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莫愁:坦然接受任何形式的未来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就应该尊敬老师
  眼前马尾辫齐刘海,背着双肩背包戴着耳机走进摄影棚的小女生,实在很难与舞台上那个浑然忘我般疯狂唱着歌的“妖姬”划等号:吴莫愁的演唱很容易让人想到最本真的自我——自己平常关在房间里、厕所里一个人无所顾忌的境界,夸张到极点,疯狂到极点;而吴莫愁本人其实一点也不怪异甚至可以用清秀和主流来形容——除了唇形性感,她的五官在未上妆前并不出众,她的言谈礼貌而有节制,和街头随便一位女大学生毫无二致。
  尽管工作安排的密集程度让吴莫愁喘不过气来,但她还是参加了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考了“很多科”,一边捂着胸口一边开心地说,“目前还没有挂科的消息。”
  她也有同学闺蜜,也会问同学借笔记补课,就连对自己的恩师庾澄庆的津津乐道,也驯服地站在学生看老师的仰望角度,像极了学校女生们夜晚躲在宿舍里讨论帅老师八卦时的内容,无建设性,却乐在其中,让人感染到青春的爽朗。
  《风尚周报》:最近庾澄庆在上海的演唱会中,你是唯一的一位嘉宾。
  吴莫愁:对,所以我觉得还是挺开心的。我觉得意义不一样,作为《中国好声音》的学生我都毕业一年了,这件事情也算是一个总结吧。很荣幸能参加哈林老师的演唱会当嘉宾。《爱爱爱爱》这首歌,我之前和哈林老师合作过,所以很熟悉那首歌,不会有陌生感。
  《风尚周报》:在这样一个小结式的场合,你并没有如大家预期的那样选择非常特别的造型。
  吴莫愁:我觉得尽可能还是把歌表现得更好一些,造型的话还是符合哈林老师整体的感觉,我不想和老师很不搭。
  《风尚周报》:听你这么说,你是那种很遵守师生关系行为准则的孩子,和台上那种颠覆感的造型和很有表现力的表演反差很大。
  吴莫愁:很多人会这样说,我也可以理解。实际上我认为在舞台上是我的爱好,我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尽量地去表现自己。可是私下生活中会有其他繁忙的工作,不可能像舞台上那样。我父亲说过,台上是戏,台下是生活,不能混着过。
  《风尚周报》:你和哈林老师在微博上的互动还蛮多的,私底下的关系挺好的吧?
  吴莫愁:是,他是我的恩师,我们就是这种关系。
  哈林老师很忙,如果不是唱歌上的难题,我一般不太去烦老师。老师也很辛苦,要做很多工作,台湾那边要忙着主持节目,还有自己的演唱会,还要担任“好声音”第二季的评委。而且还抽空做很多运动,我就觉得他非常厉害,好像有无限的精力。
  《风尚周报》:你在发新专辑的过程中,或者是音乐上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和哈林老师的沟通是怎么样的状态?
  吴莫愁:状态哦,就很自然也很搞笑。哈林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除了歌舞上音乐制作上特别厉害,就是他非常幽默。和他一起探讨音乐上的事情不会有太严肃的时候,都在打哈哈。哈林老师的人生都是这个状态,他的目的是要得到更多的快乐,他就是很快乐的一个人。上次和老师去录音,有一首歌需要有路人甲乙丙丁的配音,老师就帮我配,和我、和音老师三个人一起表现有时候就像小朋友有时候又像老爷爷那种嘈杂的、像是有很多人的声音。哈林老师就是全情投入,全程特别认真地扮小朋友的声音,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可他还是特别认真,还很无辜地歪头问我们,“你们笑什么呀!”
  《风尚周报》:他是会把压力发泄到积极的事情当中去的人,也就是正能量的人吧?
  吴莫愁:那我不知道。我觉得他卸掉压力应该是在运动的时候吧。有时候我听他说,唉,今天我忙得都没时间去健身了,好讨厌。我就觉得这是他必不可少的一项,可能压力也是从中得到释放的。
  《风尚周报》:那你的压力呢?一直走过来你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正常人都会觉得压力很大吧?
