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秩序,成为近两年来国际社会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全球疫情中心持续发生转移,今年4月以来,印度成了全球疫情的暴风眼,曾经在24小时内新增病例数超过35万,并连续5天创历史纪录。据印度卫生部7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40万例,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第三个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40万例的国家。印度疫情防控完全失守,总理莫迪形容这波疫情为“海啸”,使印度相对脆弱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印度病毒学家表示,医疗系统已经彻底全线崩溃。在印度人看来,“活下来本身,就已经是特权”。印度的超级富豪,正想方设法支付数万美元包下私人飞机,逃往任何一个可以降落的地方。疫情之下,印度社会丑态百出,“街头焚尸”“人间炼狱”等骇人听闻的报道层出不穷,两个病人睡一张病床,医院之间相互争夺氧气等“离奇”事件接连发生,印度疫情的严峻形势着实令全世界咋舌。那么,印度的疫情形势何以急转直下呢?实际上,在疫情泛滥的背后,除了病毒变异等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物质、制度、文化等原因。
■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没有如普遍预测的一样颁给粒子物理或者凝聚态物理,而是颁给了对于宇宙中最“黑暗”的天体——黑洞的研究。
恒星是宇宙中的巨人,它们产生巨大的引力,这种引力不仅影响着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同样影响着恒星自身,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具有坍缩的趋势,不过恒星的内核不停进行的高强度核反应,核反应提供的辐射压和恒星自身的引力相互对抗,形成了一种平衡,不过这种平衡在恒星暮年开始被逐渐打破。
在恒星暮年的时候,恒星内核的核燃料消耗殆尽,核反应不再能提供可以与引力对抗的辐射压,恒星就开始疯狂地坍缩,最后在一场明亮华丽的超新星大爆发之后,黑洞就诞生了。
人类观察到的第一个黑洞,是距离地球有5300万光年的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它的质量相当于60亿颗太阳,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它会捕获并吞噬周围的一切,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物质匮乏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国,其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有限的物质财富和众多的人口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紧张度。如此,造成了印度的物质匮乏,这种情况在疫情到来之际更为明显。
今年1月16日,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疫苗接种,总理莫迪信誓旦旦地称,至今年7月,印度3亿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要完成接种。但是,据当地媒体报道,接种首日,仅19万人成功接种第一剂疫苗。《印度斯坦时报》4月25日报道说,在接种99天后,印度共完成1.4亿余剂新冠疫苗接种。虽然印度素有“疫苗工厂”之称,号称“世界药房”,但是在疫情袭来之际,疫苗数量仍明显不足。
印度疫情暴发除了疫苗接种人群不足,也和当地医疗资源薄弱有非常大的关系。印度的公共医疗资源人均水平太低,因此一旦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陷入瘫痪状态。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数据,公立医院就诊的患者仅占30.1%,在私立医院就诊的患者占65.8%,剩下还有4.1%的患者前往慈善医院和非正规医疗机构。此外,根据印度中央卫生情报局2019年的数据,印度共有1154万名注册医生,每10万人拥有86.32名医生。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平均水平是150.5名。医疗物资和人员的缺乏使得印度在应对疫情时明显力不从心,疫情也就容易传播和泛滥。
除了医疗物资的匮乏,住房面积紧张也加快了疫情的传播速度。2018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是36平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在全世界位居前6,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比很多发达国家水平都要高。而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人均居住面积只有8.9平方米。印度各地还充斥着大量的贫民窟,这些贫民窟不仅环境卫生条件差,而且十分拥挤。中国在实行出行禁令之后,全国民众都能安心地待在家里自我隔离,并且全家人还能在一起开展娱乐活动,这是因为中国人均拥有36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作为基础。反观印度,人均只有8.9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在这样的房子里执行居家禁令与坐牢无异。此外,印度家庭的冰箱拥有量也很少。2018年印度官方统计数据,印度仅有29%的家庭拥有冰箱,也就是说71%的家庭没有冰箱,印度天气炎热,要进行居家隔离,食物必然难以长期储存。并且,印度人均储蓄水平较低,如果长时间不工作,就会经济拮据,生活无以为继,种种原因造成印度在疫情肆虐时难以实行严格的居家隔离,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央地矛盾
