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现状调查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各个县级中专办学现状差异较大情况。若仅依靠县级中专学校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有利于县级中专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自治区、市、县、学校几个层面上下一盘棋,才能建成良性的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
  【关键词】办学体制;机制;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03-01
  体制机制的合适与否,关系到县级职业中专学校的生死存亡。一年多来,笔者与教研团队走访了广西14市有代表性的县级公办中专15所、縣级民办中专1所及省外的县级中专2所,对县级中专办学现状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提出一些问题供思考。
  一、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的现状
  现状一:现实与职教攻坚期望值有很大差距,部分学校资源严重不足,部分学校资源严重浪费。
  2008-2010年职教攻坚期间,自治区、市、县等各级政府都按照学校个数等要求投入相对等额资金建设县级中专(职业教育中心),职教攻坚结束后,每所县级中专学校的办学基建条件都达到千人以上规模的水平。
  随着基建条件的改善,部分县级中专学校迅猛掘起,在校生数逐年增加并趋向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保持在校生两千——五千人的规模。但随着职教攻坚的结束,各级政府投入县级中专学校的建设资金比较少,办学规模大的学校,近年来始终存在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虽然基建条件改善了,但有部分县级中专的在校生规模始终跟不上来,2010年以来,某些在校生规模每年都只有几百人,甚至有的县级中专长期以来在校生仅有几十人。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部分县级中专学校几十人、几百人在使用着两千人规模的资源,造成了基建资源的大量浪费、极度浪费。
  现状二:县级相关部门没有形成配套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体制。
  绝大多数的县级政府、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基本上是用管理县级普通中小学的管理体制管理县级中专学校,与职业教育特点和本县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管理办法,各县基本没有。在此种环境下,县级中专学校很难推进适合本校的机制建设。
  1.县级中专学校无法建立“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2013年起实施“绩效工资”后,县级中专基本都过上了“大锅饭”的日子。干活多或少,只要按时上下班不犯错,都领财政统发的工资。唯一拿来衡量干多干少不一样的“绩效工资”,总额不高,还有“上封顶下保底”的规定,拼命干活的教师并不比得过且过的教师多领多少钱。“多劳多得”成了县级中专学校遥远的梦。
  2.县级中专学校极难招聘到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师。
  近几年,部分县相关部门设置招聘县级中专教师的门槛过高(个别县规定只能招聘本科应届全日制对口专业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导致县级中专招聘不到适合职业教育岗位的教师(比如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是职业学校最需要的,却因为不符合应聘条件被拒之门外);部分学校因只有“非实名制”编制,有应聘欲望的教师感觉没有安全感,导致学校无法招聘到教师。许多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出现了较严重的断层现象。
  3.县级中专学校难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因各县对县级中专学校的财务管理跟本县普通中小学用同样的制度,多数要求学校的经济是“0产出”,这样的体制正好跟企业“创造利润”的要求相悖。这样的制度,让想引进“校中厂”的县级中专学校无计可施。
  4.县级民办中专学校无法生存。
  在笔者走访的15个县当中,仅有1灵山县的1所民办职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在正式办学中。这仅存的一所民办学校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县政府层面调配民办中专与本县公办中专设置不相冲突的专业。其他县多数因“抢不过公办中专的生源”等原因,民办学校从“有”变成“无”。
  现状三:县级中专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
  大多县级中专学校没有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没有特色则难形成吸引力,在当地民众中心目中,县级中专学校的影响力不强或不好,不愿意选择县级中专学校。再加上多数县级中专学校招生专业没有当地特色,多与城市所在地市直、自治区直中专学校雷同。同样的专业,县级中专与城市所在地市直、自治区直中专学校相比,在专业设置、硬件条件、师资水平上都处在弱势。两者相加,县级中专很难吸引学生在当地就读。
  二、改革县级中专办学体制机制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提高县级中专学校办学效果,必须改革涉及县级中专学校各个层次的体制机制。即从自治区、市、县、学校几个层面同时开展改革,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改革效果。
  思考一:自治区、市层面需制订或修订适合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体制。
  1.控制县级中专学校数量。
  根据各县人口基数、交通以及各县所在市辖区范围内省直属、市直属中专分布等综合情况,确定县级中专学校的个数。笔者认为,把现如今的每个县办一所公办县级中专学校,改为人口基数大于50万人的县办一所县级公办中专。人口基数较大的县,鼓励民间资金办一所民办中专。此举可使自治区、市的资金相对集中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部分县级中专学校办学条件不足、部分县级中专学校资源浪费的现象。
  2.修订县级中专通用文件。
  自治区、各市相关部门逐级下达适合县级中专学校应用的相关制度,县级相关部门有据可依,可以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制订适合管理县级中专学校的管理体制。县级通用文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修整。
  思考二:县级中专学校上层管理部门体制要相配套。
  1.体制体现县级中专学校办学自主权。
  县级相关部门,在全面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参考自治区直管中专学校的上级管理部门的策略,制订适用于县级中专学校的人事、财务等相关管理体制,给县级中专学校办学自主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县级中专学校来说,只有县级相关管理部门从体制上给予县级中专学校以支持,县级中专学校才能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   2.改革县级中专学校教师准入制度。
  一是改革“非实名制”。经过几年的实践,“非实名制”在县级中专学校并没有起到“因需调整”教师的作用,即没有哪所县级中专因为专业调整等原因解聘非实名制教师,皆是非实名制教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转去应聘实名制学校或辞职,“非实名制”反而成為县级中专招聘教师的“拦路虎”,成了县级中专教师成长的“挡路石”。在当今县级中专学校吸引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重新核定实名编制、去掉“非实名制”已是迫在眉睫,为有意应聘教师先有一颗“定心丸”,才有吸引力。二是设立适合县级中专学校教师准入“门槛”。近年按县人社局、教育局制订的“近三年全日制本科毕业”、“专业对口”、“有教师资格证”等招聘条件,许多县级中专学校的相关专业根本招聘不到教师,这样苛刻的条件更把职业学校最需要的、有意加入教师队伍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拒之门外。笔者认为,当招聘“近三年全日制本科毕业”、“专业对口”、“有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已变得举步维艰的时候,“大专毕业专业对口”、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都可招聘为县级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本科毕业”“教师资格证”则可成为学校在职教师追求进步、职务或职称晋升的要求。
  思考三:县级中专学校要完善自身管理机制。
  县级中专学校生存之本,在于提高学校的内涵。思考适合本县、本校实际的发展之路,是每所县级中专的当务之急,亦是长久之计。
