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的得到落实,让学生真正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特别是在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 规范
一、数学阅读现状剖析
近些年来,低年级的数学作业中阅读理解题可谓图文并茂,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我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学生阅读理解方面造成的错误约占65%。
我们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全是学生的责任?非也,不好的学习习惯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恰恰养成孩子习惯的人是我们教育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读题态度,低年级的学生本来就缺少自主性,尤其是学困生在这方面很欠缺,学习的根基松而浮华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现状的反思
1.学生缺乏主动阅读意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数学阅读就缺少兴趣,大部分孩子喜欢依照自己平常的解题习惯做练习,往往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导致学生做题只求其果,不求其因。有些孩子拿到题目后只关注几个数据和抓几个关键词,根本不去细读,更谈不上认真审题了,下笔就犯错。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做作业就犯怵,无从下手。
2.教师轻视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主张轻负高质,不可片面的追求高分效益,怎样让学生作业少、学习质量高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数学课本中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数学阅读十分重要。而有些教师认为阅读那是语文课、英语课的事,淡化了数学课的阅读指导。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读题的规范指导,着力于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基础的阅读规范训练开始。
3.教师的阅读指导杂乱,粗糙。
有些教师很清楚学生的读题很重要,组织教学中拿捏不了轻重,无法明确该做怎样规范训练。比如预习,仅告知学生做好预习而不给出具体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顶多把数学书浏览一遍,草草了事,预习也失去了价值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可言。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布置预习任务要明确怎样预习?务必要检验预习的效果。
三、采取措施
低年级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简单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审题”。数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点一滴地强化,才可能最终突破。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首先让学生学会泛读,即会读清题目中所呈现的文本信息,做到不错读、不添加读、不漏读,能根据呈现的数学信息大致的判断出是什么题型。在泛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精读,能把题目中“留白”的信息读懂并补全。比如:“比红花多5朵”要会读出全部信息为“黄花比红花多5朵”。“是女生人数的6倍”读全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6倍” 。
2. 引导转化数学语言
⑴逆向叙述转为顺向叙述。
例如:5辆卡车要搬20吨货物,每辆每次运2吨,几次才能运完?这道题目学生读了以后往往觉得它有很多数据,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逆向叙述:增大了孩子的读题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把题目读成“5辆卡车每辆每次运2吨,20吨货物要几次才能运完?”这样一来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隐含条件明朗化
例如:小兔子吃萝卜,每天吃3次,每次吃2根萝卜,一星期要吃多少根萝卜?这道题目包含了这样的隐含条件“一星期”。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把这个“一星期”转化为“7天”,这样就祛除了读题的障碍,解题道路就可以平坦了。
⑶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一(1)班举行拍皮球比赛,2号小朋友拍了56下,3号小朋友拍了8下,2号小朋友拍的是3号的几倍?这道题出现了“倍”这个数学术语,这个词会有些抽象。因此,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规范读为“2号小朋友拍的是3号的几倍?就是求56是8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这样读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了。
⑷多余条件省略化,省略条件具体化。
例如:灰兔有2只,白兔有5只,黑兔的只数是灰兔的6倍。黑兔有几只?学生看到这道题目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道题明明讲灰兔白兔怎么又多出黑兔了,这道题有问题的!”其实,学生把目光投错了地方,这里的白兔有5只是个多余的条件,它是用来干扰学生思路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别除多余枝干的能力,这样问题就不会被干扰了。
3.多种题型规范训练。
当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给予多种题型的尝试性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多种题型的练习,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有针对性,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小华有48元钱,是小李钱数的8倍,小李有几元钱?可以做这样规范:首先读懂“是小李钱数的3倍”,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释这句话。其次读出“是小李钱数的3倍”“空白”部分。最后会倒读,修改“小华的钱数是小李钱数的3倍”,能读出数量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现”。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低,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就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也时常发生困难与错误。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引导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占锋.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8
[2]程红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2.24期
[3]董旭红.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2006.2
[4]何明.不容忽视的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2.4期
