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装是如何烂掉的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人所绘《入跸图》(局部)中的士兵。

  明朝中后期,军纪松懈,士兵在训练中偷闲取巧、弄虚作假的事情比比皆是,军中有钱者可以“买闲”,比如搞急行军几十公里之类,太累体能吃不消怎么办?没事,只要你交钱就可以免于训练,呆在军营里睡大觉,或是逛窑子都可以。
  不要说“买闲”,就是买荣誉也可以耶,你说你当兵想拿个什么荣誉证书,向父老乡亲炫耀一下,可是自己又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立过什么军功怎么办呢?没事,只要你交钱就发给你。
  不要说买荣誉,就是买官也没问题。“总兵”、“副将”、“参将”、“守备”之类,都有价码,要么“不跑不送,原地不动”,要么“既跑又送,提拔重用”。所以,你要是会溜须拍马,舍得下血本,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的,并非难事。
  不要说买官,就是把一支官兵“买”下来也不是问题。比如土匪黑社会私贩食盐是违法的,怎么办?没事,只要他们肯掏钱,军官可以抽一支小部队去做保镖,给予全程护送。《皇明条法事类纂》就提到,明朝士兵“往往接受盐徒财物,护送私盐出境”,这不就等于把国家的一支官兵“买”下来,给自己做保护伞用了么?
  这些“怪现状”说到底就是军队腐败的表现,明朝中后期尤其明显,除了以上所说的,还表现在其他方方面面。

侵吞军用物资


  其一,是各级军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军用物资。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国榷》中记载,天启年间,山海关“营房每间价六金,镇将侵克费不五六钱;马料刍克,十扣其半”。军官在营房的建造中或克扣工程款,或拿回扣,这些钱常常是工造价的一半以上,可想那些军中管后勤的军官该有多肥水,发了多大的财。
  又比如明代名臣马文升在《修饬武备疏》提到,掌管军器制造的军官侵吞料价银,致使造出的兵器成劣质产品,“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不过数十步而止。刀尤短小,亦无锋”。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是难以想象用这样一批伪劣武器,怎么能在战场上杀敌制胜。
  还有一块肥肉被军官所贪占的,就是军田。明初为保证军队的供给,减轻百姓负担,朱元璋借鉴历史经验,推广屯田制,“以军隶卫,以屯养军”,“官俸兵粮皆于是出”,起初效果不错,基本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可是后来,屯田被皇室、勋戚、军官们吞并,终致毁坏,只能依靠政府财政养兵,加剧百姓的负担。
  军官们不光“侵夺屯田,隐占为业,祖孙相继,盘踞自如”,而且“凡应纳屯粮,悉置之度外”,即世代霸占了屯田,还因“军官身份”不用纳税,田产上的所有收入都归自己私有,有此等好事,谁不霸占屯田为己所有呢,结果,明英宗时,“侵占屯地4100余顷,递年不输子粒”。

私人“占役”


  这是贪占财物,还有贪占士兵呢,把士兵当成私人劳动工具使用也很寻常,在当时叫“占役”。叶盛的《劾内官弓胜疏》讲到,景泰年间,有军官调发军士为自己管理屯田,驱使士兵为自己建房造屋当苦力。《明会要》也有记载,“军士之杂差,拔之做工,留之拽木,终岁不得入操……虽有团营听征之名,实与田亩市井之夫无异。”
  这些被军官“占役”的士兵拿不到一分钱劳动报酬,跟家奴无二,不听差使,还会遭凌虐暴打,真是“占役之弊,苦不言忍”。“占役”搞得军人不像军人,农夫不像农夫,市井不像市井,军人干了太多与军队无关的活,影响了军人的军事训练,没有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上了战场怎么打得了胜仗?再说了,既然当兵是干农活,而且还是无偿地干,如此劳累,那还不如不当兵,在家干农活的好,在家干农活 ,干多干少总归自己,所以,士兵逃跑、脱籍的很多。正如《明会要》所说,“滥役军丁,而勒其锱铢,甚有一官而包占数士卒……富者尽材,贫者竭力,以故流窜逃亡,不啻过半。”

