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规划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要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发动多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科学的规划,整体的协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本文主要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规划的不科学性
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较广,不仅涉及到建设、交通、土地等方面,而且还必须确定村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对体系及各项建设进行总体布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但在新农村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虽然编制人员从技术角度精心设计,但由于对各方面知识了解的局限,影响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管理的随意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发展经济的压力影响下,当地政府往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新农村的规划,放松了对新农村规划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因而新农村规划建设比较随意。在新农村规划的实施中,选址不当、不依法审批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不尊重规划的科学性,只追求短期内能面貌一新。
3、执法的复杂性
违法建设是村庄顽症之一,查处难度大,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干扰:权力的干扰,村干部、村“大款”为追求自身利益,违反规划要求,随意占用公共空间;人际关系的干扰,使执法工作进退两难;个别村干部以发展经济或支持重点项目为理由,随意变更规划。
4、配套措施不完善
受土地政策的影响,许多比较合理的规划难以实施。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两个部门独立编制的,彼此缺乏相互沟通与协调,往往会出现分歧甚至冲突。此外,新农村规划实施中,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但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规划在实施中随意变动,村庄面貌改善情况不尽人意。
二、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要对策
1、整治规划,突出人文
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对所要建设的新农村进行详细分类和细化,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各具特色的村庄整治规划,并通过专家组评审。
按照“找新途径、找准切入点、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住集中的地方为单元,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在建设中,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格调新颖、形式多样、自然和谐”,如结合区委,文化、红枣产业、旅游资源优势,明确“生态立乡,经济强乡、旅游强乡”的定位,确保把乡村建成相应的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旅游,致力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展示、展演、同乡村小公园结合。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一个集参观、旅游、保护、销售、制作以及开发的循环发展经营模式。按照“生态立乡、科技兴镇、文化活镇、开放带动、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生态和当地文化,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以此增进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自信心。民间活动蓬勃发展,使当地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2、村庄治理,以奖代补
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中,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要认真总结。在村庄整治工作中,一改过去逐户测量立面整治的面积数量,按市场物价计算补助整治資金的做法,变补助为奖励制度。即在村庄整治中,对于参与整治建设的补助对象,限定期限。在限期内完成的,给予每户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从而创新激励机制。如为给农户一个直观的示范带动效果,制订补助和奖励措施,对积极进行房屋立面整治和庭院整治的农户进行补助和奖励,鼓励5户农户的房屋及布依活动室的立面按时间要求进行整治,并及时将奖励资金兑现,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建设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房屋立面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设热潮之中,多方面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发展。
3、围绕中心,逐步发展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围绕“十字方针”按照“村庄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协调一致、房屋建筑整齐新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逐步完善新农村示范点整治规划。实现公路村村硬化,安装路灯,修建垃圾处理池,安装垃圾桶,村庄绿化,建立各类宣传专栏,修建停车场,排污沟,修建公厕、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4、多元投资,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路通、电通,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而制约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短缺。这就要求加大投资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民“生活更优美、交通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生活更方便。”一是通过多举措、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办法,政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新农村农民建房要量力而行,试点先行。建设新农村不能看作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资金上支持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典型引路,以试点加引导,让农民看到新农村美好图景,自觉自愿地参与。
5、规划长远、村企互动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沼气综合利用、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规范化管理以及农业执法等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按照“四化四改”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平。做好养殖区、种植区、生产区、生活区、教学区以及文化活动区的长远规划。探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新模式。开展广泛宣传,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只有党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才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活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的新政策,因地制宜,为人民办实事,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好政策,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好更稳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准确把握的几个问题[J].红旗文稿,2011,(13).
[2]张晓山.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J].调研世界,2009,(9).
[3]马宏,朱新芳,杨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防灾减灾规划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01).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识码: A
一、目前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规划的不科学性
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较广,不仅涉及到建设、交通、土地等方面,而且还必须确定村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对体系及各项建设进行总体布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但在新农村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虽然编制人员从技术角度精心设计,但由于对各方面知识了解的局限,影响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管理的随意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发展经济的压力影响下,当地政府往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新农村的规划,放松了对新农村规划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因而新农村规划建设比较随意。在新农村规划的实施中,选址不当、不依法审批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不尊重规划的科学性,只追求短期内能面貌一新。
3、执法的复杂性
违法建设是村庄顽症之一,查处难度大,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干扰:权力的干扰,村干部、村“大款”为追求自身利益,违反规划要求,随意占用公共空间;人际关系的干扰,使执法工作进退两难;个别村干部以发展经济或支持重点项目为理由,随意变更规划。
4、配套措施不完善
受土地政策的影响,许多比较合理的规划难以实施。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两个部门独立编制的,彼此缺乏相互沟通与协调,往往会出现分歧甚至冲突。此外,新农村规划实施中,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但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规划在实施中随意变动,村庄面貌改善情况不尽人意。
二、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要对策
1、整治规划,突出人文
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对所要建设的新农村进行详细分类和细化,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各具特色的村庄整治规划,并通过专家组评审。
按照“找新途径、找准切入点、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住集中的地方为单元,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在建设中,要求做到“以人为本、格调新颖、形式多样、自然和谐”,如结合区委,文化、红枣产业、旅游资源优势,明确“生态立乡,经济强乡、旅游强乡”的定位,确保把乡村建成相应的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旅游,致力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展示、展演、同乡村小公园结合。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一个集参观、旅游、保护、销售、制作以及开发的循环发展经营模式。按照“生态立乡、科技兴镇、文化活镇、开放带动、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生态和当地文化,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以此增进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自信心。民间活动蓬勃发展,使当地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2、村庄治理,以奖代补
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中,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要认真总结。在村庄整治工作中,一改过去逐户测量立面整治的面积数量,按市场物价计算补助整治資金的做法,变补助为奖励制度。即在村庄整治中,对于参与整治建设的补助对象,限定期限。在限期内完成的,给予每户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从而创新激励机制。如为给农户一个直观的示范带动效果,制订补助和奖励措施,对积极进行房屋立面整治和庭院整治的农户进行补助和奖励,鼓励5户农户的房屋及布依活动室的立面按时间要求进行整治,并及时将奖励资金兑现,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建设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房屋立面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设热潮之中,多方面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发展。
3、围绕中心,逐步发展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围绕“十字方针”按照“村庄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协调一致、房屋建筑整齐新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各类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方便舒适”的要求,逐步完善新农村示范点整治规划。实现公路村村硬化,安装路灯,修建垃圾处理池,安装垃圾桶,村庄绿化,建立各类宣传专栏,修建停车场,排污沟,修建公厕、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4、多元投资,搞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路通、电通,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而制约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短缺。这就要求加大投资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民“生活更优美、交通更便捷、居住更舒适、生活更方便。”一是通过多举措、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办法,政府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市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新农村农民建房要量力而行,试点先行。建设新农村不能看作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资金上支持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典型引路,以试点加引导,让农民看到新农村美好图景,自觉自愿地参与。
5、规划长远、村企互动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沼气综合利用、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规范化管理以及农业执法等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按照“四化四改”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水平。做好养殖区、种植区、生产区、生活区、教学区以及文化活动区的长远规划。探讨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新模式。开展广泛宣传,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只有党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才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目标。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活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的新政策,因地制宜,为人民办实事,带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好政策,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好更稳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准确把握的几个问题[J].红旗文稿,2011,(13).
[2]张晓山.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J].调研世界,2009,(9).
[3]马宏,朱新芳,杨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防灾减灾规划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