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赏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dd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之谦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纵难送曹生帖》运笔多取碑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关键词:《纵难送曹生帖》;晚清;碑学
  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
  (一)《纵难送曹生帖》笔法、线条
  赵之谦长卷《纵难送曹生帖》计31 行,每行字数11至13不等。据赵氏卷后一段跋云, 此卷乃应葛民重录,其时在同治丙寅(1866)年正月,其年37岁。原件后面还有吴昌硕的一段考证文字。《纵难送曹生帖》的结体具有呈平行四边上扬的倾向,常常不能以矩形界之。
  说到用笔的方圆,这个概念可以具体地来分析。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理念,这个理念在中国书法、国画、篆刻甚至建筑等传统文化中都有很完美的体现。“方”和“圆”可以在两方面体现,一是运笔的笔法,二是书写线条或字形所呈现的形态。前者指在运笔过程中笔锋用切笔、顿笔、折笔等动作,来体现“方”的形态;用裹锋、回锋、转锋等动作,来体现“圆”的形态。后者指在整幅书法作品中,具体到字的笔画或者字形所体现的“方”与“圆”。这两个概念是相互统一的,书家常说“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圆结合”的创作理念就是这个道理。赵之谦作为北碑的追崇者,对于北碑的学习却是批判地继承着,他不是一味追求北碑中的方正险斜、铁画银钩,而更多的用方圆结合的笔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在欣赏《纵难送曹生帖》时不难发现,整幅作品虽然是北碑的影子,但灵动而不呆板,线条润而不滞,字与字之间无连带却相呼应,章法如乱石铺街却错落有致,尺幅不大、寥寥数百字却气象万千,这应该就是赵之谦在艺术造诣方面的过人之处吧。
  (二)《纵难送曹生帖》行气、章法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分析、赏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首先会去考究作品的整體、它的行气和章法,其次再具体的分析正文的每一个字。行气这个概念比较模糊,现如今书者更多地理解为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上下左右的关系,和谐但不能突兀,这一点是比较难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古人法帖的过程中,仔细去揣摩古帖中对行气的体现,甚至去细致到笔画方向之间的联系,是呼应、是背驰、是平行。章法的概念其实就是作品的整体性,章多指布局、法是为法度,章法便是在法度之内却自由和谐。例如长卷、手札、条幅、楹联等,在形式和空间之内,去合理调配字与行的布局。
  积字成行,积行成章,行有行气,章有章法。《纵难送曹生帖》将一行中的每个字的重心由上而下连成一条线,这条线便是“行气线”。楷书多用直线式行款,其特点是肃穆齐整,始终划一。行草书多用曲线式行款,上下字之间参差不齐,行气线左右摇曳,其特点是活泼灵动,此外尚有斜线式行款,与直线式行款形成一定的夹角,弧形行款略成月牙形,后两种行款通常不在楷书中出现,但在草书中运用,造成章法中不协调以增加开张、婉曲、奔腾的气势。如果垂直行款的行气显示相对的静止,曲线行款的行气显示动态,而弧线行款的行气则显示动态中蕴含静态,斜线行款的行气则显示静态中的动态。整个长卷由静态始,时动时静,动静相间,而终于静态,造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非凡气势。
  (三)《纵难送曹生帖》结构、取法
  在赏析《纵难送曹生帖》时,我们首先会感受到整个长卷浩浩汤汤的气势,其次会发现帖中的字结体比较古怪,多为异体或假借,让读者感到陌生,但并不影响字的苍茫的美感。清代是艺术大兴的时代,特别是清中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国书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姿态。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也正是那个年代造就了康有为、赵之谦等一大批名家,造就了碑学、训诂学、金石学、考古学等艺术门类的崛起。崇尚碑派的书家痴迷于古拙、雄健的艺术风格,追求苍茫、磅礴的大气象,古代先贤留下的碑刻艺术却蕴含着生气与活力;同时也唤醒着这一批思想前卫的艺术家去解放内心的自由向往,去反抗禁锢、反抗被动、反抗压迫。
  赵之谦最早学习颜体,这铸就了他线条的“筋”,其后学习魏碑,自成一家。北魏政权是拓跋氏,北魏碑刻则带有着少数民族的游牧气息,不拘泥于小节,却十分大气。时代久远,加上石碑、字口斑驳,我们在欣赏北魏的碑刻拓片时常常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书风的美感,视觉上黑白两色的强烈冲击,线条的方正硬朗,字形的天真烂漫,铁画银钩。篆书、隶书在清代书坛是一个高峰,书家纷纷把碑的影子融合进去,但相对于魏碑却没有大的突破,往往拘泥在行而意不够。赵之谦之所以能自成一家,既体现了他的艺术天分、更有其独到的眼光;他具体的分析了刻工和笔锋的不同,用笔锋来体现刀刻的痕迹,追求意态而不是形态,突破创新、活学活用,对于今人学习艺术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现在再欣赏《纵难送曹生帖》,可以明显地感到该帖的运笔多取碑形帖意,结字奇古宽博,以行草的方法分行布白,整个长卷洒脱不失雄骏,流畅不失凝重,恰似峻岭遥迩,大河奔流。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
  [2]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3.