【关键词】 阅读 规范
一、数学阅读现状剖析
近些年来,低年级的数学作业中阅读理解题可谓图文并茂,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我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学生阅读理解方面造成的错误约占65%。
我们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全是学生的责任?非也,不好的学习习惯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恰恰养成孩子习惯的人是我们教育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读题态度,低年级的学生本来就缺少自主性,尤其是学困生在这方面很欠缺,学习的根基松而浮华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现状的反思
1.学生缺乏主动阅读意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数学阅读就缺少兴趣,大部分孩子喜欢依照自己平常的解题习惯做练习,往往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导致学生做题只求其果,不求其因。有些孩子拿到题目后只关注几个数据和抓几个关键词,根本不去细读,更谈不上认真审题了,下笔就犯错。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做作业就犯怵,无从下手。
2.教师轻视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主张轻负高质,不可片面的追求高分效益,怎样让学生作业少、学习质量高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数学课本中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抽象性,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数学阅读十分重要。而有些教师认为阅读那是语文课、英语课的事,淡化了数学课的阅读指导。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读题的规范指导,着力于培养学生数学读题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基础的阅读规范训练开始。
3.教师的阅读指导杂乱,粗糙。
有些教师很清楚学生的读题很重要,组织教学中拿捏不了轻重,无法明确该做怎样规范训练。比如预习,仅告知学生做好预习而不给出具体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顶多把数学书浏览一遍,草草了事,预习也失去了价值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可言。我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布置预习任务要明确怎样预习?务必要检验预习的效果。
三、采取措施
低年级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简单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学会“审题”。数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一点一滴地强化,才可能最终突破。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首先让学生学会泛读,即会读清题目中所呈现的文本信息,做到不错读、不添加读、不漏读,能根据呈现的数学信息大致的判断出是什么题型。在泛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精读,能把题目中“留白”的信息读懂并补全。比如:“比红花多5朵”要会读出全部信息为“黄花比红花多5朵”。“是女生人数的6倍”读全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6倍” 。
2. 引导转化数学语言
⑴逆向叙述转为顺向叙述。
例如:5辆卡车要搬20吨货物,每辆每次运2吨,几次才能运完?这道题目学生读了以后往往觉得它有很多数据,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它采用了逆向叙述:增大了孩子的读题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把题目读成“5辆卡车每辆每次运2吨,20吨货物要几次才能运完?”这样一来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⑵隐含条件明朗化
例如:小兔子吃萝卜,每天吃3次,每次吃2根萝卜,一星期要吃多少根萝卜?这道题目包含了这样的隐含条件“一星期”。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把这个“一星期”转化为“7天”,这样就祛除了读题的障碍,解题道路就可以平坦了。
⑶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一(1)班举行拍皮球比赛,2号小朋友拍了56下,3号小朋友拍了8下,2号小朋友拍的是3号的几倍?这道题出现了“倍”这个数学术语,这个词会有些抽象。因此,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可以规范读为“2号小朋友拍的是3号的几倍?就是求56是8的几倍,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这样读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了。
⑷多余条件省略化,省略条件具体化。
例如:灰兔有2只,白兔有5只,黑兔的只数是灰兔的6倍。黑兔有几只?学生看到这道题目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道题明明讲灰兔白兔怎么又多出黑兔了,这道题有问题的!”其实,学生把目光投错了地方,这里的白兔有5只是个多余的条件,它是用来干扰学生思路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别除多余枝干的能力,这样问题就不会被干扰了。
3.多种题型规范训练。
当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给予多种题型的尝试性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多种题型的练习,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有针对性,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小华有48元钱,是小李钱数的8倍,小李有几元钱?可以做这样规范:首先读懂“是小李钱数的3倍”,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释这句话。其次读出“是小李钱数的3倍”“空白”部分。最后会倒读,修改“小华的钱数是小李钱数的3倍”,能读出数量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现”。就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所以离开积极的思维,根本无法掌握数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低,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就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也时常发生困难与错误。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引导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占锋.浅谈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8
[2]程红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2.24期
[3]董旭红.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2006.2
[4]何明.不容忽视的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