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据,你的人生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的新手机能对你的健康情况做出记录。谷歌现在可以搜集相关信息,计算出你该出门前往机场的最佳时间。亚马逊则可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日用品,你可能会喜欢的电影——还出售能让你订购到这些东西的平板电脑。当你快要到家时,家里的灯光会打开,房子也会自动调节到你选择的适宜温度。
  这些综合性的数字服务和硬件都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方便而设计,这一点无可置疑。不过,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和这些我们交付了信任的企业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们是否有对这种方便而舒适的生活给予足够的考虑,也就是说,这种生活的成本是不是我们给得起的?
  每当我们增加一个新的电子设备,我们都会“舍弃”掉自己的一小部分。通常在这么做的同时,我们都会对这自我的一部分交给了谁不甚了了,而对自己是否对其道德守则和价值观加以认同,更一无所知。可能表面上,我们会“心里有数”这些企业拿到我们的数据后会做什么,但实际上我们只能见到它们的营销策略,而背后经营这些机构的人,却是无名无姓,难见庐山真面。我们对其知之甚少——但他们却对我们了如指掌。
  早在上一代人的时候,意识到某些企业会知道我们在哪,我们看了什么,或者掌握我们的医疗记录,这一点就已经让人抓狂了。但在那个时候,一个人的不同信息是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知情者”那里:银行知道一些,我们的医生知道一些,税收部门也知道一些。但现在,苹果和谷歌知道了我们资料的全部,并将其储存在一个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当然方便,不过,如果这些企业决定用某种我们并不那么首肯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信息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些企业在使用信息时的判断做出质疑。前段时间,脸书使用人们的新闻订阅信息来测试是否阅读新闻会对其情绪造成影响,引起公众强烈抗议,就是一例。事实上我并不记得有这样一个选项,表明脸书这样做是正确的。去年10月,网站Snapchat被黑客攻击,大量用户的私密照片泄露——而这个网站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轻人,在使用网站时均承诺看到别人发布的照片后“阅后即焚”。
  同样地,医疗数据总是被视为隐私,因此病人会对他们的医生如实透露信息。现在,医疗和科技产业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一些“可穿戴设备”和软件的制造商就正在游说政府,让他们的产品不被列为医疗用品——由此就可以游离于各种对信息保护的监管条例之外。
  隐私仅仅是关于数据拥有权、数据垄断、安全、竞争等问题的大范围讨论的其中一部分。讨论还包括控制权的问题,大数据未来的问题。也关于选择权,和如何决定人们的数据被使用,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自己的数据的问题。
  一些更成熟的企业已经进入使用正式协议的阶段,会有专人处理道德守则问题,会成立风险委员会,还会监管数据如何收集和使用——尽管并不总能成功监管(事实上也常常需要试错)。一些新兴的小公司可能既没有如此正式的协议也没有人力来处理如此问题,可能也没有独立的董事会成员来专门管理此事。如果真的发生严重的问题,很多消费者就不再会使用他们的服务,无论他们的商业模式多么前景无限。
  我们都喜欢尝试新的应用,因此会把我们的脸书或推特账号作为其他应用的入口,这样等于不加思考地把个人信息从监管比较严格的大公司转移到没那么严谨管理和限制的小公司。消费者都相信或期待某处会有某个人来管理这些事情,但事实上,这个人是谁却无从知晓。
  在欧洲,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并不复杂,而在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哪怕连这样初级的法例也阙如。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短期来说,对于道德问题,年轻的企业不应该仅仅将之作为营销元素,而是作为一个核心考虑。政府的立法者应该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对公众进行教育,并实行更强有力的监管。就像许多国家几十年前监管汽车安全带的使用一样,应当发起公共安全教育,连同立法一起解释和推广两步验证登录机制(two-step verification)。
  长远来看,随着我们会有越来越普遍的互联网接入点,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愿意把自我交出去多少?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马库斯创业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
其他文献
上海  2013年9月19日,周末,人们在森林公园里游玩。 (图/masa8812)  东莞  2014年5月18日,小孩在小区里玩枪战。 (图/zhanyoubing)  临沂  2013年,老城区内一家美发会所的徒工们在晨跑,展示会所 形 象。(图/caoxiangyong)  哈尔滨  2014年6月24日,一家做通风设备的小店, 每天早上6点多从门前经过,店都已经开门了。 (图/histo