克扣士兵粮饷


  至于军官克扣士兵粮饷,就更多了:“都司卫所官贪贿差放,有征办需索加倍,或包纳月钱,纵放买卖,或以供应上官为名,勒除月粮,或指差操刻减布花。”朝廷发给士兵的军饷,军官都要雁过拔毛,有时候毛拨掉一半,“以十万四千计”,士兵都快成裸雁了,穷困得跟叫化子似的:“在边军士多有衣不遮体,食不饱口,疲损羸弱,形容枯槁”。叫化子军队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了,还能保得了朱明王朝的性命?笑话。
  但军官们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们还想着法子向朝廷虚报士兵数,“吃空饷”、“吃人头费”,即军中本无此士兵,但花名册上还有名字,上面照册发饷,钱都进了武将的腰包。为了多“空饷”,一方面,军官向朝廷虚报兵数,如《明史·袁崇焕传》载:“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也就是说,士兵只有四万七,却虚报十万,多吃了一倍的空饷。看样子,似乎不虚报也不行,因为士兵不到二万,却设置了上千的将领,不多弄点空饷,怎么养得下这么多将领?
  另一方面,对那些“皆苦于饥馑,迫于贪残,不能聊生,逃亡相踵”的士兵,军官并不阻止他们逃亡,反引以为利,有时故意惩罚士兵,逼他们逃跑,这既可贪污军饷,又可向逃亡士兵索取贿赂。在这样的苦役盘剥之下,士兵们较好的出路是逃亡,《明会要》记载:正统年间,逃亡士卒达一百二十万奇,占全国军伍总数的十分之一;弘治时,全国逃亡军士占洪武时十分之六七。等朝廷真要用兵开战时,皇帝拿着花名册一看,满以为是百万雄狮,其实早就被军官们掏空了。

