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情分析】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所以,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常常从区域定位入手,然后再分析、推理其他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定位错误,则后面的解答往往“张冠李戴”。因此,区域定位成为跨越高考的第一道门槛。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
【方法点拨】
一、大范围的区域定位——几种半球的定位
1. 南北半球的定位
(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在极点俯视图中,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顺时针旋转为南半球。
(2)依据南北纬纬度值分布规律判断:向北递增为北半球,向南递增为南半球。
(3)依据东西经的度数分布判断:在极点俯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看,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4)依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5)依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沿运动方向看,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
同理,也可根据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判断:中心为低压且逆时针旋转,或中心为高气压且顺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6)依据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带,西南风在北半球,西北风在南半球。
(7)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大陆低压、海洋高压为北半球;一月,大陆高压、海洋低压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8)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熊在北极;企鹅、蓝鲸在南极。
(9)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10)依据洋流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顺时针流动为北半球,逆时针流动为南半球;季风洋流在北印度洋。
2. 东西半球的定位
从20°W沿地球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从160°E沿地球自转方向至20°W为西半球。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相反。
3. 昼夜半球的定位
沿地球自转方向,从晨线到昏线为昼半球,从昏线到晨线为夜半球。
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及模拟题中,常常出现几种半球同时考查的综合题,例如,求某时刻赤道上东半球新的一天的白昼范围。
二、小范围的区域定位——具体地点或地形区的定位
1. 直观定位法
(1)区域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中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如行政区、湖泊),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的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进行定位。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区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轮廓);第三,对一些著名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半岛、岛屿等也要特别关注。
(2)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准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①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士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②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2. 绝对定位法——经纬网定位法
经纬网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精确的方法,也是考查定位的重点之一。
二轮复习中,要通过重要经纬线建立经纬网,再根据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进行空间定位。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分别是:十二条等距的经线(0°、30°E、60°E、90°E、120°E、150°E、180°、30°W、60°W、90°W、120°W、150°W)、五条特殊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四条重要纬线(30°S、40°S、30°N、40°N),要注意它们穿过的国家和重要地形区。
有时,并无直接的经纬网和度数,需要根据有关地理计算确定经纬度进行定位。
(1)利用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定位——①纬度差=太阳高度差;②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关系为“纬度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3题,由“陆半球”的极点坐标判断“水半球”的极点所在位置;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4题,先判断过地心的对称点位置,再确定其农业地域类型。
(2)利用地球运动的相关计算定位—— 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处的纬度=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发生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发生极昼的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一半;②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昼弧的中央经线的经度=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或物体影子达到一天中最小值的经线的经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向东移动90°的经度=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向西移动90°的经度=极夜切点的经度=180°-极昼切点的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的经度。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10题,由地球运动知识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2009年高考海南卷第7、8题,根据日出与正午时影子夹角定位。
有时,虽已知经纬度,但没有交代或标注东西经和南北纬,需要同学们综合运用区域轮廓、海陆分布等知识定位。
3. 相对定位法
(1)海陆位置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只需要识记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海岛、交通干线)的经纬度位置,再利用其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推导定位即可,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牢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2)时区编码推导定位法。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区域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而且只是区域局部轮廓,也并没有重要经纬线通过。这与同学们平时接触到的教材和地图册上的小比例尺地图大不相同。
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选取每个时区中央经线附近的代表地区(城市、岛屿、河流、国家),进行简化编码,其编码数为各时区的区数,再根据各时区经度跨度为15°,就能推导出任意经线所在区域的粗略位置。
