗大姐百感交集,她站在移民村边上的水沟前,水沟的前面就是几片明净如镜的水塘,每天清早,都有一群群的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在水塘里游弋,水塘四周的树很茂盛,一派盎然的景象。罗大姐就是想不通,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却这么一波三折?
这时刘二哥瘸着腿一高一低地走到罗大姐的身边,罗大姐忍不住靠在丈夫的肩上放声嚎啕,刘二哥紧握着妻子的手,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这对甘苦与共的夫妻,紧靠着站在水沟边,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前途渺茫。
(7)
罗大姐找我借1万元。她说,顺子,我想开一家饭店,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叫“家乡好”。
我把所有的存折都翻了出来,跑了三家银行,好不容易才凑齐了1万元给罗大姐。借钱时我认为,这1万元只不过是借给罗大姐渡过现在的难关而已,我压根就没想过罗大姐真的把这钱拿来开饭店,我也压根不相信1万元能开啥样的饭店。
可是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果真开起来了。
在水沟边,罗大姐用双手把地填平了,又用双肩挑来沙土碎石把地铺上,再往上面铺了薄薄的一层水泥,然后她又请人用竹子搭起一个凉棚,再在凉棚外用砖围起了一个小小的厨房,最后在凉棚下面摆上两张木桌和十来张木椅子,罗大姐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响过后,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就这样开张了。
开始罗大姐的生意并不好,因为饭店开在移民村里面,外界知道的人并不多,并且三水人对川菜的要求很高,罗大姐传统的川菜做法并不能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趣。所以平常到罗大姐店里吃饭的,不是移民村里某家某户来了客人,就是附近厂房的一些四川或爱吃辣的外来工,他们工作之余三五成群地来到罗大姐的饭店里坐坐。虽然罗大姐手艺可以,待人也随和热情,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毕竟都不高,罗大姐的生意只能这样勉强维持着。
移民到广东后,罗大姐每年都要重感冒一次。或许是太累了,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才刚见起色,罗大姐就病倒了。从早到晚,罗大姐都猛冒冷汗,浑身无力,脑袋像炸开般痛,咽喉像被火烧一样,整个人就像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一样。罗大姐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皱着眉头千叮万嘱说,回去以后,一定要多休息,千万别操劳。
可罗大姐却没有回家休息,她马上回到店里,抖着手围上口罩就开始炒菜了,她哪能闲得下来?
客人要吃酸菜鱼,罗大姐就捉鱼刮鳞去鳃起片,好不容易一阵忙乎过后,客人终于酒足饭饱剔着牙齿走了。罗大姐笑眯眯地送走最后一桌客人,才说了句,慢走呀,欢迎下次光临!眼前一黑,一个趔趄就栽倒在地上。
老婆啊!刘二哥撕心裂肺的呼叫,引来了好心的村民,大家帮忙把罗大姐扶回家。罗大姐躺在床上,虚弱得像面条样,但她还微笑着安慰丈夫,我只是早上没吃东西,没事的。
刘二哥伸手痛惜地抚摸着妻子额前的头发说,瞧,才移民来了几年,你都熬出白头发了。
人总是要老的嘛。罗大姐说。
刘二哥握着妻子的手说,这饭店就你一个人搞太累了,生意又不算好,要不把它关了,我们还是开家小卖部,做点小本生意,没那么累,好吗?
