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讲评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七校联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央视近年来一直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很多歌曲里也在唱:寻找老去的灵魂;万水千山,一路上我把你寻找;鱼儿在寻找大海,花儿在寻找春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寻找幸福的法宝;我天天在寻找记忆中看过的微笑;我在陌生的感动里,寻找一个像你的人……
  是的,人类一直没有停留过寻找的脚步:寻找没有出现的,寻找已经丢失的,寻找新生,寻找错误,寻找遗漏的时间……在生活中,你有过寻找吗?
  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的作文形式,和江苏近几年高考作文形式相应。这是一道关注现实,也启人思考的作文题,给考生以展示思想的空间。
  从审题方面看,难度不是太大,因为材料内容和提示语都很具体。而且“寻找”这个词是个常用词,就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人。但“寻找”什么,怎么“寻找”,谁去“寻找”,“寻找”有无结果等问题,还是要捋一捋的,不然也会出现“凌乱无绪”和“苍白无味”的老面孔。
  从立意方面看,给考生的空间是很大的。只要认真读材料内容和提示语,就可以看出,只要“寻找”的是展示“正能量”的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抽象的思想、传统等,都符合要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就是“正能量”的代表。“老去的灵魂”要回归,如传统美德;也可能要更新,如迷信保守思想。“春天”、“幸福的法宝”、“记忆中看过的微笑”等都是美好的。这些美好的,也许是因为远离而不能忘怀,也许是因为错误的举动导致失去而呼归,也许是还没得到而向往,哪怕是因为无知、冲动而消失了,也可以通过“寻找”而重现……
  但要把这篇文章写出彩,也是不容易的。新的立意,好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辩证的思维是基本要求;有生活,有感悟是关键要素。
  【作文示例】
  寻找
  苏轼有文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时间不等人,十几年的时光,使沙漏中的沙子一般流过,却不可像其一样逆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怀念小时候的快乐与自在,却被这事物的发展,挡住了去路,我的童年记忆,除了那几张泛黄的照片,还有哪里可以找到?(①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的话,与全文语体不协调,不能为引用而引用,而且和后边的内容重复,显得多余;“时间不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重复意味。②“使沙漏中”中的“使”应该是“像”,开头就出现这样的笔误是会影响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的。③“却被这事物的发展,挡住了去路”说得不明白。)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寻找之旅。(①作为记叙文,时间是一个要素,应该有交代。②有过渡当然是好的,但硬梆梆就这样来一句,影响“表达”得分。)
  我从家中的院子里走出,看着眼前平坦的水泥路,我似乎看见了小时候与几个伙伴一块儿玩弹珠的情景。那时水泥路还未修建,从家门口一直到街上都是土路,每次玩耍回来都是一身的土,总被妈妈骂,虽然表面上说下次会小心,可心里还在想着下次的玩耍。那些影子在我眼底一闪而过,然而呈现出来的是一块无人的水泥地。(①“我从家中的院子里走出”这句说明她是经常回家的,和后边所写家乡变化很大让她惊讶的内容不对接,让人感到虚假。②玩弹珠的情景是个什么情景呢,文章没有描绘,所以很难让阅卷者产生兴趣。③文章在“立意”上不能否定一切,由“土路”变为“水泥路”是件好事,应该肯定。)