印度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联邦制要求权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分割。按照印度宪法,联邦集中了较多的权力,莫迪上台后进一步加速了权力向中央的集中。莫迪凭借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议会中的强大影响力,推动通过了很多对地方自治权利构成明显挑战的立法。2020年3月24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波冲击,莫迪政府的“封国”决定更明显与印度宪法结构相冲突,因为宪法已规定公共卫生属于邦事务,莫迪援引的2005年《国家减灾法》也只规定中央政府可以向邦級政府提供指导原则。然而,第一波疫情中印度的全面封锁决策却是自上而下,留给各邦准备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
莫迪政府做出全面封锁决策前没有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实施过程中又未能积极与地方合作应对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地方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骤增,导致地方政府不满。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外出打工农民工返乡问题上。当时,属于中央所有企业的铁路系统停止了客运,公路客运也被阻断。在孟买、德里等地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封锁丢掉了工作,但是又没有便捷的交通途径返乡。他们的选民资格都登记在故乡,而故乡的政客即使有动机帮助他们也鞭长莫及。大都市的政府本来就面临沉重的防疫压力,已是自顾不暇,恨不得他们早早离开。于是他们就成了疫情中最需要帮助,却又被“夹在中间”而遭到最大打击的一批人。 在此次疫情大規模暴发之前,印度的地方政府没能得到准确的预警信息。今年以来,联邦政府传递给全国的信息又过于乐观,如疫情已得到妥善控制、疫苗供应充足等。重要政治人物对疫情防控的松懈也令地方政治人物和官员“上行下效”。3月末第二波疫情迹象明显时,莫迪以及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依然出席多个地区的政治集会,为印人党在即将到来的地方选举中造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地方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有相关权限,也不确定能否在抗疫方面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
同时,受印度联邦地方财权分配结构所限,地方政府财力困窘,难以承担防疫所需费用。正常年份,印度地方政府近40%的支出都依赖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足部分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者在市场上发债,且额外借款须经联邦政府事先批准。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地方财政吃紧,2020~2021财年赤字已占到GDP的4.3%。
除了防疫信息和资金物资等方面,联邦政府在各邦之间的协调作用亦很重要。例如,近期印度各邦发生“氧气之争”,联邦政府一方面需要根据疫情轻重缓急调节氧气供应配额,另一方面要组织督促全国各地工厂将存储的工业氧气转化成医用氧气,并调配专门列车供应相关地区。疫情还在继续快速发展,如何协调医疗物资调配生产、如何引进外来疫苗和组织接种、如何向国际社会请求援助,这些都是印度联邦层面需要考虑,也只有它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联邦政府的现实表现却是不如人意。
英国《卫报》一篇文章认为,印度很多新冠死亡病例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有了现在的惨状,主要是由于印度联邦政府的傲慢和无能。现在看来,除了氧气供应问题,莫迪政府可能还准备在今后的疫苗接种问题上让各邦政府“背锅”。
追崇宗教
印度是一个十分笃信宗教的国度,宗教对印度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至深。作为当前执政党的印度人民党本身就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政党,也是教派色彩浓厚的政党。宗教和选举是印人党的立身之本,宗教活动和选举集会导致的人群大量聚集,是印人党政府不愿也很难去管制的,如此也造成了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人们普遍认为,此次印度疫情迅速恶化就和“大壶节”有关。大壶节起源于印度的神话传说:印度教神明与群魔争夺一个大壶,双方大打出手,不慎打翻大壶,壶内4滴长生不老药分别落在四地。从此,4个地方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大壶节——即每个地方相隔12年举办一次。两条河流交汇处的阿拉哈巴德最为神圣,每12年中的第六年,就会举办一次小壶节。