罗大姐深情地看着丈夫,笑着说,还是再撑撑吧,万事开头难,总会熬过去的,我想总会有天亮的时候。
是的,总会有天亮的时候。
(8)
罗大姐病愈以后,又操起了她的菜勺。但这次,罗大姐不再盲目地按以前刘一勺教自己的套路去做菜,她开始细心地观察各种客人的口味,根据他们的口音而做出适合他们口味的菜式。逐渐,罗大姐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家乡好”的名声也传了出去,不少南海、高明的四川人也不怕路远慕名找过来了。
生意好起来,罗大姐并没有就这样停歇,她把自己的全副心思都放在饭店上,为了创新,为了满足广东人猎奇的心理,罗大姐在不断创出新菜式的同时,还很注重每一道菜的材料,每年罗大姐都要回四川老家几次,为的就是采购地道的川菜材料。在罗大姐的精心炮制下,她所改良的香辣炖羊蹄、鲜药材炖老鸭汤和酸菜鱼等,现在都成了“家乡好”的招牌菜了。罗大姐的饭店也由2张桌子变成今天的36张桌子,员工也从一个人增加到18个,她还建起了一栋四层的楼房,准备再次扩大经营。
那天我带了个记者朋友进移民村去采访罗大姐,罗大姐刚从菜市场买菜回来,她爽快地接受了我的记者朋友的采访。临别时,她跟我说,顺子,我永远记着自己的承诺,总有一天我的饭店要比那个嫌我穿着太时髦的老总的饭店要大。
我点头,我知道,罗大姐说过的话总能做得到的。
责 编:谢荔翔
题 图:余和操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思前想后,我觉得真的有必要写写罗大姐的故事。
我到广东佛山打工的第二年春天,就收到罗大姐的一封来信,字里行间渗透着喜悦之情。信中罗大姐描绘了她未来10年绚烂的生活蓝图。罗大姐说,马上就要移民到佛山三水了,她准备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在佛山三水这个地方建起她的连锁超市。她还说,顺子,等移民到三水后,你就到我的连锁超市来上班吧,超市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家乡好”。
罗大姐的信让我浮想联翩:车水马龙的马路边,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人头熙攘的市场都散布着“家乡好”连锁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生意红红火火,职工喜气洋洋。我欢喜得手舞足蹈,梦境里我的未来亦如罗大姐所描绘的蓝图一样壮观,睡在下铺的苗苗忍无可忍地攀上来,龇着小虎牙向我吼:顺子,你别太过分了,床板都要给你踹出两个洞来啦!
我伸伸舌头,尽管不再手舞足蹈,但还眯着眼睛哼着小调陶醉。我相信罗大姐有当大老板的魄力,尽管当时罗大姐才三十五六岁,但她已有了自己的批发市场。
罗大姐在我的家乡重庆巫山可是个大能人,她嫁到巫山时刚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广东徐徐吹到四川来。年轻胆大的罗大姐当新媳妇的第二个月,就挽了裤腿光了脚丫,和丈夫刘二哥从邻县拉来几车子红砖,罗大姐的父亲领着她的兄弟浩浩荡荡地过来帮罗大姐起新房子。她很有远见,房子是按六层设计、打桩的,但先建三层。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很单纯,村里人都没嫉妒罗大姐是第一个在村子里起红砖房的,大家都翘起拇指称赞她的能干,不忙时都过来帮忙打下手,很快,一栋三层高的红砖房就威风凛凛地立在村头了。
罗大姐可不是一般的妇女,她很有见地呢,东拼西凑的,在房子的首层开了一家小卖部,开始经营一些烟酒糖油酱醋等小买卖。
随着城市发展向市郊蔓延,罗大姐所住的村子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罗大姐又抓住商机,把她三层的红砖房子重新装修改建,加高到六层,她一家住六楼,底下五层都用来搞日用商品批发市场,这批发市场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潮流,生意异常的好,这不,罗大姐都成了万县的女企业家,名人啦!
(2)
说到移民,罗大姐是非常开通明理的,她帮村干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罗大姐曾不厌其烦地对我父母说,举村往南移,是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支持,是对党和国家的支持,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其意义是重大的,其影响是深远的。于是我父母就问,你也跟我们去南方吗?罗大姐拍胸口说,去,咋不去呢?这是国家大事,说啥咱也支持。既然罗大姐都能搁下那么大的一份家业南迁,我父母就更没道理不迁。
但谁也没有想到,包括我父母,包括在南方等着罗大姐的我,包括罗大姐本人都没有想到,就在准备移民的前几天吧,太阳亮堂堂的,有风,跟往常没啥两样,那火说起就起,一点儿预兆都没有。红红的大火噼里啪啦地吐着火信吞噬了罗大姐的批发市场,村里人都提了水桶去救火,但那火实在是太大了,水泼上去,“滋”地响一下,冒着白烟就啥反应也没了。等到一辆辆消防车呼啸着赶来,喷出一根根巨大的水柱把大火压下去后,村民们都蹲坐在地上,罗大姐也坐在地上,现场没有人哭,现场的人都呆了。原本是多么漂亮的一栋大楼呀,就这么呼啦呼啦地烧上一阵子,便成了一栋灰黑色的屋架子。
罗大姐牵着在火里逃生出来的女儿,围着灰黑色的楼子绕了一圈又一圈,那时罗大姐还不知道,女儿秀萍已在这场大火中吓出了毛病。
(3)
一场大火不止烧毁了罗大姐的所有家业,也把我编织着的美梦烧碎了。罗大姐红着眼睛,随南迁大军来到了佛山三水。
一切都很陌生。城市拥挤的街道,闷热潮湿的天气,稀奇古怪的风俗习惯,百味多变的粤菜,特别是那叽里呱啦的广东白话,罗大姐和所有新移民都感到晕头转向。这时罗大姐才知道,原来在同一个国度里,虽然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但生活习俗和语言的差异竟是那么大。
刚到三水,罗大姐就闹了个笑话。那天罗大姐跟几个一同移民来的女人结伴到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罗大姐在一个肉档里看上了一块色泽鲜亮的五花肉,于是她就向肉档老板比划着要这块肉。老板是个胖汉子,他麻利地把肉称上,然后往罗大姐的菜篮子一丢,笑呵呵地说,狗问(9元的意思)!
