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品设计在以人为本的趋势之下,我们开始越来越注意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观念。2005年国际知名认知心理学家DonaldA.Norman提出“情感设计”一论,意旨人类的情感情绪左右着我们的思考以及喜好。这个理论取向显示我们不只是在使用产品而已,而是在使用的同时我们的情感也正悄悄的介入在其中。
关键词:产品设计;设计理论;设计思维;情感设计;设计认知
一、现代设计思维
20世纪的资讯时代,我们对科技商品抱持着主动学习新事物的适应心态。因为我们总认为学习了解新机器是未来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果不能够轻松的使用新事物,我们将无法在新世代中立足。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的现今,大量的资讯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于是我们开始对于多数无法与人类沟通的人造产物感到不耐烦。仔细审视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很容易发现原本就存在于设计中的问题。不恰当或欠缺关怀的设计,会带给部份消费者无法使用的不安状态,也让多數消费者感觉到使用不方便的压力。为了让更多人在生活上感到舒适及便利,透过设计生产出让人可以喜爱及方便使用的产品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再重新检视设计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20世纪后期,设计界掀起一股探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潮,可以说是源起于诺曼于所提出的《设计心理学》。其中所探讨的主题就是好的设计必须能够引导使用者,不良的设计品导致不易使用并非使用者的错。这时候的产品设计思潮所追求的是使用与外观形式之间的契合度,亦是所谓的形式追随功能。诺曼也提出情感设计的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专业见解提出人类的情感与情绪对于产品的反应机制,其中将人类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及反思层次,然后进而具体的对应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性。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设计应该带给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信念没有停止过。
二、设计的原则
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强调好的设计应该能引导使用者自然地在适当的时候,于适当的地方,做适当的操作。2007年更改书名为《设计日常生活》,目的希望将阅读的对象转为一般大众,告诉使用者不需要怪罪自己不会使用高度复杂性的产品,问题不在使用者,而是产品。同时也希望设计师应该要去理解使用者,并考虑使用者的需要和兴趣。其中诺曼将如何设计好的产品归纳成四大设计原则:
(一)概念模式
好的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要有好的沟通,然而设计师是借由物品的外观与使用者沟通。如果设计师没有提供使用者一个良好的概念模式,使用者将自行创造出自己的模式。所以,好的设计必须要有恰当的概念模式。
(二)回馈
让使用者知道操作物品后的结果很重要,如果使用者无法得到回馈感,将会不知道自己是否使用得当。
(三)局限
让使用者不可能进行错误的操作即为局限之意。物品好用的条件包含着不能让物品容易发生人为失误的情况。
(四)预设用途
诺曼在此书中将预设用途进一步的解释为看得出来的预设用途。其中强调的是“易视性”观念,一个好的设计会让使用者容易看得到怎么样操作最为恰当。
诺曼在此书中最后强调,要如何做到以上的设计原则必须要先学会“观察”,如果设计师能够学习注视,学习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别人。透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注视,自然而然就能找到使用者内心真正的需求。
三、情感设计
产品设计在过去倾向让产品好使用、容易理解。Donald A. Norman 提出情感设计理论,在了解何谓情感设计以前,我们必须先厘清人类的情绪、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差异及关联性,以借此了解何谓“情感设计”。
人类对外界讯息的接收系统主要区分为两大部份,认知系统与情感系统。两者的功能与操控的参数皆不相同,情感系统进行判断,且帮助你迅速确定环境中的事物什么是危险或安全的,什么是好的或坏的;认知系统则是用来诠释和认识这个世界。而情绪则是包含在情感系统之中。一般来说,认知跟情绪两者对立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情绪被说成是热情的、兽性的、和非理性的,而认知是冷静的、人性的、和有逻辑的。这个对比的关系源自于长久以的知识传统都以理性与逻辑推理自豪。但其实情绪与认知是不可分离的,是认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情绪是情感的有意识体验,具有特定的原因和对象。你所体验到的忧虑不安而又莫名其妙的感觉是情感,你由于某件事对某人发火则是情绪。认知和情感是互相影响的,一些情绪和情感状态可以由认知驱动,而情感也常常影响着认知。
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情感系统与认知系统这两者是交互影响且互相牵动的。也就是说情感会被认知结果所驱使,认知同样也会受情感影响。因此,在面对一个产品的时候,牵引着我们的感觉是无法完全被理性看待的。
传统上大多数人把情绪看成要用理性和逻辑思考加以克服的一个问题,且大多数的研究都在强调如何消弭紧张、害怕、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但现今的研究已完全改变了这个观点。现在的科学家知道,高等的动物在演化上比原始动物更具有情绪,人类则是情绪最丰富的动物。因此,当我们面对物品时不必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数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评价好坏、安全或危险。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情绪都会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