  吴莫愁:压力肯定会有的,我脱离不了还是一个学生、小女孩这个状态,有的时候思想比较简单,比较不太成熟。但是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应对这些东西,想清楚就行了。或许我没有宣泄压力的方式,因为我懒。
  把青春的不羁藏在妥协之中
  吴莫愁颇有90后女生的桀骜不驯,对“模仿lady gaga”“摇滚小魔女”“导师师生恋”“全球最美新人与最丑新人双料冠军”等等一切评论全部不承认,亦并不说出自己眼中的正确方向——正如她的歌声一样,大部分人很难评论好不好听,却能旗帜鲜明地站队:非常喜欢或者非常不喜欢。
  让吴莫愁一战成名的《中国好声音》导师庾澄庆评论她的歌声时,有一句话特别适合描述现阶段的她,“任何的歌都会被她摧毁,重点是摧毁以后还可以重建,至于重建成什么样子,见仁见智。”
  但她的表面不羁,却又藏在对世事的妥协之中。
  采访中吴莫愁数度提到自己“懒”,其含义当然不是身体上的。遇到很难回答或者可能在她看来并不认同的问题,吴莫愁会欲言又止,然后看着你一脸狡黠地回应,“对,就这么说吧,我看行。”而那句话的意思,明明又是反方向的。
  而她对网络上各种极端的选秀点评,也从生气迅速进化到不闻不问的妥协态度——只是这份妥协免不了夹杂了青春期女孩子的火气。
  《风尚周报》:在选秀过程中,你的形象和歌声一直是网络热点,面对很多攻击性的点评,你似乎都是选择默默地忍受?
  吴莫愁:呵呵,我也没忍受,反正就是那个样子,无所谓啊。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反正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挺民主的,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没关系,我也控制不了,一直在为一些改变不了的事情生气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不会因为这个痛苦,况且即使我介意也改善不了,只能说让自己努力去进步。   我从来也不想和别人比,那样心态也不是很好,自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和支持我的那些人,我就挺自豪的。我顶多会劝自己,我的进步可能会改变一些人的看法,这算是比较实际的想法。
  《风尚周报》:作为二十出头的女孩子,你有这种想法,肯定是经历过选秀过程中的委屈才会有的对不对?
  吴莫愁:可以这么说吧,选择做这件事情就会有委屈,这是我做学生的时候完全想不到的,完全感触不到的。
  《风尚周报》:哪件事情让你知道,哦,原来要付出这种代价?
  吴莫愁:可能是在刚开始比赛的时候。那时是信心十足的,很开心觉得终于有人认可我了,那么多的人都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那时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非常受大家喜欢,大家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都愿意多去欣赏。
  《风尚周报》:那时候大家都宠着你,爱着你。
  吴莫愁:对,就是这种感觉,一直都是自信满满的那种状态。然后突然遇上那些评价,发现比起唱歌,大家还比较在意的是其它的东西,比如我的表情很夸张,我露出了我的牙龈,我的眼睛动作很大,或者直接说我长得很丑……这些东西里面,有很多我之前完全没有想过完全没有感觉到,一下子被打掉很多信心。
  《风尚周报》:受到这么大的委屈,当时你会想要退出吗?
  吴莫愁:当时心里特别堵气,堵得慌。网上很多话都带有攻击性,除了歌和长相之外,其他根本就直接骂你这个人。我不知道怎么去说这些东西,当时就不敢相信在电脑后面有个人打字打出这些话。那时候就是觉得特别冷、特别可怕,非常不能理解那种东西。
  别人不会感受到那种心情,如果我不是来到舞台上我也感受不到这些。在这个时代,所有艺人和明星都在承受这些。以前没有网络、没有微博,大家讨论的渠道也不会这么直接让你看到。这种感受是一种成长,就像眼睛充满了血丝。
  《风尚周报》:那时候会常常躲起来哭吗?
  吴莫愁:好像还好吧。虽然没有流泪,但是堵气程度达到流泪的标准了。想想看我和哈林老师的绯闻,他们说的我自己都觉得太恶心了,怎么会有人说出这样的话?人首先要对自己尊重吧?
  不过我真的挺正能量的,会想到父母给自己的一些期望和同学曾经给自己的鼓励。后来我很快就不会去在乎了,有人这样想,这人的心态我控制不了,我行得正坐得正。老师是非常优秀非常好的人,我不能因为别人的声音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破坏和任何人的相处方式。
  《风尚周报》:生活中你也是这么有正能量地处理问题吗?
  吴莫愁:我是很暴躁的,一瞬间就发火。以前在生活中我就是那样,很容易就发火,也没有人敢惹我。直到在电视上参加选秀才有这种任人践踏的感受。无法还击一句话,有理是没理,没理还是没理。比如这件事我不解释,人家会说难道不能给你的粉丝一个说法吗?然后我解释了,人家会说,你在乎那些干什么啊?娱乐圈就是这样啊,明星就该被人这么说。
  《风尚周报》:其实做自己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吴莫愁:哎呀,这个时代太难了。有了公司(经纪公司)以后就更难。那些经济收入可能会比我们低一些的艺人反而不容易被打压,很多地下歌手会有一群同样喜好的人去维护他。就像我没上电视之前,有很多人觉得这人不错啊很有自己个性,只要一到电视上大家就会觉得你是商业的,马上转换成另一种状态。
  《风尚周报》:电视选秀这个舞台给你带来的快乐更多还是其他的杂音更多一些?
