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是一个同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并善于总结。本文立足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对此提出了几点策略性见解,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积极性;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的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愿写、爱写时,作文课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之则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苦恼,老师叹气。以下,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 善于在作文课上灵活创设情境,带动写作氛围
不管是平时的作文课,还是每次考试中的写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历多年的作文训练,写过数不清的作文,而这些训练更多侧重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且内容和形式大有“千篇一律”之嫌,因此他们往往对写作产生“意趣疲劳”,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既然写作时唯觉其苦,不觉其乐,其写作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最终草草应付。要改善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激发积极活跃的写作氛围,从而带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在某次主题为“介绍家乡名人故事的”作文课上,笔者摒弃了传统的给出材料和要求,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写作的呆板方式,而是采取了“你说我来写”的游戏方式,通过创设这种趣味化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具体如下:让学生按照学号每两人结成一组(不宜同桌两人结组,因同桌之间太熟悉,达不到效果),一人口语化叙述自己家乡的名人故事及个人想法,另一人根据口述现场写作,最后再整理雕琢成文。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利于激发积极活跃的写作氛围,而且学生在进行现场写作时必须全神贯注组织语言,对于其写作思维、写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在这节课中学生普遍表现活跃,经过整理雕琢后作文成品上交后,也比以前传统作文课上写的作文更生动、更形象,其中还有很多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的。当然,这样的方式效果固然好,但需要教师做好组织和把控工作,尤其是对课堂节奏和时间的把控。同时更要善于结合作文课主题灵活设置情境,带动写作氛围。
二、 注意多强调作文的实用价值,以此作为催化剂
语文不仅具有人文属性,更是一门最基础的应用工具,尤其是能够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可以说,不具备一定的作文能力,不仅直接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不佳,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此外,在现实生活乃至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亦将无以立足。有些老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只要教会学生怎么写、怎么能拿到分数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严重误区。高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生活意识,随着他们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即将步入初中,作文的实用价值对他们来说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多强调作文的实用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以此作为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如,平常的请假条、通知书、意见书、演讲稿等应用文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比较频繁地接触了,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仅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更要突出强调其实用价值和重要。有鉴于此,笔者就常常鼓励学生给老师提各方面的意见,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改善,也使学生在写意见书的过程中体会写作能力的重要,对此笔者还常常选择一些内容充实、表达流畅、能够打入人心扉的正面典型在作文课上加以剖析,以此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定期在语文课上组织小型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在赛前必须写好演讲稿,写得好的,同样拿来作正面教材,写的差的则指出问题,帮助学生改进。通过这种手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切认识到“写作有大用,必须要学好作文”。这样其写作积极性也自然得以显著提高。
三、 加强“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有些学生为什么缺乏写作兴趣?甚至害怕写作,对写作抱有抵触心理?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不够,肚里没有东西,笔下自然难有成果,于是写作業就变成了一件哭差事。对此,还是我国古人说得明白透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那么他即使再有写作天赋,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重“以读促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论是字词、句子、段落、还是抽象的道理或是具体的事件,都是可以从阅读中加以吸取的,学生肚里有了东西,写作不感到困难了,写作积极性自然也就随之大为提升。
对此,我们可以做好名著导读,引导学生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有些教师认为读名著是初中的任务,实际上五六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般的名著不存在明显的阅读障碍。笔者所教的是六年级,班内读过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若干部的学生不在少数,可为明证。当然,学生爱不爱读、如何读,怎样从读中获益,都是需要教师加以合理引导的,对此每位教师也都有着个人的风格和策略。这里只是强调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是可以提高其写作积极性的,至于如何进行名著导读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体会,探讨了三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策略性见解。事实上,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是一个同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并善于总结,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多的切实教学实际的策略及方法。从这个角度讲,本文仅为抛砖引玉,尚盼有识者指教。
参考文献:
[1]范文杰.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点滴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32.
[2]陈好昌.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33.
