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可以大大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文章以广西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文物藏品保存性展示的路径,建设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进行库房式陈列的实践为基础,对库房式陈列的作用和运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总结出库房式陈列有提升观众观展质量、增强烈属归属感和荣誉感、简化陈展形式、降低布展成本的优势的观点。最后提出了运用库房式陈列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物藏品;库房式陈列;保存性展示
  1 库房式陈列概述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基本职能之一,是信息传播的最基本形式,直接面向观众,接受观众的评判。博物馆能否吸引观众,知名度如何,观众参观率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陈列工作水平。库房是博物馆保护文物藏品的重要场所。文物藏品的陈列展示是吸引观众的首要原因,也是博物馆实现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目前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的主要方式。
  《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都认为博物馆是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文物藏品利用与保护之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既希望更长久地保存文物藏品,又希望其发挥出更多的价值,两者的矛盾与统一始终贯穿博物馆的业务工作。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从“唯物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传统的博物馆陈展空间及陈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人们对博物馆陈展空间及方式的思考和尝试也不断突破,开始寻求实现文物藏品在利用中被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充分利用的陈列方式。库房式陈列作为实现文物藏品保存性展示的陈列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库房式陳列是指按照库房空间环境进行展厅的建设,将合适的展品大规模、成体系地陈列其中并对观众进行开放的陈展方式。库房式陈列既是对博物馆展厅空间的新型利用,也是展览的全新形式。
  2 库房式陈列运用现状
  2.1 库房式陈列在国内知名博物馆中的运用
  库房式陈列也称“仓储式陈列”,起源于欧美国家,也更常见于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中。①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国际接轨的博物馆发展理念与思路逐渐被我国博物馆接受并付诸实践,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的展陈实践中都运用到了库房式陈列。
  2018年9月19日,故宫家具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展馆对数百件明清家具首次进行仓储式展示。而此前,故宫博物院大量的珍贵家具文物一直藏在深宫库房之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前单霁翔说:“故宫家具文物不少收藏在地面库房中,空间拥挤,保存条件欠佳。由于院内很多殿宇均进行原状陈列展示,展出家具形式和内容比较固定,大量不在展线上的明清家具难见天日,而‘仓储式’展陈正是缓解库存压力、给库存文物更多亮相机会的有效手段。”②通过南大库的库房式陈列,家具文物得到更好的整理、保护和展示,让观众欣赏到更多珍贵的宫廷家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设计,近距离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2019年首都博物馆举办“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也用到了库房式陈列。展览中“源远流长”部分采用三面相接、五层高的一大组组合式柜架,配置适合藏品存放的设备,营造保护藏品的库房式环境空间,摆放器型相同或相似的反映青海地区早期文明的陶罐。
  2.2 库房式陈列在广西区内博物馆中的运用
  为了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使存放在文物库房里的藏品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广西地区内的博物馆、纪念馆也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开放文物库房以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2014年6月8日,广西民族博物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首次举办库房开放日活动。活动邀请了由15个家庭组成的参观团到馆参观文物库房和实验室。专家带领参观团探秘深藏在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读博物馆幕后藏品入库、修复、贮藏等重重复杂的程序,使文物藏品得到了更多与观众“见面”的机会。
  开放文物库房是博物馆提高文物藏品利用率的一种形式,有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一般在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性节日开展活动,开放期限短,观众受众面窄,远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广西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实现革命文物保存性展示的方法,将文物保护与陈列展示相结合,以库房式陈列的方式,把原“领导人关爱广西”专题展厅改造为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该中心面积约150平方米,主要用于珍贵革命文物的保存性展示。为了使文物有更好的保存性展示效果,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的设计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美观、便于维护的原则,采用专业展柜,配备16台恒温恒湿设备,配套设置专业的微环境系统模块,满足特殊文物(实物)的保护要求(图1)。库房式陈列运用于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是广西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文物藏品保存性展示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广西区内博物馆、纪念馆“库房式陈列”展陈的空白。
  3 “库房式陈列”的实践效果
  3.1 实现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相统一
