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兰兰过桥》是人教版一下的课文。文中兰兰跟随爷爷外出经过神奇的潜水桥、塑料桥。从孩子的视角介绍科技在现代化建设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阅读就是深层次的对话。因此。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情境为“桥”,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教师、伙伴、文本对话,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潜水桥与塑料桥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将科普课文上出情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其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趣
1 小朋友们认识哪些桥?见过哪些桥? (板书:桥)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这么多桥,各有各的特色,真让人大开眼界!今天,我们将跟兰兰小朋友去认识两座神奇的桥。 (将课题板书完整,引导齐读)
3 指导学生记忆“兰”字字形,并书写。
[通过课前收集“桥”的相关资料,学生对桥已有较多认识,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教师提出“跟着兰兰去认识桥”,使学生倍感亲切、有趣,无疑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课题的出示,指导学生识记与书写生字,凸显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二、初入情境
1 和同桌一起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在自己不认识的字下面做记号。
2 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指导识记,如“梁、波、稳”。
3 结合课文和插图,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座神奇的桥?
三、领略“神奇”
(一)踏上“潜水桥”
1 今天。老师想变成兰兰的爷爷,带着兰兰去神奇的桥上走一走,你们愿意变成小兰兰吗?
2 老师范读课文1-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潜水桥是什么样儿的?
3 小兰兰们。快告诉爷爷,你看到的潜水桥和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它架在水里,用玻璃砖造的,很长很结实,可以看到游鱼和行船。教师相机板书:结实、透明。)
当学生说到“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你觉得潜水桥还像什么?(如:像一条又宽又长的透明隧道……)
[教师“化身”为爷爷,学生“化身”为兰兰,角色的变换缩短了心理距离。带领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适时进行语言训练,通过模仿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你们从这结实、透明的桥里往外看,看到了什么?(引读第4自然段)
5 小兰兰们,你们还可能看到些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6 潜水桥多神奇呀!爷爷这就带你们去体验体验!(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画面)
7 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的语气。
[立足文本,让学生读“桥中所见”;展开想象,让学生尽情描绘“桥中所见”,抒发个性化的表达;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桥中所见”。使学生渐渐进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学来兴趣盎然,读来真切、人情。]
(二)踏上“塑料桥”
1 学生自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体现“塑料桥”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 引读第7-8自然段:
师:塑料桥是什么样儿的?
师:走在桥上感觉怎样?(板书:轻巧平稳)
3 讨论:这桥跟小朋友平时玩的什么很相似? (气球、救生圈)还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如:充气桥)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塑料桥的使用过程。
5 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的充气、放气的动态画面)
6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通过自读、引读,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把握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通过给塑料桥取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文本的意识。联系生活学课文。而通过口述塑料桥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更进一步阅读课文,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阅读与表达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四、创造“神奇”
1 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爷爷真会变魔术吗?(科技的力量;爷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著名的桥梁专家。)
2 小兰兰们,想不想成为“小小桥梁专家”,设计出更多神奇的桥?
四人小组交流,推选出最出色的设计并交流。
3 回家后,将自己设计的桥画在纸上或做简易模型,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为“‘未来的桥’展示交流会”做好准备。
[创作型的语文实践作业,能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作业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交流会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舞台。]
五、生字指导
(重点指导易混的“坐”与“座”)
1 出示字卡“坐”与“座”,引导辨析。
2 演示古文字形,引导发现并理解字的本义。
这两个字虽然都念zu6,但意思可不同。“坐”像两个人坐在土上。而“座”则表示座位,是人坐的地方。
3 指导书写“坐”与“座”,注意写“座”字时把其中的“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汉字是形、音、义为一体的方块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追溯字源,展示古文字形,帮助学生分辨易混字,减少错字,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亦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六、总结延伸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当了一回小兰兰。和爷爷一起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一座是——(潜水桥),它的特点是——(结实、透明);另一座是——(塑料桥),它——(轻巧平稳)。长大后,你们中间一定也会诞生“桥梁专家”,创造更多神奇的桥!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情趣盎然。教学中,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领学生转换角色,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爷爷”和“兰兰”,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如人文中之境;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演示将文本的画面再现学生眼前,更加真实可感。教师扶着学生过“潜水桥”,放手让学生过“塑料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引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渐入佳境,在读书的基础上鼓励奇思妙想,练习复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作者单位: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兰兰过桥》是人教版一下的课文。文中兰兰跟随爷爷外出经过神奇的潜水桥、塑料桥。从孩子的视角介绍科技在现代化建设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理念]
阅读就是深层次的对话。因此。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情境为“桥”,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教师、伙伴、文本对话,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潜水桥与塑料桥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将科普课文上出情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其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趣
1 小朋友们认识哪些桥?见过哪些桥? (板书:桥)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这么多桥,各有各的特色,真让人大开眼界!今天,我们将跟兰兰小朋友去认识两座神奇的桥。 (将课题板书完整,引导齐读)
3 指导学生记忆“兰”字字形,并书写。
[通过课前收集“桥”的相关资料,学生对桥已有较多认识,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教师提出“跟着兰兰去认识桥”,使学生倍感亲切、有趣,无疑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课题的出示,指导学生识记与书写生字,凸显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二、初入情境
1 和同桌一起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在自己不认识的字下面做记号。
2 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指导识记,如“梁、波、稳”。
3 结合课文和插图,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座神奇的桥?
