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站智能雷电预警防护方案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目前通信站在防雷方面普遍存在手段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梳理相关问题与需求,开展通信台站雷电预警方面的研究,为提升通信值勤效能提供支撑。
  【关键词】    雷电预警    MEMS大气电场传感器    软件开发
  针对通信台站偏远分散部署的特殊性,通信设备对供电、接地、温度、温湿度等防雷需求的高专业性,雷电发生存在随机性、地线电阻受外界变化存在不确定性,采用微机电系统即MEMS(Microelectro Mechaniacal System)大气电场传感器技术,通过数据离散型算法计算,实现雷电预警研判技术,研究智能采集监控技术,达到远程采集数据、准确判断故障和及时处理隐患的目的,实现雷击前自动断电避雷、雷击后自动恢复供电,将防雷由“被动保护”变为“主动预防”,为通信台站提供完善的雷电预警保护和监控系统,为重要通信设备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一、通信台站防雷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高精尖通信设备的深化发展,通信网络不断发展,网络密度不断增大,通信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各种通信设备对电源和防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雷击、供电波动、温湿度异常等环境因素常常引发通信设备故障,甚至导致设备损坏,有不少因雷击而出现通信台站业务中断的事故,特別是边境一线区域夏季来临,一些通信台站在雨天为避雷无奈只能关机等待,电信运营商也出现过因雷击造成通信台站设备被烧毁的情况。
  1.1雷电对通信台站的危害
  雷电灾害的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很多设备内部构件比较精密。在雷电波入侵之后,会进入到电气和线路通道中,瞬时间产生的高电压和涌浪电压都会对设备以及系统、网络产生较大的损害。不仅会造成线路的损坏,还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和系统的瘫痪,会给相关单位带来严重损失。近几年来,从各通信台站雷击过电压、过电流防护的应用效果来看,雷电灾害仍是通信台站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通过对黑龙江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85个电信基站防雷现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仅2016至2018三年来,共计158台站次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61部套设备因感应雷击损坏。
  1.2通信台站防雷现状特点和主要问题
  1.多数通信台站地处雷电多发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6月,监测到东北地区发生雷电事件共115015次,其中云地闪92517次,云闪22498次,雷电密度最高区域每十平方公里发生100次雷电事件。
  2.通信台站所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复杂。通信台站多分布在在高山、边境、海岛和城效地区,通常地理性质多是岩石或砂石地质的结构,接地装置防雷措施的实施成本比较高,并且效果通常不够理想。80%通信台站有联合接地系统作为保护,但是多数台站接地电阻不符合国标要求,其中某单位五常市沙河子站,地处山区,河床地质土层复杂,加上雷电次数较多,线路、设备多次遭受雷击导致路由器、协议转换器损坏,甚至造成室内照明线路断路,为此反复更换重建防雷接地线,但仍无法改变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3.通信台站机房整体防雷保护简单。多数台站因建造年限较长,当年建造的防雷保护措施简单,机房的建筑结构以及屏蔽效果都没有办法满足目前数字通信设备的防雷需求,即使是对原有的建筑物进行改造,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
  4.通信设备基本无防雷保护措施。通信台站设备防雷保护措施方面过于简单,除开关电源和主要大型通信设备自身的浪涌保护器外,无专门的防雷保护设备,其他小型设备和附属设备除引接地线基本无防雷保护措施。
  二、通信台站雷电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进行防雷保护时,我们仅仅依靠简单被动的防雷设置,无法满足预期的保护需求,所以,要在系统中进行“主动”防雷预警保护,要通过设备的改造,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本文设计的智能防雷装置引入了智能计算、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开创性的提出了“智能防雷”新理念,通过电场传感器感应到雷电电场后,经过处理器分析处理,控制自动开关断开,达到彻底隔离雷电的目的,在传感器感应不到雷电电场后,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自动开关闭合,恢复交流供电,进而将防雷由“被动保护”变为“主动预防”。
  2.1系统工作原理
  闪电是大气中雷雨云(带电的雷云)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大气放电现象。雷雨云对地面某处的电场强度变化规律与该地是否有雷击发生有非常高的关联性,雷雨云对地面产生一个静电场E,E的强度与雷雨云带的电荷成正比,当电荷增加时E也增大,当E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击穿空气放电,即为雷击。
