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当代教育也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音乐同样是教学的一部分,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而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引入,既实现了美的教育,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效,本文对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并输送高技能人才,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对此下达了相关文件,提出:职业院校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各大院校高度关注德育功能的实现。音乐教育是职业院开展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当代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和方式较多,早在1988年,《人民音乐》中就刊登了一篇名为《音乐的德育功能》的文章,该文是由我国音乐教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卜锡文所写,他认为:音乐德育功能应当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快乐亲和性”、二是“由情悟理性”、三是“浅沉久远性”。其中“快乐亲和性”指的就是音乐德育的性质特点。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在孩童时期的本质特点是快乐的,音乐的本质也应如此。因此音乐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相符,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快乐,同时接受音乐所提供的精神养料,这是音乐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而“由情悟理性”则体现了音乐教育过程的特点,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循环反复,从而实现了“乐教在于乐,不在于言”,这对学生心理、感情变化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其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最后,“浅沉久远性”指的是音乐德育德功效性特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感情积淀,进而唤起对与音乐相关的特定的人、事、物,表明音乐欣赏的关键并非浮于表层,而在于人心,其能夠发挥“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孟子》)的德育功效。
由上述三点可知当代审美领域视域下音乐德育功能的基本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想要把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特点,还需结合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功能的特殊性:
(一)实践性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中,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欢快的气氛、悲伤的情绪,这种实践体会主要通过音乐欣赏中的聆听获得。但仅靠聆听的远远不够的,例如经典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带入,从而感悟特殊时期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国家荣誉感的形成,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交流,通过实践参与可以有效增强音乐德育工作的效力。
(二)感染性
“感染性”与上文中提到的“由情悟理性”相同,但与上世纪末的人民不同,当代职业学生无论是在文学感触,还是在知识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具备深厚的文学积淀,也缺少特殊时代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针对学生心理选择相应具有“感染性”的作品,以此来实现感情契合的目的。
(三)功效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德育功能的功效性难以发挥,美育也因此被忽略。从本质上来看,职业教育中的音乐德育功能具有德育与美育的双重功效,上世纪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作曲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不乏爱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例如音乐家语言学家赵元任创作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卖布谣》《西洋镜歌》以及《也是微云》等,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民主爱国精神,同时也富含浪漫气息,这是音乐艺术特有的功效。
二、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师资建设
首先,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能力训练。同时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将其纳入到考试科目的范围中来,既要注重理论,也不能忽略实践。对此,从事于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感,以尊重为前提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情感控制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音乐教师应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而形成德育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为音乐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效果。表明职业学院的音乐教师要立足实践,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设置
职业院校要确保教育设置的合理性,并科学规划教学活动,以便于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首先,职业院校可将音乐课程设为必修课,适当增加音乐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在不同学期设置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的趣味阅读环节,对学生进行文学、史学、哲学等多领域熏陶,以期前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史料记载、音乐家传记等,正确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德育内涵,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在音乐实践教育方面,可开展音乐知识讲座、组织音乐社团以及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活动,明确德育宣传主题,或开展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便于更好的感受德育精神。
(三)音乐教学硬件设施配备
充足的音乐教学硬件设施是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结合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展各项德育音乐活动的有力支撑,对此,职业院校要注重网络电子平台的设置,并对学校广播平台进行整改,在学校内部增建音乐厅和多媒体教室,力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德育效力下,探究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功能实现的具体路径,还需要营造一种具有丰富德育意蕴的教育环境,进而实现职业音乐教育德育与美育的合理化统一,使学生自觉接受道德的洗礼,具体指的就是重新审视道德视野下的校园音乐文化,并推动其产生某种德育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证了音乐德育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正确目标,持续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职业院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整合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并将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提升音乐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赵悦.音乐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与实现探析[J].戏剧之家,2018(08):174.
[2]王芳.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开展与体现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13):188.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职业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并输送高技能人才,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对此下达了相关文件,提出:职业院校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各大院校高度关注德育功能的实现。音乐教育是职业院开展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当代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和方式较多,早在1988年,《人民音乐》中就刊登了一篇名为《音乐的德育功能》的文章,该文是由我国音乐教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卜锡文所写,他认为:音乐德育功能应当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快乐亲和性”、二是“由情悟理性”、三是“浅沉久远性”。其中“快乐亲和性”指的就是音乐德育的性质特点。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在孩童时期的本质特点是快乐的,音乐的本质也应如此。因此音乐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相符,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快乐,同时接受音乐所提供的精神养料,这是音乐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而“由情悟理性”则体现了音乐教育过程的特点,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循环反复,从而实现了“乐教在于乐,不在于言”,这对学生心理、感情变化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其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最后,“浅沉久远性”指的是音乐德育德功效性特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感情积淀,进而唤起对与音乐相关的特定的人、事、物,表明音乐欣赏的关键并非浮于表层,而在于人心,其能夠发挥“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孟子》)的德育功效。
由上述三点可知当代审美领域视域下音乐德育功能的基本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想要把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特点,还需结合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功能的特殊性:
(一)实践性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中,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欢快的气氛、悲伤的情绪,这种实践体会主要通过音乐欣赏中的聆听获得。但仅靠聆听的远远不够的,例如经典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带入,从而感悟特殊时期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国家荣誉感的形成,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交流,通过实践参与可以有效增强音乐德育工作的效力。
(二)感染性
“感染性”与上文中提到的“由情悟理性”相同,但与上世纪末的人民不同,当代职业学生无论是在文学感触,还是在知识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具备深厚的文学积淀,也缺少特殊时代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针对学生心理选择相应具有“感染性”的作品,以此来实现感情契合的目的。
(三)功效性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德育功能的功效性难以发挥,美育也因此被忽略。从本质上来看,职业教育中的音乐德育功能具有德育与美育的双重功效,上世纪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作曲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不乏爱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例如音乐家语言学家赵元任创作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卖布谣》《西洋镜歌》以及《也是微云》等,这些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民主爱国精神,同时也富含浪漫气息,这是音乐艺术特有的功效。
二、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师资建设
首先,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增强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能力训练。同时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将其纳入到考试科目的范围中来,既要注重理论,也不能忽略实践。对此,从事于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感,以尊重为前提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情感控制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音乐教师应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进而形成德育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为音乐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效果。表明职业学院的音乐教师要立足实践,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设置
职业院校要确保教育设置的合理性,并科学规划教学活动,以便于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首先,职业院校可将音乐课程设为必修课,适当增加音乐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在不同学期设置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的趣味阅读环节,对学生进行文学、史学、哲学等多领域熏陶,以期前面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史料记载、音乐家传记等,正确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德育内涵,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在音乐实践教育方面,可开展音乐知识讲座、组织音乐社团以及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活动,明确德育宣传主题,或开展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便于更好的感受德育精神。
(三)音乐教学硬件设施配备
充足的音乐教学硬件设施是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结合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展各项德育音乐活动的有力支撑,对此,职业院校要注重网络电子平台的设置,并对学校广播平台进行整改,在学校内部增建音乐厅和多媒体教室,力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德育效力下,探究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功能实现的具体路径,还需要营造一种具有丰富德育意蕴的教育环境,进而实现职业音乐教育德育与美育的合理化统一,使学生自觉接受道德的洗礼,具体指的就是重新审视道德视野下的校园音乐文化,并推动其产生某种德育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证了音乐德育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正确目标,持续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职业院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整合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并将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提升音乐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赵悦.音乐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与实现探析[J].戏剧之家,2018(08):174.
[2]王芳.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开展与体现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