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河南省信阳市文本资源、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及电子网络资源等乡土史资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编写乡土史教材弥补统编教材之不足、将乡土史教学渗入课堂教学之中、组织课外活动增加历史趣味性、利用网络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和组织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等途径,寄望有效地开展和推进信阳市的乡土史教学。
关键词:乡土史资源;中学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63-02
2014年,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开启了 “艺科交融、创执并举:中学历史教师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移民史、革命史与中学乡土历史教学实验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等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我市中学乡土史教学。本文在梳理信阳市乡土史资源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乡土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使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提升其家乡自豪感,增强其学史兴趣,以期有效地开展和推进信阳市的乡土史教学。
一、信阳市乡土史资源的梳理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又名申城、茶都。它位于河南省最南边,与湖北、安徽、接壤,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信阳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在古代,信阳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候国,建申、息、期思等县。北宋时改义阳为信阳,一直延用至今。在近代,在信阳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现代,信阳更是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
信阳乡土史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按照资源的呈现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文本资源
文本类的历史乡土史资源是指以文本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有内容的资源。历史档案、历史文档、历史教科书、历史小说、地方志、地方性报刊杂志、家谱、族谱、历史人物传记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回忆录、手稿等都属于文本类的乡土资源。信阳有很多这种资源,比如:《中国信阳览胜》《信阳县志》《光山县志》《信阳年鉴》等。这些文本资源向我们介绍了信阳的历史事件、地理沿革、风土习俗、历史贡献等,全面介绍了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有助于乡土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
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是指以实物形式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遗址,它包括: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遗迹等。信阳市的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数不胜数,例如:馆藏丰富的信阳历史博物馆、纪念革命战争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演奏出《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的长台关楚墓编钟、信阳楚简、楚王城遗址、羊山遗址、供奉活佛济公的活佛寺、佛教圣地灵山寺、何景明墓、许世友将军墓、许世友将军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園、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这些文物等历史遗存分布于信阳的不同地方,对于进行历史乡土教材有很大的帮助。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一般是指人们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方式,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如口头传说、社会风俗、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信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比如: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唱遍大江南北的信阳民歌(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商城歌舞、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豫南皮影戏以及花鼓戏、热闹非凡的灵山庙会和信阳茶叶节等。
(四)网络电子资源
网络电子资源包括音像资料、专题记录片、文献记录片和网络信息等。介绍信阳历史的网络电子资源有:信阳电视台制作的《走信阳——淮上故园 信阳博物馆专题》、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国宝档案》连续推出的信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信阳革命英雄许世友将军的电视连续剧《上将许世友》、详细介绍信阳的《信阳城市宣传片》等。这些网络电子资源能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很好地吸引学生观看,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全面地了解信阳历史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信阳市实施乡土史教学的途径
(一)编写乡土史教材、弥补统编教材之不足
1.挖掘《中学历史》(川教版)与信阳相关联的内容
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过去性,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某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并学好历史这门课程是个大难题,对老师来说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统编教材的编写一般都侧重于某一朝代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科技成就等。然而这些事件或现象年代久、且很多都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地方,对学生来讲很陌生,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信阳市各中学统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川教版,挖掘《中学历史》(川教版)与信阳相关联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对本地区的历史产生亲近感,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统编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发生在本地区,但对本地区有过一定影响,这时可以补充本地区的一些情况,以便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规模和影响。”[1]
2.编写乡土史教材
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过于宽泛的不足,充分体现信阳地域特色,更好地实施乡土史教学,编写乡土史教材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举措。乡土史教材既不是学术专著,也不是文献资料,它是为满足乡土史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信阳市乡土史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信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为依据,由信阳市政府和教育局统一领导与组织,发展各校优秀的历史教师深入地研究信阳历史文化,借鉴统编教材的优秀之处,融入信阳的历史文化,编写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乡土史教材。
乡土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各地可按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结构。就目前而论,“通史体”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即把乡土历史以编、章、节、子目形式,按照社会发展过程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分别叙述本乡本土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不同的材料,其优点是紧扣教材,便于教学。[2]这种编写方法很科学,条理清晰,如果把本地区最具特色的事物单独作为一篇完整的课文,更为系统细致的介绍它,那便充分体现了本地区的乡土特色。我们可以把信阳地区比较闻名出众的毛尖、固始移民文化等单独列为一篇课文,细致地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其中所蕴含的的文化。 (二)将乡土史教学渗入课堂教学之中
乡土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入主要是从课前导入、课中穿插、课后的考察这三方面来进行。通过这三方面可以为我们营造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内容。
