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人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日,是整个冬季最晴好的一天,也许是因了山区的缘故,天,蓝得纯净,云,白如棉絮,太阳终于甩开了城市里昏黄雾霾的纠缠,时而坐在陡峭的山巅,时而趴在松林的枝头。
  转过一块巨大的石头,上了一个陡坡,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片相对平缓的山坳,几户人家的房屋依山势而建,参差错落。站在这里能看到淙淙流淌的小溪和对面渐渐高远的山脉。大家异口同声:“好地方!”同行的王老师自小生活在大山里,对于山民的生活和性情非常了解,自然由他公关安排食宿事宜。
  王老师放下画具,自信满满地对我们说:“你们坐下歇息,待会儿保证让大家吃到喷香的野猪肉。”本来饥肠辘辘,一听说鲜美的野味,我们这帮画家一个个直咽口水,迫不及待地催他快进村。
  没多久,王老师带着一个村民过来,此人四十来岁,面相朴实憨厚,身材粗壮敦实,头大耳肥,浓眉大眼,皮肤黝黑,好似一个武士。
  大家忙起身问好,村民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没开封的烟,边撕封口边和我们打招呼:“欢迎画家们来到我们这穷山沟,快快屋里坐。”他这一开口,我差点儿惊掉下巴!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么一个壮实的男人竟有一副女人般柔柔的嗓音。大家分明都有些讶异,答话都有些支支吾吾。
  随村民进入家中,他唤着正在厨房做饭的媳妇,交代中午有客人多做几个菜,媳妇爽快地应着,走到厨房门口一边撩起围裙擦着双手,一边笑盈盈地和我们打招呼:“来了!屋里坐,你们先喝茶,一会儿饭就好。”折身又进了厨房。
  放下包,我环顾着这座院落。这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正房三间平房,坐北朝南,东西各两间厢房,正南是进院的楼门。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农具摆放整齐。房屋可能新建不久,屋内墙壁上的钢化涂料显得光亮洁白,水泥地面拖得一尘不染。中堂挂着一面大镜子,下面一张长条柜上,两束五颜六色的布花插在玻璃酒瓶里,很是喜庆张扬。一张小方桌置于正房中央,两边各摆四张带靠背的小木椅,一切家什整洁有序。从这些摆设上足以看出女主人是个勤快持家的好主妇,这也大大超出了我对山里人家的想象。
  这顿午餐,我尝到了有生以来最难忘的美味:凉拌山野菜、土鸡蛋炒木耳、野猪肉炒洋葱、萝卜干炒腊肉、鲜香菇炒青菜。大家边吃边夸女主人的厨艺。
  男主人有个毫不含蓄的响亮名字“振山”,这名字和他的嗓音极其不配。女主人模样标致,手脚麻利。闲聊中得知在娘家七姐妹中排行老六,小名“柳”,和“六”谐音,我们都笑称她母亲生了七个仙女。振山的母親是个半哑巴,说话含糊不清,咿咿呀呀热情友好地示意我们喝水吃菜。
  饭间,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提着一篮鲜香菇走进院内。振山示意着女孩儿:“妮儿,来客人了,快进来打招呼!”女孩儿一边柔声细气地应着,一边弯腰放下篮子。进屋来,看到一众生人,一时局促起来,左手搓着右手,脸涨得通红,紧张和羞涩使她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是个怎样美丽可人的女孩儿啊!高挑匀称的身材,白里透红的皮肤水润丰盈,一双乌黑的眸子纯净明亮,肉嘟嘟的红唇让人想起五月的红樱桃,白白的牙齿如颗颗珍珠闪着光亮。看着这般清纯柔美的女孩儿不由得感叹:深山出俊鸟!深山出俊鸟呀!