三、领略“神奇”
(一)踏上“潜水桥”
1 今天。老师想变成兰兰的爷爷,带着兰兰去神奇的桥上走一走,你们愿意变成小兰兰吗?
2 老师范读课文1-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潜水桥是什么样儿的?
3 小兰兰们。快告诉爷爷,你看到的潜水桥和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它架在水里,用玻璃砖造的,很长很结实,可以看到游鱼和行船。教师相机板书:结实、透明。)
当学生说到“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你觉得潜水桥还像什么?(如:像一条又宽又长的透明隧道……)
[教师“化身”为爷爷,学生“化身”为兰兰,角色的变换缩短了心理距离。带领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适时进行语言训练,通过模仿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你们从这结实、透明的桥里往外看,看到了什么?(引读第4自然段)
5 小兰兰们,你们还可能看到些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6 潜水桥多神奇呀!爷爷这就带你们去体验体验!(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画面)
7 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奇的语气。
[立足文本,让学生读“桥中所见”;展开想象,让学生尽情描绘“桥中所见”,抒发个性化的表达;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桥中所见”。使学生渐渐进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学来兴趣盎然,读来真切、人情。]
(二)踏上“塑料桥”
1 学生自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体现“塑料桥”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 引读第7-8自然段:
师:塑料桥是什么样儿的?
师:走在桥上感觉怎样?(板书:轻巧平稳)
3 讨论:这桥跟小朋友平时玩的什么很相似? (气球、救生圈)还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如:充气桥)
4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塑料桥的使用过程。
5 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的充气、放气的动态画面)
6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
[通过自读、引读,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把握关键词句,培养阅读能力。通过给塑料桥取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文本的意识。联系生活学课文。而通过口述塑料桥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更进一步阅读课文,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阅读与表达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四、创造“神奇”
1 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爷爷真会变魔术吗?(科技的力量;爷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著名的桥梁专家。)
2 小兰兰们,想不想成为“小小桥梁专家”,设计出更多神奇的桥?
四人小组交流,推选出最出色的设计并交流。
3 回家后,将自己设计的桥画在纸上或做简易模型,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为“‘未来的桥’展示交流会”做好准备。
[创作型的语文实践作业,能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作业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交流会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舞台。]
五、生字指导
(重点指导易混的“坐”与“座”)
1 出示字卡“坐”与“座”,引导辨析。
2 演示古文字形,引导发现并理解字的本义。
这两个字虽然都念zu6,但意思可不同。“坐”像两个人坐在土上。而“座”则表示座位,是人坐的地方。
3 指导书写“坐”与“座”,注意写“座”字时把其中的“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汉字是形、音、义为一体的方块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追溯字源,展示古文字形,帮助学生分辨易混字,减少错字,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亦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六、总结延伸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当了一回小兰兰。和爷爷一起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一座是——(潜水桥),它的特点是——(结实、透明);另一座是——(塑料桥),它——(轻巧平稳)。长大后,你们中间一定也会诞生“桥梁专家”,创造更多神奇的桥!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情趣盎然。教学中,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领学生转换角色,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爷爷”和“兰兰”,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如人文中之境;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演示将文本的画面再现学生眼前,更加真实可感。教师扶着学生过“潜水桥”,放手让学生过“塑料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引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渐入佳境,在读书的基础上鼓励奇思妙想,练习复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恰到好处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作者单位: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