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义工”服务:架构班级管理新样态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级小义工针对传统班干部的建设短板,用头脑风暴发现问题,通过互动沙龙选定内容,设定岗位,构建“小义工”模式;倡导全员定岗,优化择岗,自主选择弹性轮岗,在参与中做实“小义工”服务;用“小义工导师”这一活动评价模式激励、辐射,从而让小义工们发展能力,成就自我。
  [关键词] 班级小义工;班级管理;服务岗位
  班干部是班级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处理简单的班级事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一些班干部出现了以下问题:有的班干部在同学面前趾高气扬,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的班干部由于长期任岗,出现了职业倦怠;有的班干部只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遇事喜欢推诿,缺少担当。部分班主任忙于教学工作、班级繁杂事务,很难静下心来加强对班干部队伍的管理。
  从学生自身来看,他们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从时代发展来看,未来需要更多有能力、有担当、有服务意识的人。以“班级小义工”这样的团体公益模式代替传统的班干部,是顺应时代需求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班级小义工,区别于传统班干部的选举产生,是班内成员人人参与、志愿上岗、因人定岗、岗位轮换的团体公益活动模式。小义工们自组成团,对身边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商讨对策、反馈方案、解决问题,提升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获得价值感。
  一、源于需求,构建“小义工”模式
  班级小义工是公益性质的,出发点是探究解决身边的问题,为班级和同伴服务,提升大家在校的生活品质。
  1.头脑风暴,发现问题
  班会课上,全班分组进行以“学习生活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为主题的“小亮眼”头脑风暴,组长负责记录好每一位组员的发言。随后,8个组长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交流,全班一起倾听心声:有的小组提起窗台上植物的养护问题,有的小组谈到非主课时班级的纪律问题,有的小组说起了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的小组认为食堂的午餐有时候搭配不够合理、垃圾分类经常有同学分错……
  班级小义工区别于传统的老师指派,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出发,进行主题式头脑风暴,从而制定工作计划。这样的活动设计是有基础的活动设计,取之于“民”,才能用之于“民”。
  2.互动沙龙,选定内容
  头脑风暴之后,8个小组共提出了20多条建议。笔者利用班会课,开展互动沙龍,引导孩子们进行筛选、合并、投票选择,最后选定了图书管理、班级文化、营养午餐、垃圾分类这四个板块。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主角,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进行思考、质疑、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孩子们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3.组建机构,设立岗位
  确定板块后,召开班级会议,全班针对图书管理、班级文化、营养午餐、垃圾分类四个板块进行名为“小小设计师”的大讨论,衍生出了12个工作岗位,都以朗朗上口的三字为名(见图1)。
  为了让班级小义工开展得更加有序,我们又做了以下约定:
  一是明确物质保障。老师、家委会、家长等为小义工服务提供场地、技术支持、器材、录音笔等物质保证。二是加强过程互动。邀请学校大队部委员或者家委会成员做现场指导,有问题及时沟通。同时聘请班主任担任摄像,记录美好的时光。
  总而言之,获取真实需求、精准设置岗位、做好保障工作,为班级小义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动参与,踩实“小义工”服务
  班级小义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帮助孩子提升各项能力。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岗位,为了做好工作,必须不断提升相应的能力。
  1.全员定岗
  班级小义工力求从“管人”到“助人”,淡化了传统班干部的“特权”思想,倡导人人平等、人人上岗、人人参与。
  班级小义工核心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里面设置3个岗位,一共有12个岗位,每个岗位参与的人数不受限制,充分满足了学生们的参与需求。第一轮参与情况如下:
  班级小义工以全员模式开展活动,人人有岗,人人参与,营造了“我的班级需要我,我的价值有贡献”的良好氛围,既强调了自我价值,又强化了集体归属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2.优化择岗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合适岗位,可以是发挥特长的优势型岗位(见图2),也可以是突破自我的挑战型岗位(见图3)。在第一种岗位上提升能力后,寻求第二种挑战型岗位,以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例如,小雨同学文静内向,做事认真,但羞于表达。在第一阶段里,她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优势型岗位——图书管理小义工中的啄木鸟。当她顺利完成工作后,笔者引导小雨针对自己不善于表达的短板,选择了一个挑战型的岗位——垃圾分类小义工中的小讲师。随后,她和其他小讲师一起寻找资料,准备讲稿,做PPT,利用空余时间相互试讲。在这个过程中,小雨同学不断挑战自己,收获了勇气和自信。
  3.弹性轮岗
  岗位不设终身制。一个阶段后,根据小义工的客观需求与主观选择双向互选,有弹性地轮换岗位。这样有利于小义工们消除岗位倦怠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小义工以一个月为时间节点,到期后可自主选择不同岗位进行活动。
  三、活动融合,推进“小义工”评价
  以“小义工导师”评价模式,分“争资格——带徒弟——作介绍”三个递进式活动进行创新评价(见图4)。它区别于传统的分数评价模式,强调以活动促评价,重过程轻结果。这样的操作模式有利于调动每位小义工的积极性,缩小义工之间的能力差距,同时辐射开去,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
  1.个体自评,竞争义工导师
  第一阶段小义工活动结束后,全班分小组、分岗位,根据前期活动任务单及老师评价进行自评(见图5),再进行班级展示会,进行民主投票。   班级展示会上,每位小义工展示自己的活动记录单、照片、活动总结等,全班投票。根据票数在每个岗位上评出1名小导师,总共12名。紧接着在班级中举行入职仪式,在孩子胸前粘上“导师”的不干胶贴。
  2.双向互选,师徒岗位互助
  评出的“小导师”享受带“徒弟”优先权。在双向互选时,“导师”站成一排,其他人聚在周围,提出问题,表达自己“拜师”的意愿。“导师”根据交流、观看前期工作成果,把自己的“导师”不干胶贴在选中的徒弟身上,正式完成互选,然后开始岗位互助。
  以营养午餐小义工的访谈员为例:导师带着徒弟开始了岗位培训,嘉嘉和小宇就是其中的一对。徒弟小宇活泼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书写质量也不过关。嘉嘉先手把手教小宇设计问卷:问卷的标题、题型设计、选项等,和小宇边讨论边写下来,然后教小宇打成电子版。第一步完成后,嘉嘉就开始和小宇模拟访谈:先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说明来意,接着询问是否同意访谈,访谈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马上追问,最后还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甚至还再现了自己在访谈时碰到的突发事件,真正做到了倾囊相授。
  小导师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徒弟在导师的帮助下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岗位互助成就了双赢的局面。
  3.组际展评,共享义工经验
  “小义工”这一活动要做出成效,就必须提高小义工的整体水平。因此第二阶段岗位选择好后,12位导师会以演讲、分享会、展示会等形式与新上任的小义工进行经验交流,以此推动整个义工团队能力的提升。
