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是指项目在建中,为了能够正确的把握规划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状况,且对已经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而做出的评价。环境影响分析在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规划、建设单位环境行为自律方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方面。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需分析的方面
(1)工程产业政策及地区发展政策符合性
(2)工程大气环境影响;
(3)工程排放的废水、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期污染简析
建设项目“三通一平”阶段,除产生少量的废物需外运至指定地点,噪声、扬尘会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污染影响,但影响持续时间短、强度低。以下主要从基础开挖工序开始对施工期污染进行分析。
2.1 废气
施工阶段,频繁使用机动车辆运输建筑原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建筑垃圾等,排出的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HC、CO、NOx等,同时车辆运行、装卸建筑材料时将产生扬尘。
施工扬尘污染主要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根据类比资料,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砂量、水泥搬运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
2.2 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包括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中建筑机械作用产生的噪声十分严重,由《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并经类比得到主要噪声源声级值见下表:
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噪声表(距声源15m处)
2.3 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民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混凝土搅拌废水。
(1)施工期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工地设简易住宿、食堂、厕所,工地生活用水按0.1m3/人·d计,用水量为30m3/d;排放系数以0.85计,按人数计算排放量。施工期间本项目预计建设简易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混凝土搅拌废水
施工期间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4 固体废物
施工期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基础工程挖土方量与回填土方量工程弃土在场内周转,除就地平衡、用于绿地和道路等建设外,有一定的外运弃土。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由施工方统一清运。
2.5 水土流失
施工期场地开挖等活动将会使地表土松散,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而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产生的弃土处置不当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
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3.1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搅拌机、振捣器等。虽然施工噪声仅在施工期的土建施工阶段产生,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噪声较强,且日夜连续工作,将会对周围声学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所以必须重视对施工期噪声的控制。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见下表。
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
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噪声将会使距声源50米范围内的昼、夜声级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100米范围内夜间噪声超标。这将会对周围的居民住宅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施工方采取以下措施以避免或减缓此不利影响:(1)采用较先进、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2)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夜间进行噪声较小的施工,对打桩机等主要噪声源应禁止其在夜间22:00后施工;(3)、禁止夜间运行的设备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必须夜间施工,须先向环保部门申报并征得许可,同时事先通知周围居民,以取得谅解;(4)将有固定工作地点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距居民区较远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封闭和隔声措施。
3.2 扬尘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平整、砂堆、石灰、进出车轮带泥沙、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等场地和工序会产生扬尘。由此造成周围环境的扬尘污染,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景观。
为降低扬尘产生量,保护大气环境,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防尘:
(1)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并使用草帘覆盖,防止扬尘。所有临时道路均需清洁、湿润,并加强管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
(2)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3)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若不得不现场搅拌时,水泥库房和搅拌站应封闭;
(4)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使用毡布覆盖,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5)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
(6)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7)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需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
(8)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9)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上围栏,且表面用毡布覆盖,将多余弃土及时外运。
第十、施工方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精神。
3.3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这期间应根据需要增设容量足够的、有围栏和覆盖措施的堆放场地与设施,并分类存放、加强管理;弃土尽量在场内周转,就地用于绿化、道路等生态景观建设,弃土及建筑垃圾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应及时送往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3.4 施工废水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包括搅拌废水和民工生活污水。
混凝土搅拌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排放。
民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5 水土流失及弃土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场内弃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为减少水土流失量,挖出土方应及时回填和用于绿化,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加围栏的露天堆放。项目有一定量的弃土需外运,运输车辆出场时用苫布覆盖后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6 建筑室内装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对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钻机、电锤、切割机等产生噪声,油漆和喷涂产生废气,废弃物料及污水,尤其是挥发性废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应予以重点控制。
在施工装修期,涂料及装修材料的选取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室内装修材料10项有害物质限量》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室内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及放射性元素氡,使各项污染指标达到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1年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
