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学生必须动用想象才能将其中的内涵及不同的规律吃透,才能在面对诸多的数学问题时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去解决问题.新形势下,教师应带着先进的理念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去设计授课方案,融入多媒体等手段突破以往的授课难点,借助高效备课使课堂自然生成,同时在多样情境中锻炼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后续的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多媒体;应用
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教育领域开始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深究并加以运用,将以往遗留的众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使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带着前瞻性思维巧用多媒体等设备,在精心预设中渗透核心素养,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在现代化的授课方案下将所学知识进行极大程度的内化,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去探究,形成数学意识,提升整体成绩.
一、借助高效备课,强化空间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式有着新颖和灵活的特征,教师应借助高效的备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对学生以往的空间能力做到极大程度的强化.具体而言,一是深究教材.即教师将各章节之间的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后完成课程预设,使解读方式能够迎合高中生的喜好,并与其思维习惯相契合,使其脑中构建的知识结构更加稳固,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将这个结构进行扩充,从而在遇到变式问题时能够准确选用所需的公式、概念和技巧等.二是融入学生.因学生基础情况不同,其在学习的方法上也呈现差异性,故教师应放低姿态,通过双向互动和作业等方式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多媒体授课方案的调整方向.三是基于素养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使图文、视频等多种新颖内容以不同方式引入课堂,使学生脑中想象得到的实体在三维模式下展现,使之带着数学意识去简化问题中烦杂的条件,找准突破点,从而得到所需答案,形成建模能力.例如,在解读正余弦定理时,教师可精心预设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聆听学生的声音,使课堂能够在自然情况下生成,让学生的想象不被限制,极大程度提升其空间想象能力.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回顾初中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想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使之带着问题去考虑高中课堂中是否有更新颖的办法,并迫切希望解答心中的疑问.其次,教师顺势通过预设与多媒体结合将正余弦定理的产生进行细致化演示,使学生紧跟授课节奏而吃透新内容.再次,基于核心素养让学生验证“奇变偶不变”,同时给出问题:①sin32π+α,②cos(π-α),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解答.一组将新旧知识结合,使sin32π+α转换后变成sin3×π2+α,此时简述3这个奇数的出现就是象限发生改变的前提,也就是将之前的“sin”变成了“cos”,不仅验证了“奇变偶不变”,还吃透了“符号看象限”的方法.二组通过图形的绘制来对象限进行最终的确定,由32π=270°,故3[]2π+α在第四象限,最后算出sin32π+α=-cos α.与此同时,三组选用另一种转换方式,将cos(π-α)变为cos 2×π2-α,然后用画图方式找到其象限,也得出了答案.最后,教师将预设中已考虑到的方法在多媒体上快速播放,让象限的确定凸显立体性.各小组选用的方法具有差异性,这足见学生空间能力的不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授课满足其需求,使之能够进行逻辑性的推理,借助逆向思维去完成后续的分析,有效强化其核心素养.
二、通过多样情境,锻炼学生思维
高中数学涉及的部分图形带有立体化特点,学生在进行相应转换时较为吃力,可见书本中的平面图已不能让其挖掘其中规律,想象力受到不同程度的禁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巧设各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知识的新颖性,极大程度地激发其思维灵活性,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助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可设计多媒体授课方案,通过立体图、动态视频等让学生在直观的变换下看到其特点,精准掌握平面与立体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从多角度对图形变换进行全面演示,增强学生的方位感,再配以双向互动,有效锻炼其思维.例如,在解读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关系时,学生需要借助其空间感和所学技巧对函数零点进行准确判定.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情境的创设,使之能够尽快融入课堂,同时感受到自身被尊重,使师生间的隔阂得到极大程度的化解,营造愉悦且不失约束的气氛.教师可通过PPT课件中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像,使之能够从零点存在性来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借助函数零点存在的特点及定理来判断函数在已给定的区间中是否存在零点,从而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教师随之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研讨,一方面巩固函数零点的概念,另一方面掌握函数零点的不同求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运用函数模型去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使之看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潜在联系,并能够带着热情参与更多数学知识的探索,极大程度提升其数学能力.学生也能够运用二分法去求方程的近似解,形成算法思想,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可见,
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多个不同的问题去参与课堂活动,使之将以往感到呆板的符号巧妙地转换为有生命的数字,带着运算、建模和想象等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极大程度地提升其核心素养,故教师应巧用多媒体授课,并发挥其有效性.