  继续前行,小巷的旁边是一家小型木材加工厂,在工厂未建好之前,这儿是一个小花园,有邻居家阿姨种的一些花儿,还有一些蔬菜。每当夏季,总有一群群一阵阵的蜜蜂、蝴蝶飞舞,那时,我们孩子的乐园便是这儿了。女孩们会在这儿采花玩,男孩们则在一旁抓蝴蝶,捉蜜蜂,而我是个另类,不喜欢和女生一起,却偏偏和男孩子们一起疯,捉蝴蝶,捉蜜蜂,这些都是我最在行的。那时候每次回家都被爸妈讲,说什么假小子,没有女孩样之类的话,听的是不少,却从未改过。现在想来确实好笑。(①说“这儿是一个小花园”不太符合实际,尤其是在十几年前的农村。②“小巷的旁边是一家小型木材加工厂”,从内容上说也不合情理:一是一般不会把“木材加工厂”建在住宅边;二是“木材加工厂”需要有堆积原料和放成品的地方,是需要很大一片的,同时还应方便运输。)
  再走便到了一个小沟处,垃圾满地,一阵阵的恶臭让我失去了低落的怀旧情绪,想在脑海寻找些什么,却又什么也找不到,原本清晰的记忆在这杂乱的事物中消失为负数。于是转身回到家,坐在床上,突然想起,刚才的那个垃圾堆,似乎是小时候经常去玩耍的小河,没错,以前河水十分清澈,每次放暑假,都会和伙伴们一起在那里玩耍,用长长的竹竿,挂上一小块肉或是其他一些东西,放在河里,钓那些小鱼、小虾。还有一些男孩子直接在河里摸鱼。对啊,就是那个地方,我们小时候的天堂。(①“让我失去了低落的怀旧情绪”这句意思有歧义之嫌,至少是意思不明了,这就是病句。②“河水十分清澈”是一句笼统的话,没有具体的描绘。③“回到家,坐在床上”似乎也可以,但从前后呼应上说,还不如说“坐在院中”。)
  我坐在那里,想着自己走过的点滴,似乎真的只剩下那泛黄的照片可以证实它的存在。
  不,不只,还有我心中对它的记忆,这半天的寻找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在我的心里这样的寻找会一直下去。
  我本以为这寻找是结局,却发现,才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会不停地寻找,寻找纯真的童年记忆。(①最后三节显得不够紧凑,也没把自己想表达的“主旨”让阅卷者看清楚。②记叙文的结尾,要么用短短的抒情兼议论语句来“点睛”以“显志”,要么回应开头以显结构上的圆合,要么描绘愿景引人遐思。)
  [点评]
  这是篇考场作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说明写作者平时能留意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对现在社会的——如生态文明等问题,有一定的关注,这些都是写好文章必须做的功课。但通读全文,明显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文章的开头哕唆不简洁,引文有故弄玄虚的感觉;文章结尾思路有点凌乱。第二,文章语言表现力不够,叙述不生动,描写不感人。第三,在写作时,点题生硬不巧妙,主题揭示含混不明确,而且缺少辩证思维,有否定一切的感觉。   【升格作文】
  寻找
  我的童年有许多快乐的记忆,它们都印在我视如命根的那几张泛黄的照片里。十几年的时光,像沙漏中的沙子一般流过,却不能像其一样倒流。已住到城里的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在乡村的快乐生活。因明天爷爷过七十岁生日,爸爸开着车在周六晚上十点多钟,终于到了仍住在外县老宅的二叔家。(①文章开头交代的“几张泛黄的照片”,犹如给文章捻了一根线,这根线串起了后边的几个片断。②“住到城里的我”因事到了“仍住在外县老宅的二叔家”,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找了一个合理的依据。)
  周日的上午,爸妈他们在忙乎着,没什么事情的我,从包里拿出那几张泛黄的照片,想用这难得的机会,去寻一寻找一找让我儿时快乐满满的那些地方。(过渡自然,既承上又启下,并且用“寻一寻找一找”点题。)
  我从二叔家那老庄子的桥口(过去老庄子四周都是河,只有一处用吊桥通往外边,这个地方叫“桥口”,现在造了水泥桥。)出来,走在虽有点窄但有点漂亮的水泥路上,脑中似乎又朦胧地浮现出小时候与伙伴们一块儿玩钢珠球的情景。那时水泥路还未修建,从家门口一直到街上都是土路,我和伙伴们在这土路上用脚跟转出三个小圆坑,腿半跪着甚至全身趴在地上用眼瞄准来弹钢珠球。每次玩耍回来都是一身灰,总被妈妈骂,虽然表面上说下次不会了,可心里还在想着伙伴们下次的约定。那些情景在我眼底一闪而过,面前依然是有点漂亮的水泥路。(①对“桥口”的说明,应该说是一个亮点,大多数阅卷者对这样的一个概念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个用心的括号也可能使分数得到提高。②“玩钢珠球的情景”有了具体的描绘,“腿半跪着甚至全身趴在地上用眼瞄准”一句,细节形象,能打动人。③用“有点漂亮”修饰“水泥路”,说明对这样的变化是赞成的。辩证看问题是每个同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分数的“必杀技”之一。)