3.7 环境管理简要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应由开发商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环保责任合同,由施工单位负责场地环境管理,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管理。
环境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建立一套“环境污染控制管理方案”,并利用其中的“运行控制程序”进行严格管理,以便做到文明施工、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需分析的方面
(1)工程产业政策及地区发展政策符合性
(2)工程大气环境影响;
(3)工程排放的废水、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期污染简析
建设项目“三通一平”阶段,除产生少量的废物需外运至指定地点,噪声、扬尘会对周围环境构成一定污染影响,但影响持续时间短、强度低。以下主要从基础开挖工序开始对施工期污染进行分析。
2.1 废气
施工阶段,频繁使用机动车辆运输建筑原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建筑垃圾等,排出的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是HC、CO、NOx等,同时车辆运行、装卸建筑材料时将产生扬尘。
施工扬尘污染主要造成大气中TSP值增高,根据类比资料,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砂量、水泥搬运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
2.2 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包括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中建筑机械作用产生的噪声十分严重,由《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并经类比得到主要噪声源声级值见下表:
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噪声表(距声源15m处)
2.3 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民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混凝土搅拌废水。
(1)施工期生活污水
施工期间,工地设简易住宿、食堂、厕所,工地生活用水按0.1m3/人·d计,用水量为30m3/d;排放系数以0.85计,按人数计算排放量。施工期间本项目预计建设简易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混凝土搅拌废水
施工期间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4 固体废物
施工期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基础工程挖土方量与回填土方量工程弃土在场内周转,除就地平衡、用于绿地和道路等建设外,有一定的外运弃土。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由施工方统一清运。
2.5 水土流失
施工期场地开挖等活动将会使地表土松散,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而发生水土流失,施工产生的弃土处置不当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
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3.1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搅拌机、振捣器等。虽然施工噪声仅在施工期的土建施工阶段产生,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噪声较强,且日夜连续工作,将会对周围声学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所以必须重视对施工期噪声的控制。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见下表。
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声级
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噪声将会使距声源50米范围内的昼、夜声级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100米范围内夜间噪声超标。这将会对周围的居民住宅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施工方采取以下措施以避免或减缓此不利影响:(1)采用较先进、噪声较低的施工设备;(2)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夜间进行噪声较小的施工,对打桩机等主要噪声源应禁止其在夜间22:00后施工;(3)、禁止夜间运行的设备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必须夜间施工,须先向环保部门申报并征得许可,同时事先通知周围居民,以取得谅解;(4)将有固定工作地点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距居民区较远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封闭和隔声措施。
3.2 扬尘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场地平整、砂堆、石灰、进出车轮带泥沙、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等场地和工序会产生扬尘。由此造成周围环境的扬尘污染,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景观。
为降低扬尘产生量,保护大气环境,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防尘:
(1)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并使用草帘覆盖,防止扬尘。所有临时道路均需清洁、湿润,并加强管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
(2)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3)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若不得不现场搅拌时,水泥库房和搅拌站应封闭;
(4)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使用毡布覆盖,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5)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
(6)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7)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需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
(8)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
(9)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上围栏,且表面用毡布覆盖,将多余弃土及时外运。
第十、施工方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精神。
3.3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这期间应根据需要增设容量足够的、有围栏和覆盖措施的堆放场地与设施,并分类存放、加强管理;弃土尽量在场内周转,就地用于绿化、道路等生态景观建设,弃土及建筑垃圾应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应及时送往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3.4 施工废水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包括搅拌废水和民工生活污水。
混凝土搅拌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排放。
民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5 水土流失及弃土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场内弃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为减少水土流失量,挖出土方应及时回填和用于绿化,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加围栏的露天堆放。项目有一定量的弃土需外运,运输车辆出场时用苫布覆盖后运至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6 建筑室内装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对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钻机、电锤、切割机等产生噪声,油漆和喷涂产生废气,废弃物料及污水,尤其是挥发性废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应予以重点控制。
在施工装修期,涂料及装修材料的选取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室内装修材料10项有害物质限量》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室内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及放射性元素氡,使各项污染指标达到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1年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限值要求,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
3.7 环境管理简要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应由开发商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环保责任合同,由施工单位负责场地环境管理,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管理。
环境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建立一套“环境污染控制管理方案”,并利用其中的“运行控制程序”进行严格管理,以便做到文明施工、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