  [3]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绪论:  村上春树和王小波可以说是两位不同于中日文坛主流的两朵“奇葩”,两位“另类”,他们的思想与风格均不同于各自国家的文坛的主流和大多数,曾经都被视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如今他们的作品与思想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崇,虽然这两位作家素未谋面,但是他们二位却被评论家称为“具有相同质地的灵魂”
摘 要:会话含义理论旨在分析说话者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中合作准侧的提出是研究会话含义的一个重大突破。1994年摄制的《阿甘正传》至今还受到热捧,本文试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准则;《阿甘正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1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主要是
摘 要:“物哀”不仅是日本传统美学理念之一,更是日本人性格和情感世界的代表性词语之一。大和民族真挚细腻的性格以及悲天悯人的悲剧性情怀,通过“物哀”一词得以完美体现。本文以“物哀”为中心,探讨“物哀”的起源及发展,分析日本人悲剧观形成的原因,并列举日本人悲剧观在日本文化中的体现。  关键词:悲剧观;物哀;武士情怀;樱花  作者简介:江琳(1994-),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辽宁大学研究生,研究方
摘 要:在当代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环境下,湖北钟祥横店村农妇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近年来由于其诗歌语言强烈诗性特质,语言的张力以及对痛苦的敏锐感知受到广泛关注与热议。她的写作范畴大多驻足在爱情婚姻、个人情绪与生活的范畴,将女性的欲望写得直白本色而又浪漫纯洁,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写成了诗。其身体书写与女性书写互为一体,诗歌大多表达出对人性的渴望。本文试图以新批评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我爱你》这一诗作进行
一  1982年,余华22岁了,他决定成为一名作家。之前5年,他每天8小时,在浙江的一个叫海盐的小县城的一所牙科医院里拔牙。他相信自己至少见到了上万张嘴巴,却仍发现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和整整一代中国作家一样,对余华而言,文学与其说一种内心压抑不住的才情的释放,不如说是对单调生活的最有效的逃离。“作曲与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字就行”,1997年他谦虚而认真地回忆说,“我只能写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02  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当即影响了整个德国和欧洲文学,甚至引起了一股“维特热”。维特对爱情的忠贞,他的快乐,他的优伤,他的痛苦,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无数读者为之动情,为之落泪。  整部书的故事平淡而又简单,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采用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秋》一书中悲剧的一幕幕接踵而至,高公館已经名存实亡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的蚕食下不停上演着悲剧。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琴的话,也可以说是整本书的中心句,巴金在序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秋》整部书的基调就是沉闷悲伤的,但这个主旨句也
摘 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  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
摘 要:电影《黄金时代》专注人本身,着力塑造女人“萧红”,而非文学洛神,这样的切入点闪烁着人性的美。导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结合萧红散文化文本,以此关照那个时代萧红作为知识女性的命运与内心世界,并表达自身纯粹艺术追求。  关键词:萧红;形象特点;塑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谈及《
摘 要:石黑一雄新作《被埋葬的巨人》再次以记忆为突破口,以一对老夫妇埃克赛尔和比阿特丽斯寻子为主线,武士维斯丹杀死母龙为复线。故事逐渐呈现出迷雾重重的伤痛记忆,以及充满混沌并伴随着血腥杀戮的战争史。作者将寻子之旅与屠龙之旅交织在一起,将个人、家庭的离散之苦与民族间的隔阂与仇恨揉和在一起,告诉人们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会放下许久的隔阂,才会拥抱美好的明天。个人如此,民族也如此。过去的杀戮、战争、离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