  女孩儿有一个和容貌极其相称的名字“清丽”。我直勾勾地欣赏着清丽姣好的容颜,犹如欣赏一幅唯美的人物画,直看得她羞怯地低下头,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收回目光。
  振山把我们夫妇和王老师夫妇安排在他家,把范教授和他儿子安排在另一户邻居家,范教授儿子执意要住在振山家,王老师夫妇就换了过去。
  下午休息,我随清丽到暖棚里摘香菇,和我渐渐熟络的清丽已不那么害羞,她教我怎么摘,摘哪些,我好奇地看着这一行行整齐的香菇桩,大大小小的香菇像一把把黑色的小洋伞,甚是壮观。清丽说,她家的收入全靠这些山货,收成好的话一年能卖三四万块钱。山里人粮食和蔬菜都是自己种,所以,这些钱一年花不完。清丽说话声音很小,很轻柔,听得人心如微波荡漾,这点极像她的父亲。
  摘完香菇,我们又一起去溪边洗衣,我想帮她洗,清丽不肯,说溪水太凉,她有胶皮手套,我就坐在离她不远的一块青石上陪她说话。范教授的儿子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小溪对面,远远地坐在一块大石板上,手里拿着一根枯草若无其事地甩着,不停地向对面张望。
  洗完衣服,清丽示意我等一会儿。她往溪流上边走了一段,在一块大石头旁弯下身子,好像在提什么东西,等回过身来,变魔术般一手托着一块豆腐,一手托着一块魔芋,我好奇地跑过去看究竟。大石头下一个竹筐沉在水里,里面装满了豆腐和魔芋,竹筐的提手系一根绳子固定在溪边的树干上。我问清丽为什么放在这里?清丽说:“可以保鲜啊,石头下面阴冷又有活水,放在这里冬天能保鲜一个月呢!就像你们城里人用的冰箱。”
  清丽说,这些食物都是她家自己做的,捎带回去晚上给我们当下酒菜。我端着洗好的衣服,两人正准备回去,对面的小范跑过来,接过我手里的衣服:“阿姨,我来吧!”眼睛却在清丽的脸上闪烁,清丽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加快了脚步。
  振山晚饭后到院外生火,在一块平地上拖来一个大树根,再从柴垛上拽一些茸草干枝,一会儿就把树根燃着,篝火就这样架起来了,我们围着火堆,个个脸上被火光映得通红,眼眸里,两堆火苗呼呼在跳动。
  一轮圆月静挂夜空,星星不多,但很亮。山,在皎洁的月光下依稀看出起伏的轮廓,山涧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溪流的声响在这清冷的夜晚格外空灵。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我喜欢野菜,主要缘于我父亲。父亲是一名家传老中医,我家里开有药铺,在家的后面有一片葱郁的小山,那里是父亲开辟的一个药园种植基地。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那里种植了好多药材,牡丹、芍药、桔梗、砂仁、板蓝根、穿心莲,等等,应有尽有。不知父亲从哪儿找来那么多的药材种子,凡是能在那种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父亲都把它种上了,而且都长得蓬蓬勃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药园就像一个美丽精致的花园一样。父亲经常带着徒弟们去药
期刊
在宜山,只要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说起“相干英”这个人,无人不晓。  相干英,是宜山老街人。“相干”是我们宜山本地方言,是“调皮”“爱管闲事”的意思。因为她性格大大咧咧,喜欢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跟她相干一样,加之她名字的末字是一个“英”字,于是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相干英”。这个绰号给一个男人还好,带有男子汉的些许玩世不恭和几分豪气与英气,可偏偏落到一个女子身上,她当然不愿意接受,而且非常忌讳。于是,
期刊
