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非常迷人的故事,说的是校园的花房里开了几朵硕大的玫瑰花,师生近日都来观赏。一天早晨,一位老师正在校园散步,发现幼儿园一个四岁女孩从花房里摘下了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面对此情此景,他急于想知道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摘花。于是,他弯下身子,亲切地询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不好意思地回答:“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老师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并且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老师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眼前发生的小女孩摘花这件事,我们会怎么认识呢?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或许大部分老师会批评小女孩破坏公物,乱折花草;或者以为这孩子从小就自私自利,有很强的占有欲;说不定,学校的德育处还会顺藤摸瓜,找到这个孩子所在班级,扣分,通报,批评班主任工作失职;而班主任也会联系家长,报告此事,要求一起教育,让孩子写下保证;甚至不排除有的学校,也会借此机会,小题大做,抓住典型,对全校孩子进行保护花草、热爱公物的道德教育……
  或许,这是我的胡乱猜想,更多的事实情形不会这样。但对于教育来说,哪怕只有一种情形是这样,只有一个对象在此事或类似的事情中的遭遇会这样,其结果也是相当可怕的。因为,对“这一个”孩子来说,不但不会出现我们一厢情愿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陷入完全相反的境地之中。
  突然想到社会对我们教师有多少美好的比喻:“园丁”“慈母”“蜡烛”“春蚕”,更有一个“春雨”。何以要喻为“春雨”呢?大诗人杜甫早就告诉我们,“春雨”是“好雨”,是“知时节”的“好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雨”。这其中渗透的教育真谛,让人佩服,也让我辈汗颜。
  一、教育教学的契机在哪里?
  在杜甫看来,“时节”就是节令,就是万物生长的时机,引申到教育和教学,其实这个“时节”就是“机会”“机遇”“节点”“拐点”,就是教育学所说的“教育契机”,就是成才学中所說的“十字路口”。这一切在别人看来,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从上面的故事来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里,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大大小小的事都会是教育的最佳契机,无论什么性质的事件都能转化成精彩的教育故事。把握好教育契机,做到“润物细无声”,就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温暖迷人,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与智慧中幸福甜蜜地成长。
  1.教育教学契机,无处不在。
  从空间来说,任意一方实际空间,哪怕是网络虚拟空间,都隐藏着无限多的教育教学契机。
  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课堂内外的场所,孩子的家庭和故乡,大凡孩子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都有教育教学的契机存在。特别是如今无处不在的网络,很多老师往往视之如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不让学生上网,就怕上瘾而误了前程。但,富有智慧的校长、老师从来不会简单地关闭或杜绝网络,而是巧妙引导,借助网络展开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沟通与交流,形成网上网下的全方位覆盖的教育管理。
  2.教育教学契机,无时不有。
  从时间维度来说,在任意一段时间里,都会有各种教育教学契机的存在。千万不要狭隘地以为只有学生上学的时段里才有教育教学的发生。吃饭的时间里,走路活动的时间里,看电视的时间里,无时无刻不蕴藏着教育教学的良机。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散步的早晨,也有玫瑰芬芳的教育契机。
  一句话,教育教学契机,无人、无事、无物、无境不有。即使如孩子折花这样的人和事,也是那么美好的教育,那么撩人的教育契机。
  二、如何把握和创设教育教学契机?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这句话不只是强调教书育人之重要,更是提醒我们,任何事情都与育人相关,都是教育的抓手,都是开展教育的最佳契机。作为老师,我们如何才能如春雨般,知“契机”,用“契机”,适时抓住教育时间、时机、节点、关键拐点等教育教学契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枝繁叶茂,开出满树繁花呢?笔者以为,至少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即时地把握。
  所谓即时把握,就是指教师要有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教育教学敏锐性,即时性捕捉,即时性处理,即时性生成。如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摘花的小女孩,他即刻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内心真实的诉说。这样的行为,就是即时性,就是即时把握教育契机。
  在某次听课活动中,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教学背景:师生就某篇文章进行对话交流,落实如何写作升格。
  生:这篇作文选材新颖,但文笔平淡。
  师:好像有点笼统,希望大家能结合文章分条分点来说。
  生:忽然写中华精神,有点突兀。
  师:是的。那这篇文章中哪些是切题的?哪些不切题?