  吴莫愁:都挺多的。其实刚开始的一些采访我就不想说话,就烦,问了上百遍的问题怎么还问?我就特别不理解。之后我心态调整越来越好了,会发自内心地说一些直白的东西、易携带画面感的东西。我也明白了我的支持者希望能看到明星真实的一面,甚至希望跟明星学习面对生活、面对压力的能力。
  在舞台上不必承载太多规矩
  关于吴莫愁最近出现的八卦消息,是一则有关童年跟父亲坐大篷车游唱的凄美故事。而吴莫愁在否认传闻之后,根本懒得回应细节,只淡淡解释,“童年的事情记不住了。”
  不过让吴莫愁目前游刃有余表演着的大舞台确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存在了,她说从小看到父亲的舞台就很喜欢,好像这种感觉是天生的。而她真正和社会发生关系也与舞台有关,“上初中的时候我赚了第一笔钱,我的一个姐姐跳舞很厉害,她很欣赏我的唱歌,她带我一起去商场门口为促销活动做表演,上午跳三个,下午跳三个,一天赚120块钱。”
  于是,舞台就理所应当地存在着,吴莫愁也就理所应当地闪耀着,并离开一切规矩和模仿远远的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讲,“随缘随性,然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风尚周报》:选秀过程中你选得最多的歌是JCJ和lady gaga,有没有特意地模仿他们?
  吴莫愁:这是个问了上百遍的问题。模仿这件事我觉得就是特别的不理解。首先我要肯定这两位歌手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但是我觉得模仿一个人是没有未来的。
  《风尚周报》:这个观点你很早就意识到了吗?
  吴莫愁:对啊。她们已经存在了,她们有她们固定的粉丝,你还凑什么热闹?要说我模仿她们的话,我和她们像的地方只有一个:我的头发和JCJ有点像,黑色的头发齐刘海。
  比如JCJ,她的个人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我们去模仿,一下子就会被看出来。在好声音第二季,有人虽然没唱她的歌,但是真正是用了她的技巧,反而没有人会去说她。懂音乐的人一眼就会看破,实话说,我真的是没有。
  《风尚周报》:你怎么看在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优秀歌手?像李宇春、尚雯婕这一代歌手?
  吴莫愁:首先我不方便过多评论他人。不过像你说的这两个人我觉得特别厉害,她们走了很久,也一直在蜕变,整体的感觉和素质都非常棒,她们能够在这个行业工作这么久坚持这么久,肯定是付出很多努力。
  《风尚周报》:但你比他们更厉害,因为你在成名这条路上比他们走得更快。
  吴莫愁:是不是意味着结束得也更快?那我就希望我快点结束吧,我都尽力过了(笑)。
  《风尚周报》:快也不一定不长久吧,那你有什么更长远的想法吗?
  吴莫愁: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安排我自己。实际上小的时候我也比别人走得快,别人在学校还在玩很“初级”的念书或者谈情说爱那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对那些没兴趣了,我想到社会上锻炼,本着不脱离学校的原则做社会实践和锻炼。等别人开始玩社会实践了我又去做别的事了——我总是这样子,先想到再去感受,自己总结体会并做出长远打算。
  《风尚周报》:既然已经是半专业的选手,你之前为什么不像别的选手那样参加过其它选秀活动?
  吴莫愁:因为我就在等好声音的出现,它给人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包括选手的质量都不一样。看了播出第一集我就去报名了,报名的时候我已经是最后一拨了,但是很幸运的是我录节目的第二天就播出了。
  《风尚周报》:你会关注你赚了多少钱,在同学里面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身份的人吗?
  吴莫愁:这个完全没有。我回到学校和我同学还是那个样子,我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还是原来的样子。不是太熟的反而会让我觉得有点累,会不停要求照相啊签名啊。拜托我是和你们一样的学生啊。
  《风尚周报》:现在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吴莫愁:越来越老了,皱纹长得特别快。在眼角我发现了好几根。
  《风尚周报》: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变成中国歌坛的过气歌手?
  吴莫愁:早晚会变成老人的,顺其自然就好了,我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
  《风尚周报》:很多选秀歌手都很快地沉寂,你会坦然接受这样的现实吗?