1.新课导入时使用乡土史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就是一堂历史课成功的一半。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有些历史老师仍不重视导入,直接讲授新课。即使稍作导入,但亦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这些问题,建议教师们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乡土史,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亲近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4课 全面战争的开始》时,可以用固始籍英雄营长金振中在卢沟桥畔率部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历史事件,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讲教材时穿插使用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课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讲课过程中,历史知识本身的过去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十分困难。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可以在教材中穿插乡土史。且初中生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讲课时也可以穿插一些故事,以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第三个子目《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次讲述教材上所讲的抗击洋枪队事件,并讲述最具转折意义的战争天京事变及天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在教材中穿插乡土历史时,还应该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全面深入地选取乡土史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客观的做出评判。
3.考试中考察乡土史知识
对于乡土知识的讲述和考察应该从初中就开始进行,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为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以便于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编写的乡土教材,把信陽地区的历史事件、人物、风俗文化等历史知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列入考试范围之中。
(三)组织课外活动增加历史趣味性
乡土史教学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该借助于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历史老师们可以从进行实地考察、开办专题讲座这三方面来组织课外活动。
1.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课堂上老师对信阳历史的介绍,学生已经对信阳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趣味性,但仍感觉历史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空想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进行实体考察是最合适不过的。
信阳的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相当丰富,历史老师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信阳具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去参观。比如:历史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信阳市博物馆追寻历史的踪迹;去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的热情;去楚王城遗址寻访春秋战国时期的繁荣。
在参观景点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游乐中学习知识,一举两得。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信阳历史,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即方便了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进行研究性学习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要建立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的,学生获得了历史知识后才能通过各种活动转化为历史学习能力,才能去继续获取新的历史知识并尝试探究和解决历史的问题。”[3]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信阳的乡土历史已经有了很多了解,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信阳乡土历史的题目,如:信阳的茶文化研究、信阳歌舞发展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研究、移民研究等。各组选定题目后,成员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去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信阳乡土史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自豪感,锻炼了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开设专题讲座
各个地区有其特色历史,统编教材往往不能全面概括,对于信阳当地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统编教材讲述不全面或者两者结合不紧密时,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授课。
比如在讲到《中学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时会开设名为鄂豫皖革命根据的建设这一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述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在信阳这片热土所谱写的壮丽诗篇。向学生介绍许继慎、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向学生介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弥补了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当地历史,为信阳乡土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帮助。
(四)利用网络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发明创造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依靠现代科技来实现。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下载相关图片、浏览网页、制作CAI课件、播放纪录片等视频、访问电子博物馆等。这些都成为了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
在这些网络教学中,视频教学是我最为欣赏的。视频教学是人文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的综合使用使得教学内容容易被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看到了更多的资源,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五)组织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
“作为乡土史料资源开发运用最为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中学历史教师,其乡土史料资源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效果,直接取决于中学历史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乡土史知识、较高的乡土史教学理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等。”[4]现在的历史教师,有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乡土史教学。有的则是没有接触过乡土史教学,不知该如何实施乡土史教学。由此看来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的培训迫在眉睫。
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的培训要从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三个方面做起。首先,教育部门要发文,做出支持教师进行乡土史培训的声明,还应该开设培训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其次学校领导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组织本校历史教师进行乡土史培训。最后,历史教师本人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培训,把乡土史教学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6.
[2] 张显传.论乡土历史教材的建设[J].教育学报,1990,(2).
[3] 姬秉新. 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
[4] 张现利.邹城初中乡土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11.