看似平平无奇的节日,却因印度庞大的宗教人口,打破各种吉尼斯纪录。大壶节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聚会。活动期间,1亿至1.5亿印度教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拥进圣地,跳进恒河沐浴,这一过程持续一个多月。最大的阿拉哈巴德大壶节,人数最多当天,有500万人参加。
这些圣地古城都不是大城市,最大的阿拉哈巴德只有100多万人口,每隔几年,要接待上亿人前来朝圣,城市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风尘仆仆从几百公里外赶来,在河边搭起帐篷,过原始聚集的生活。日出日暮时分,跳进恒河洗涤,甚至一饮圣水甘泽。
在印度教徒眼中,恒河水圣洁无比,能洗涤灵魂,漂浮的垃圾却是肉眼可见。人和动物的粪便直接排入,岸边有人抛撒骨灰——很多人希望将恒河作为超生之所。也有人认为骨灰不利于超生,于是将一具具全尸推入河中,任其漂流。印度天气炎热,这些污秽不堪场面不难想象。大壶节这样的超级聚会,印度政府不敢怠慢。每次大壶节,都有数万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
印度拥有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活动充满拥挤、混乱和危险,有时甚至发生踩踏事件。印度人似乎习惯了,不以为意。宗教修行者不事劳作,沉溺于对来世的幻想,过着清心寡欲、冥想混沌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不受质疑批判,甚至大行其道。印度神牛在街头走动,人们见之恭恭敬敬,喂饱了再请走,这大概是世界罕见的奇观。
拥挤的人群,浑浊的河水,漂浮的垃圾,糟糕的卫生状况,严峻的公共安全……和这些情势相比,不戴口罩引发新冠肺炎大传播,算得了什么呢?参加大壶节的印度教徒压根就没把疫情放在眼里。这样的形势下,疫情若是不暴发,那才是怪事。
在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印度宗教还是原始如初,民众如痴如醉,只能说这个国家浸染宗教的程度实在太深,让人分不清现实和虚幻。印度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在相当大程度上,仍处于蒙昧未开化的状态。印度人的虔诚,对遍地垃圾、粪便、浑水和泥巴的宽容,助推了疫情的泛滥。
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来看,比之于西方文化的积极进取和中华文化的调和中庸,印度文化则有一种克制欲望和逆来顺受的特点,在面对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时印度人颇有一种“躺平”的心态,对于得失和生死认为顺其自然即可,这从某种程度也可解释印度人为何敢冒着疫情传播的危险进行大规模的聚会。
6月底以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5万例以下。不过,变异新冠病毒传播、疫苗接种率较低、解封带来人员大量流动等因素使得印度未来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同时,由于疫苗供应不足和部分民众不愿接种等原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缓慢。尤其是上述疫情暴发的原因根深蒂固,印度抗疫的基础并不牢固,多名专家警告,印度可能还会迎来第三波疫情。
■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没有如普遍预测的一样颁给粒子物理或者凝聚态物理,而是颁给了对于宇宙中最“黑暗”的天体——黑洞的研究。
恒星是宇宙中的巨人,它们产生巨大的引力,这种引力不仅影响着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同样影响着恒星自身,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具有坍缩的趋势,不过恒星的内核不停进行的高强度核反应,核反应提供的辐射压和恒星自身的引力相互对抗,形成了一种平衡,不过这种平衡在恒星暮年开始被逐渐打破。
在恒星暮年的时候,恒星内核的核燃料消耗殆尽,核反应不再能提供可以与引力对抗的辐射压,恒星就开始疯狂地坍缩,最后在一场明亮华丽的超新星大爆发之后,黑洞就诞生了。
人类观察到的第一个黑洞,是距离地球有5300万光年的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它的质量相当于60亿颗太阳,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它会捕获并吞噬周围的一切,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物质匮乏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国,其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有限的物质财富和众多的人口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紧张度。如此,造成了印度的物质匮乏,这种情况在疫情到来之际更为明显。
今年1月16日,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疫苗接种,总理莫迪信誓旦旦地称,至今年7月,印度3亿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要完成接种。但是,据当地媒体报道,接种首日,仅19万人成功接种第一剂疫苗。《印度斯坦时报》4月25日报道说,在接种99天后,印度共完成1.4亿余剂新冠疫苗接种。虽然印度素有“疫苗工厂”之称,号称“世界药房”,但是在疫情袭来之际,疫苗数量仍明显不足。
