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奇的史诗深重的咏叹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鹿原》,在心里一直有个地方,永久珍藏……
  一顶茅盾文学奖的桂冠,将关中才子陈忠实头顶罩上光环。这部50万字的文学巨著,既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更是一座神秘雄奇的险峰。它不单激活了艺术家与之攀缘的激情,同时也为艺术家挑战再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继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面世之后,2016年5月21日-23日,陕西省文化厅出品、北京新蝉戏剧中心制作、西安音乐学院版歌剧《白鹿原》在西安人民剧院首演。
  歌剧《白鹿原》作曲/编剧程大兆,导演易立明,舞美设计丁丁/王威,灯光设计邓文,服装设计钟梅;声乐指导韦福根,合唱指挥魏征,侯颉执棒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首轮三场演出两个组别,小娥(女高音)、黑娃(男高音)、鹿三(男中音)、白嘉轩(男低音)、白孝文(男高音)五个主要角色,5月21日、23日由特邀演员陈艺宝、王传越、孙砾、赵明、王泽南担纲,5月22日由本地演员东青、邢立珂、朱振涛、孙镜轩、蔡占科挑梁;赵一峦/郭龙、许雷、李亚东、宋委分饰鹿兆鹏、鹿子霖、狗蛋、女巫。
  原本陈忠实和程大兆有约在先,他一定会来听歌剧《白鹿原》首演。谁料这个“新生儿”即将呱呱坠地初放啼声,陈忠实匆匆离世驾鹤西行,他失约了!程大兆内心悲恸神色怆然,这件事成为所有情系《白鹿原》的文艺从业者与爱好者永远无法释怀的憾事,无形中又为歌剧首演平添几多悲剧色彩……
  谁愿接手编剧?你!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6年金秋时节在古城西安盛大开幕,陕西省文化厅作为承办活动的东道主,愿“集全国之智、举全省之力”将其办成富有中国文化气派、西部独特风采、陕西人文历史情怀的高水平艺术节。毫无疑问,《白鹿原》堪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志。这部享有盛誉的文学巨著,在秦腔、话剧、影视作品的基础上,有无可能再向艺术尖端领域发起最新一轮冲击?
  原籍山东生于陕西的程大兆,第一时间接到“军令状”,写一部歌剧《白鹿原》,好比干自个儿家的活儿,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位新中国的同龄人,曾创作过一大批深受好评影响广远的音乐作品。《白鹿原》之于程大兆,更具有一种天然机缘与灵性通感。音乐素材全在心里储存经年,下笔神助源源不断,莫问题。问题是,谁来写脚本?
  委约方对创作者表示最大限度的信任,并放手给予其最大限度的自由。谁来写脚本?你是作曲你去找你来定。在西安、北京转了一圈,编剧竟然找不到定不了,谁都怕“上”《白鹿原》。有些大腕编剧说,这部小说不适合搞歌剧。已无退路的作曲家,咬牙跺脚抡胳膊,自己干。程大兆被“逼”上《白鹿原》接受全新的挑战,第一次将编剧与作曲揽于一身。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能动,应该说反倒成就了一桩好事、美事。
  第一次将编剧作曲揽于一身的程大兆,在戏剧结构与音乐布局上,深思熟虑匠心独运。
  原著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程大兆以此为基调,从作曲家角度入手的歌剧文本,非常自然地全面贯注歌剧思维。在“笔法”与“语法”上,歌剧《白鹿原》文本和谱本,力求同声相契融汇贯通,高度统一慧然天成。有效规避了某些歌剧的文本作者与音乐作者因艺术理想与审美情趣的差异而出现“两层皮”或“不搭调”的常规问题。
  在文本写作中,歌剧与同名话剧、舞剧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部50万字的文学巨著,如何演化为两三小时的艺术作品?歌剧艺术具有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自身特征,突出爱情这条主线不失为一条捷径。
  原著最受关注也备遭争议的章节,着墨于“娥娃之恋”与“宗法族规”的强烈冲突,应该再次浓墨重彩点亮歌剧的“戏眼”。同话剧舞剧明显不同的是,“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鹿三,在歌剧中这个人物得到合理合度的强化。他身上凝聚着关中农民深入骨髓融于血脉的人性特质,他是宗法族规、伦理道德坚定的操守者与忠实的捍卫者,绝不允许儿子的犯上作乱叛逆行为。他狠心手刃儿媳,在得知鹿家骨血就此丧生后,神智迷乱疯癫痴狂,在白鹿原上如孤魂野鬼般游荡漂泊。