罗大姐整个愣住了,虽说她经商多年经验丰富,但她还是第一次碰上有人卖东西收钱还要问狗多少钱的。罗大姐转不过弯来,呆看着老板,老板依然笑呵呵地说着:“狗问!狗问!”于是罗大姐就不得不弯腰低头,在肉档下四处寻找那只会报价格的“狗”。狗自然是找不到的,罗大姐一急,就汪汪地学起狗叫,企图把那会报价的狗引出来。老板被罗大姐古怪的举动吓了一跳,还以为遇到了疯子,脸上的笑容一僵就骂骂咧咧起来,这次罗大姐从老板的话语中听到了“蠢婆”两个字,她马上知道老板在骂自己羞辱自己了,她强忍着眼泪,把一张百元钞票扔在肉案上,老板马上又换上呵呵的笑容。当老板毕恭毕敬地把91元递给罗大姐,罗大姐才知道,原来广东话说的“狗问”就是9元的意思。
一向坚强的罗大姐,突然意识到,这次曾经让她踌躇满志的大南移,往后的路其实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罗大姐突然感到很无助很害怕,买肉回来的路上,罗大姐走得特别快,她把姐妹们远远地抛在后面,边走边抹眼泪。
(4)
刘二哥学了一门过硬的焊接技术,本来可以进附近工厂当技术工人的,但他在大火中把腿和腰烧伤了,如果活稍微重些累些,身体就支持不住,所以附近没有厂愿意要刘二哥。
家里少了个劳动力,又是刚移民,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罗大姐眼看着大火后政府补回来的钱快花光了,心里甭提有多着急,于是她想到了出来打工。
父母移民到三水后,我也到了三水工作。当时我是在移民村附近一处有名的景点的附属酒店里当接待员。罗大姐来找我时,时值初夏,荷花飘香,罗大姐穿一套灰色套装短裙,头上带了顶时髦的帽子,看上去像职业女性很精神。罗大姐说,顺子,我也想在你们酒店里讨一份工作。
我没想到当了十几年老板娘后罗大姐竟然能放下身份出来打工,罗大姐真是能屈能伸的女中豪杰呀。
我把罗大姐带到人事部经理的前面,经理问,什么学历?
初中。
多大年龄?
38岁。
在什么单位工作过?有何特长?
没有,特长是能吃苦。
……
人事部经理打量了罗大姐好一阵子才说,按你的年龄跟学历,你只适合当清洁工。
我脑袋“嗡”地一响,这怎么可能?要一个曾经威风一时的百万富姐当一个小酒店的清洁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我以为罗大姐肯定会拂袖而去的,没想到罗大姐说,中,清洁工就清洁工吧,我什么时候能上班?
人事部经理摇头说,这上班的事情还没能定,酒店只招两名清洁工,但现在包括你在内就有四个人报名了,我要用三天的时间试用一下你们,三天后才能确定你能不能留下来在这里上班。
第二天罗大姐早早就到酒店来了,我看着清洁部的部长领着罗大姐走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甚至认为罗大姐要办连锁超市的雄心壮志已被那场大火烧得灰飞烟灭,此时的她沦落到甘心当一名清洁工了。
下午我在走廊碰见罗大姐,太阳还很毒,她竟然挽了裤腿弯着腰在清下水道,她的小腿浸在油亮乌黑泛着恶臭的污水中,汗水密布的额头也沾了几个黑点。这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罗大姐吗?我鼻子酸酸的,逃也似地跑了。
三天后,罗大姐竟然没被酒店录用,我惊讶了,罗大姐也惊讶了,大家都惊讶了。这三天来,罗大姐的工作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我的同事们都竖着拇指说罗大姐卖力能干又不怕吃亏,但为什么罗大姐就不被录用呢?