印度疫情暴发除了疫苗接种人群不足,也和当地医疗资源薄弱有非常大的关系。印度的公共医疗资源人均水平太低,因此一旦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就陷入瘫痪状态。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数据,公立医院就诊的患者仅占30.1%,在私立医院就诊的患者占65.8%,剩下还有4.1%的患者前往慈善医院和非正规医疗机构。此外,根据印度中央卫生情报局2019年的数据,印度共有1154万名注册医生,每10万人拥有86.32名医生。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平均水平是150.5名。医疗物资和人员的缺乏使得印度在应对疫情时明显力不从心,疫情也就容易传播和泛滥。
除了医疗物资的匮乏,住房面积紧张也加快了疫情的传播速度。2018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是36平方米,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在全世界位居前6,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比很多发达国家水平都要高。而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印度人均居住面积只有8.9平方米。印度各地还充斥着大量的贫民窟,这些贫民窟不仅环境卫生条件差,而且十分拥挤。中国在实行出行禁令之后,全国民众都能安心地待在家里自我隔离,并且全家人还能在一起开展娱乐活动,这是因为中国人均拥有36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作为基础。反观印度,人均只有8.9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在这样的房子里执行居家禁令与坐牢无异。此外,印度家庭的冰箱拥有量也很少。2018年印度官方统计数据,印度仅有29%的家庭拥有冰箱,也就是说71%的家庭没有冰箱,印度天气炎热,要进行居家隔离,食物必然难以长期储存。并且,印度人均储蓄水平较低,如果长时间不工作,就会经济拮据,生活无以为继,种种原因造成印度在疫情肆虐时难以实行严格的居家隔离,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央地矛盾
印度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联邦制要求权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分割。按照印度宪法,联邦集中了较多的权力,莫迪上台后进一步加速了权力向中央的集中。莫迪凭借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议会中的强大影响力,推动通过了很多对地方自治权利构成明显挑战的立法。2020年3月24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波冲击,莫迪政府的“封国”决定更明显与印度宪法结构相冲突,因为宪法已规定公共卫生属于邦事务,莫迪援引的2005年《国家减灾法》也只规定中央政府可以向邦級政府提供指导原则。然而,第一波疫情中印度的全面封锁决策却是自上而下,留给各邦准备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
莫迪政府做出全面封锁决策前没有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实施过程中又未能积极与地方合作应对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地方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骤增,导致地方政府不满。最突出的矛盾体现在外出打工农民工返乡问题上。当时,属于中央所有企业的铁路系统停止了客运,公路客运也被阻断。在孟买、德里等地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封锁丢掉了工作,但是又没有便捷的交通途径返乡。他们的选民资格都登记在故乡,而故乡的政客即使有动机帮助他们也鞭长莫及。大都市的政府本来就面临沉重的防疫压力,已是自顾不暇,恨不得他们早早离开。于是他们就成了疫情中最需要帮助,却又被“夹在中间”而遭到最大打击的一批人。 在此次疫情大規模暴发之前,印度的地方政府没能得到准确的预警信息。今年以来,联邦政府传递给全国的信息又过于乐观,如疫情已得到妥善控制、疫苗供应充足等。重要政治人物对疫情防控的松懈也令地方政治人物和官员“上行下效”。3月末第二波疫情迹象明显时,莫迪以及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依然出席多个地区的政治集会,为印人党在即将到来的地方选举中造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地方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有相关权限,也不确定能否在抗疫方面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