  原著中白嘉轩的对立面鹿子霖,所有针对族长的阴谋损招,在歌剧中最大程度被弱化淡化。他说的话、做的事,原封不动“移栽”到族长继承者白孝文头上,“这话嘛得睡、下、说!”自家长子酒醉乱性逞强作孽,似被鹿家掌门附体显灵。
  第一次将编剧作曲揽于一身的程大兆,在遣词造句与文学特性上,推敲不够讲究不足。
  全剧有大量对话式的宣叙与独白式的咏叹。一幕一场开始,合唱的中心词“抓住他/杀死他”,小娥则反复唱“我怕……我要死了……我害了你”。基本都采用口语化、生活化的文辞,这就势必影响到音乐线条的走向与流速。一幕二场的重唱与合唱:“追兵走了/鸟儿在歌唱/太阳出来了/我们自由了;我们自由了/回家/我们要回到自己的家/回到鹿鸣花香的白鹿原。”这段文辞和接下来的二重唱《我也有了家》,最富情感、最有美感,心象意境互感照应,情景交融动人心弦。
  千万别认为写白鹿原农民那些事儿,文辞粗陋直白一些没关系。实际上,关中地区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乡村中不乏耕读世家书香门第。关中方言也比其他地区更多斯文气息。况且,这毕竟是歌剧,那些口语化、生活化的文辞,理应得到音乐化、艺术化的提炼与提升,使之更具文采与诗意。
  在经典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里,齐格弗里德自幼生长在原始森林。经瓦格纳精心“调教”,这个未读书不识字的野孩子,开口成章文理兼通,如“你的笑容带着寒意,冷冷的火热的炉膛”,又如“在这肃穆荒凉的高地,是什么沉睡在葱茏的树荫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举中文意译为例,但瓦格纳歌剧的德语原文,非常讲究古体文意韵律,他写作的所有剧词,无不文采飞扬诗意盎然。
  程大兆的优势着重体现于音乐写作,该剧器乐声乐不乏精彩篇章。尤其是重唱与合唱,写得颇见功力效果显著。作曲家将西方现代技法与中国表现方式有机结合,无论声乐部分还是器乐章节,关中地域民谣素材的血亲母本隐性基因,随处显露依稀可辨。作曲家并未轻车熟路原封套用,而是独辟蹊径引人入胜。那些同宫变宫调式交替调性转换,想法明确手法高妙。用兼备戏剧性与抒情性的“语汇”,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在其精心布局自然生动的音乐中,小娥、黑娃和鹿三、孝文等角色,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小娥主唱的《天上的星儿》可谓全剧主题曲,在二三幕中反复出现。普通观众听着顺耳动心,演出结束基本都能哼上一曲。序曲与二幕场景间奏曲,叙事抒情周到顾全,别具一格感心动耳。既突出关中地域特性音调的鲜明特色,又讲求推陈出新的独特意韵。   谁来举力出招?我!
  易立明,2007年在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白鹿原》中担任舞美设计,2016年为歌剧《白鹿原》出任导演并全盘掌控全剧制作。他有意识拒绝带给观众歌剧与话剧似曾相识的雷同之感,坚持绕开老路回避套路,要让观众从歌剧《白鹿原》中获得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曾经跟随陈忠实两上白鹿原实地采风考察,那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易立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一次在歌剧舞台上,采用了现代与传统、写实与写意、动态与静态、活化与固化,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形式手法。舞台上高度写实性又高度艺术化的呈现,顺势瞬时将观众引上想象中或记忆中的白鹿原。
  那晚走进人民剧院,第一眼恍若来到电影院。现代多媒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带给我们全新的剧场观演感受。满铺巨幅纱幕将舞台口全部遮蔽覆盖。金色麦浪随风摇曳翻波卷浪,天空阴沉流云浮动变幻莫测。真假虚实声画光影,浓墨重彩身临其境。歌剧《白鹿原》,从剧名到人名,一屏一屏交替更叠,简直和看电影毫无二致。一方纱幕万千气象,暮色苍茫、夜色深浓,晨曦初照、晴空朗然,倾盆大雨如注、漫天飞雪飘舞……
  歌剧《白鹿原》分为三幕,场景变化却相当频繁。所有场景基本都是夜景,只有小娥与黑娃栖身的寒窑窗口透出橙色灯光,有温度有色彩,为深重压抑的悲剧透射几许暖意。
  大幕开启,“实景”再现。一景,古朴庄重的祠堂肃穆森严,白姓族长在这里,带领村民背诵乡约;二景,破败不堪的窑院凄清寥落,黑娃媳妇在这里,绱鞋缝衣数星星,相思爱人、遭受凌辱,香消玉殒、命丧九泉。这堂景非常写实,陈忠实书里描述的“窑门上方有一个透风的小小天窗”,竟然原封原样还原舞台。那种极具特征的泥水冲刷沉积,形成丘陵沟壑纵横交错的典型地貌,简直就是“全仿真”的黄土塬。