罗大姐犟劲起来了,她怎么也想不通,难道自己真的连当一名清洁工都不称职吗?她怒气冲冲地去找人事部经理,我追在后面拼命地拉也拉不住她。
为什么?罗大姐拍着人事部经理的桌子问,她们都没我年轻没我能干!
人事部经理推推眼镜,无奈地摊开手说,不是我不要你,是我们总经理不要你。我和罗大姐又呆住了,招一名小小的清洁工也要惊动总经理?人事部经理似乎看出我们的疑问,眨眨眼睛说,前天老总来酒店视察我们的工作,刚好看到你在清下水道,老总就指着你说,清洁工就应该有清洁工的模样,这个清洁工穿着太时髦了,还是名牌的,肯定熬不了苦的。
罗大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居然丢在一套时髦的服装上,她扯了两下衣服,傲然抬起头问,总经理今天在吗?
人事部经理不明就里,顺口回答,刚回来呢!
罗大姐大步流星地走出人事部,然后推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总经理正在阅读酒店的营业报表,他吃惊地抬头看着不知所措的我和昂然的罗大姐。
罗大姐说,请问是总经理吧?
嗯。有事?对方问。
找你,就一句话。罗大姐傲然地说,总有一天,我开的酒店要比你这酒店大。
当总经理从惊愕中回过神来时,罗大姐已经离开了酒店,她走前还问了我一句,顺子,你说我是个清洁工的料子吗?我说,不是。她嫣然一笑,你们的老总提醒了我,我的明天没可能就是一名清洁工。
(5)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罗大姐找不到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机遇就来了。
那天那场雷雨下得真大,雷声隆隆,电走银蛇,雨点噼里啪啦,门前溅起的雨花一朵朵怒放着,跳跃着,然后化为水流四散流窜。
那个重庆姑娘就是在这场大雨中躲进了罗大姐的家。罗大姐见她浑身湿透,赶紧把自己一套新衣服拿出来给她换上,然后还给姑娘泡了杯浓茶。两人喝着茶,从咒骂广东这反复无常的鬼天气聊起,一直聊到了移民,聊到了罗大姐坎坷的经历及今天的困境。姑娘听罗大姐讲完她的遭遇后,沉默了一会才问,如果现在给一家饭店你打理,你有信心把它经营好吗?
罗大姐自信地点头,这当然。
重庆姑娘说她在三水市里有一家四川火锅店,本来生意还可以的,可姑娘的男朋友在深圳,姑娘马上就要到深圳和心爱的男朋友结婚了,但姑娘舍不得好不容易才打拼出来的火锅店,所以想聘请一个店长,帮她打理火锅店。姑娘还说,她打听过这移民村里曾出过一个百万富姐,她想或许这个曾经的百万富姐能帮上她的忙呢。这样她就放心到深圳和男朋友完婚,她就可以事业爱情两全其美了。姑娘一再表示,她感觉罗大姐就是她要找的人,她真诚地希望罗大姐能出来帮她这个忙,临走时,姑娘还给罗大姐留下了名片。
后来姑娘还两次到移民村找罗大姐,罗大姐最终被姑娘的真诚打动,当了火锅店的副总经理。
虽说罗大姐有过当老板的经验,但搞饮食还是第一次。平常连锅铲都很少拿的罗大姐,突然就管起一间饭店来,刚开始时,罗大姐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不过义气憨厚的罗大姐始终都认为,既然自己已经受人所托答应管理这家火锅店了,就必须要把店撑起来,管好它。
要想搞好火锅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店里的员工虽然表面对罗大姐还客气,但他们一眼就看出罗大姐是个外行人,又打听到罗大姐没啥文化,只不过靠着运气发过财而已,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把罗大姐放在眼里。尽管罗大姐已经三番四次开员工大会,又分别找他们谈心,但却没有一个愿意跟罗大姐透露一下店里的经营情况,罗大姐让员工们多收集顾客提出的意见,并奖励他们积极提建议,但两个月下来,店里竟然没一个人响应。
罗大姐到店里上班的第一天,就吃了厨师刘一勺的一记杀威棒。那天罗大姐才走进厨房,刘一勺肉乎乎的脸抖了两下,蝌蚪眼瞥了罗大姐一眼,阴阳怪气地说,穿着高跟鞋进来,是进来做事还是卖骚的?
