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和记忆,而记忆的前提是对记忆的事物首先引起注意,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乌申斯基十分形象地把注意力比作一把钢刀,它愈是锐利,留下的痕迹就愈深刻,而注意力的第一条件就是要有兴趣,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引起注意。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应注意哪些呢?下面联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方法
我在讲授《叶的光合作用》一节时,为了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让学生观察购买来的几种蔬菜——小白菜、卷心白菜(包心白)、包菜、菠菜,要求每位学生带着问题3做好观察记录:哪一种蔬菜外层叶子和里层都是绿色的;哪种菜叶子越拨进去越黄白色;被砖块压住的草和露天生长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通过以上的观察设问:它们的外界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和设问,克服了“照本宣科”、“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学奥秘的心理。
二、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首先准备好一盆健壮的天竺葵植物,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剪出五角星形两片硬纸皮,并把整个五角星用墨水涂上,在前一天的晚上让学生自己夹在选好的一片天竺葵叶上,使这片叶子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并各自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由老师边讲解,边操作,边观察,把遮光叶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来,用清水冲洗之后,滴上一些碘酒,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部分的叶片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蓝(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五角星形状)。当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白这是淀粉的特性,于是能够自己得出结论:叶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没有见光部分不能产生淀粉,也因此同学们对前面关于为什么砖块压住的草是黄白色,小白菜的外层和里层叶都是绿色的,卷心白菜的心叶和外层叶的颜色不同等问题全理解了。
同样对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放出氧气这一理论,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从材料的准备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步骤及最后的观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以上实物观察、亲自动手,学生个个都非常有兴趣,有的学生还说:“我最喜欢生物课做实验,我对生物实验最感兴趣。”
三、贴近生活,化难为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膜控制的出入,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是相当困难的,也是过去初一教材不涉及的内容。解决这个难点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客观出发,实现微观方面的理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在这节课中要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抽象、深奥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从教室中的物体到细胞中的物质,从细胞中肯定有水到水分子,到其他无机和有机分子;从人的摄食、消化、吸收和排泄到细胞的物质出入;从汽车的运行和发动机、燃油到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叶绿体、线粒体的类比等等。从熟悉到不熟悉,从宏观想到微观,从物理运动到生命运动,娓娓道来,答之问之,轻松而自然,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生命活动,奥秘多多。这可能是我们经常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从前不少学生反映“植物学难背,专有名词多……背会了很快又会忘记,甚至会混乱起来。相当多的学生把它当作一门额外的负担。为此,我们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其思想脉搏显得极为重要。那么,要如何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对畏惧、自卑厌学、盲目依赖心理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某些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意识倾向,让他们有机会在各种成功中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仅要改革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扩大教育的空间,不能局限在学校的这个空间,更不能局限在教室这个非常有限的空间,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一些模拟社会生活的社会实践。例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校内树木定名,分科目挂牌,对珍稀植物和百年古木进行编号保护,为城镇的绿化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今全校可绿化的地方都披上了绿装。
通过这多种方式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更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和记忆,而记忆的前提是对记忆的事物首先引起注意,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乌申斯基十分形象地把注意力比作一把钢刀,它愈是锐利,留下的痕迹就愈深刻,而注意力的第一条件就是要有兴趣,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引起注意。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应注意哪些呢?下面联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方法
我在讲授《叶的光合作用》一节时,为了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让学生观察购买来的几种蔬菜——小白菜、卷心白菜(包心白)、包菜、菠菜,要求每位学生带着问题3做好观察记录:哪一种蔬菜外层叶子和里层都是绿色的;哪种菜叶子越拨进去越黄白色;被砖块压住的草和露天生长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通过以上的观察设问:它们的外界条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和设问,克服了“照本宣科”、“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学奥秘的心理。
二、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首先准备好一盆健壮的天竺葵植物,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剪出五角星形两片硬纸皮,并把整个五角星用墨水涂上,在前一天的晚上让学生自己夹在选好的一片天竺葵叶上,使这片叶子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并各自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由老师边讲解,边操作,边观察,把遮光叶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来,用清水冲洗之后,滴上一些碘酒,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部分的叶片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蓝(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五角星形状)。当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白这是淀粉的特性,于是能够自己得出结论:叶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没有见光部分不能产生淀粉,也因此同学们对前面关于为什么砖块压住的草是黄白色,小白菜的外层和里层叶都是绿色的,卷心白菜的心叶和外层叶的颜色不同等问题全理解了。
同样对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放出氧气这一理论,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从材料的准备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步骤及最后的观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以上实物观察、亲自动手,学生个个都非常有兴趣,有的学生还说:“我最喜欢生物课做实验,我对生物实验最感兴趣。”
三、贴近生活,化难为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膜控制的出入,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是相当困难的,也是过去初一教材不涉及的内容。解决这个难点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客观出发,实现微观方面的理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在这节课中要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把生活经验和抽象、深奥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从教室中的物体到细胞中的物质,从细胞中肯定有水到水分子,到其他无机和有机分子;从人的摄食、消化、吸收和排泄到细胞的物质出入;从汽车的运行和发动机、燃油到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叶绿体、线粒体的类比等等。从熟悉到不熟悉,从宏观想到微观,从物理运动到生命运动,娓娓道来,答之问之,轻松而自然,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生命活动,奥秘多多。这可能是我们经常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1)利用难点启发思维。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能力得到了锻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本课始终一环扣一环地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无机物、有机物概念的给出,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等;本课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举例和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物质”“能量”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本课还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本课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培养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从前不少学生反映“植物学难背,专有名词多……背会了很快又会忘记,甚至会混乱起来。相当多的学生把它当作一门额外的负担。为此,我们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其思想脉搏显得极为重要。那么,要如何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对畏惧、自卑厌学、盲目依赖心理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某些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意识倾向,让他们有机会在各种成功中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教育改革不仅要改革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扩大教育的空间,不能局限在学校的这个空间,更不能局限在教室这个非常有限的空间,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参加一些模拟社会生活的社会实践。例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校内树木定名,分科目挂牌,对珍稀植物和百年古木进行编号保护,为城镇的绿化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今全校可绿化的地方都披上了绿装。
通过这多种方式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更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