  继续前行,路的右侧是一家小型木材加工厂。在工厂未建之前,这儿是一片菜园,邻居家阿姨们一年四季都会在这儿种一些葱长一些菜。每到温暖的春天,总有一群群的蜜蜂、蝴蝶在菜花上飞舞,那时,我们孩子的乐园便是这儿了。女孩们会在这儿采摘野花,男孩子们则在菜田边抓蝴蝶,捉蜜蜂。而我是个另类,不喜欢和女生一起,却偏偏喜欢和男孩子们一起疯,抓蝴蝶捉蜜蜂这些活,我都是很在行的。每次回家爸妈总骂我是什么假小子,没有女孩样,我允诺的是不少,却从未改过,现在想来也还好笑。(把原来的“小花园”改成“菜园”更合实际,“种一些葱长一些菜”才更有田园风味,也给“我”想要“寻找”的美好风光有个“落脚点”。别轻看了这小小的一改,这样说才真实,记叙是否真实也是考量分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凭着脑中记忆的导航,往左拐便到了一个小沟处。沟中没水,满眼都是垃圾,一阵阵的腥臭让我本就有点低落的情绪更加低落。我似乎在这儿要寻找些什么,却什么也找不到了,原本清晰的记忆在这满地垃圾前净减为负数。于是转身往回走,重又回到了桥口,看着手中泛黄的照片,眼中有种涩涩的感觉,那小沟可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呀。那时,河水清澈,潺潺流动,河里长着许多不知名的水草,总是随着水流在悠悠漂摇。每到暑假,都会和伙伴们一起在那里用长长的竹竿,挂上一小块青蛙肉或是其他一些饵,放在河里钓小鱼和小虾,还有一些男孩子直接下到河里摸鱼。渴了,捧一掌河水美美地喝下,比农夫山泉还要甜。那个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天堂。(①“重又回到了桥口”与第三小节开头呼应,在结构上起了个圆合的作用。②“河水清澈”有了具体的内容:能看到水草在漂摇,喝它比农夫山泉还要甜。③描写不能笼统,要具体,要有画面感,这样就能让人感受到景物美和语言美,也才符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在这节里,钓虾、摸鱼的情景描写让人充满联想,潺潺流动的河水、漂摇的水草给人一种动感,“挂”、“捧”等动词使用准确,都给文章增添了色彩。)
  今天走过的几处地方,似乎只剩下那几张泛黄的照片可以证实它们以前的存在。这短暂的寻找虽然结束了,但在我心里,这样的寻找还会继续。我相信,十年后或更早点,我的乡村还会有蜂蝶飞舞的菜园,水草漂摇的小河的……(①开头一句,与文章开头呼应,结构严密。②后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寻找”泛黄的照片中乡村美景的期盼和信心,用这样文字的收绾全文,有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让人遐想,启人深思。至此,文章的“立意”得到彰显。)
  [点评]
  升格后,这篇文章有了好多出彩之处。首先,用“几张泛黄的照片”串起全文,使文章有整体感,不支离;同时在写作中,时时注意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第二,文章生活气息浓,不虚假,不空洞。“弹钢珠球”、“抓蝴蝶,捉蜜蜂”和“钓虾、摸鱼”几个片段,都能让人产生美好的童年回忆,很能打动人。第三,语言清新,娓娓道来,如朋友谈心;语言活泼,描绘场景,有动感和画面感,自然就有美感,让人喜欢。第四,文章有感悟,而这感悟却在不经意间流出,并能辩证地对待农村的变化,到文章结束时“渠成”彰显。
其他文献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选材丰富、题型多样、常考常新而较难把握,使考生复习时毫无头绪、应考时难以下笔,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类试题又成为其中的难点之一。这种题型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并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按照思考及整理答案的过程,我们需要按部就班、条分缕析,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答案区域  大
期刊
“且”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用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连词  1.表示并列或同时,用在两个形容词中间可以翻译为“而且”、“又……又……”,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可以翻译为“而且”、“一边……一边……”。例如: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表示递进,一般
