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心电图(ECG)及其联合心电向量(Vecto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南京市江宁医院病例库的6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将其中接受ECG检查的患者列为对照组(35例),将接受ECG与Vector联合检查的患者列为观察组(31例),然后对比二组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0.3%,而对照组仅为57.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74。结论:单纯采用ECG检查远不及ECG与Vector联合检查,后者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更为理想,确诊率更高,临床价值更突出,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ECG 心电向量 阳性率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因脂质代谢异常,动脉内膜上附着大量粥样脂质继而形成白色斑块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白色斑块的急剧增多引起动脉腔狭窄,血流循环障碍,最终造成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现象,此现象提示心脏血液灌注减少,供氧量降低,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以及心脏功能减退[1]。即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起因。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以ECG检查结果为主,但有临床实验显示Vector可更为清晰地描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为此本文筛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南京市江宁医院病例库的6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对比分析ECG及其联合Vecto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以证实ECG联合Vector诊断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因左心室扩大、电解质紊乱、束支传导阻滞所引起的继发性心肌复极异常变化者后筛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南京市江宁医院病例库的6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将其中接受ECG检查的患者列为对照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7.9±9.8)岁;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为14:10,其余11例无症状。将接受ECG与Vector联合检查的患者列为观察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5±10.1)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比例为15:7,其余9例无症状。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ECG(型号: ECG-1550P;品名:NIHON KOHDEN;产地:日本)检查对照组患者,嘱咐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并指导其选平卧位卧床,按照《心电图学》中心电图ST-T段评价ECG阳性;观察组另接受心电向量检测,(心电向量图机的型号:3D-ECG;品名:卡迪斯;产地:北京)检查,按照《临床心电向量圖学》并联合QRS-T夹角、T环形状及其大小来评价Vector阳性[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90.3%,而对照组仅为5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74),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饮食不合理会引起人体代谢异常,继而造成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由冠心病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使得病情越发严重,也大大增加了临床诊疗难度。加上老龄化趋势明显,在未来冠心病心肌缺血将成为危及人体生命健康的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在病情尚可控的情况下,建议加强临床诊断,为预防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保障[3]。
在临床诊断前需明确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据临床实践显示患者通常有心前区憋闷,并伴心前区疼痛,较为严重者疼痛范围甚至波及齿龈和后背,但也不乏无症状表现者,即患者无心绞痛感受。这种情况合并存在容易导致临床医务人员走入诊断误区,片面认为无症状即无心肌缺血,最终造成漏诊或误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即便无心绞痛感受但依然存在冠脉改变,并存在与有症状患者同样的心肌缺血病理变化。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诊断时应额外引起注意,严防患者猝死[4]。可采取ECG检查,即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该方式无创伤,操作简单,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据ECG显示ST-T段有明显变化,即可初步推断心肌缺血存在,但由于其他因素亦会引起ST-T段改变,故无法证实心肌缺血是ST-T段改变的直接原因。有报道表明患者中枢神经损伤、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也会引起ST-T段改变[5]。总之单纯采用ECG检查,其诊断结果的真实性存疑。为进一步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存在,建议另采用Vector检查。况且ECG仅属于Vector在各平面上的投影,仅提供方向与大小两项信息,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ECG的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据此说明Vector是对ECG的补充和修正。通过对Vector的QRS-T夹角、T环形状及其大小加以观察分析可证实心肌缺血存在。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利用心电信号将T环描记为3D图形更为直观地加以诊断。透过研究结果亦可知联合检查较之单纯检查优势更明显:观察组阳性率为90.3%,而对照组仅为57.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单纯采用ECG检查远不及ECG与Vector联合检查,后者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更为理想,确诊率更高,临床价值更突出,值得广泛采纳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国丽,于维雅.心电向量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7(03):546-549.
[2]祝丽萍,陈有昌.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9(10):739-741.
[3]任春霖,卢小伟,邱代洲,李东峰.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J]. 心脏杂志,2011,08(04):852-853.