  雷电预警系统设计原理,电场传感器感应到雷电电场后,经过处理器分析处理,控制自动开关断开,此时雷电被断开不能进入通信设备,彻底隔离雷电,此时通信设备由蓄电池或UPS等辅助备用供电设备临时供电,等待柴油发电机组启动后转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当传感器感应不到雷电电场后,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自动开关闭合,恢复正常交流供电。
  2.2雷电预警系统组成
  雷电预警系统主要由MEMS地面大气电场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单元、预警装置自动开关、防雷单元、交流输入和交流输出单元、网络通信单元等部分组成。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2.3雷电预警系统阈值设定和数据采集分析
  1. 雷电预警系统阈值设定
  保证大气电场雷电预警准确的关键核心是预警阈值的设定,因此方面目前暂无国家标准,目前普遍采用两种阈值设定方式。第一种是绝对值设定方式,一般按经验设置在3-5kv/m,大气电场高出绝对值即告警。这种方式简单,但因安装高度、周边环境等影响较大,误报率较高,准确率一般在50%左右。第二种方式是电场值离散型判定方式,这种方式的机理是:无雷电时,电场值波动非常小,电场采集数据离散性较小,一般小于0.3;雷雨云生成过程或附近有雷电接近时,电场值波动变大,电场采集数据离散性变大,一般大于1。这种方式避开了安装后需长时间实地标定校正和系统易受安装高度、周边环境影响而引发误报等缺陷,大幅提升了雷电预警的准确程度,准确率达到75%以上。   2.雷电预警系统阈值设定和数据采集分析
  数据离散性的基本计算方法为均方根误差法,即STDEV。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反映数值相对于平均值(mean)的离散程度,STDEV假设其参数是总体中的样本。如果数据代表整个样本总体,则应使用函数STDEV来计算标准偏差。VAR函数计算样本方差(n-1),开方得到STDEV;VARP函数计算总体(population)方差,开方得到STDEVP。方差分析常用VARP乘以数据个数,也常用SUMSQ求平方和。
  三、通信台站智能雷电预警防护方案设计与实现
  针对当前通信台站对于数字通信设备的特殊防雷需求,我们研究设计一套完善的适用于通信台站设备的智能雷电预警防护方案,可远程集中监控通信台站的防雷器状态、供电电压、零地电压、温湿度等数据,实现异常时迅即报警和进行有效的防雷处置。
  3.1整体系統框架方案
  方案初步设计由智能雷电预警装置、三级智能防雷器和智能防雷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三级智能防雷器分为B、C、D三级。B级防雷器安装在通信台站的总配电处,C级防雷器安装在通信台站的机房配电处,D级防雷器安装在各设备机柜处,雷电预警装置安装在总配电处,负责控制总配电开关。各级防雷器和雷电预警装置采集到的电压、零地电压、温湿度等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智能防雷系统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工作机(可以同时多台工作机访问服务器)通过网络采用web方式查看实时数据,获取报警信息。
  3.2智能防雷器设计
  智能防雷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B、C、D三级防雷器的基本原理相同,只是采用的放电器件不同。下面以B级防雷器为例说明智能防雷器的设计原理,智能B级防雷器采用并联方式,A、B、C三相和零线并联4个间隙放电模块,从地线汇接点采集雷击计数,智能监控模块从A和N监控电压和零地电压,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温湿度数据,从防雷模块采集其状态,以太网输出数据。
  3.3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系统构架上为方便应用,方便数据集中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浏览器获取各类数据和报警信息,免去了使用电脑安装应用端的环节。软件开发平台采用Eclipse,开发语言采用JAVA。
  智能防雷系统软件设计,具体分为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质量监控模块、数据入库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基于GIS显示模块、异常报警模块、查询模块等7部分组成。
  通信台站智能雷电预警防护方案针对通信台站偏远分散部署的特殊性,采用先进的大气电场雷电预警技术,实现雷击前自动断电防雷、雷击后自动恢复市电,达到了主动防雷的目的;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通信台站智能雷电预警完善的防护方案,重点关注通信设备的感应雷击防护,设计B、C、D三级智能防雷系统,监控实时的电压波动、零地电压、温湿度、防雷器状态、雷击数量等关键参数,避免出现防雷空档期,及时发现配电故障,避免雷击引起的信息孤岛等现象,确保通信稳定正常;软件系统采用了GIS(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和操作,可以实时展示智能防雷系统中各防雷和预警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电压、零地电压、温湿度、雷击次数等数据,提高了全网设备查询、统计的效率,同时兼顾直观性、可视性、实时性,同时系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D级智能防雷器端口关闭和开启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保护。
  参  考  文  献
  [1]全建军,郑志泓等.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J].地震工程学报, 2017(S1):168~178.