  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陈列的是该馆2020年新征集的500多件(套)革命文物(实物)。展出的文物(实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有着与广西的革命历史紧密联系的显著特点。例如,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使用过的马灯。1925年9月,广西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在东兰县创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农讲所的环境非常简陋,学员在穿不暖吃不饱的艰苦条件下,抱着革命到底的决心,每当夜幕降临时,学员从各地提着马灯汇聚在岩洞里努力学习。这些马灯是农讲所学员坚持革命和热爱学习的见证。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挡雨的煤油灯,其提手、筒架及底座的材质都是铁,中间是一块玻璃罩。这些马灯征集回来之前散落在当年革命活动所在地的群众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马灯在不适宜的环境下部分氧化生锈,有些玻璃罩出现了裂痕。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建立之后,广西革命纪念馆把部分文物藏品从库房中移存到该中心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经过设计后成体系地进行陈展。在设计上利用马灯可以提挂的特点,整齐、美观地悬挂在展柜有效的空间里。这既使文物藏品得到了保护,又让参观者了解到更多的文物历史,实现了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   3.2 提升观众观展质量,增强烈属归属感和荣誉感
  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2020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正式开放后,至今已接待了包括自治区领导、烈属在内的20多批次的观众参观。该中心的陈列以文物(实物)为主,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结合文物(实物)数量和类别进行策展,展线清晰、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光线自然,给参观者营造了舒适的文物库房式的参观感受。这种陈列方式增强了观众观展的舒适感,满足了观众的知识需求,提升了观众参观服务的质量。
  同时,烈士家属在进入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观展时,看到所捐赠的烈士的文物(实物)既得到安全、专业的库房式环境保存,又作为展品展示在广大观众的面前,充分发挥了文物(实物)的教育功能,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他们纷纷表示,今后如有合适捐赠的烈士遗物,将继续捐赠给广西革命纪念馆,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尽己之力。
  3.3 简化陈展形式,降低布展成本
  库房式陈列作为一种新型的陈展形式,与博物馆普遍使用的陈列形式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博物馆普遍使用的陈列形式除了文物(实物)外,还辅以文字、图片、模型、雕塑、绘画、音响、照明、多媒体技术等,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特定的陈展效果。这样的陈列确立明确的主题后,由专业的设计者进行系统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结合文物(实物)展品进行施工和布展,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耗时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相比之下,库房式陈列更突显展品本身的展示,引导观众关注文物(展品)来源、材质、背后的故事等内涵,只要把藏品合适分类排序,适当增加辅助说明即可展出,无须过多加入陈列艺术的装饰,也无须投入成本较高的沙盘、模型、雕塑及“声光电”多媒体展示媒介和手段。同时,因为文物(实物)是在库房式环境下进行展出,更新的周期可适当延长,甚至可以考虑永久陈列,受形势和时效影响较小。因此,库房式陈列可以简化陈列设计,降低布展成本,但同样能起到陈列作用。
  4 运用库房式陈列几点建议
  库房式陈列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陈列形式在我国博物馆行业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實践经验尚不充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建议。
  4.1 因地制宜,科学运用
  采用库房式陈列进行布展,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场地。库房式陈列的环境及场地,需要实现文物库房和陈展展厅的双重功能。一般库房式陈列的场地有两种:一是原文物库房因用作库房式陈列而特意装修改造成展厅,即“库房展厅化”;另一类则是在展厅内按照库房环境做装修改造,即“展厅库房化”。无论是哪一类,其结果都是将一个类如库房环境的展厅呈现给观众。因为陈列必须处于供观众参观的一个公开场所,所以场地不能像博物馆库房那样封闭,但是又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同时,展厅环境要求通风、采光以及满足观众进入参观的空间。因此,有条件最好是新建库房化展厅后进行陈列,如故宫博物院的南大库的明清家具展。另一方面,是否采用库房式陈列的方式进行陈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笔者认为,在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中,首先考虑的是展出文物(实物)的材质、性质及其承载的价值。我们更应该选取价值高、易受损、教育功能大的文物(实物)通过库房式陈列让其得到保存性展示。
  4.2 遵循陈展基本原则
  库房式陈列的展陈方式可以让更多的文物藏品亮相,但也需要遵循陈列展览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体现不出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特色,使观众产生一种仅是存放文物的库房之感。
  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的陈列中,整个展览按时间顺序,形成“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五个历史时期的时间脉络展线。同时对每个时期的文物藏品进行有个性的设计,如纸质藏品表框挂放、同种藏品陈列摆放或挂放,家具藏品则按人物布置简单的场景复原摆放,通过陈列赋予每件文物藏品新的视角,使文物藏品更有空间感和美学品位。另外,文物藏品辅以朴素的文字说明或配上与其关联的背景照片,使之作为一个完整的展览展现在观众面前。
  4.3 实现可持续开放