期刊
很多同学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时候,读了文本一遍、两遍,面对题目还是茫然,更令人头痛的是,有的同学对着6~8分的试题写了“一大块”或者说了“一大片”,却总不得分或者得了一点点儿辛苦分(1、2分)。为什么?因为写的答案不着边际。怎么办?带着目标出发,3+2模式轻松搞定文学类文本阅读获取高分。  谨以小说(写人记事类散文与之大致等同,写景游记类和写物言志类散文与之较有差别)文本为例,简要讲解。且看图示
期刊
【考点揭密】  关于“丰富”,《考试说明》有三点具体要求:(1)材料丰富。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猪肚”就是指文章的主体要做到材料丰富。丰富的材料,可以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人觉得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2)论据充实。论据,即立论的根据。论据可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
期刊
【考情分析】  2013年高考有10套试卷考查了断句,可从以下角度来归类分析。  1,从考查内容来看,分为两种:一是文言选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主要与文言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等一起考查。一是直接文言语段断句。一些省市放在文言翻译前后进行考查,江苏卷放在附加题中考查。  2,从考查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选择题,给出四种断句选项,让考生选择。一是要求考生直接用“/”加以标出。  3,从试卷分值
期刊
古诗鉴赏解题一定要重视审题,而且要善于审题,两者是解答古诗鉴赏阅读题取得高分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化模糊为清晰  审题需要阅读题目,但严格地讲,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不能算作审题,因为这一遍所看,我们对题目考查的要求往往还是印象模糊的。此刻就开始答题,往往会回答偏题,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我们需要逐字逐句琢磨题干,抓住关键字词提炼信息,确认题目考查的诗句范围、对象特点、命题形式等。  可以边
期刊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九连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B.在电影《一九四二》中,老戏骨李雪健饰演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他凭借出色的表演斩获第五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可谓名至实归。  C.皇马做客阿尔梅里亚的地中海运动会球场,比赛仅仅第三分钟,C罗就取得了进球。进球
期刊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却总是出神地看着那一尺见方的窗口透出的蓝天白云,满足地说:幸好,我们有这个窗口,让我们知道天还是蓝的,云还是白的,希望依然也还是有的。半年后,愁苦
期刊
要把考场记叙文写精彩,就要对自己所占有的相对偏少的素材进行加工,将各自孤立、缺少勾连的材料,采用文学创作典型化的方法,进行提炼加工,从而使文章变得生动而丰满。  对一些不完整、不完美的微题材,应采用哪些方式进行加工与提炼呢?  首先是改造,对材料进行改头换面的改造  即对所占有的生活素材调换其主角,也可以变更事件的内容。这样的调换和变更,是为了保留原素材闪光的内核,并使这个闪光的内核能够更清晰,进
期刊
【作文题】(湖北省孝感市2013届第二次统一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2006年起,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每年都要共同主办一次“年度汉语盘点”活动。前几届的年度国内汉字分别是:2006年的“炒”、2007年的“涨”、2008年的“和”、2009年的“被”、2010年的“涨”和2011年的“控”。  2012年12月20日上午,“汉语盘点2012”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