同时,受印度联邦地方财权分配结构所限,地方政府财力困窘,难以承担防疫所需费用。正常年份,印度地方政府近40%的支出都依赖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足部分需要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者在市场上发债,且额外借款须经联邦政府事先批准。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地方财政吃紧,2020~2021财年赤字已占到GDP的4.3%。
除了防疫信息和资金物资等方面,联邦政府在各邦之间的协调作用亦很重要。例如,近期印度各邦发生“氧气之争”,联邦政府一方面需要根据疫情轻重缓急调节氧气供应配额,另一方面要组织督促全国各地工厂将存储的工业氧气转化成医用氧气,并调配专门列车供应相关地区。疫情还在继续快速发展,如何协调医疗物资调配生产、如何引进外来疫苗和组织接种、如何向国际社会请求援助,这些都是印度联邦层面需要考虑,也只有它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联邦政府的现实表现却是不如人意。
英国《卫报》一篇文章认为,印度很多新冠死亡病例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有了现在的惨状,主要是由于印度联邦政府的傲慢和无能。现在看来,除了氧气供应问题,莫迪政府可能还准备在今后的疫苗接种问题上让各邦政府“背锅”。
追崇宗教
印度是一个十分笃信宗教的国度,宗教对印度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至深。作为当前执政党的印度人民党本身就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理念的政党,也是教派色彩浓厚的政党。宗教和选举是印人党的立身之本,宗教活动和选举集会导致的人群大量聚集,是印人党政府不愿也很难去管制的,如此也造成了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人们普遍认为,此次印度疫情迅速恶化就和“大壶节”有关。大壶节起源于印度的神话传说:印度教神明与群魔争夺一个大壶,双方大打出手,不慎打翻大壶,壶内4滴长生不老药分别落在四地。从此,4个地方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大壶节——即每个地方相隔12年举办一次。两条河流交汇处的阿拉哈巴德最为神圣,每12年中的第六年,就会举办一次小壶节。
看似平平无奇的节日,却因印度庞大的宗教人口,打破各种吉尼斯纪录。大壶节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聚会。活动期间,1亿至1.5亿印度教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拥进圣地,跳进恒河沐浴,这一过程持续一个多月。最大的阿拉哈巴德大壶节,人数最多当天,有500万人参加。
这些圣地古城都不是大城市,最大的阿拉哈巴德只有100多万人口,每隔几年,要接待上亿人前来朝圣,城市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风尘仆仆从几百公里外赶来,在河边搭起帐篷,过原始聚集的生活。日出日暮时分,跳进恒河洗涤,甚至一饮圣水甘泽。
在印度教徒眼中,恒河水圣洁无比,能洗涤灵魂,漂浮的垃圾却是肉眼可见。人和动物的粪便直接排入,岸边有人抛撒骨灰——很多人希望将恒河作为超生之所。也有人认为骨灰不利于超生,于是将一具具全尸推入河中,任其漂流。印度天气炎热,这些污秽不堪场面不难想象。大壶节这样的超级聚会,印度政府不敢怠慢。每次大壶节,都有数万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
印度拥有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活动充满拥挤、混乱和危险,有时甚至发生踩踏事件。印度人似乎习惯了,不以为意。宗教修行者不事劳作,沉溺于对来世的幻想,过着清心寡欲、冥想混沌的状态。这种生活方式不受质疑批判,甚至大行其道。印度神牛在街头走动,人们见之恭恭敬敬,喂饱了再请走,这大概是世界罕见的奇观。
拥挤的人群,浑浊的河水,漂浮的垃圾,糟糕的卫生状况,严峻的公共安全……和这些情势相比,不戴口罩引发新冠肺炎大传播,算得了什么呢?参加大壶节的印度教徒压根就没把疫情放在眼里。这样的形势下,疫情若是不暴发,那才是怪事。
在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印度宗教还是原始如初,民众如痴如醉,只能说这个国家浸染宗教的程度实在太深,让人分不清现实和虚幻。印度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在相当大程度上,仍处于蒙昧未开化的状态。印度人的虔诚,对遍地垃圾、粪便、浑水和泥巴的宽容,助推了疫情的泛滥。
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来看,比之于西方文化的积极进取和中华文化的调和中庸,印度文化则有一种克制欲望和逆来顺受的特点,在面对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时印度人颇有一种“躺平”的心态,对于得失和生死认为顺其自然即可,这从某种程度也可解释印度人为何敢冒着疫情传播的危险进行大规模的聚会。
6月底以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5万例以下。不过,变异新冠病毒传播、疫苗接种率较低、解封带来人员大量流动等因素使得印度未来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同时,由于疫苗供应不足和部分民众不愿接种等原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缓慢。尤其是上述疫情暴发的原因根深蒂固,印度抗疫的基础并不牢固,多名专家警告,印度可能还会迎来第三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