  [2]全建军,陈珊桦等.新型雷电预警系统在地震台站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2019(03):50~55.
  [3]陈健,王斌.对通信电源设备防雷保护技术的研究[c].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文集,2020:79~80.
  [4]许保明.通信机房和设备防雷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2(12):282~285.
  [5]奚宇.通信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7(17):30~30.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不仅信息数据的增长趋势变得越来越快,而且人们对信息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然而就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说,其根本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不断的优化创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这篇文章主要根据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多,并成为设备远程监测技术的重要支撑。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及WebGIS技术的特种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方法,在了解现场实际需求基础上,选用 4G 网络作为设备监测过程中数据传输通道,选用百度地图API 作为WEBGIS的客户端开发工具。在网络传输设备中,拥有高性能处理器及功能丰富的USR-G781
【摘要】 本文针对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人机交互需求数量庞大,设计结果与需求之间关系不够清晰,且发生更改时影响范围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设计过程中的需求管理方法。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影响范围 需求管理  引言  对于现代飞机驾驶舱人机界面设计工作而言,其过程并不是单向进行的,而是一个往复迭代过程。对需求和设计的各种更改活动贯穿其中。在这个程中,设计人员面临着三个问题:(1)设计
【摘要】 针对王者荣耀时延高导致用户玩王者荣耀手游感知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Wireshark互联网抓包软件,分析研究手游报文,创新设计了一套利用华为4G的上行智能预调度算法参数进行保障优化手游环回感知时延的方法,提升手游用户的游戏业务感知,为后续持续提升4G手游用户的市场份额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王者荣耀 手游 私有协议 帧同步 TCP报文 UDP报文 时延  引言  
当今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无人机监管系统的应用,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系统设备的无人机管控用软件。本设计能够实时获取无人机当前的作业状态和传感器数据,并将作业信息、动作指令等数据通过服务器端下发至无人机。论文介绍了软件开发的设计平台以及管控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资源库,符合当今教育领域发展趋势,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单一教与学的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能更好地学到丰富的知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资源库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当今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完善教育模式体系,满足课程任务需求,整
【摘要】 近年来,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需要高效的运行和管理。因此,直流基础设施管理(DCIM)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它可以管理 ICT 设备、电力设备、 HVAC 系统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提出了一种设计服务器机房 ICT 设备布局的方法。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实现高效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的能力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 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转移到云计算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应用延伸,人工智能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我国计算机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和应用,两者的融合发展是信息社会进步的关键,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 影响 应用  引言  最近几年,
【摘要】 本文基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背景,对收费站出口混合车道无人值守自助缴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相关阐述,通过引入无人值守自助缴费系统,实现收费站出口车道无人值守,不仅可以有效节约高速公路人力成本,还可以避免现金验钞、找零和人工操作错误,杜绝人工收费漏洞和作弊行为,提高通行效率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取消省界收费站 高速公路 出口混合车道 无人值守 自助缴费  引言  
【摘要】 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应用层面,对航空基础环境数据来源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的数据格式与标准。在软件应用层面,剖析了不同环境数据源的数据引接,处理以及发布流程。在一个统一的流量管理框架下,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系统基础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应用。  【关键词】 空管 基础数据 环境数据 流量管理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