本文为201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艺科交融、创执并举:中学历史教师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天钧,男,历史学硕士,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教学论等。
关键词:乡土史资源;中学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63-02
2014年,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开启了 “艺科交融、创执并举:中学历史教师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移民史、革命史与中学乡土历史教学实验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等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我市中学乡土史教学。本文在梳理信阳市乡土史资源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乡土史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使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提升其家乡自豪感,增强其学史兴趣,以期有效地开展和推进信阳市的乡土史教学。
一、信阳市乡土史资源的梳理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又名申城、茶都。它位于河南省最南边,与湖北、安徽、接壤,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信阳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城市。在古代,信阳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商周之际,这里建立了申、息、弦、黄、蒋、蓼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候国,建申、息、期思等县。北宋时改义阳为信阳,一直延用至今。在近代,在信阳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现代,信阳更是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
信阳乡土史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按照资源的呈现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文本资源
文本类的历史乡土史资源是指以文本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有内容的资源。历史档案、历史文档、历史教科书、历史小说、地方志、地方性报刊杂志、家谱、族谱、历史人物传记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回忆录、手稿等都属于文本类的乡土资源。信阳有很多这种资源,比如:《中国信阳览胜》《信阳县志》《光山县志》《信阳年鉴》等。这些文本资源向我们介绍了信阳的历史事件、地理沿革、风土习俗、历史贡献等,全面介绍了信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有助于乡土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
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是指以实物形式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遗址,它包括: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遗迹等。信阳市的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数不胜数,例如:馆藏丰富的信阳历史博物馆、纪念革命战争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演奏出《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的长台关楚墓编钟、信阳楚简、楚王城遗址、羊山遗址、供奉活佛济公的活佛寺、佛教圣地灵山寺、何景明墓、许世友将军墓、许世友将军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園、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这些文物等历史遗存分布于信阳的不同地方,对于进行历史乡土教材有很大的帮助。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一般是指人们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方式,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如口头传说、社会风俗、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信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比如: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唱遍大江南北的信阳民歌(如《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商城歌舞、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豫南皮影戏以及花鼓戏、热闹非凡的灵山庙会和信阳茶叶节等。
(四)网络电子资源
网络电子资源包括音像资料、专题记录片、文献记录片和网络信息等。介绍信阳历史的网络电子资源有:信阳电视台制作的《走信阳——淮上故园 信阳博物馆专题》、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国宝档案》连续推出的信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信阳革命英雄许世友将军的电视连续剧《上将许世友》、详细介绍信阳的《信阳城市宣传片》等。这些网络电子资源能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很好地吸引学生观看,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全面地了解信阳历史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信阳市实施乡土史教学的途径
(一)编写乡土史教材、弥补统编教材之不足
1.挖掘《中学历史》(川教版)与信阳相关联的内容
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过去性,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某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并学好历史这门课程是个大难题,对老师来说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统编教材的编写一般都侧重于某一朝代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科技成就等。然而这些事件或现象年代久、且很多都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地方,对学生来讲很陌生,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信阳市各中学统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川教版,挖掘《中学历史》(川教版)与信阳相关联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对本地区的历史产生亲近感,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统编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发生在本地区,但对本地区有过一定影响,这时可以补充本地区的一些情况,以便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规模和影响。”[1]
2.编写乡土史教材
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过于宽泛的不足,充分体现信阳地域特色,更好地实施乡土史教学,编写乡土史教材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举措。乡土史教材既不是学术专著,也不是文献资料,它是为满足乡土史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信阳市乡土史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信阳地区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为依据,由信阳市政府和教育局统一领导与组织,发展各校优秀的历史教师深入地研究信阳历史文化,借鉴统编教材的优秀之处,融入信阳的历史文化,编写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乡土史教材。
乡土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各地可按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结构。就目前而论,“通史体”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即把乡土历史以编、章、节、子目形式,按照社会发展过程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分别叙述本乡本土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不同的材料,其优点是紧扣教材,便于教学。[2]这种编写方法很科学,条理清晰,如果把本地区最具特色的事物单独作为一篇完整的课文,更为系统细致的介绍它,那便充分体现了本地区的乡土特色。我们可以把信阳地区比较闻名出众的毛尖、固始移民文化等单独列为一篇课文,细致地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其中所蕴含的的文化。 (二)将乡土史教学渗入课堂教学之中
乡土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入主要是从课前导入、课中穿插、课后的考察这三方面来进行。通过这三方面可以为我们营造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内容。