三、巧用先进设备,燃起参与热情
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将数学中庞杂的内容进行细致化讲解,而多媒体授课可弥补这一不足,对过去单纯的解读方式做到切实有效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感受新颖模式下学习的趣味性,燃起热情后参與后续的课堂活动,释放其潜能,这对其核心素养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除此之外,在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因思路受阻而耗费较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不但成效较低,也会使热情逐渐消散而产生倦怠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巧用多媒体授课将解题的步骤进行详细展现,使学生在各步骤中理清思路,使原有的理解能力在逐层递进的方式下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3sin B+cos B=2,b2=ac,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大部分学生会在选用函数时感到迷茫,这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注出来,调动学生脑中的空间感,继而得到2sinB+π6=2,经过计算得到∠B=60°,然后利用b2=a2+c2-2accos B,求出a=c,故可以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在多媒体授课方案下,学生能够理清自身的思路,发现错误后会有针对性地纠正.教师可建议其运用错题本做好总结,将思维方式做到极大程度的拓展,构建与自身情况相契合的解题思路,并在后续训练中得到强化. 四、通過现代手段,攻克授课难点
课堂时间对教师的授课方案有着很强的限制性,教师可带着先进理念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深究,对传统授课中的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吃透各知识点.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去浏览和借鉴优秀的授课案例,对以往的教学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继而设计出多样化的多媒体授课方案,满足高中生的真实需求.教师还可依托微课方式将课堂中没有进行详解或之前一带而过的内容录制成简短的小视频,通过微信、QQ群或其他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性观看,使其课下学习生活得到丰富,这也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将难点做到切实有效的攻克,鼓励学生在多媒体方式下完成二次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例如,在讲解平面向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一些先进软件制作带有动态效果的课件,通过双向互动使学生对其中的判定方式进行探究与总结,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对平面向量坐标的作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授课方式可将平面图形转换为立体形式,在旋转或变形中让学生构建出立体图形,从而对题目完成精准化的解析,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动手环节将脑中图形实体化,制作出所需的立体图形,再根据其空间特点绘制出完整的平面图形,精准把控二者的区别,不会混淆相关的知识点,彻底吃透该知识内容,让学生间原有的差距缩短,从而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可灵活转换数与形,将静与动相结合完成知识的传递,改善以往数形分离的情况,让学生在现代化授课方案下凭借数形的转换保证思路的正确,不再畏惧解题,而是燃起探究热情.教师应收集学生在各阶段的不同需求,以此为切入点丰富授课资源,巧用多媒体将书本中没有的内容带入课堂,走出以往固化的授课形式,使学生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知识内容,强化其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给以往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使高中生从中体会到新颖性,从而带着热情参与课堂,弥补了传统授课的不足,整体授课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潜在的能力在多媒体课堂中得以释放.教师将核心素养与授课环节相结合,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与后续调整来迎合高中生多变的求知欲望,可使学生萌生学习主动性,使之在现代化授课方案下掌握数学方法,借助新旧知识的结合解释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强化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钦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28):376-377.
[2]杨本旺.核心素养角度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19(03):598.
[3]李晓霞,张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12):10-13.
[4]曾令荣.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119.
[5]蒋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1):15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多媒体;应用
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教育领域开始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深究并加以运用,将以往遗留的众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使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带着前瞻性思维巧用多媒体等设备,在精心预设中渗透核心素养,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在现代化的授课方案下将所学知识进行极大程度的内化,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去探究,形成数学意识,提升整体成绩.
一、借助高效备课,强化空间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式有着新颖和灵活的特征,教师应借助高效的备课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对学生以往的空间能力做到极大程度的强化.具体而言,一是深究教材.即教师将各章节之间的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后完成课程预设,使解读方式能够迎合高中生的喜好,并与其思维习惯相契合,使其脑中构建的知识结构更加稳固,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将这个结构进行扩充,从而在遇到变式问题时能够准确选用所需的公式、概念和技巧等.二是融入学生.因学生基础情况不同,其在学习的方法上也呈现差异性,故教师应放低姿态,通过双向互动和作业等方式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多媒体授课方案的调整方向.三是基于素养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使图文、视频等多种新颖内容以不同方式引入课堂,使学生脑中想象得到的实体在三维模式下展现,使之带着数学意识去简化问题中烦杂的条件,找准突破点,从而得到所需答案,形成建模能力.例如,在解读正余弦定理时,教师可精心预设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聆听学生的声音,使课堂能够在自然情况下生成,让学生的想象不被限制,极大程度提升其空间想象能力.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回顾初中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想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使之带着问题去考虑高中课堂中是否有更新颖的办法,并迫切希望解答心中的疑问.其次,教师顺势通过预设与多媒体结合将正余弦定理的产生进行细致化演示,使学生紧跟授课节奏而吃透新内容.再次,基于核心素养让学生验证“奇变偶不变”,同时给出问题:①sin32π+α,②cos(π-α),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解答.一组将新旧知识结合,使sin32π+α转换后变成sin3×π2+α,此时简述3这个奇数的出现就是象限发生改变的前提,也就是将之前的“sin”变成了“cos”,不仅验证了“奇变偶不变”,还吃透了“符号看象限”的方法.二组通过图形的绘制来对象限进行最终的确定,由32π=270°,故3[]2π+α在第四象限,最后算出sin32π+α=-cos α.与此同时,三组选用另一种转换方式,将cos(π-α)变为cos 2×π2-α,然后用画图方式找到其象限,也得出了答案.最后,教师将预设中已考虑到的方法在多媒体上快速播放,让象限的确定凸显立体性.各小组选用的方法具有差异性,这足见学生空间能力的不同,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授课满足其需求,使之能够进行逻辑性的推理,借助逆向思维去完成后续的分析,有效强化其核心素养.