  全剧还有几个场景,感天动地触目惊心。一是焚烧小娥骸骨的熊熊火焰红透了天,一是祭拜小娥亡灵的纷纷雪花覆盖了地,这些动态的场景营造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非常震撼。最后一景,那座驱鬼镇邪的六棱砖塔拔地而起,“竖立在黑娃和小娥住过的窑垴上”,六棱喻示白鹿原的东西南北和天上地下六个方位,塔身侧面双双相对的雕刻,既象征着“日月正气”,又代表着“白鹿相传”。小娥和黑娃,在这里神灵相交魂魄团圆,互诉衷肠终得安息。在歌剧尾声中,六棱砖塔轰然倒塌;一片深浓墨黑的背景上,无数彩蝶翻飞追逐斑斓绚丽;秦腔花脸声若洪钟,星河浩瀚光耀夜空。
  在话剧、舞剧里重要的一场“戏中戏”,小娥受鹿子霖威逼胁迫前去勾引族长之子。这场戏在歌剧里有了另一种处理。古色古香精巧玲珑的小戏台,这回既不像书里安排的刘秀和村姑调情狎昵打情骂俏的秦腔折子戏《走南阳》,也不似舞剧里采用的荡气回肠撕心裂肺的秦腔代表作《周仁回府》,而是上演了一出关中地区最接地气、最聚人气的碗碗腔,而戏码也换上了“人面桃花”的《借水》。台上小旦情意缠绵莺啼婉转,带出丝丝缕缕的情色意味,台下酩酊大醉的白孝文被撩拨得情不自禁色胆如天。
  第三幕节奏推进略显拖沓散乱,小娥亡灵三次从塔后闪出,前两次基本无所作为,有何意义?全剧结尾的几处细节也有某些失当,如此这般再二再三也容易给观众造成心理的偏差与错觉。
  从舞台呈现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导演对编剧作曲、对音乐和演员的那份应有的尊重。在角色与歌队演唱时,即便是群众场面,易立明也未做大的形体设计或板块调度。这部歌剧虽也引进了陕西地方民间社火,花花绿绿红红火火,但其无非只是起到点染色彩渲染气氛的有限功能,用得相当节制有度,丝毫不会夺人眼目抢占戏份。这种基本保持的静态处理,可以让小娥、黑娃、鹿三们节省体力、凝聚神智,全力以赴完成角色塑造;重点是可以让观众全神贯注地聆听,绝对不会被音乐之外的东西干扰视听。歌剧《白鹿原》也因此而特别彰显出歌剧的本色。
  谁为第一主角?他!
  中央歌剧院女高音陈艺宝,形貌丰姿声音造型完全符合女一号的角色需要,她先天条件优越,专业技术扎实。小娥咏叹调《何时才能见到你》,小娥与鹿三的二重唱《我为救黑娃委身孝文》,小娥魂灵的咏叹调《凛冽北风吹散了我的家》等,所有唱段都有一定的艺术质量。因文本缘由,这个角色在性格上虽还不够鲜明,柔弱有余而刚烈不足,陈艺宝却下足功夫,倾力用心刻画人物,表现出小娥的倔强与不甘,使其富于应有的强度硬度与内在张力。
  在歌剧《白鹿原》之前,陈艺宝可能从未担纲过中国原创歌剧的女一号。田小娥让陈艺宝实现其歌剧舞台实践一次全新的突破与跨越,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由此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自由发挥出自身潜能与才华实力。一个新的舞台角色、新的艺术形象,从此诞生塑造完成。《天上的星儿》等民谣风格的唱段,在音色上可以做些调整,演唱更亲切自然一些。无需全都满宫满调绷足了劲,有时韵味比音量更重要。她如有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与熟能生巧的经验,歌剧舞台上的田小娥将会更加丰美动人。
  王传越,应该是黑娃的最佳人选。他本身具有纯朴仁厚的气质,这一点,从国家大剧院2011年版《赵氏孤儿》的韩厥将军已有表现。如今青年男高音已然跃升为国内重要声乐比赛“大满贯”得主、中外多部歌剧的头牌生角。美声可与张立萍同台,在《茶花女》担纲阿尔弗雷多;民声可与黄华丽联袂,在《天下黄河》挑梁冼星海。曾于2015年歌剧《白鹿原》音乐会版饰演黑娃,这回他比初学乍练的陈艺宝,表演明显更加自然自信。
  在读文本时,原先二幕五场《黄河的水你何时能把黑娃洗濯荡涤》、三幕七场《怎能解开这心中的忧虑》、八场《黑娃无颜来见你》,黑娃的三大段咏叹调分属三个场景,现在全部捆绑集中在第三幕的“刑场”上。这是对男高音演唱的功力、能力与体力、实力超高难度的挑战。王传越不负众望,在首轮公演之夜,倾尽全力高质量地完成了黑娃的三大段咏叹调,基本未出明显闪失。希望男高音在塑造角色上,再多推敲捉摸。黑娃不仅勇敢侠义,还有些粗鲁莽撞。王传越的演绎过于理性含蓄,缺少些人物天性本真的魅力光彩。   “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这个人物在歌剧中占有的分量超过其他艺术门类作品。鹿三代表着传统道义的维护者、权势的效忠者,他的愚忠、愚昧、愚蠢,自有其思想行为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中国歌剧表演队伍中的新锐翘楚孙砾,在这一代青年男中音歌唱家里,他是表演实践最早、主演剧目最多、拥有嘉誉最高的领军人物。音乐会版演出时,唯有他的鹿三,从头到尾脱谱进入角色化表演。舞台版的鹿三,更是神形兼备神气活现。“我这是哪辈子作下的孽,今生得到如此的偿还”,老实人的怨恼羞惭;“这不孝的子孙啊,真想一刀把你杀!”忠厚者的愤懑暴戾;“你快快离开这个家”,怒不可遏的痛斥驱逐,“我要杀了她”,悲痛欲绝的神智迷乱……孙砾的表演极富层次与张力,他的肢体语言,他的声音造型,全在人物里头。鹿三,简直被他演神了、演活了。