  生:第1段,实在有点无厘头,有点莫名其妙;第4、5段很假,对小草精神的抒情,有点无病呻吟,看似工整华丽,实则毫无意义;第13段读来好笑,是故意在拔高。好文章应该是真实的,是有个性的,是耐人寻味的。
  生说完便主动坐下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而老师却愣在了那里,等回过神来,竟开口对学生说:“你说了很多,但好像跑题了。回到刚才老师的问题:‘这篇文章是否切合题意?’”
  此时此刻,全班学生都一片茫然。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一开始的思维活跃到后来的一片茫然, 前后形成极大反差,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不会捕捉即时出现的教学契机,对优秀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为了习作升格这一教学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写法的问题,是“技”与“术”的问题;而学生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的问题,是“文风”“文品”问题。该案例中,教师与学生关注的不是同一问题,而且教师的思与行已经滞后于学生,如果教师顺水推舟,用追问展示学生的精彩,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最终的结果呢?那个契机没有抓住,精彩转瞬即逝,化为师生之间尴尬的隐痛。   像这种明明是精彩时刻,却被教师疏忽、错判的例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把握教学契机的意识和能力,更无法即时性处理与现场生成。
  2.巧妙地化用。
  这里的化用,可以理解为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害为利、化丑为美、化严肃为轻松幽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活动等各种场合的各种突发性事件中,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让走向心灵成长和促进健康发育的教育无处不在。
  开学第一堂课,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我……我……我叫……”同学们开始哄笑起来,看到小琪(化名)同学涨得通红的脸和湿漉漉的眼睛,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我即刻想到,不能让她如此失败地回到座位上,留下成长的阴影。于是,我急中生智,微笑着面对小琪,并热情鼓掌。当其他学生还未搞清是什么原因时,我说道:“一个能把‘我’字连续说三遍的同学,不是一个普通的同学。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需要重复三遍。体现自我,活出自我,这是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做到的。我也知道同学们刚才的笑声,正是对小琪这个‘我’字的理解,也是对她这样表达自我的一种认可。同学们,是不是?”于是,同学们大声回答:“是!”小琪的紧张被我化解了,尴尬也被冲淡了,一个意外的怯场,被我转化成关于“我”的教育。
  当然,我心里很清楚,虽然现场化解并扭转了局面,但小琪当众表达的怯场心理还需要我的继续帮助。为了让她今后能自信地“绽放”在同学面前,放学后我约谈小琪,告诉她明天老师将请她朗读冰心的《母亲》,她似乎又紧张起来,双手搓着衣角。我拉起她的手,轻轻地告诉她:“这首诗就四句,我教你,你一定行的!”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她似乎找到了感觉。第二天课上,我特意举行诗歌朗读PK赛,当她伴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读着“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那一刻,她笑了。后来,小琪还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经典诵读比赛。
  3.艺术地创设。
  教学的艺术,是把握和化用契机的艺术,对一个优秀老师来说,更是创设教学契机的艺术。他会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创设契机,生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契机、新的问题。让教育和教学活动,永远充满机遇,充满挑战,赢得收获。
  我们可以在备课时预设契机,在活动安排中暗含契机,在过程中随时生成契机,在突发事件中巧妙转化契机……如果能够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老师就是真正的教育“春雨”,不枉为“春雨”的赞誉。
  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最棘手的是写作教学。一来孩子们怕写作文,二来老师们怕教作文,于是一来二往,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面对这样的教学尴尬,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创造教育教学契机。如要求学生写不满500字的作文,那就让他们從两三百字的日记写作开始。
  11月27日 天气:晴
  冷风吹过我的耳畔,深冬了。
  又是一个星期六,算是惬意,还是压抑?早上去厨房倒水喝的时候,爸爸正在煮饭、炒菜。我才突然想起,今天妈妈上早班啊。
  我从来都是比较慢热的人,甚至有点麻木。没想到,把好些事都忽略了。
  我的叛逆、任性,很多的缺点,自己藏得比较深,不愿展现。
  有时,我与父母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过后,就会把自己锁在小房间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呆呆地看着灯管,时间久了,眼睛有滚烫的液体流出来。
  我会傻傻地想,我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偷走了属于爸妈的青春。
  这一篇日记,虽然只有200多字,但叙事完整,情感真实。这样的日记形式,让学生面对同样的生活,有不同的发现;面对同样的发现,有不同的感悟;面对同样的感悟,有不同的表达。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写作契机,继续拓展日记写作的内容,让他们写老师、写同学、写父母、写朋友、写香樟树、写玉兰花、写爬山虎、写星星……让他们在拓展性的写作中丰富生活和人生。继而,再上一层楼,让他们留意自己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并提炼生活的本质与意义,这不但充实了写作的内容,让文章越写越长,内容越来越充实饱满,同时也养成思考与议论的习惯,提升了思维、思想的品质和品位,进而爱上生活,爱上日记,爱上写作,爱上思考,爱上人生。
  如何才能做到即时地把握、巧妙地化用和艺术地创设教育教学契机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几点:1.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会接纳一切;2.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诉说;3.要有敏锐的感受和判断辨识的能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不要吝惜一句褒扬、一个眼神、一个生日礼物、一个看似无意的小动作;4.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就地取材;5.要有“化”的本领,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害为利,化丑为美,化严肃为轻松幽默;6.一切行为和表现都有因果关联,有果必有因,有行为必有思考,尽力找寻纯真、天性、自然和美好的一面,产生正能量,走向真善美;7.要有自觉创设教育教学契机的意识、习惯和智慧,把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视为教育教学的良机去理解、实践。
