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师也不应该仅仅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应是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数学知识建构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讨论的方式,打破了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有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发,个性也得到充分展示。而通过思考交流建立起来的数学理解力,更容易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因而,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也成为教师们的“法宝”。但是,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但并不是要忽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对问题的认知有深浅和正误之分。如果忽视教师的作用,讨论的质量难以保证,很可能流于形式。所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讨论探究过程出现问题或偏差时,教师要即时给予合理的指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要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和处理,设计一些切合教材又具有代表性、挑战性、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讨论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的讨论偏离“问题”,教师就要打断学生讨论并调整讨论的方向;如果个别学生发言过多,而有的学生却不愿意参与,教师就要認真分析、找到原因,从中协调以维持讨论的正常进行。为了让讨论有效进行,笔者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5人,比较适合提高讨论学习的效率。而小组成员之间,也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性格、兴趣和认知水平等这几个差异。对全班同学进行优化组合,尽量保持小组之间水平均衡,激发各小组公平竞争,促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组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小组间成员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设置提出问题后,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但是在学生讨论时,要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状态,做好观察笔记,必要时给予指导。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圆形物体、直尺、线等工具。然后设置问题:“谁有好的办法来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呢?”有学生回答:“用绳子在圆形物体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出圆的周长。”然后笔者请他动手测量。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一人不便于测量,于是,小组成员间合作测量。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问题。在小组讨论前,还要留给每个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讨论设置的问题思考或者列出提纲;在开展小组讨论时,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都能有话可说,确保小组讨论能讨论出成果,讨论出深度,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调动。
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内容。如在教学《数字分与合》一课时,笔者适时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将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4朵向日葵放两个筐里,在小组内动手分一分,经过小组间不同的分法,学生掌握了一个数至少可以分成两个小的数这一知识点,也了解了两个小一点的数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数。经过小组讨论、自己动手,学生获得的知识点更深刻、更扎实。
小组长的作用
将全班学生分组后,组内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而小组长的选拔尤为重要,可以任命知识水平较高、性格外向、沟通表达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为小组长,也可采取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小组长。其一,教师应当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组内讨论,潜移默化地使小组间养成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其二,指导小组长合理安排组员发言。比如,让性格内向、比较沉默的学生先发言,让能言善辩的学生后补充,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三,指导组长灵活协调组内讨论活动。组员间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出现意见时,说明理由,及时解决问题;出现冷场时,小组长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其四,小组长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小组讨论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学会总结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寻求帮助。在笔者所教的班里,按照每组5人(3男2女)的模式分组,选择一名各方面比较突出的男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跃气氛,另两名男生负责监督工作,女生则负责记录和汇报工作。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某组一男生只顾低头做笔记,于是让该组组长引导和鼓励该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受益。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小组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课程改革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理念,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所以,在实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创造性地实施小组讨论,一定能有效发挥小组讨论的功能,实现小组讨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王艳秋.谈“小组讨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6).
[3]吴正宪.《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的报告[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51922a0100ugkr.html,2008-10-13/2018-12-22.
[4]江琰.数学课堂实施有效讨论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2(Z1).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小)
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但并不是要忽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对问题的认知有深浅和正误之分。如果忽视教师的作用,讨论的质量难以保证,很可能流于形式。所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讨论探究过程出现问题或偏差时,教师要即时给予合理的指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要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和处理,设计一些切合教材又具有代表性、挑战性、发散性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讨论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小组成员的讨论偏离“问题”,教师就要打断学生讨论并调整讨论的方向;如果个别学生发言过多,而有的学生却不愿意参与,教师就要認真分析、找到原因,从中协调以维持讨论的正常进行。为了让讨论有效进行,笔者首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5人,比较适合提高讨论学习的效率。而小组成员之间,也要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性格、兴趣和认知水平等这几个差异。对全班同学进行优化组合,尽量保持小组之间水平均衡,激发各小组公平竞争,促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组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小组间成员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设置提出问题后,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但是在学生讨论时,要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状态,做好观察笔记,必要时给予指导。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圆形物体、直尺、线等工具。然后设置问题:“谁有好的办法来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呢?”有学生回答:“用绳子在圆形物体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出圆的周长。”然后笔者请他动手测量。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一人不便于测量,于是,小组成员间合作测量。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问题。在小组讨论前,还要留给每个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按照讨论设置的问题思考或者列出提纲;在开展小组讨论时,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都能有话可说,确保小组讨论能讨论出成果,讨论出深度,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调动。
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内容。如在教学《数字分与合》一课时,笔者适时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将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4朵向日葵放两个筐里,在小组内动手分一分,经过小组间不同的分法,学生掌握了一个数至少可以分成两个小的数这一知识点,也了解了两个小一点的数可以合并成一个大的数。经过小组讨论、自己动手,学生获得的知识点更深刻、更扎实。
小组长的作用
将全班学生分组后,组内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小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而小组长的选拔尤为重要,可以任命知识水平较高、性格外向、沟通表达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为小组长,也可采取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当小组长。其一,教师应当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组内讨论,潜移默化地使小组间养成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其二,指导小组长合理安排组员发言。比如,让性格内向、比较沉默的学生先发言,让能言善辩的学生后补充,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三,指导组长灵活协调组内讨论活动。组员间表现好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出现意见时,说明理由,及时解决问题;出现冷场时,小组长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其四,小组长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小组讨论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学会总结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寻求帮助。在笔者所教的班里,按照每组5人(3男2女)的模式分组,选择一名各方面比较突出的男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跃气氛,另两名男生负责监督工作,女生则负责记录和汇报工作。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某组一男生只顾低头做笔记,于是让该组组长引导和鼓励该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受益。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小组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课程改革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理念,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所以,在实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创造性地实施小组讨论,一定能有效发挥小组讨论的功能,实现小组讨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王艳秋.谈“小组讨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6).
[3]吴正宪.《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的报告[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51922a0100ugkr.html,2008-10-13/2018-12-22.
[4]江琰.数学课堂实施有效讨论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2(Z1).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