模型中的地名可以采用多种记法。①“三字经口诀记忆法”:白夏马,洛墨芝,秘布巴,格冰伦,意开巴,乌印拉,重京神,悉堪惠。联想:白匪掉下(夏)马,落(洛)进麦(墨)子芝麻地,身上必(秘)定布满疤(巴)痕,心中格外冰冷(伦)。梦中,他从意大利开了一辆巴士,到乌拉尔山或印度去拉沙。醒来后,他重新振作精(京)神,悉心勘(堪)察后,才后悔(惠)当初做白匪。②“重要地区连时区数带地名一起记忆法”:8京7重6拉,5印4乌,3巴2开1意。联想:有个叫八斤(京)的人,在某饭店吃(七)下半条虫(重),六天拉肚子,去劝架时挨了一巴掌,五个手指印就有四个发乌,在争执中又挨了三巴掌,而且是左右两边开弓,于是他向饭店索赔一亿(意)。
4. 图文信息定位法
(1)文字资料定位法。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它需要考生提取文字材料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定位。
(2)图例、注记定位法。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需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5. 综合定位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所提供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同学们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若仅采用某一种定位方法去解答,往往难以完成定位。这就要求同学们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考点专练】
图1为世界某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 有关图中几处地理事物表达正确的是( )
A. ①处有暖流流经 B. ②处景观为荒漠
C. 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 ④山顶有终年积雪
2. 当太阳直射图中⑤地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白昼将继续变长
B. 密西西比河下游为多雨季节
C. 尼罗河河口海水的盐度较大
D. 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2中,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水平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由图中信息判断该局部地区不可能位于( )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4. 导致自然带分布状况由a图向b图变化的原因还将造成( )
A. 病虫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加
C. 橡胶种植的纬度北移
D. 南极周围冰山减少
图3为局部地区某月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 关于该月下列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印度洋上停泊的船只的旗帜飘向东北
B. 澳大利亚西南部城市珀斯此时受西风带控制
C. 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为极昼时期
D. 华北平原的土壤盐度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6. 若图中与过赤道上M点的经线相交的弧线是晨昏线,则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方时为6时
B. 昼长将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延长
C. 自转线速度最快
D. 所在纬线昼长年变化全球最小
图4为局部洋流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若图示海域为大西洋,则洋流甲是( )
A. 加那利寒流 B. 日本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巴西暖流
8. 若图示海域为太平洋,则洋流乙是( )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千岛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秘鲁寒流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所以,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常常从区域定位入手,然后再分析、推理其他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定位错误,则后面的解答往往“张冠李戴”。因此,区域定位成为跨越高考的第一道门槛。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
【方法点拨】
一、大范围的区域定位——几种半球的定位
1. 南北半球的定位
(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在极点俯视图中,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顺时针旋转为南半球。
(2)依据南北纬纬度值分布规律判断:向北递增为北半球,向南递增为南半球。
(3)依据东西经的度数分布判断:在极点俯视图中,沿逆时针方向看,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4)依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5)依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沿运动方向看,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
同理,也可根据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判断:中心为低压且逆时针旋转,或中心为高气压且顺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6)依据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带,西南风在北半球,西北风在南半球。
(7)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大陆低压、海洋高压为北半球;一月,大陆高压、海洋低压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8)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熊在北极;企鹅、蓝鲸在南极。
(9)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
(10)依据洋流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顺时针流动为北半球,逆时针流动为南半球;季风洋流在北印度洋。
2. 东西半球的定位
从20°W沿地球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从160°E沿地球自转方向至20°W为西半球。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相反。
3. 昼夜半球的定位
沿地球自转方向,从晨线到昏线为昼半球,从昏线到晨线为夜半球。
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及模拟题中,常常出现几种半球同时考查的综合题,例如,求某时刻赤道上东半球新的一天的白昼范围。
二、小范围的区域定位——具体地点或地形区的定位
1. 直观定位法
(1)区域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中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如行政区、湖泊),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的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进行定位。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区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轮廓);第三,对一些著名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半岛、岛屿等也要特别关注。
(2)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准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①自然地理景观定位法。不同区域由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它们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如日本的富士山,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②人文地理景观定位法。许多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伦敦的大本钟等,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可以用来确定区域位置。