作者简介:
王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营竹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积极性;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的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愿写、爱写时,作文课才能真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之则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苦恼,老师叹气。以下,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 善于在作文课上灵活创设情境,带动写作氛围
不管是平时的作文课,还是每次考试中的写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历多年的作文训练,写过数不清的作文,而这些训练更多侧重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且内容和形式大有“千篇一律”之嫌,因此他们往往对写作产生“意趣疲劳”,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既然写作时唯觉其苦,不觉其乐,其写作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最终草草应付。要改善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激发积极活跃的写作氛围,从而带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例如在某次主题为“介绍家乡名人故事的”作文课上,笔者摒弃了传统的给出材料和要求,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写作的呆板方式,而是采取了“你说我来写”的游戏方式,通过创设这种趣味化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具体如下:让学生按照学号每两人结成一组(不宜同桌两人结组,因同桌之间太熟悉,达不到效果),一人口语化叙述自己家乡的名人故事及个人想法,另一人根据口述现场写作,最后再整理雕琢成文。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利于激发积极活跃的写作氛围,而且学生在进行现场写作时必须全神贯注组织语言,对于其写作思维、写作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实践证明,在这节课中学生普遍表现活跃,经过整理雕琢后作文成品上交后,也比以前传统作文课上写的作文更生动、更形象,其中还有很多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的。当然,这样的方式效果固然好,但需要教师做好组织和把控工作,尤其是对课堂节奏和时间的把控。同时更要善于结合作文课主题灵活设置情境,带动写作氛围。
二、 注意多强调作文的实用价值,以此作为催化剂
语文不仅具有人文属性,更是一门最基础的应用工具,尤其是能够体现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可以说,不具备一定的作文能力,不仅直接导致语文学习成绩不佳,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此外,在现实生活乃至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亦将无以立足。有些老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只要教会学生怎么写、怎么能拿到分数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严重误区。高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生活意识,随着他们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即将步入初中,作文的实用价值对他们来说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多强调作文的实用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以此作为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如,平常的请假条、通知书、意见书、演讲稿等应用文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比较频繁地接触了,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仅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更要突出强调其实用价值和重要。有鉴于此,笔者就常常鼓励学生给老师提各方面的意见,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改善,也使学生在写意见书的过程中体会写作能力的重要,对此笔者还常常选择一些内容充实、表达流畅、能够打入人心扉的正面典型在作文课上加以剖析,以此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此外,笔者还定期在语文课上组织小型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在赛前必须写好演讲稿,写得好的,同样拿来作正面教材,写的差的则指出问题,帮助学生改进。通过这种手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切认识到“写作有大用,必须要学好作文”。这样其写作积极性也自然得以显著提高。
三、 加强“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有些学生为什么缺乏写作兴趣?甚至害怕写作,对写作抱有抵触心理?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不够,肚里没有东西,笔下自然难有成果,于是写作業就变成了一件哭差事。对此,还是我国古人说得明白透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那么他即使再有写作天赋,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应注重“以读促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论是字词、句子、段落、还是抽象的道理或是具体的事件,都是可以从阅读中加以吸取的,学生肚里有了东西,写作不感到困难了,写作积极性自然也就随之大为提升。
对此,我们可以做好名著导读,引导学生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有些教师认为读名著是初中的任务,实际上五六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般的名著不存在明显的阅读障碍。笔者所教的是六年级,班内读过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若干部的学生不在少数,可为明证。当然,学生爱不爱读、如何读,怎样从读中获益,都是需要教师加以合理引导的,对此每位教师也都有着个人的风格和策略。这里只是强调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是可以提高其写作积极性的,至于如何进行名著导读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体会,探讨了三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策略性见解。事实上,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培养是一个同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并善于总结,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多的切实教学实际的策略及方法。从这个角度讲,本文仅为抛砖引玉,尚盼有识者指教。
参考文献:
[1]范文杰.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点滴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32.
[2]陈好昌.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33.
作者简介:
王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营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