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能力是由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智力等多因素所构成的综合能力的综合体。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大学体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笔者分析了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具体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能力 必要性 原则 对策
一、引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作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举措,而高等体育教学更可以深刻反映此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体育本质的重要体现则是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并实现其德、智、体等全面素质协调发展。能力具体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身心统一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作为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按照能力性质,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及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具体是指日常活动中人所具备的智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等;而特殊能力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如音乐、绘画及体育等能力。作为特殊能力的体育能力,是由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智力所构成的综合体,该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得以体现,从而顺利地完成体育活动的实践。高等教育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也可以说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时代需求。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从某个层面来讲可反映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切实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需引起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原则分析
1.主体性原则: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遵循体育规律,积极倡导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尊重其人格培养,重视其个性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及创造性。
2.因材施教原则:面对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作为体育教师需针对其个体差异,予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从而实现大学生完成自身目标,并体会成功的愉悦,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
3.创新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体育教师需注重创新教学教法,培养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应该把大学生作为中心,提供各种学习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大学生思维,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启发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快乐教学原则:将快乐理念引入体育教学,以此吸引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激发自身潜能,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体育教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多样化原则:教学是一种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而获得预期效果的有效步骤,这要求体育教师需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技巧,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对策
1.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形式,对于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启发式学习等模式,着力发展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成功中体验愉悦感,最终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可有效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更有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
2.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实际需要,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文化教养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
2.1教师需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耐心而科学地为大学生传授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并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
2.2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科学控制运动量及运动负荷,避免在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着力提升大学生在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努力实现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教育形式,然而仅靠仅有的一周一次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效果非常有限,此外,提升体育能力的关键在于实践,没有成功的体育实践,练习中的学生缺乏成功体验,身心难以有一个愉悦感受,兴趣则无从谈起,因此,务必要注重体育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课内注重教学过程,即主要用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及体育锻炼方法,而在课外则应该突出体育实践过程,以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可考虑在课外组成不同层次的体育兴趣小组,合理安排针对性较强的体育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意识和能力。
4.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给大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师生之间需本着互相尊重、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原则,尽可能多的运用鼓励性语言,充分挖掘大学生优势,并交流成功体验及心理感受,促使大学生主动投身体育锻炼中,并逐步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活动,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此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作为教师应该予以指导,着力提升其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满足他们未来工作的需要。
6.注重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其自身拥有的体育知识密不可分,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加大理论课时,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總之: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关乎体育技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对体育知识和机能的传授,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运动规律,掌握健身的原则及方法,进一步提升自我保健和自主锻炼能力,最终实现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丁友.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剖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1).
[2]尹如秋.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J].象牙塔内,2009.
[3]乐建军.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
[4]韩新君.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
[5]刘瑜.浅析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
[6]常琦.浅析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J].科教论丛,2011.
[7]张琳.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J].科技视界,2012.
[8]王沛.体育能力的培养与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
作者简介:王茹(1987—)女,河北任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能力 必要性 原则 对策
一、引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作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举措,而高等体育教学更可以深刻反映此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体育本质的重要体现则是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并实现其德、智、体等全面素质协调发展。能力具体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身心统一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作为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提,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按照能力性质,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及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具体是指日常活动中人所具备的智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等;而特殊能力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如音乐、绘画及体育等能力。作为特殊能力的体育能力,是由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智力所构成的综合体,该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得以体现,从而顺利地完成体育活动的实践。高等教育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体育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也可以说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时代需求。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从某个层面来讲可反映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切实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需引起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原则分析
1.主体性原则: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遵循体育规律,积极倡导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尊重其人格培养,重视其个性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及创造性。
2.因材施教原则:面对教学过程中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作为体育教师需针对其个体差异,予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从而实现大学生完成自身目标,并体会成功的愉悦,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
3.创新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体育教师需注重创新教学教法,培养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应该把大学生作为中心,提供各种学习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大学生思维,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启发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快乐教学原则:将快乐理念引入体育教学,以此吸引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激发自身潜能,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需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体育教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多样化原则:教学是一种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及任务而获得预期效果的有效步骤,这要求体育教师需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技巧,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对策
1.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形式,对于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提倡创新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启发式学习等模式,着力发展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在成功中体验愉悦感,最终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可有效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更有利于锻炼习惯的养成。
2.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实际需要,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文化教养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着力培养大学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
2.1教师需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耐心而科学地为大学生传授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并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
2.2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科学控制运动量及运动负荷,避免在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着力提升大学生在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努力实现课外体育锻炼的延伸: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教育形式,然而仅靠仅有的一周一次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效果非常有限,此外,提升体育能力的关键在于实践,没有成功的体育实践,练习中的学生缺乏成功体验,身心难以有一个愉悦感受,兴趣则无从谈起,因此,务必要注重体育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课内注重教学过程,即主要用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及体育锻炼方法,而在课外则应该突出体育实践过程,以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可考虑在课外组成不同层次的体育兴趣小组,合理安排针对性较强的体育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意识和能力。
4.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给大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师生之间需本着互相尊重、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原则,尽可能多的运用鼓励性语言,充分挖掘大学生优势,并交流成功体验及心理感受,促使大学生主动投身体育锻炼中,并逐步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活动,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此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作为教师应该予以指导,着力提升其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满足他们未来工作的需要。
6.注重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其自身拥有的体育知识密不可分,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加大理论课时,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
總之:体育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关乎体育技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对体育知识和机能的传授,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运动规律,掌握健身的原则及方法,进一步提升自我保健和自主锻炼能力,最终实现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丁友.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剖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11).
[2]尹如秋.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J].象牙塔内,2009.
[3]乐建军.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
[4]韩新君.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
[5]刘瑜.浅析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
[6]常琦.浅析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J].科教论丛,2011.
[7]张琳.试论体育教师如何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能力[J].科技视界,2012.
[8]王沛.体育能力的培养与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
作者简介:王茹(1987—)女,河北任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