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但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处于被动状态,既影响教学效果,又束缚了学生的探索思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及近两年多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由思质疑、由疑生问、因问寻解,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发现并生成问题,最后与同学或者教师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发展,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化、教学结构更优化,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引思质疑——发现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必须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即培养“生疑”的能力。归根结底,“疑”从“思”来,“思”而“生疑”,可见“思”又是“疑”的前提。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生疑,这是个关键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发现问题,追索问题。如在教《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在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揭示课题前,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了“声音”一词,问学生:你们知道所有的“声音”是一样的吗?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回忆已有的知识,也许有的说: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也许有的说: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也许还有的说:小羊发出“咩咩”的声音。然后,老师总结: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悟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了。这样的“引思”就能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由疑生问——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都被激发起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乱而琐碎,甚至离奇古怪,难以抓住关键的问题,但是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时候,注意力多会集中到寻疑提问的状态上来。我们教师不应该对他们的各种问题加予否定或批评,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熄灭他们思维的火花。老师应该多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教他们如何去质疑提问,并有目的地把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到预定的教学轨道上,这就是教师如何“导疑”了。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设计开放性问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探究性,这类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要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查、去做。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开放性问题的探索性解决,能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地去钻研,并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因问寻解——解决问题
因疑问而进一步寻求解疑,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小学生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往往极限于一些表面的问题,缺乏深一层的发现、发展、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潜心读书,勤奋思考,深挖疑点,启发他们在平凡之处发现曲折,进而深入质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在语文教材中,很多地方该写下去的内容却只有“……”,这是故意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导学生继续往更深一层的内容去寻疑、求解的做法,是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地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金奖章》一课时,学生针对题目提出一连串问题:“‘奖章’指的是什么?”“這是谁发的奖章?发给谁的奖章?”“课文围绕‘金奖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说这金奖章最应该发给乌鸦?”……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书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前两个问题“‘奖章’指的是什么?”“这是谁发的奖章?学生能很快地找出了答案,可在解决第三个问题“课文围绕‘金奖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情感?”时,学生拿不准,有一定的争议性,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进行全班交流。学完前几个问题,要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这金奖章最应该发给乌鸦的?”中间还需架一座桥,于是我又 “导”:“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乌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最大?” 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快地抓住各种争抢金奖章的动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体会乌鸦贡献的重要性,并在我的启发、引导下谈自己的体会,可却找不出那些对乌鸦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于是我就抓住学生找到的“乌鸦每天把腐烂的动物尸肉,别人吃剩的残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碎屑……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再进一步地 “导”:“鸟儿们各说各应该获奖,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相比之下谁的贡献更重要?谁的贡献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呢?”经我这么一引,学生自然联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美好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金奖章颁发给乌鸦是实至名归的。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的“导”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
综上所述,教师经常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层层寻疑,以问题为主线,深入思考和探索,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学生探索寻疑解惑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求异性,发展他们的独创性。久而久之,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就会逐步创建起来了。
一、引思质疑——发现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必须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即培养“生疑”的能力。归根结底,“疑”从“思”来,“思”而“生疑”,可见“思”又是“疑”的前提。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生疑,这是个关键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发散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发现问题,追索问题。如在教《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在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揭示课题前,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了“声音”一词,问学生:你们知道所有的“声音”是一样的吗?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回忆已有的知识,也许有的说: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也许有的说: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也许还有的说:小羊发出“咩咩”的声音。然后,老师总结: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悟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了。这样的“引思”就能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由疑生问——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都被激发起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乱而琐碎,甚至离奇古怪,难以抓住关键的问题,但是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时候,注意力多会集中到寻疑提问的状态上来。我们教师不应该对他们的各种问题加予否定或批评,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熄灭他们思维的火花。老师应该多表扬鼓励,循循善诱,教他们如何去质疑提问,并有目的地把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到预定的教学轨道上,这就是教师如何“导疑”了。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设计开放性问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探究性,这类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要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查、去做。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智慧。”开放性问题的探索性解决,能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地去钻研,并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因问寻解——解决问题
因疑问而进一步寻求解疑,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小学生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往往极限于一些表面的问题,缺乏深一层的发现、发展、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潜心读书,勤奋思考,深挖疑点,启发他们在平凡之处发现曲折,进而深入质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在语文教材中,很多地方该写下去的内容却只有“……”,这是故意给学生留下悬念,引导学生继续往更深一层的内容去寻疑、求解的做法,是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地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金奖章》一课时,学生针对题目提出一连串问题:“‘奖章’指的是什么?”“這是谁发的奖章?发给谁的奖章?”“课文围绕‘金奖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说这金奖章最应该发给乌鸦?”……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书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前两个问题“‘奖章’指的是什么?”“这是谁发的奖章?学生能很快地找出了答案,可在解决第三个问题“课文围绕‘金奖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情感?”时,学生拿不准,有一定的争议性,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进行全班交流。学完前几个问题,要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这金奖章最应该发给乌鸦的?”中间还需架一座桥,于是我又 “导”:“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乌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最大?” 抛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快地抓住各种争抢金奖章的动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体会乌鸦贡献的重要性,并在我的启发、引导下谈自己的体会,可却找不出那些对乌鸦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于是我就抓住学生找到的“乌鸦每天把腐烂的动物尸肉,别人吃剩的残渣,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碎屑……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再进一步地 “导”:“鸟儿们各说各应该获奖,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相比之下谁的贡献更重要?谁的贡献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呢?”经我这么一引,学生自然联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美好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金奖章颁发给乌鸦是实至名归的。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的“导”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
综上所述,教师经常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层层寻疑,以问题为主线,深入思考和探索,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学生探索寻疑解惑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求异性,发展他们的独创性。久而久之,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就会逐步创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