  如营养午餐小义工中的访谈员小辉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的被访者说得太多,来不及记录;有的被访者(食堂工作人员)说的是本地方言,需要把本地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再记录下来。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访谈经验:问卷题量不要太多,太多了被访谈的人会没兴趣;尽量选择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进行访谈,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可能有的字不认识,可以帮忙读问卷并解释意思;食堂的阿姨比较害羞,可能会拒绝,这时嘴巴要“甜”,可以多说几声:“阿姨,辛苦您,帮帮忙!”最后,他说调查远比想象中的要难,但就是这样的“不容易”,让他更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的经验介绍,让其他小义工们收获满满。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义工导师”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辐射,真正凸显了这一评价模式的正能量。
  一年多来,笔者通过“小义工服务”的活动实践,建立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学生通过开展自主管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團队合作能力,增强了责任与担当意识。
  当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班级小义工”还有一些亟待完善之处。比如,不同孩子如何在择岗、轮岗中取长补短,在互补中发展自身能力?小义工板块内容该如何调整,以保新鲜感等。作为班主任,需要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做强做实“班级小义工”这一活动,让小义工们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就未来。
  [参考文献]
  [1] [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帅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郭松辉.浅析班级建设的新模式[J].新教师,2016(02).
  [3] 孙娟.让学生在班级岗位评价中成事成人[J].江苏教育,2017(09).
其他文献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古城扬州瘦西湖畔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扬州最高学府——梅花书院,清朝桐城派文学领袖姚鼐曾任梅花书院掌院,其首次提出的“与
期刊
专业群建设评价是衡量“双高”建设绩效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专业群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专业群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专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呼应国家政策指向的现实规约,同时能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
[摘要] 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表现和成长的综合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各种定量评价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学生对期末评语的心理期待出发,以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立足点,创设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评语模式, 做大班级管理的格局,让评语成为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故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成长期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心理治愈作用。  [关键词] 期末评语;格局观;实践
[摘要] 课堂育德是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关键场所和平台,它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时,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价值,将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中,让立德树人在课堂落地生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课堂育德还存在教师育德意识淡薄、育德观念偏差以及育德方式固化等问题。本文从课堂育德的核心要义、课堂育德的现实问题和课堂育德的策略探究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育德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与普通高校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文章以《H省2020年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为切入点,发现高职院校当前仍不同程度存在竞争优势不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充分、师资队伍不稳定、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大背景下,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外促内生的多路径模式,通过“变思想、建机制、搭平台、夯内涵、转评价”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育人质量,增强其适应社
[摘要] 本文从儿童精神成长出发,阐述班级管理中的游戏精神,通过调好班级课程“三原色”,铺设儿童智性发展的跑道;稳固交往“三脚架”,架起人与人情感共融的桥梁;明确学生成长“三层级”,抵达自律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 游戏精神;班级管理;他律;自律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灵魂深处,都深藏着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状态和存在方式”,儿童以实体性的游戏为载体,酝酿形成游戏精神,并以游戏精
[摘要] 统编教材把“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进行集中学习,指向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升目标,这是在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表达,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助力言语智慧提升的过程。通过整体联动,单元要素梯度化;问题探究,复述要求明晰化;支架搭建,具体策略情趣化,体味复述的情趣,助力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关键词] 复述;小学语文教学;梯度化;情趣化;明晰化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
站在建党百年华诞和开启新百年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任务,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优化立德树人、发展学校素质教育、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养成学生优良品德昭示了治理赋德的鲜明价值取向。班级作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域和机会,更是学校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载体。这就呼唤
期刊
[摘要] 阅读能够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阅读理解的深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制约阅读深度的因素主要是话题理解的碎片化和内容理解的浅表化。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究深层挖掘主题意义的路径,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主题意义;深度探究;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观的理念下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