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很多人而言,零时之后的2009年央视春晚,因为四个老男人的出现才不再是鸡肋。
“出发啦,不要问路在哪,迎风向前是惟一的办法。
出发啦。不要问路在哪,命运哎什么关卡……”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三把吉他,一把架子鼓,四个早已功成名就、平均年龄将近47岁,曾发过70张个人专辑、600首作品、爆满过350场个唱的“老家伙们”,如今,却自称“新人”,鼓起勇气向世人宣布:我们要重新出发!
A “委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
2008年7月,四个华语乐坛“教父”级人物组建了一个“Super Band”,取名“纵贯线”的乐队。始建于1887年的台湾纵贯线铁路,北起基隆、南到高雄,贯穿台湾南北。乐队以此命名多少透出些飞扬跋扈、倚老自傲的意味。
尽管乐队的名字引起各方争议,但人们还是对这个天王级乐团充满了诚挚的期待。2009年3月7日,纵贯线在台北小巨蛋举行首场演唱会。放眼全场,30岁以上的歌迷占了绝大多数。这是一场成年人的狂欢。纵贯线扯出了大幅标语:要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他们可以破坏自己,破坏彼此,破坏大家对一个乐队的假设……
用李宗盛的话讲,“我们流行音乐是不堪的行业,公司都是酒囊饭袋,写歌的也一样,也不好听,不动人,然后跟媒体一起搞出一堆垃圾,搞得久了就没有人再去喜欢流行音乐了。”
华语乐坛低迷已经是很长时间的事了。要有突破,就得有破坏的决心,不砸碎旧的桎梏就不可能有新的建设。
纵贯线成功了!乐队组建短短一个月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唱会均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乐队成立之初曾约定:只发行一张创作专辑,举办10场演唱会。但海内外演出商们的空前热情,最终使乐队签了20场海内外演出合同。
西点军校有句名言:“老兵永远不死——死的都是新兵。”在这个流行音乐四处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而碰得鼻青脸肿的时代,这四个歌坛老将进发出的音乐能量。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华语歌坛的希望。
B 请接受我们的转型
在演唱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刻意不选自己曾经最热门的金曲。香港巡演临近尾声,观众大喊要唱周华健的代表作品《花心》,他们拒绝了:“我们做演唱会,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要总结这20年的基础,开发接下来的5年、10年,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和收获,希望大家接受我们的转型。”
彼时的罗大佑,以一个挑战者、叛逆者、孤臣孽子的姿态,在他的音乐里尽洒那个年代的躁动、激情、争执和困惑,两代人的青春因为他的相伴有了热望、有了冲动、有了理性,不再苍白。
挥别了罗大佑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李宗盛开始用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内省,用那些百转千回的自我辩证,写出了成年人才能“领’陪”的“世故的城市民谣”。如果说罗大佑用音乐告诉人什么是自由以及如何获得自由,李宗盛则用情歌告诉我们怎样拥有自由并享受自由。当你情伤难抑,罗大佑让你感觉凄清悲壮,李宗盛又让你认清自己不是世间惟一寂寞的人。
可是,两代人之后的今天,长大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他们是谁了。
请接受我们的转型!
不可否认的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这些当年的天王,也不得不互相借力,在坚持和妥协的自我角力中探索一条新路。
纵贯线和第一首新作《亡命之徒》中,李宗盛和周华健首度开腔唱起了RAP。“老师”张震岳的评价是,“那不是他们的强项,但起码唱得自然而不像念书,这就够了”。
他们也开始尝试另一种形式的创作。《爱的初体验》被李宗盛编成戏谑版:“我们就叫做纵贯线,罗大佑就是管理员,虽然他长着扑克脸,他要带我们走向纵贯线;他的名字叫做周华健。他说大哥借我一点钱,我今天晚上要去初体验……”
他们聚在一起,就是期待着那些原来没想到,原来不适应和不习惯的尝试。
但可贵的“老玩童”们开始了他们并不年轻的转型。
有多少人可以重来
有人总结,听纵贯线演唱会的人中,拿荧光棒的是看张震岳、周华健的,拿按摩棒的是看罗大佑、李宗盛的,罗大佑听罢哈哈大笑:“那就是说明我们结成的乐队,可以从8岁到80岁大小通吃!”可是大家都清楚地记得,他以前是如何刻薄台下摇荧光棒的听众——你们就不要摇啦,都那把年纪了,不要装。
岁月前行,心智也在前行。这群“老男人”扬言争取夺回2009年台湾金曲“新人奖”:“我们老,但我们阳刚!……不服可以试试,我们比一比。”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豪情,才让人感慨“有多少人可以重来”。
廉颇老矣,但四个老廉颇捆绑在一起,不仅可以吃饭,甚至可以暴食——这无疑令人欣喜,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活着就是要有勇气:
☆“要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
☆与时俱进自我转身。
☆这样的人经历多少挫折都可以“重来”。
“出发啦,不要问路在哪,迎风向前是惟一的办法。
出发啦。不要问路在哪,命运哎什么关卡……”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三把吉他,一把架子鼓,四个早已功成名就、平均年龄将近47岁,曾发过70张个人专辑、600首作品、爆满过350场个唱的“老家伙们”,如今,却自称“新人”,鼓起勇气向世人宣布:我们要重新出发!
