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设计,让项目学习更接地气——以“探索身边的信息系统”为例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版必修2第一单元《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要求通过体验、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能够合理选择、使用、评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学科大概念,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如何才能生动、丰富地展示信息系统的形象,同时让项目学习更接地气地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展示的教学,是从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入手,通过体验多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实例,归纳、总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从“生活化”的实用项目设计,开展“探索身边的信息系统”项目学习活动,逐步展开信息系统的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决策支持、专家支持等功能体验,在体验中认识、理解、常用身边的信息系统.
其他文献
一提到编程,我们总会联想到某种编程语言。近年来,随着编程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一类不依赖编程语言,没有计算机屏幕支持,而是通过实物操作学习编程的方式逐渐兴起,为了区别于借助屏幕的编程方式,我们把这类编程统称为无屏幕编程。  实体设备、动手做、游戏化是无屏幕编程的主要特征,我们先来看一些典型的无屏幕编程方式:MIT早期的无屏幕编程工具“编程珠子”是一种可互相通信的发光珠子,学生在一定的通信规则下,可以通
期刊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走进基础教育的课堂中,但是如何有效地设计有关人工智能的课程,依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主题.本文以残疾宠物车项目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探究小学高年级人工智能教学,希望能提升人工智能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学的初步实施提供一种试行方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存量急剧上升,"垃圾围城""垃圾围村"正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城市、乡村的难解之题。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
期刊
今年7月份,河南郑州遭受暴雨侵袭,整个城市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随后,河南北部多个地市也发生暴雨洪灾,造成1000多万人受灾。不过在洪灾期间,灾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全国各地的救援及时赶到,使河南在灾情面前感受到全国各地的深情厚谊,并减少了生命财产的损失。  进入10月份,山西多地也普降暴雨,甚至受灾范围比河南更大,抗洪形势比河南更为严峻。但奇怪的是,网上舆论对山西洪灾的关注度却明显滞后,很多人都是一周
期刊
初中教学内容中有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功能、主要组成设备、局域网简单组建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通常会结合讲解、演示、开展组网实验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实施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笔者面临着一个重要却又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那就是和网络有关的这些内容的教学应该如何与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幸运的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局域网组建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和普及过程中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开源文化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及开源文化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作用,接着从开源文化的角度,在教学实践层面,提供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案例,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开源文化;人工智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1-0005-04  在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
问题提出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逐步普及,如何培养出更多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以助力社会的发展,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多以“编程+硬件”的方式为主,这带来三个问题:一是对人工智能概念理解教学着力不够;二是缺乏对人工智能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太大,不仅对
期刊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探索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微项目学习模式对“项目学习”进行延伸和拓展,结合深度学习策略,通过情境创设、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来探究教学过程,使之既保留项目学习的优势,又能较好地实现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深度学习的高阶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