2014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发表新年贺词。  2015一开年,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就风起云涌,接连发生了几件耐人寻味的事,预示着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中心越来越快地由西半球向东半球推移。许多事情,看上去与中国无关,但总能感觉到中国气场的存在。地缘政治这个国际关系中的永恒现象,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打上东方的烙印了。  1月下旬,美国
“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本质是国家权力的再分配。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政治解决”一直是曝光率颇高的词汇。根据2015年11月叙利亚问题第二次外长会的共识,叙政府和反对派应在6个月内通过谈判组建过渡政府,18个月内举行大选。当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通过决议,要求在2016年1月初启动由联合国斡旋的叙利亚各派正式和谈。  1月29日,联合国代表终于在日内瓦与叙政府代
美欧下层中产阶级所煽起的新国族主义,将来必会有使美国更加恶化的反噬效果。因此我对特朗普时代一点也不敢乐观。  近代政治学里,有个意义不断变动的专有名词“民族主义”,它更适当的说法应是“国族主义”。  以前的世界,欧美独强,于是形成了一种价值,主张自由开放,要求后进的新兴国家开放。欧美的强权即可在开放的价值下无远弗届地进入新兴国家。但因为几乎所有新兴国家都有过被殖民被侵略的经验,它们对自由开放必定有
奥巴马在中东“不做傻事”的策略,避免了消耗战略资源,却在损失作为世界领导者的软实力。欧盟正酝酿组建“欧盟部队”,中国则开始从“抓住战略机遇”转向“创造战略环境”。  世界是带着危机进入2015年的。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崛起、“博科圣地”肆虐……这些在2014年发端或恶化的危机,在2015年一个都没有解决。年尾将至,欧美多地频拉恐袭警报,俄罗斯和土耳其互相指责对方参与黑市石油交易,沙特在出兵也门
插图/丁得  2015年4月13日下午,香慧寺。  香火缭绕中,一位脸色忧郁、心事重重的信徒,正对着寺庙里的佛祖下跪、磕头。  佛祖,永远是那张招牌式的笑脸:笑纳众生的不快和烦闷。  临走时,这位信徒朝功德箱里,投了钱。然后,退出门去。这里很快恢复平静—当然,这只是表面。  过去一年里,这里迎来了东莞寺庙史上最激烈的纷争。这场纷争波及和尚、商人和官员。正如东莞市佛协副秘书长陈永峰所说的:“这是典型
2015年10月9日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查严控违法建设的决定》、《深圳市关于全面疏导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共同责任考核办法》,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查违史上最严厉的“1 2”文件。  根据“1 2”文件,深圳市每年开展1次全市查违共同责任考核,各区(新区)和各相关部门等查
该书作者有这样一个观点:美国“忧心”的不是中国崛起,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  《中国的崛起—美国未来的竞争与挑战》是一本能够代表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的典型著作,该书的研究成果虽然形成于几年以前,但其基本观点在美国学界、政坛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现在,美国下届领导人的竞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希拉里·克林顿有望胜出。而该书的作者之一,美国著名保守主义学者罗伯特·卡根,就曾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出任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任何发热的儿童都应该立刻获得医治以预防因为疟疾和肺炎而夭折。但是,随着埃博拉恐慌席卷利比里亚—以及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尼日利亚—那里的人们日益将诊所和医疗设施视为疾病的感染场所。要确保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就医,就需要改善一线诊所的状况,并投资于本地雇用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进入脆弱人群家中行医。  一个事实是,利比里亚医疗体系的缺陷在埃博拉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多时,在该国400万人口中,大约2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名言对高等教育现代化之初的中国大学进行了精辟解构,对建基于理想信念的“象牙塔”进行了建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的利益诉求不断彰显,功利主义思潮不断侵蚀建筑在“象牙塔”周围的“理想外墙”,日渐迷茫的“天之骄子”光环不再,“功利读书者”的特质逐渐凸显。  《南风窗》关于“我的大学”的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