  满台演员,孙砾的表演最成熟、最到位、最出彩,专家观众众口交赞。真是好演员,唱功过硬,戏份十足。鹿三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小娥和黑娃,太棒了!有人甚至言称,在这部歌剧中,鹿三似乎已然升成第一主角。有人附议提出,可否能像《弄臣》,立男中音为第一主角,实力超群表演出色的男中音,怎么就不能当一号挂头牌?
  无独有偶,另一组朱振涛饰演的鹿三也相对突出。这位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毕业于意大利帕尔玛皇家音乐学院,曾在帕尔玛皇家歌剧院、萨尔索玛乔歌剧院、特列维索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主演过《费加罗的婚礼》《弄臣》《安德烈·谢尼埃》《游吟诗人》等经典歌剧。同为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旅意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东青饰演小娥,她是西安音乐学院、意大利曼托瓦音乐学院双硕士,曾在意大利主演歌剧《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方歌剧。两位“海归”歌唱家都是回国后首次出演中国原创歌剧。在演唱上,他们的实力与能力毋庸置疑。在表演上,还需继续磨砺。无论唱过演过多少部经典歌剧,费加罗“变身”鹿三,朱丽叶“易容”小娥,这都需要一个时间与实践的过程。
  西安音乐学院有了主演阵容和演出班底,举力撑起歌剧《白鹿原》一片天便指日可待。侯颉执棒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青歌赛金奖得主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这个“非职业歌剧表演团体”的新生力量也让我们欢欣鼓舞,看到歌剧在校园里催生萌芽、开花结果的美好前景。
  从2015年12月15、16日音乐会版,到2016年5月21日-23日的舞台全版,我们听到、看到的《白鹿原》,应该是近年中国原创歌剧中在艺术质量与歌剧质感上相对突出、且富有思想深度与情感浓度的一部力作。6月22日、23日,该剧将挥师北上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与首都观众见面。“天上的星儿亮晶晶,那是仙女点亮的灯……”陈忠实先生您听到了吗?愿这感心动耳的管弦声歌,伴您灵魂安息!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由厦门歌舞剧院创编的音乐话剧《老宅》在江南一带进行了第二轮巡演(全国巡演的一部分)。3月25日,我受邀赶往舟山市普陀大剧院,观看了这部期待以久的音乐话剧。  音乐话剧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戏剧形式,它集话剧、歌剧、音乐剧、地方歌舞剧的特点为一身,采用自己独特的串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清晰的戏剧效果和易懂的情节展示。用时下的话说,这是一种“接地气”的表现形式。  《老宅》是厦门歌舞剧院创演
期刊
爱德华·霍普(EdwardHopper)的名字,在我的脑海里很久都没有浮现过了。其实你也不会轻易地想起他,除非你参观位于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或其他展示美国现代油画的艺术馆。但是,近20年后的今天,霍普这个名字再次令我思绪万千。  记忆回溯到1997年5月,我与作曲家惠士钊(StewartWallace)以及编剧迈克尔·克利(Michael Korie)共处了近一周的时
期刊
世间有无数纪念碑、纪念馆,记载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我们庆幸能够用歌剧的形式歌唱鉴真的伟大。带着敬仰和追溯,我们完成了《鉴真东渡》这部佛教题材的歌剧。  创作之中,我们创作组于2015年5月上旬访问了日本的唐津、京都、奈良等地,参观和拜访了“唐招提寺”“大东寺”等鉴真传道授业和生活居住的地方。在谱写歌剧音乐过程中,我们曾先后三次拜访扬州大明寺,聆听和参与僧人的早课作业,参观沐浴大明寺宝刹慧光,拜访鉴真