  吴莫愁:特别坦然。现在我想做的都做到了,到时候再说吧。我就活在今天,今天能顺顺利利、快快乐乐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想必你也听说《小时代2》又要映前提档了吧?与其在“中二党”山呼海啸的观影团中艰辛突围,不如打开你的迅雷,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看几部会让你实实在在“爆掉”的“爆米花神片”吧。  最近科幻频道(Syfy)播出的《鲨卷风》突然火了,一部没有明星,特效粗糙的B级片在推特上引发了一场转发风暴,热度直接秒杀《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的“红色婚礼”。就像《鲨卷风》海报上的宣传语一样:Enough Said!一场飓风将鲨鱼
期刊
我们总是注意外面的世界,而忘记留意身边的风景。  这个问题,萨米耶·德梅斯特(Xavler de Maistre,1763—1852)在200年前就发现了。这位出身显赫,又投身军旅的贵族,在1790年因为一场决斗事件被罚关禁闭在家中42天,并在这段期间以玩票性质写成《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一书,1795年甫一出版便大受欢迎,同时开创此种另类游记的先河。  好的酒店确实就如同一本好书,在房间里就可以进
期刊
西装与领带  瞧,最近又涨粉的贾老板这一次可不是用身体来唱歌了呢,他在《Suit & Tie》里,西装领带打理好,给人一种成熟了的绅士模样,贾老板的性感在如今已经彻底脱离外形上的讨巧,使得他完全不必宽衣解带就能令性感这次咣当进入你脑海。在美国,好莱坞影星和唱片里的明星往往都有比较严格的界限,而在少数影视歌三栖明星里,却只有Justin Timberlake完成了严格的偶像进程,如今的他,严于律己,
期刊
轩尼诗一直是以成熟男性为目标消费者的一个品牌,现在推出了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的新点,是不是意味着轩尼诗越来越重视年轻人市场?  其实轩尼诗旗下有很多的牌子,像VSOP、XO、百乐廷皇禧、李察等等,新点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它的消费群主要就是大概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所以它整个的定位、风格都是比较年轻化的,整个DNA里面传承了轩尼诗母品牌本身的优秀品质。轩尼诗母品牌里面就有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创新,不断地in
期刊
1 没有音乐天赋不要紧,你得有一颗豁出去的心,这项技能在海选的时候尤为关键,就算失败,你也要一脸淡定地问:我是不是通过了?  2 准备一个可以让联合国都为你倾泪或动容的背景故事。  3 不一定要唱你喜欢的那个导师或评委的歌,但一定要唱你喜欢的那个导师或评委喜欢的别的导师或评委的歌。是不是有点绕?  4 去豆瓣、虾米这类标榜文艺非主流的网站上找找那些怪异又好听、在独立乐迷圈有一定影响又没有烂大街的歌
期刊
更小or更大?一场手机和客厅的战争  在早些时候,很多互联网大佬纷纷表示“移动互联网”才是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入口,谁在移动端夺得先机,谁就将拿到了下一个盛世辉煌的门票。雷军小米销售额破130亿似乎非常强势地证明了这个观点,然而,就在大部分厂商跟随风潮向移动端挤破头的同时,却有一些公司反其道而行之,把目光放在早已被人们遗忘多时的角落—客厅。把人们从手机中“拉”回“客厅”的努力看起来就像是“春晚”的尴
期刊
词评人梁伟诗曾这样表述“香港三大词人”:林夕多情、黄伟文摩登、周耀辉另类。周耀辉写下他的第一首词《爱在瘟疫蔓延时》时才二十多岁,然而歌词中展露出来早熟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已让人瞠目。他写词的灵感很多来自生活中的题材,他会“为无理的世界而伤感”,因而他的作品往往对这个荒谬的现实世界做出无情的讽刺。他的人生状态似乎总在离别和重聚,而他记录身边人和事的文字,又满是割舍不去的情绪,触动人心。  最近香港
期刊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作者: 新垣平  出版时间: 2013-7  在新垣平的叙述逻辑中,金庸是专工中国武侠史的严肃历史学家而非小说家。他“一本正经”地以“剑桥历史派”的叙述口吻考察了金庸著作中的人物、武术、江湖和门派等在历史上的起源、发展和嬗变。亦庄亦谐的行文与翻译体+考据派的论述方式让文章颇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娱乐效果。本刊特地挑选以下内容供读者解颐佐酒。  武术的起源:越国女士的传说 
期刊
iPhone的最“机友”非BMW莫属,除了因为它们结缘最早,更因为BMW赋予iPhone是最多的。经过BMW的市场调研,发现使用iPhone手机的车主的占比最多,所以便决心在苹果iOS平台上开发一套适用的车载智能系统,并在车内增设iPhone适配器,让iPhone手机在宝马车内均有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  此前,BMW曾通过Vision ConnectedDrive Concept概念车来表现其在车
期刊
你有否因为开车打手机而吃过“牛肉干”?你是否知道在驾驶时用手拿着手机也会随时招来交警同志的亲切“问候”?如果你都了解,那开车时,你的手机都安放在哪呢?如果在驾驶时不得不使用一下手机上的导航功能或是接一个很重要的电话,怎么做才不会有挨单子的风险?  这一切一切的问题,其实汽车厂商们早已为你考虑透彻,并已在新车上增加了让驾驶者轻松使用手机的全新组件,并为它们取了个很有科技感的名字——车载智能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