罗大姐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厨子竟然敢当着自己的面说这么没有礼貌的话,罗大姐气得全身发抖,转身就走。
回到办公室,罗大姐仍在生气,她努力地平静自己,她想,为什么重庆姑娘能把这火锅店打理得红红火火,而自己就不行呢?罗大姐咬咬嘴唇,她可不是轻易认输的。
之后,罗大姐一有闲暇就换一套厨师衣服,穿上平跟鞋,进厨房里面帮忙打下手,拖地、抹厨具、洗菜、洗碗、剥葱、刮姜,累的重的臭的脏的活,只要能逮到罗大姐就挽起袖子——干!
刘一勺等人对罗大姐所做的一切都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罗大姐只不过是想弄一个平民的形象出来,拉亲近而已。
刚好这天,刘一勺家里有事,店里的生意又比平常要好,一时间厨房里缺了厨师就乱了套,忙也忙不过来。外面的客人都等着吃火锅,不是等来等去都不见料子和锅底端上来,就是端上来的火锅味道不正宗,客人们意见纷纷,员工们急得没有办法,除了道歉还是道歉。
罗大姐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走进厨房……
等刘一勺急急忙忙从家里赶回来时,店里的客人正有滋有味地吃着正宗地道的四川麻辣火锅,摆在餐桌上的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的菜都是色香味俱全,非常诱人。刘一勺走进厨房时,罗大姐在里面正拿着他平常用的勺子挥汗如雨呢。
就这样,罗大姐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偷偷学会了一身好厨艺,同时,她也得到了全店员工的认同和钦佩。
(6)
后来罗大姐告诉我,如果不是遇上“非典”,她可能会在火锅店一直干下去。
2003年,“非典”像魔兽一样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很多人都不敢走出家门到外面去吃饭,一时间所有的饮食行业都处于一片瘫痪中,重庆姑娘就在这时候决定结束在三水的火锅店。
刚好这年,刘二哥的病情恶化,他一直都要住院治疗,大儿子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女儿正处于发育阶段,一切都等着钱用。罗大姐这两年来好不容易赚下来的钱,很快又花光了。就在罗大姐为钱发愁的时候,老家那边又传来消息,罗大姐的父亲得了癌症,生命垂危。
用罗大姐的话说,2003年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年,她每天晚上一闭上眼睛,想的都是钱,罗大姐不理解,为什么别人都说遍地黄金的广东,赚钱就那么难呢?
奔丧回来的罗大姐,一擦眼角的泪,把一个炉灶放在一个大铁桶里,架在小推车上,就这样做起了烙大饼卖早点的小生意。这烙大饼的手艺,还是火锅店里的一个北方来的师傅教罗大姐的。罗大姐跟大伙们研究菜式,有时候大伙们也亮一下自己的绝活,北方来的师傅当时就给大家烙了个香喷喷的大饼,后来他又把这手艺教给了罗大姐。罗大姐学的时候是想着好玩,没想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是这大饼帮自己渡过了难关。
而罗大姐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潜伏在女儿秀萍身体内的火灾后的心理创伤。那天早上,罗大姐给一对儿女留下大饼做早餐,她推着车子往外走,小推车却在门口不远处给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小推车架着大铁桶往前一冲,歪歪地颤动了几下,就翻倒在地上,大饼滚满了一地,铁桶里的炉子也滚了出来,烧得又红又通亮的煤球在地上“滋滋”地发着声响。与此同时,罗大姐听到背后秀萍的一声尖叫“火!火!起火!”罗大姐回头,秀萍手里还拿着大饼,不停地抖动着,身子也颤动,双眼发直地盯着地上的炉火,两唇喃喃自语,脸色苍白得怕人。
罗大姐赶忙上前抱着女儿,秀萍不停地喊着:“火!火!起火!”身体的颤动已变为痉挛了。一种不妙的感觉涌上来,罗大姐绝望地尖叫起来:“二哥呀!”
最后医生告诉罗大姐,秀萍这是火灾后遗症,以后秀萍发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频繁的,最好尽量避免让秀萍看到火。
当天晚上,罗大姐通宵守着女儿。第二天,罗大姐把大铁桶推去废品收购站卖掉,卖了10元。
望着一贫如洗的家,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罗大姐百感交集,她站在移民村边上的水沟前,水沟的前面就是几片明净如镜的水塘,每天清早,都有一群群的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在水塘里游弋,水塘四周的树很茂盛,一派盎然的景象。罗大姐就是想不通,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却这么一波三折?