A “委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
2008年7月,四个华语乐坛“教父”级人物组建了一个“Super Band”,取名“纵贯线”的乐队。始建于1887年的台湾纵贯线铁路,北起基隆、南到高雄,贯穿台湾南北。乐队以此命名多少透出些飞扬跋扈、倚老自傲的意味。
尽管乐队的名字引起各方争议,但人们还是对这个天王级乐团充满了诚挚的期待。2009年3月7日,纵贯线在台北小巨蛋举行首场演唱会。放眼全场,30岁以上的歌迷占了绝大多数。这是一场成年人的狂欢。纵贯线扯出了大幅标语:要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他们可以破坏自己,破坏彼此,破坏大家对一个乐队的假设……
用李宗盛的话讲,“我们流行音乐是不堪的行业,公司都是酒囊饭袋,写歌的也一样,也不好听,不动人,然后跟媒体一起搞出一堆垃圾,搞得久了就没有人再去喜欢流行音乐了。”
华语乐坛低迷已经是很长时间的事了。要有突破,就得有破坏的决心,不砸碎旧的桎梏就不可能有新的建设。
纵贯线成功了!乐队组建短短一个月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唱会均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乐队成立之初曾约定:只发行一张创作专辑,举办10场演唱会。但海内外演出商们的空前热情,最终使乐队签了20场海内外演出合同。
西点军校有句名言:“老兵永远不死——死的都是新兵。”在这个流行音乐四处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而碰得鼻青脸肿的时代,这四个歌坛老将进发出的音乐能量。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华语歌坛的希望。
B 请接受我们的转型
在演唱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刻意不选自己曾经最热门的金曲。香港巡演临近尾声,观众大喊要唱周华健的代表作品《花心》,他们拒绝了:“我们做演唱会,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要总结这20年的基础,开发接下来的5年、10年,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和收获,希望大家接受我们的转型。”
彼时的罗大佑,以一个挑战者、叛逆者、孤臣孽子的姿态,在他的音乐里尽洒那个年代的躁动、激情、争执和困惑,两代人的青春因为他的相伴有了热望、有了冲动、有了理性,不再苍白。
挥别了罗大佑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李宗盛开始用一种纯粹个人化的内省,用那些百转千回的自我辩证,写出了成年人才能“领’陪”的“世故的城市民谣”。如果说罗大佑用音乐告诉人什么是自由以及如何获得自由,李宗盛则用情歌告诉我们怎样拥有自由并享受自由。当你情伤难抑,罗大佑让你感觉凄清悲壮,李宗盛又让你认清自己不是世间惟一寂寞的人。
可是,两代人之后的今天,长大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他们是谁了。
请接受我们的转型!
不可否认的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这些当年的天王,也不得不互相借力,在坚持和妥协的自我角力中探索一条新路。
纵贯线和第一首新作《亡命之徒》中,李宗盛和周华健首度开腔唱起了RAP。“老师”张震岳的评价是,“那不是他们的强项,但起码唱得自然而不像念书,这就够了”。
他们也开始尝试另一种形式的创作。《爱的初体验》被李宗盛编成戏谑版:“我们就叫做纵贯线,罗大佑就是管理员,虽然他长着扑克脸,他要带我们走向纵贯线;他的名字叫做周华健。他说大哥借我一点钱,我今天晚上要去初体验……”
他们聚在一起,就是期待着那些原来没想到,原来不适应和不习惯的尝试。
但可贵的“老玩童”们开始了他们并不年轻的转型。
有多少人可以重来
有人总结,听纵贯线演唱会的人中,拿荧光棒的是看张震岳、周华健的,拿按摩棒的是看罗大佑、李宗盛的,罗大佑听罢哈哈大笑:“那就是说明我们结成的乐队,可以从8岁到80岁大小通吃!”可是大家都清楚地记得,他以前是如何刻薄台下摇荧光棒的听众——你们就不要摇啦,都那把年纪了,不要装。
岁月前行,心智也在前行。这群“老男人”扬言争取夺回2009年台湾金曲“新人奖”:“我们老,但我们阳刚!……不服可以试试,我们比一比。”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豪情,才让人感慨“有多少人可以重来”。
廉颇老矣,但四个老廉颇捆绑在一起,不仅可以吃饭,甚至可以暴食——这无疑令人欣喜,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活着就是要有勇气:
☆“要搞非常之建设,先搞非常之破坏”。
☆与时俱进自我转身。
☆这样的人经历多少挫折都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