而所谓的情感设计,则是想告诉我们,请不要忽略人类的情绪反应。产品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功能性、使用性、理解性及身体感觉的阶段。反应着对产品的喜好程度乃是包括了人类自身情绪的。因此产品设计到此阶段已经不再只是强调易使用及好理解的设计,进一步提出的是人的情感对产品喜好的影响程度。其中影响的因素则包括产品必须是迷人的以及有吸引力的,如此一来,才能使人在使用时不只是产生愉悦感而已,进而影响的是对产品整体的评价及态度。
关键词:产品设计;设计理论;设计思维;情感设计;设计认知
一、现代设计思维
20世纪的资讯时代,我们对科技商品抱持着主动学习新事物的适应心态。因为我们总认为学习了解新机器是未来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果不能够轻松的使用新事物,我们将无法在新世代中立足。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的现今,大量的资讯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于是我们开始对于多数无法与人类沟通的人造产物感到不耐烦。仔细审视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很容易发现原本就存在于设计中的问题。不恰当或欠缺关怀的设计,会带给部份消费者无法使用的不安状态,也让多數消费者感觉到使用不方便的压力。为了让更多人在生活上感到舒适及便利,透过设计生产出让人可以喜爱及方便使用的产品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再重新检视设计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20世纪后期,设计界掀起一股探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潮,可以说是源起于诺曼于所提出的《设计心理学》。其中所探讨的主题就是好的设计必须能够引导使用者,不良的设计品导致不易使用并非使用者的错。这时候的产品设计思潮所追求的是使用与外观形式之间的契合度,亦是所谓的形式追随功能。诺曼也提出情感设计的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专业见解提出人类的情感与情绪对于产品的反应机制,其中将人类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及反思层次,然后进而具体的对应与设计之间的关联性。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设计应该带给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信念没有停止过。
二、设计的原则
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强调好的设计应该能引导使用者自然地在适当的时候,于适当的地方,做适当的操作。2007年更改书名为《设计日常生活》,目的希望将阅读的对象转为一般大众,告诉使用者不需要怪罪自己不会使用高度复杂性的产品,问题不在使用者,而是产品。同时也希望设计师应该要去理解使用者,并考虑使用者的需要和兴趣。其中诺曼将如何设计好的产品归纳成四大设计原则:
(一)概念模式
好的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要有好的沟通,然而设计师是借由物品的外观与使用者沟通。如果设计师没有提供使用者一个良好的概念模式,使用者将自行创造出自己的模式。所以,好的设计必须要有恰当的概念模式。
(二)回馈
让使用者知道操作物品后的结果很重要,如果使用者无法得到回馈感,将会不知道自己是否使用得当。
(三)局限
让使用者不可能进行错误的操作即为局限之意。物品好用的条件包含着不能让物品容易发生人为失误的情况。
(四)预设用途
诺曼在此书中将预设用途进一步的解释为看得出来的预设用途。其中强调的是“易视性”观念,一个好的设计会让使用者容易看得到怎么样操作最为恰当。
诺曼在此书中最后强调,要如何做到以上的设计原则必须要先学会“观察”,如果设计师能够学习注视,学习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别人。透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注视,自然而然就能找到使用者内心真正的需求。
三、情感设计
产品设计在过去倾向让产品好使用、容易理解。Donald A. Norman 提出情感设计理论,在了解何谓情感设计以前,我们必须先厘清人类的情绪、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差异及关联性,以借此了解何谓“情感设计”。
人类对外界讯息的接收系统主要区分为两大部份,认知系统与情感系统。两者的功能与操控的参数皆不相同,情感系统进行判断,且帮助你迅速确定环境中的事物什么是危险或安全的,什么是好的或坏的;认知系统则是用来诠释和认识这个世界。而情绪则是包含在情感系统之中。一般来说,认知跟情绪两者对立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情绪被说成是热情的、兽性的、和非理性的,而认知是冷静的、人性的、和有逻辑的。这个对比的关系源自于长久以的知识传统都以理性与逻辑推理自豪。但其实情绪与认知是不可分离的,是认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情绪是情感的有意识体验,具有特定的原因和对象。你所体验到的忧虑不安而又莫名其妙的感觉是情感,你由于某件事对某人发火则是情绪。认知和情感是互相影响的,一些情绪和情感状态可以由认知驱动,而情感也常常影响着认知。
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发现,情感系统与认知系统这两者是交互影响且互相牵动的。也就是说情感会被认知结果所驱使,认知同样也会受情感影响。因此,在面对一个产品的时候,牵引着我们的感觉是无法完全被理性看待的。
传统上大多数人把情绪看成要用理性和逻辑思考加以克服的一个问题,且大多数的研究都在强调如何消弭紧张、害怕、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但现今的研究已完全改变了这个观点。现在的科学家知道,高等的动物在演化上比原始动物更具有情绪,人类则是情绪最丰富的动物。因此,当我们面对物品时不必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数的时候,它帮助我们评价好坏、安全或危险。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情绪都会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
而所谓的情感设计,则是想告诉我们,请不要忽略人类的情绪反应。产品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功能性、使用性、理解性及身体感觉的阶段。反应着对产品的喜好程度乃是包括了人类自身情绪的。因此产品设计到此阶段已经不再只是强调易使用及好理解的设计,进一步提出的是人的情感对产品喜好的影响程度。其中影响的因素则包括产品必须是迷人的以及有吸引力的,如此一来,才能使人在使用时不只是产生愉悦感而已,进而影响的是对产品整体的评价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