  如何把握乃至巧妙创设教育教学契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赖于教师对每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对教育的爱与追求,体现着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情怀和教学艺术。诚如是,我们的教育就会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细化朗读指导,读出意象的丰美。  2.借用助读资料,读出意蕴的醇厚。  二、教学方法:  诵读、对话、合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诗歌选自诗集《白玉苦瓜》,引出《白玉苦瓜》诗句:“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由“苦瓜”引出诗歌意象,读《乡愁》。  2.读出意象的丰美。  (1)读诗歌,提炼出四个意象。诗歌变形与原诗比读。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当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时,就需要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如何转向是目前广大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为例,尝试一次教学“转向”,期许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  初一学生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的体验,有时会难以理解实际问题情境,信息收集和加工困难,
期刊
主持人语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在长达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和“转折点”,这些节点对他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或助推性的作用,我们把这些节点叫作教育教学契机。如何准备把握乃至巧妙创设教育教学契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得益于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有赖于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对每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更能从中看出一位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高下优劣。我们可能无法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学校的具体案例,从文化涵养、课堂变革、技术支持、家校合力等多方面,阐释文化自信对教育变革的引领。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教育变革 教育公平 以文化自信引领教育变革  “有教无类”是2500年前孔子提出来的教育主张: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任何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首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教与学获得最大的效能,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其中,利用思维导图边思考边“涂鸦”的教学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诗大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诗人作诗是源于内心情感的冲动,形成于语言文字之上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丁老师执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之所以能够通过诵读达到引领学生领悟诗人情感的教学目的,在于坚持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策略——资料助读,设境融情,使教学过程简约有致,循序渐进而又水到渠成。  一、融情入境渐进教学的合宜性  《乡愁》写于1972年
期刊
江苏省常州市张五芳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支培育乡村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培育站领衔人张五芳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培育站以“自育式立体读写”为内核,形成研究机制,建立发展平臺,帮助乡村一线语文教师尽快夯实基本功,提升专业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意识,切实提高自身语文课堂授课技艺。  培育站由来自20所乡村初中的30名语文教师组成,他
期刊
编者按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甚至一所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本刊特开辟“名师工作室”栏目,每期展示一个初中名师工作室,将其教学理念、主张及教研成果介绍给广大初中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迪,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教学、教研活动的发展。 
期刊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数学思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通过合并同类项、运用去括号法则,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解决问题:能通过具体问题发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必要性;在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过程中,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在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符号的魅力;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
期刊
摘 要 班集体一旦形成,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班主任应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用智慧的方法化解矛盾,用欣赏的眼光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  倾注爱心 适度放手 心理疏导 巧用班会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德育就是那明月,映照着整个班级,班主任引领学生“风移影动”,让德育艺术“珊珊可爱”。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