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田径训练的核心,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的成绩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田径项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和创新途径广受关注。目前由于体能训练的训练模式单一,训练方法的创新性不足等原因导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较为一般。本文首先分析了体能训練在田径训练中的作用,然后结合目前田径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训练方法优化和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体能训练;田径训练方法;优化创新
一、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现状
作为能够直接提现运动员得很提素质和耐力的训练方式,体能训练在田径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首先,体能训练能够使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1]。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不断取得优秀成绩,从前辈刘翔到苏炳添等运动员均在世界田径大赛中显露头角,这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有比较大的压力,通过体能训练这一核心可以使运动员转换运动训练视角,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体能训练是各项田径训练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例如长短跑、跳高、跳远、跳水以及投掷项目等均需要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改善身体的耐力、协调性等,提升身体机能,跳水、体操等项目还需要训练心理素质、智力以及竞技技巧。最后,体能训练是一切田径训练的基础,提升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可以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1]。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田径运动中的伤病发生率,对运动员的身体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途径
(一)提高体能训练的综合性
体能训练作为能够显著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关键方式,对于运动员能达到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运动,所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局限几个有限的训练项目上,应该按照人类机体的发展规律,选择系统性的训练方式,并且体能训练的项目要和田径项目结合,选择最符合相关田径项目特点的体能训练项目[2]。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身体素质情况,要选择符合各自特点的体能训练项目,以提升训练效果,促进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和自身的长久发展。
(二)提升体能训练的创新意识
有一些田径项目如跳水、体操等需要技巧来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这类田径项目需要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止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等。通过提升体能训练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能够促进运动员技巧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运动员提升创新理念。当运动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技巧进行创新时,运动员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水平,进而不断提升竞技水平[3]。另外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和教练和队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向教练反馈自身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感受,加强和队友之间的经验分享,学习彼此的优点,改正不足,促进成绩提升。
(三)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提升
在我国的体育运动中是秉承苦练出成绩的理念,在体能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拼命练,有时体能训练强度会严重超负荷。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会增加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的概率,抑制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提升训练效果。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要将最新的科学理论及时地应用到体能训练的实际中[4],训练方式要与时俱进,要有效地结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为运动员设置最科学的训练方式,提升训练的效率。从全方位理念入手,研究合适的训练方案,既能够为体能训练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能够提升训练效率。因此在体能训练中不断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际体能训练的优化方式
体能训练一般包括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耐力训练在长跑外可以增加负重越野和游泳等项目;力量训练中在训练大腿力量时可以用大腿与地面平行,学“鸭步”行走的方式,在训练小腿力量、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时尽量借助训练器械,增加训练的科学性,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在平衡训练时可借助健身球等器械完成单脚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时可以借助走平衡木完成。另外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营养消耗较大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营养供应,为运动员量身制作营养供应计划,为体能训练提供营养支持。
三、结语
体能训练作为田径运动员训练科目中最基础的训练项目和核心项目,只有不断提升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才能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不断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现状,提出提升体能训练的综合性、科学性和训练队的创新意识的策略来优化和创新田径训练方式,提升训练效果,以期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炼娥.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高校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3):8+10.
[2]刘强.田径运动的体能训练途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2):49+51.
[3]肖丽娟.试论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关键技巧[J].中外企业家,2019 (16):161–162.
[4]谢兴超.科学健康视角下体能专项训练在田径运动中的意义——评《田径体能训练》[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 (03):7–8.
关键词:体能训练;田径训练方法;优化创新
一、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现状
作为能够直接提现运动员得很提素质和耐力的训练方式,体能训练在田径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首先,体能训练能够使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1]。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不断取得优秀成绩,从前辈刘翔到苏炳添等运动员均在世界田径大赛中显露头角,这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有比较大的压力,通过体能训练这一核心可以使运动员转换运动训练视角,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体能训练是各项田径训练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例如长短跑、跳高、跳远、跳水以及投掷项目等均需要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改善身体的耐力、协调性等,提升身体机能,跳水、体操等项目还需要训练心理素质、智力以及竞技技巧。最后,体能训练是一切田径训练的基础,提升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可以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1]。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田径运动中的伤病发生率,对运动员的身体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途径
(一)提高体能训练的综合性
体能训练作为能够显著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关键方式,对于运动员能达到的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运动,所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局限几个有限的训练项目上,应该按照人类机体的发展规律,选择系统性的训练方式,并且体能训练的项目要和田径项目结合,选择最符合相关田径项目特点的体能训练项目[2]。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身体素质情况,要选择符合各自特点的体能训练项目,以提升训练效果,促进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和自身的长久发展。
(二)提升体能训练的创新意识
有一些田径项目如跳水、体操等需要技巧来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这类田径项目需要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止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等。通过提升体能训练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能够促进运动员技巧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运动员提升创新理念。当运动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技巧进行创新时,运动员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水平,进而不断提升竞技水平[3]。另外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和教练和队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向教练反馈自身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感受,加强和队友之间的经验分享,学习彼此的优点,改正不足,促进成绩提升。
(三)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提升
在我国的体育运动中是秉承苦练出成绩的理念,在体能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拼命练,有时体能训练强度会严重超负荷。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会增加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的概率,抑制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提升训练效果。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要将最新的科学理论及时地应用到体能训练的实际中[4],训练方式要与时俱进,要有效地结合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为运动员设置最科学的训练方式,提升训练的效率。从全方位理念入手,研究合适的训练方案,既能够为体能训练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能够提升训练效率。因此在体能训练中不断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际体能训练的优化方式
体能训练一般包括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耐力训练在长跑外可以增加负重越野和游泳等项目;力量训练中在训练大腿力量时可以用大腿与地面平行,学“鸭步”行走的方式,在训练小腿力量、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时尽量借助训练器械,增加训练的科学性,减少对身体的损伤。在平衡训练时可借助健身球等器械完成单脚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时可以借助走平衡木完成。另外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营养消耗较大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营养供应,为运动员量身制作营养供应计划,为体能训练提供营养支持。
三、结语
体能训练作为田径运动员训练科目中最基础的训练项目和核心项目,只有不断提升体能训练的训练效果才能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不断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田径训练方法的现状,提出提升体能训练的综合性、科学性和训练队的创新意识的策略来优化和创新田径训练方式,提升训练效果,以期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炼娥.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高校田径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3):8+10.
[2]刘强.田径运动的体能训练途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22):49+51.
[3]肖丽娟.试论田径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关键技巧[J].中外企业家,2019 (16):161–162.
[4]谢兴超.科学健康视角下体能专项训练在田径运动中的意义——评《田径体能训练》[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 (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