军中腐败的后果


  因为军中腐败,训练荒驰,明朝后期的士兵临阵畏缩不前,看到敌人一多就败逃,无可收拾。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六七十人的残余倭寇,在明境“行数千里,杀戮及战伤无虑四五千人,凡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八十余日始灭”。
  一伙六七十人的日本鬼子,竟可以在大明境横行数千里、八十多天,杀死杀伤大明四五千人,连御史、把总、县官都被杀死,可想而知,当时军队的作战能力何其低下,甚至连乡勇(民间武装)都不如。事实上,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招募的乡兵乡勇,组成“戚家军”、“俞家军”,比国家正规军还有战斗力,为平倭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因为军队腐败,以致毫无战力,朱明王朝以庞大的军队却敌不过后金“一小撮”军队,硬是上演了小蛇吞大象的惨剧。明朝军队腐败其实是权力腐败的缩影,学者刘金祥先生说:明代军中腐败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与当时整个官场权门请托,贿赂公行有关,贪污腐化尤如釜底抽薪,它对朱氏王朝的统治构成的威胁比来自任何一方的都要大,也更为可怕。
  诚哉斯言。?
其他文献
2013年8月,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一则检出肉毒杆菌的报告让他的合作伙伴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多美滋)在全球亏损达3.5亿欧元,利润损失2.8亿欧元。不过,对于多美滋而言,损失的不仅仅是利润,而是新旧客户的信心。  作为事件后新上任的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包博睿预计,经历这次挫折以后,多美滋在中国市场可能要花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受伤的奶粉  包博睿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人,
叻沙酱200g  叻沙叶少许  鲜虾三四只  豆腐泡两三个  豆芽少许  水煮鸡蛋一个  椰浆100ml  米粉一把  1.将叻沙酱放入350-400毫升的水里,搅拌均匀,并煮沸。  2.将米粉放进煮沸的叻沙汤汁里煮6分钟。若有叻沙叶,可在该步骤加入少许增加风味。  3. 加入虾、豆芽、豆腐泡煮开。  4. 出锅前倒入椰浆煮开即可,装盘时摆上水煮蛋。  “没有蛳蚶!”  如果把一碗叻沙摆在蔡澜面前
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开启了中国人的一扇窗口,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人固有的观念,加速了中国人走出国门的步伐。  因为英语,有人获得了谋生的工具,有人得到了思想的自由,有人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人们的命运因为英语而被改变,而与此同时,英语也成为中国人从小到大都绕不开的爱与恨。
唐伯虎所绘《风流绝畅图》,画的正是旧时男女偷情的情景。官员通奸,罪加一等  如今,中国的法律早已取消“通奸罪”,不过在古代,通奸又称“和奸”,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辅之以严厉的惩罚。另外,平头老百姓犯通奸罪与官吏犯通奸罪受到的处罚不一样,官员通奸受到的处罚要重得多。  中国最早记载通奸罪的史书是《尚书》:“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即犯通奸罪会被处以宫刑,“没收作案工具”。宫刑是一种肉刑,残忍而具
说起咖啡,台北总是快我们一步。当我们还在纠结速溶咖啡雀巢和麦氏哪个好,台北人就已喝上了现磨现煮的Espreso、Cappuccino;当精品咖啡怯生生在大陆萌芽,台北的咖啡馆已全面进入追求新鲜度、个性化的自家烘焙时代。尤其最近一两年,哪怕只能坐三四桌客人的迷你咖啡馆也会打出现烘现磨现煮的招牌,提供几款高人气的精品豆招揽顾客。  “台湾人对咖啡的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口味也越来也刁,台北咖啡馆多如牛毛
不用说,她是传奇。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谁。但我们只要知道—她曾是李小龙的女人,李小龙就死在她的床上。一个传奇死在她的床上,于是,她也成了传奇。  她是丁佩,张学良的外甥孙女,因李小龙而成名的邵氏女星。7月初,我们的主笔黄佟佟在香港半岛酒店,对她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访问。  在物质上,在经历上,在名声上,她是人生赢家。她自小含着金钥匙,她颜值高,她让李小龙一见动情。就算李小龙猝然死在她的床上,仍
原本,这更容易成为一个“失陪族”的故事:每天工作到深夜的父亲回到家,儿子早已熟睡。不过辉少并没有让这样的故事发生。每个早晨,他都会提前做好儿子一天的饭菜,要考虑重复加热后风味不减,要考虑一个6岁多的孩子成长需要的营养搭配,并且,他还要精心摆盘。    做了20年厨师的辉少,现在是广州琥珀餐厅的出品总监。许多厨师回到家就不想再做菜,而辉少却非如此—吃饭是件重要的、传递感情的事儿,怎么可以敷衍?他拿起
韩瑞玲用一套汉代风格的茶具泡普洱。圆润的瓷碗,一柄长长的茶勺。她慢慢用茶勺沿着茶碗内缘在水面刮圈,让茶水顺着茶勺的小孔流进勺子,两三圈之后半勺茶满了,便分倒到前面的茶杯。她也抿了一口,“我没有试过用这个器皿泡普洱,还是很好喝的嘛。”  韩瑞玲说一边泡茶一边说。她的茶室“撒拉亭”,位于广州金贵的CBD中心,多少闹中取静。在傣语里,“撒拉”是“水”的意思。  很多人想开一家吸引年轻人的茶馆,但是只有胆
尤利娅·弗拉迪米洛芙娜·季莫申科  53岁,曾任乌克兰总理。  1960年出生在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农村,三岁时父亲便离家,此后与母亲相依为命。19岁时,她与苏联共产党终极官僚亚历山大·季莫申科结婚,1980年生下独女叶夫根尼亚。  1984年,季莫申科毕业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大学经济系,随后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苏联经济改革中,季莫申科先后担任了乌克兰石油公司的总经理和私人中介公司“乌
1987年,美国威斯康辛制药公司高管安·里普发现了一项她认为“会改变世界”的新产品,为此,她特地飞到大洋彼岸的哥本哈根去跟设计者面谈。她没想到,这个新产品竟然是从一个旧烟盒里拽出来的。  她去见的人是丹麦医生兼发明家拉塞·哈塞尔。作为一个医生,哈塞尔实在不是个讲究的人,他叼着一根香烟来给里普开门,然后把烟盒拿出来,一把拽出他的“革命性创新”。“里头什么都有,塑料,金属颗粒,各种各样的东西,”里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