1.新课导入时使用乡土史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就是一堂历史课成功的一半。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有些历史老师仍不重视导入,直接讲授新课。即使稍作导入,但亦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这些问题,建议教师们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乡土史,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亲近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4课 全面战争的开始》时,可以用固始籍英雄营长金振中在卢沟桥畔率部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历史事件,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讲教材时穿插使用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课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讲课过程中,历史知识本身的过去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十分困难。鉴于这种原因,我们可以在教材中穿插乡土史。且初中生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讲课时也可以穿插一些故事,以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第三个子目《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次讲述教材上所讲的抗击洋枪队事件,并讲述最具转折意义的战争天京事变及天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在教材中穿插乡土历史时,还应该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全面深入地选取乡土史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客观的做出评判。
3.考试中考察乡土史知识
对于乡土知识的讲述和考察应该从初中就开始进行,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为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以便于老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编写的乡土教材,把信陽地区的历史事件、人物、风俗文化等历史知识,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列入考试范围之中。
(三)组织课外活动增加历史趣味性
乡土史教学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该借助于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历史老师们可以从进行实地考察、开办专题讲座这三方面来组织课外活动。
1.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课堂上老师对信阳历史的介绍,学生已经对信阳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历史的热情高涨。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趣味性,但仍感觉历史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空想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进行实体考察是最合适不过的。
信阳的文物等历史遗存资源相当丰富,历史老师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信阳具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去参观。比如:历史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信阳市博物馆追寻历史的踪迹;去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的热情;去楚王城遗址寻访春秋战国时期的繁荣。
在参观景点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在游乐中学习知识,一举两得。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信阳历史,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即方便了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进行研究性学习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要建立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的,学生获得了历史知识后才能通过各种活动转化为历史学习能力,才能去继续获取新的历史知识并尝试探究和解决历史的问题。”[3]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信阳的乡土历史已经有了很多了解,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信阳乡土历史的题目,如:信阳的茶文化研究、信阳歌舞发展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研究、移民研究等。各组选定题目后,成员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去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信阳乡土史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自豪感,锻炼了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开设专题讲座
各个地区有其特色历史,统编教材往往不能全面概括,对于信阳当地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统编教材讲述不全面或者两者结合不紧密时,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授课。
比如在讲到《中学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时会开设名为鄂豫皖革命根据的建设这一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述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在信阳这片热土所谱写的壮丽诗篇。向学生介绍许继慎、徐向前等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向学生介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弥补了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当地历史,为信阳乡土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帮助。
(四)利用网络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发明创造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依靠现代科技来实现。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下载相关图片、浏览网页、制作CAI课件、播放纪录片等视频、访问电子博物馆等。这些都成为了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
在这些网络教学中,视频教学是我最为欣赏的。视频教学是人文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的综合使用使得教学内容容易被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看到了更多的资源,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五)组织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
“作为乡土史料资源开发运用最为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中学历史教师,其乡土史料资源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效果,直接取决于中学历史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乡土史知识、较高的乡土史教学理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等。”[4]现在的历史教师,有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乡土史教学。有的则是没有接触过乡土史教学,不知该如何实施乡土史教学。由此看来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的培训迫在眉睫。
加强教师乡土史专业素养的培训要从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三个方面做起。首先,教育部门要发文,做出支持教师进行乡土史培训的声明,还应该开设培训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其次学校领导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组织本校历史教师进行乡土史培训。最后,历史教师本人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培训,把乡土史教学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6.
[2] 张显传.论乡土历史教材的建设[J].教育学报,1990,(2).
[3] 姬秉新. 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
[4] 张现利.邹城初中乡土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11.
本文为2014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艺科交融、创执并举:中学历史教师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天钧,男,历史学硕士,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教学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