二、通过多样情境,锻炼学生思维
高中数学涉及的部分图形带有立体化特点,学生在进行相应转换时较为吃力,可见书本中的平面图已不能让其挖掘其中规律,想象力受到不同程度的禁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巧设各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知识的新颖性,极大程度地激发其思维灵活性,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助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可设计多媒体授课方案,通过立体图、动态视频等让学生在直观的变换下看到其特点,精准掌握平面与立体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从多角度对图形变换进行全面演示,增强学生的方位感,再配以双向互动,有效锻炼其思维.例如,在解读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关系时,学生需要借助其空间感和所学技巧对函数零点进行准确判定.教师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完成情境的创设,使之能够尽快融入课堂,同时感受到自身被尊重,使师生间的隔阂得到极大程度的化解,营造愉悦且不失约束的气氛.教师可通过PPT课件中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像,使之能够从零点存在性来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借助函数零点存在的特点及定理来判断函数在已给定的区间中是否存在零点,从而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教师随之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研讨,一方面巩固函数零点的概念,另一方面掌握函数零点的不同求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运用函数模型去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使之看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潜在联系,并能够带着热情参与更多数学知识的探索,极大程度提升其数学能力.学生也能够运用二分法去求方程的近似解,形成算法思想,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可见,
好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多个不同的问题去参与课堂活动,使之将以往感到呆板的符号巧妙地转换为有生命的数字,带着运算、建模和想象等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极大程度地提升其核心素养,故教师应巧用多媒体授课,并发挥其有效性.
三、巧用先进设备,燃起参与热情
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将数学中庞杂的内容进行细致化讲解,而多媒体授课可弥补这一不足,对过去单纯的解读方式做到切实有效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感受新颖模式下学习的趣味性,燃起热情后参與后续的课堂活动,释放其潜能,这对其核心素养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除此之外,在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因思路受阻而耗费较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不但成效较低,也会使热情逐渐消散而产生倦怠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巧用多媒体授课将解题的步骤进行详细展现,使学生在各步骤中理清思路,使原有的理解能力在逐层递进的方式下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3sin B+cos B=2,b2=ac,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大部分学生会在选用函数时感到迷茫,这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注出来,调动学生脑中的空间感,继而得到2sinB+π6=2,经过计算得到∠B=60°,然后利用b2=a2+c2-2accos B,求出a=c,故可以判断△ABC是等边三角形.在多媒体授课方案下,学生能够理清自身的思路,发现错误后会有针对性地纠正.教师可建议其运用错题本做好总结,将思维方式做到极大程度的拓展,构建与自身情况相契合的解题思路,并在后续训练中得到强化. 四、通過现代手段,攻克授课难点
课堂时间对教师的授课方案有着很强的限制性,教师可带着先进理念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深究,对传统授课中的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吃透各知识点.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去浏览和借鉴优秀的授课案例,对以往的教学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继而设计出多样化的多媒体授课方案,满足高中生的真实需求.教师还可依托微课方式将课堂中没有进行详解或之前一带而过的内容录制成简短的小视频,通过微信、QQ群或其他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性观看,使其课下学习生活得到丰富,这也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将难点做到切实有效的攻克,鼓励学生在多媒体方式下完成二次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例如,在讲解平面向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一些先进软件制作带有动态效果的课件,通过双向互动使学生对其中的判定方式进行探究与总结,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对平面向量坐标的作用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授课方式可将平面图形转换为立体形式,在旋转或变形中让学生构建出立体图形,从而对题目完成精准化的解析,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动手环节将脑中图形实体化,制作出所需的立体图形,再根据其空间特点绘制出完整的平面图形,精准把控二者的区别,不会混淆相关的知识点,彻底吃透该知识内容,让学生间原有的差距缩短,从而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可灵活转换数与形,将静与动相结合完成知识的传递,改善以往数形分离的情况,让学生在现代化授课方案下凭借数形的转换保证思路的正确,不再畏惧解题,而是燃起探究热情.教师应收集学生在各阶段的不同需求,以此为切入点丰富授课资源,巧用多媒体将书本中没有的内容带入课堂,走出以往固化的授课形式,使学生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知识内容,强化其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给以往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使高中生从中体会到新颖性,从而带着热情参与课堂,弥补了传统授课的不足,整体授课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潜在的能力在多媒体课堂中得以释放.教师将核心素养与授课环节相结合,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与后续调整来迎合高中生多变的求知欲望,可使学生萌生学习主动性,使之在现代化授课方案下掌握数学方法,借助新旧知识的结合解释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强化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钦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运用多媒体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28):376-377.
[2]杨本旺.核心素养角度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文渊(小学版),2019(03):598.
[3]李晓霞,张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12):10-13.
[4]曾令荣.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2):119.
[5]蒋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