期刊
2016年末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马林斯基剧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柴可夫斯基歌剧《黑桃皇后》。1890年,《黑桃皇后》就是由马林斯基剧院首演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马林斯基在捷杰耶夫的统帅下,已成为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名片,因此由他们全班人马上演的《黑桃皇后》,自然更引人关注。  如果说,以前上演歌剧观众最为关注的是“卡司”阵容,那么现在的歌剧演出已进入了“导演时代”,或者说当代歌剧已进入了“制作时代”——
期刊
由山西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三把锁》,正式首演于2019年12月27日。那时距离2020年还有四天时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多月之后,在庚子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新冠疫情的阴霾就将国人的生活节奏彻底改变了。自此,十几亿人的中国,几乎“停摆”了近半年的时间。《三把锁》是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双扶持”剧目,这半年的“停摆”,对于这部剧目的演出和推广必定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然而,也正
期刊
经过两年多的艰难创作,歌剧《白鹿原》终于在5月21日晚以舞台版的形式进行了首演。几个月前,音乐会版《白鹿原》首演时我就在现场,观后写了五千多字的评论文章发表在《歌剧》杂志上。此次观看舞台版歌剧,豁然增添了一些新的感受,于是便想再留下一些文字,继而动笔写了这篇短评。  歌剧《白鹿原》是著名作曲家程大兆根据文学巨匠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在这部歌剧中,程大兆以高度提炼的手法,将原著的主旨思想浓缩在
期刊
快到1958年年底时,一项将纽约城市音乐与戏剧中心——包括其歌剧公司——并入林肯中心业已立项的“舞蹈剧院”的建议,引起了大家对林肯中心前景的重大原则性争议。我对这个建议表示强烈反对。  我写信给布利斯:  这段时间我的心情一直很压抑,林肯中心定位于高端文化成就,目前的成员单位都属于其领域的精英阶层……城市音乐与戏剧中心的歌剧院并不属于这一群体。  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林肯中心为世界所瞩目……其他国
期刊
2016年8月上海歌剧院在伦敦大剧院(LondonColiseum,英国皇家歌剧院驻地)演出中国原创歌剧《雷雨》之后,著名的音乐评论网站Bachtrack于8月12日发布了署名大卫·卡林(David Karlin)的评论:“当晚最令人激动的,是饰演繁漪——剧中女主人和主角——的徐晓英。徐晓英具备了戏剧女高音的一切:声音温暖平顺且充满了力量,高音信手拈来且毫无尖刺之声。最重要的是,她完全展示出了歌剧
期刊
小琼:上个月我特别幸运,在荷兰鹿特丹享受了一次精彩的歌剧之旅。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如此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剧剧目,实在太令人高兴了。  小薇:哦?你有什么可以和我们分享的么?  小琼:首先,荷兰语中被称为“Rotterdam Operadagen”的“鹿特丹歌剧节”精选了多种多样的演出,与相关研讨会一同构成活动主体。我在其中偶然发现了一个优秀的剧目——来自南非的名为《慰藉》的作品。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认
期刊
六年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树立起了一个音乐剧的品牌,叫做“年末大戏”。从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英国音乐剧《剧院魅影》和话剧《战马》,再从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到2016年上演的《莫扎特》……一年年过去,一台台大戏,没有辜负上海观众的期待。赞赏之余,也有不少有心的观众产生了一个疑问,一个以音乐剧为核心品牌的剧场,为何六年来的年末大戏,竟没有一部来自百老汇?  这似乎可以说道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