这时刘二哥瘸着腿一高一低地走到罗大姐的身边,罗大姐忍不住靠在丈夫的肩上放声嚎啕,刘二哥紧握着妻子的手,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这对甘苦与共的夫妻,紧靠着站在水沟边,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前途渺茫。
(7)
罗大姐找我借1万元。她说,顺子,我想开一家饭店,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叫“家乡好”。
我把所有的存折都翻了出来,跑了三家银行,好不容易才凑齐了1万元给罗大姐。借钱时我认为,这1万元只不过是借给罗大姐渡过现在的难关而已,我压根就没想过罗大姐真的把这钱拿来开饭店,我也压根不相信1万元能开啥样的饭店。
可是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果真开起来了。
在水沟边,罗大姐用双手把地填平了,又用双肩挑来沙土碎石把地铺上,再往上面铺了薄薄的一层水泥,然后她又请人用竹子搭起一个凉棚,再在凉棚外用砖围起了一个小小的厨房,最后在凉棚下面摆上两张木桌和十来张木椅子,罗大姐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响过后,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就这样开张了。
开始罗大姐的生意并不好,因为饭店开在移民村里面,外界知道的人并不多,并且三水人对川菜的要求很高,罗大姐传统的川菜做法并不能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趣。所以平常到罗大姐店里吃饭的,不是移民村里某家某户来了客人,就是附近厂房的一些四川或爱吃辣的外来工,他们工作之余三五成群地来到罗大姐的饭店里坐坐。虽然罗大姐手艺可以,待人也随和热情,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毕竟都不高,罗大姐的生意只能这样勉强维持着。
移民到广东后,罗大姐每年都要重感冒一次。或许是太累了,罗大姐的“家乡好”饭店才刚见起色,罗大姐就病倒了。从早到晚,罗大姐都猛冒冷汗,浑身无力,脑袋像炸开般痛,咽喉像被火烧一样,整个人就像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一样。罗大姐不得不去看医生,医生皱着眉头千叮万嘱说,回去以后,一定要多休息,千万别操劳。
可罗大姐却没有回家休息,她马上回到店里,抖着手围上口罩就开始炒菜了,她哪能闲得下来?
客人要吃酸菜鱼,罗大姐就捉鱼刮鳞去鳃起片,好不容易一阵忙乎过后,客人终于酒足饭饱剔着牙齿走了。罗大姐笑眯眯地送走最后一桌客人,才说了句,慢走呀,欢迎下次光临!眼前一黑,一个趔趄就栽倒在地上。
老婆啊!刘二哥撕心裂肺的呼叫,引来了好心的村民,大家帮忙把罗大姐扶回家。罗大姐躺在床上,虚弱得像面条样,但她还微笑着安慰丈夫,我只是早上没吃东西,没事的。
刘二哥伸手痛惜地抚摸着妻子额前的头发说,瞧,才移民来了几年,你都熬出白头发了。
人总是要老的嘛。罗大姐说。
刘二哥握着妻子的手说,这饭店就你一个人搞太累了,生意又不算好,要不把它关了,我们还是开家小卖部,做点小本生意,没那么累,好吗?
罗大姐深情地看着丈夫,笑着说,还是再撑撑吧,万事开头难,总会熬过去的,我想总会有天亮的时候。
是的,总会有天亮的时候。
(8)
罗大姐病愈以后,又操起了她的菜勺。但这次,罗大姐不再盲目地按以前刘一勺教自己的套路去做菜,她开始细心地观察各种客人的口味,根据他们的口音而做出适合他们口味的菜式。逐渐,罗大姐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家乡好”的名声也传了出去,不少南海、高明的四川人也不怕路远慕名找过来了。
生意好起来,罗大姐并没有就这样停歇,她把自己的全副心思都放在饭店上,为了创新,为了满足广东人猎奇的心理,罗大姐在不断创出新菜式的同时,还很注重每一道菜的材料,每年罗大姐都要回四川老家几次,为的就是采购地道的川菜材料。在罗大姐的精心炮制下,她所改良的香辣炖羊蹄、鲜药材炖老鸭汤和酸菜鱼等,现在都成了“家乡好”的招牌菜了。罗大姐的饭店也由2张桌子变成今天的36张桌子,员工也从一个人增加到18个,她还建起了一栋四层的楼房,准备再次扩大经营。
那天我带了个记者朋友进移民村去采访罗大姐,罗大姐刚从菜市场买菜回来,她爽快地接受了我的记者朋友的采访。临别时,她跟我说,顺子,我永远记着自己的承诺,总有一天我的饭店要比那个嫌我穿着太时髦的老总的饭店要大。
我点头,我知道,罗大姐说过的话总能做得到的。
责 编:谢荔翔
题 图:余和操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