  对博物馆、纪念馆而言,文物藏品库房是全馆最神秘的核心地带,也是观众参观的禁区。随着库房式陈列在越来越多场馆的实践运用,原本的“禁区”成为观众介入的公共场所,这必定会增加安全保卫的难度,因此,在开放库房式陈列展厅之前,必须充分设计好展厅内的安全标准和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时,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如严格的文物(实物)管理制度、观众参观制度等。另外,要充分考虑营造库房式环境恒温恒湿等硬件设备及配套的微环境系统等软件的运营成本,每年安排足够的维护保养维修运营经费,确保库房式陈列展览能可持续开放。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文物藏品保存性展示效果,博物馆、纪念馆运用库房式陈列方式,使文物藏品在保护、陈列、研究、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价值。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笔者相信,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库房式陈列将成为未来提高博物馆、纪念馆空间利用率的陈展方式,从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交流展览是展览的一种运作模式,是实现博物馆整体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三明市博物馆举办各类馆际交流展览,在展览交流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经验。文章就交流展览的题材选定、时段和时长安排、费用、合同拟定、文物安全、展陈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交流展览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博物馆的交流展览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临时展览;馆际交流;探讨  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新的
期刊
摘 要:中小博物馆在发展临时展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想做好临时展览工作,就要立足本馆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为例,从展览形式、展出内容、展览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如何举办临时展览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0 前言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之外,用于丰富展陈内容、彰显研究实力、增加公众吸引力、提升整体知名度、丰富参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和社会变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的文化空间发生变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客观存续条件不足,甚至面临消失。在当前倡导非遗进博物馆的大环境下,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博物馆设施,考虑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将博物馆和非遗项目充分结合起来,积极调动传承群体的积极性,最大化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笔者以广州市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为例,结合实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考古勘探工作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考古勘探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文章对赵王城遗址一号夯土基址(龙台)的考古勘探工作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考古勘探工作;可行性;赵王城遗址  1 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夢的战略高度,围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一重大主题,就传承发展中华优
期刊
摘 要:文旅融合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新时期有新的要求,文物机构如何融入文化旅游,在文旅中发光发亮、做好服务,是我们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对位于陕西的汉唐帝陵进行SWOT分析,倾力将陕西汉唐帝陵营造为展示古代帝陵文化、传播陕西历史和陕西文化的线性文旅线路,串联起陕西帝陵沿线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及自然景观资源,从而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汉唐帝陵;文旅融合
期刊
摘 要:青铜龙虎纹建鼓座1980年出土于安徽省舒城县九里墩,从其形制判断,应为后世文献中记载的“建鼓座”,从其铭文判断,应为春秋时期钟离公所做。  关键词:龙虎纹鼓座;建鼓;钟离  青铜龙虎纹鼓座呈直壁圆圈状,直径80厘米,残高29厘米,重47千克。圈上以高浮雕的手法装饰龙虎纹,圈座四方间隔分布两个对称的虎首及龙首。虎方眼大耳,张口作吼状,造型生动逼真;龙首较为抽象,双目圆睁,单角竖立。龙、虎各向
期刊
摘 要:蚌埠是近现代因铁路修建而兴起的典型城市,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1911年津浦铁路穿境而过,蚌埠开埠。伴随着盐粮互市和商贸业的兴盛,蚌埠成为皖北商贸重镇。文章通过分析火车对于蚌埠城市发展的意义,探讨了津浦铁路界碑作为城市发展见证物的重要性。  关键词:津浦铁路;界碑;城市;物证  蚌埠位于津浦铁路与淮河交汇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而过,古渡乡集正式开埠。
期刊
1999~2005年总目索引    研究与探索    略谈河北发现的几处古墓壁画………………………………………………………………郑绍宗19991 1  谈新发现的史氏残谱及史氏元代墓群………………………………………………………孟繁峰19991 9  东晋顾恺之画风与北朝前期画风之比较……………………………………………………刘建华1999120  邢侯所搏之“戎”考……………………………………………
期刊
摘 要: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木结构大多存在歪闪,柱子梁架需要拨正,而古建筑壁画大多在山墙木结构之间,在梁架拨正、柱子抬升过程中会对壁画造成破坏。文章以新疆奇臺甘省会馆为例,将修缮过程中的做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此类修缮中壁画的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维修;壁画;临时性支护措施  1 背景概况  奇台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东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期刊
摘 要:大红泉堡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来,由于其地处祁连山脚,受所在区域赋存环境影响,夯土墙体出现了裂隙、掏蚀、风化、坍塌等病害现象,时刻危及文物本体的安全。为确保文物本体安全,使文物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存,嘉峪关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按照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长城保护维修原则,组织实施了大红泉堡的日常保养维护。通过现状病害勘察分析和现场实验,采用裂隙加固、掏蚀和坍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