二哥和我同姓,但不是本家,在我们村子特别另类,他的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秦腔,他是为秦腔活着的一个人。  夕阳西下,下地劳作的大人们喜欢蹲在大门外面吃晚饭。那时的晚饭也简单,一些随手揪来的油菜嫩尖,在锅里用滚水焯一下,在上面撒上葱花用滚烫的菜籽油一泼就是一道菜,主食千篇一律,是用粗瓷碗盛的小米稀饭,说是稀饭却有点儿稠,上面漂一层明晃晃的米油,特别养人。  大人们右手拿筷,左手端碗,碗的缝隙里藏着掺杂粗
期刊
我老伴儿卧床多年,因为她的半剩肠在饮食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去医院急诊抢救。年底,上海“保姆荒”开始了,我忙得手忙脚乱,儿子他们上班又忙,要找个合适的人选来顶上,还真有点儿难。  一个上午,我刚送走了回家过年的小朋友,坐在底楼的沙发上正发呆时,大门上的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一位看上去而立不惑之间年龄,穿着素雅,一副乡村女教师模样的一位小美女。她自我介绍道:“我是皖南山区人,在离这儿二十多里处种大棚
期刊
父亲要过96周岁生日了!我在家门口陪他晒太阳。他跟我说,他百年之后如何如何。我问他,您活着的时候都管不了那么多,百年之后的事更管不了啊!父亲听后,也跟着笑了。  1998年,我在县城有了房子后,他和母亲一起住到我家。刚来的时候,母亲还能做点儿家务。不到两个月,母亲卧床不起,一病两年直至临终。两年中,父亲为母亲所做的一切,是我们未曾料想到的。父亲为母亲擦洗、换药、喂饭、洗衣……尤其是母亲便道不畅时,
期刊
烈日炎炎。  一天,我正在空调房间闷得难受,文友来电邀约让我到某县参加一个为期两天、规模不小的采风活动。望着外面正在下火的大太阳,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高温才是夏天的本性,老这样待在空调下是会被吹出病来的,天越热,越需要出去走走,透透气啊。  冒着酷暑,我们先看了几个各有特色的乡村,又看了几家效益可观的企业,在县城召开的座谈会上,C董作为企业界的代表向我们介绍他公司的情况时,特别提到20多年前就
期刊
我一直跟女儿说,围棋是用来玩的,会玩才有乐趣。  我读中学的时候,一个同桌特别喜欢下棋,一下课就找人下,甚至上课经常分神研究棋谱。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手上有一本《若干胜负师》,应该是日本赵治勋九段的围棋杰作,从不离手,这书都已经翻得成古董了。我那时候不会下围棋,他就一定要教我,周末找不到人的时候,硬是让我陪他下棋,结果一陪就是几小时。我哪会什么路子,什么布局,只会吃和乱下,想着陪他玩玩就好。他倒好,
期刊
初秋的老榕树,长了很多紫色的果子,微风一吹,果子撒满一地。在树下玩耍的孩子们捡起果子就往嘴里塞,都说酸甜酸甜的,好吃呢。  那年我八岁,是一个不懂世事,整天跟着邻居玩伴疯玩的黄毛丫头。榕树上的紫色果子时不时地掉落在地上,馋嘴的我自然经不住诱惑,拼命地弯腰捡果子,一颗一颗,把衣兜装得满满的。当我把一颗果子塞入嘴巴还没来得及品尝时,突然听见一句温和的声音:“小朋友,这东西不能吃呢,会拉肚子的。”我抬头
期刊
我和妻在小镇的巷子里开了一家书店,名曰“绿月亮书屋”,是小镇第一家私人开的书店。  小镇坐落在一个盆地的腹地,四周都是高山,中间是田垄,有十万人口,离小镇不远处有一所高中。那时的高中也不搞“封闭式管理”,来我书屋买书的学生还真不少。而自己那时还年轻,是一个梦想家,准备辞了教师,写点儿稿子赚稿费,让妻子经营小书店,一家人在书香中安安静静地度过一生。但一个月结账后,才如梦方醒,靠书店收入不能养活全家,
期刊
一个春风沉醉的傍晚,我与妻子在步行街散漫而悠闲地走着。  “陈老师,陈老师!”耳边传来两声欣喜而又略显激动的呼叫。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长相朴实、憨厚的小伙子已站在我面前,他兴奋地摇着我的双手,凝视着我的双眼热情地说:“真的是你吗,陈老师?”我的记忆之库瞬间复活,我紧盯着他的脸庞,脱口而出:“你是袁孟希。”“对,对!老师,你记性真好。毕业后我曾经到母校来看望你,但你已调出,我一直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