[4]崔超英,杨鹏,范书英,杜英,王勇.立体心电向量图对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定位的价值[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03(02):739-740.
[5]焦方惠.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1(35):827-829.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ECG 心电向量 阳性率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因脂质代谢异常,动脉内膜上附着大量粥样脂质继而形成白色斑块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白色斑块的急剧增多引起动脉腔狭窄,血流循环障碍,最终造成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现象,此现象提示心脏血液灌注减少,供氧量降低,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以及心脏功能减退[1]。即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起因。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以ECG检查结果为主,但有临床实验显示Vector可更为清晰地描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为此本文筛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南京市江宁医院病例库的6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对比分析ECG及其联合Vector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以证实ECG联合Vector诊断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以及因左心室扩大、电解质紊乱、束支传导阻滞所引起的继发性心肌复极异常变化者后筛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纳入南京市江宁医院病例库的6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例,将其中接受ECG检查的患者列为对照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7.9±9.8)岁;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为14:10,其余11例无症状。将接受ECG与Vector联合检查的患者列为观察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5±10.1)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比例为15:7,其余9例无症状。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ECG(型号: ECG-1550P;品名:NIHON KOHDEN;产地:日本)检查对照组患者,嘱咐患者保持静息状态并指导其选平卧位卧床,按照《心电图学》中心电图ST-T段评价ECG阳性;观察组另接受心电向量检测,(心电向量图机的型号:3D-ECG;品名:卡迪斯;产地:北京)检查,按照《临床心电向量圖学》并联合QRS-T夹角、T环形状及其大小来评价Vector阳性[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90.3%,而对照组仅为5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74),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饮食不合理会引起人体代谢异常,继而造成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由冠心病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使得病情越发严重,也大大增加了临床诊疗难度。加上老龄化趋势明显,在未来冠心病心肌缺血将成为危及人体生命健康的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在病情尚可控的情况下,建议加强临床诊断,为预防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保障[3]。
在临床诊断前需明确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据临床实践显示患者通常有心前区憋闷,并伴心前区疼痛,较为严重者疼痛范围甚至波及齿龈和后背,但也不乏无症状表现者,即患者无心绞痛感受。这种情况合并存在容易导致临床医务人员走入诊断误区,片面认为无症状即无心肌缺血,最终造成漏诊或误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患者即便无心绞痛感受但依然存在冠脉改变,并存在与有症状患者同样的心肌缺血病理变化。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诊断时应额外引起注意,严防患者猝死[4]。可采取ECG检查,即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该方式无创伤,操作简单,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据ECG显示ST-T段有明显变化,即可初步推断心肌缺血存在,但由于其他因素亦会引起ST-T段改变,故无法证实心肌缺血是ST-T段改变的直接原因。有报道表明患者中枢神经损伤、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也会引起ST-T段改变[5]。总之单纯采用ECG检查,其诊断结果的真实性存疑。为进一步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存在,建议另采用Vector检查。况且ECG仅属于Vector在各平面上的投影,仅提供方向与大小两项信息,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ECG的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据此说明Vector是对ECG的补充和修正。通过对Vector的QRS-T夹角、T环形状及其大小加以观察分析可证实心肌缺血存在。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利用心电信号将T环描记为3D图形更为直观地加以诊断。透过研究结果亦可知联合检查较之单纯检查优势更明显:观察组阳性率为90.3%,而对照组仅为57.1%,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单纯采用ECG检查远不及ECG与Vector联合检查,后者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更为理想,确诊率更高,临床价值更突出,值得广泛采纳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国丽,于维雅.心电向量对不典型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7(03):546-549.
[2]祝丽萍,陈有昌.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9(10):739-741.
[3]任春霖,卢小伟,邱代洲,李东峰.心电图、心电向量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J]. 心脏杂志,2011,08(04):852-853.
[4]崔超英,杨鹏,范书英,杜英,王勇.立体心电向量图对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定位的价值[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03(02):739-740.
[5]焦方惠.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1(35):82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