2. 绝对定位法——经纬网定位法
经纬网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精确的方法,也是考查定位的重点之一。
二轮复习中,要通过重要经纬线建立经纬网,再根据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进行空间定位。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分别是:十二条等距的经线(0°、30°E、60°E、90°E、120°E、150°E、180°、30°W、60°W、90°W、120°W、150°W)、五条特殊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四条重要纬线(30°S、40°S、30°N、40°N),要注意它们穿过的国家和重要地形区。
有时,并无直接的经纬网和度数,需要根据有关地理计算确定经纬度进行定位。
(1)利用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定位——①纬度差=太阳高度差;②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关系为“纬度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3题,由“陆半球”的极点坐标判断“水半球”的极点所在位置;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4题,先判断过地心的对称点位置,再确定其农业地域类型。
(2)利用地球运动的相关计算定位—— ①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线与纬线相切处的纬度=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发生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发生极昼的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一半;②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昼弧的中央经线的经度=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或物体影子达到一天中最小值的经线的经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向东移动90°的经度=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向西移动90°的经度=极夜切点的经度=180°-极昼切点的经度=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的经度。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10题,由地球运动知识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2009年高考海南卷第7、8题,根据日出与正午时影子夹角定位。
有时,虽已知经纬度,但没有交代或标注东西经和南北纬,需要同学们综合运用区域轮廓、海陆分布等知识定位。
3. 相对定位法
(1)海陆位置定位法。在区域地理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事物的经纬度,只需要识记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海岛、交通干线)的经纬度位置,再利用其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推导定位即可,因此海陆位置定位法也称为相对定位法。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在复习时牢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2)时区编码推导定位法。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区域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而且只是区域局部轮廓,也并没有重要经纬线通过。这与同学们平时接触到的教材和地图册上的小比例尺地图大不相同。
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选取每个时区中央经线附近的代表地区(城市、岛屿、河流、国家),进行简化编码,其编码数为各时区的区数,再根据各时区经度跨度为15°,就能推导出任意经线所在区域的粗略位置。
模型中的地名可以采用多种记法。①“三字经口诀记忆法”:白夏马,洛墨芝,秘布巴,格冰伦,意开巴,乌印拉,重京神,悉堪惠。联想:白匪掉下(夏)马,落(洛)进麦(墨)子芝麻地,身上必(秘)定布满疤(巴)痕,心中格外冰冷(伦)。梦中,他从意大利开了一辆巴士,到乌拉尔山或印度去拉沙。醒来后,他重新振作精(京)神,悉心勘(堪)察后,才后悔(惠)当初做白匪。②“重要地区连时区数带地名一起记忆法”:8京7重6拉,5印4乌,3巴2开1意。联想:有个叫八斤(京)的人,在某饭店吃(七)下半条虫(重),六天拉肚子,去劝架时挨了一巴掌,五个手指印就有四个发乌,在争执中又挨了三巴掌,而且是左右两边开弓,于是他向饭店索赔一亿(意)。
4. 图文信息定位法
(1)文字资料定位法。利用相关文字资料考查空间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命题思路,它需要考生提取文字材料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空间定位。
(2)图例、注记定位法。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需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5. 综合定位法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所提供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同学们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解题时,若仅采用某一种定位方法去解答,往往难以完成定位。这就要求同学们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这样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考点专练】
图1为世界某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2题。
1. 有关图中几处地理事物表达正确的是( )
A. ①处有暖流流经 B. ②处景观为荒漠
C. 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 ④山顶有终年积雪
2. 当太阳直射图中⑤地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白昼将继续变长
B. 密西西比河下游为多雨季节
C. 尼罗河河口海水的盐度较大
D. 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2中,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水平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由图中信息判断该局部地区不可能位于( )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4. 导致自然带分布状况由a图向b图变化的原因还将造成( )
A. 病虫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加
C. 橡胶种植的纬度北移
D. 南极周围冰山减少
图3为局部地区某月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 关于该月下列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印度洋上停泊的船只的旗帜飘向东北
B. 澳大利亚西南部城市珀斯此时受西风带控制
C. 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为极昼时期
D. 华北平原的土壤盐度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6. 若图中与过赤道上M点的经线相交的弧线是晨昏线,则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方时为6时
B. 昼长将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延长
C. 自转线速度最快
D. 所在纬线昼长年变化全球最小
图4为局部洋流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若图示海域为大西洋,则洋流甲是( )
A. 加那利寒流 B. 日本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巴西暖流
8. 若图示海域为太平洋,则洋流乙是( )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千岛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秘鲁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