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转谷酰胺酶在银屑病皮损中的检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型转谷酰胺酶在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皮损内的分布,以期对本病角朊细胞的异常增殖有进一步的了解。

方法

取银屑病患者遮盖部位皮损与正常人同部位皮肤作冰冻切片,以鼠抗人型转谷酰胺酶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为二抗,AEC为反应底物。

结果

正常人阳性区仅见于表皮角朊细胞颗粒层细胞间。银屑病皮损分布于除基底层外的表皮全层,着色程度以颗粒层最强,向棘层扩散但强度渐弱。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型转谷酰胺酶在银屑病皮损中过早、过度表达。维A酸对该酶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理之一。

其他文献
维生素D3活性产物骨化三醇的类似物钙泊三醇,对于银屑病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较好.上海市7所医院皮肤科对93例银屑病患者应用钙泊三醇软膏作了6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现场条件下开展畸残防治及康复工作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原则在14个试点省(市)选择了27959例患者或治愈患者, 开展周围神经炎的防治研究(1407例), 自我护理训练的效果观察(10500例), 防护鞋的推广使用和观察(8200例), 截肢患者的假肢安装、维修和观察(613例), 复杂性足底溃疡的综合防治研究(1804例), 和麻风畸形的修复外科治疗的效果观察(26
以前的动物实验证明青蒿琥酯具有免疫调节、抗光敏等作用[1,2].我们在临床上采用青蒿琥酯治疗50例多形性日光疹,并与氯喹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PAb)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PI1天疱疮抗独特型单抗,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患者血清中的PAb;通过间接ELISA法和ABC-ELISA法建立一种PAb的ELISA检测体系.结果 纯化的PAb为IgG4亚类,间接ELISA和ABC-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并初步得到了检测纯化PAb浓度的标准曲线.结论
内皮素(ET)是一种缓激肽,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我们于1997年1~9月用放免法检测了22例斑秃患者血清中的ET,并与正常人组作对照以探讨ET与斑秃之间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探讨诱生型NO合成酶(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及iNOS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结论 > 探讨诱生型NO合成酶(iNOS)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及iNOS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自1985年起,应用液氮对面部雀斑患者进行了冷冻治疗,均获临床治愈.现将资料收集完整的680例面部雀斑,经液氮冷冻治疗后的结果小结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近10余年来,成人期(≥15岁)特应性皮炎(AD)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90年代中期(A组)和80年代初期(B组)成人期AD共323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的皮疹形态均以湿疹型和苔藓样型为主的皮损较多见,痒疹型较少(A组4.9%,B组2.5%).A组湿疹型(49.4%)比苔藓样型(45.7%)稍多;B组湿疹型(39.1%)少于苔藓样型(58.4%).两组的皮疹分布
期刊
盐酸洛美沙星(Lamefloxacin Hydrochloride)是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它在体内、外抗菌活性强,耐药频率低.为评估洛美沙星软膏外用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由南京三家医院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研究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