  坚持服务当地为主、开放包容的校企合作机制。县级中专与当地经济、政府、民众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若一所县级中专所培养的学生均是往外送,本地企事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无法从县级中专招聘到,实为不妥。虽说大多数县级中专所在地大型企业较少,但小企业还是较多的,县级中专学校应主动联系本地每家小企业,只要企业能够安排1名及以上的实习生,都可以合作。横县职业教育中心2013年以来一直都探索此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跟横县的几十家小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土企业专家深入到学校参与修订符合本县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向本地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实习生也因在家门口就业而倍加珍惜。学校的在当地民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坚持特色办学牵头、民众需要的专业设置机制。结合本县支柱产业,创新创办具有本县特色的专业,以特色办学吸引学生及家长。如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当地茉莉花产业设置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苍梧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灵山县民办中专)、贵州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等也结合当地茶叶产业设置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湖南醴陵陶瓷烟花学校结合当地陶瓷烟花产业设置了陶瓷工艺专业和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经过各校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县级中专能赢于城市所在地中专的发展好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姜大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愿景与当务》.
  作者简介:韦颖红(1974.01-),女,壮族,广西横县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主研方向:学校管理,中职语文教学。本论文是《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研究》(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快速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孩子都有严重的胆怯。如何有效的克服幼儿胆怯心理是许多心理研究机构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义务研究幼儿的心理状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信,快乐和勤奋的基础上形成心理素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发现几种有效的疏导策略,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幼儿胆怯心理,提高幼儿交往、表现能力,它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勇气,促进儿童良好心理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教科书、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学习探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关键词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41-01  在承担着素养达标、能力提升、人文熏陶和考试选拔等功能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
期刊
【摘 要】基于“创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师恪守“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教育原则,立足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参学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幸福感,让艰苦的学习过程成为愉快的探索发现之旅,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教育改革,呼唤德育工作的返璞归真;提高质量,更需要坚实的德育工作奠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出台,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本文对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学的突进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全力发展经济,开发区便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40多年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需求,开发区出色完成了任务,大批企业成功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贡献了大额税收,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后,经济增长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进行转变,逐渐进入稳定增长、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时期,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模式,成为了新时期的发展常态,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即经济新常态阶段。
  中国的各类开发区是国家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58-02  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初中德育课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对现有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师实现面向未来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中考,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几点思考。  一、应对教材变化 培养核心素养  1.基于课标说明 合
期刊
【摘 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是中职教育从业者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从中职生的特点和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仅仅通过德育课堂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就要求创新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巧妙设计选取专业内容,进行德育内容的创新和渗透。  【关键词】课程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大幅提升,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经济对于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的贡献率是不断上涨的,甚至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广大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蓝海,因此,近些年来,尤其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地区经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产业。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在阐述乡村旅游扶贫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作者结合学校的实际,尝试开发“金嗓子话筒”校本课程,通过练习、模仿、求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经历一路摸索、坚持、前行,加深了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校本课程;主持人;表达能力;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