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千万缕 技艺传百年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因手工空心挂面的制作材料只有食用盐、水和面,此外无任何添加剂,经过化盐水、和面、上案、破大条、过大条、过中条、搓小条、上面、开面、挂面、下架、切断、包装12道工序纯手工完成,整个过程需要30多个小时。
  手工空心挂面的制作严苛之处在于每一道工序过后,都需要经过严格时间控制的发酵,让面粉与水和空气在时间的变化中充分地融合,让面粉的味道在最完美的时间下得以呈现。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也是对传统手工制面人最大的考验。最后做出的面条整齐、细长,面煮好后不糊汤,闻起来有小麦的清香味,吃起来筋道爽滑,柔软易消化。

1.化盐水


  把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化开,配成盐水。
  化盐水是有讲究的,要以做面师傅多年的经验而定,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不行,必须准确把握,总体而言是冬天少夏天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2.和面


  每次用新的面粉和面,都要再额外增加一些前一次遗留下来的老面头。如何添加老面头的比例,多一点或少一点,拿捏不准揉出来的面味道就会完全不同。只有老艺人准确的比例配对,做出的空心挂面才能获得更好的口感,这充分体现了制面人在食材利用上的经验和智慧。

  和面的过程以“抠”为主,至少要彻底把面“抠”四五遍,不能留死角,如此才能达到“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效果。经过抠面,把许多小气泡包在面团中间,最后才能形成空心。“抠”的过程中,面筋分子被拉长,挂面吃起来才能筋道。
  一般一盆25千克的面,老师傅需要和50分钟左右,新人则需一个多小时。
  面和好后需要安静地等待,让面团自然发酵。对于手工空心挂面来说,第一次发酵需要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3.上案


  发酵好的面放上案板,用擀面杖将其压平。

4.破大条


  面上案压平之后,进行破大条。
  破大条是按2.5厘米的标准,把擀平的面团均匀切割成条。破大条讲究的是“一刀到头”,且条条都要均匀一致。看似简单的活,全凭做面师傅的手上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粗细均匀的挂面。

5.过大条


  过大条需要两个人协力配合完成,破好的大条经过摔和搓,每条都要搓得粗细均匀一致,且劲必须上足,如此它的延伸性和拉伸性更强。
  过大条之后,面入盆醒面3小时后准备过中条。

6.过中条


  两个人再一次协力配合,将醒好的面进行搓圆和搓匀。只有经过这道工序,才能在下一步搓小条时更顺畅,更容易搓细、搓圆、搓均匀。
  过中条后需再次入盆醒面。

7.搓小条


  搓小条是指将醒好的中条继续搓细至直径1厘米的面条,十分考验手艺人的手上功夫。这道工序的关键在于把面条搓圆但不能用力搓死,否则面的筋度会被破坏,因此需要手掌悬空,搓面时不能按到面板上,手掌与面隔着一厘米的距离,力道拿捏全凭手上功夫。
  小条搓好后,经过10个小时的醒面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8.上面


  上面是个关键性的技术活,上面要把搓好的小条在进行搓圆的同时,用正劲和反劲将小条缠绕在面棍上。在面棍上绕也是有讲究的,一个直角一个斜角,这样上面后,在进行下道工序开面时,面条容易分开,一根是一根。
  上面后入槽醒面两个小时左右。

9.开面


  开面是将上在面棍上的面条分开,使面条根根相连且不粘。在开的过程中还要顺着面劲拉长,如果拉力不到,面拉不长;相反,拉力过大,容易把面条拉断或拉伤,使后道工序无法进行。这全靠做面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一般人无法操作。

10.掛面


  挂面是最具观赏性的一道工序,挂面架高3~3.5米,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将面高高挂起,一人在下面协力帮助。
  面挂好后,还需要用木棍将面抻成长条,抻面需要顺着面劲拉,控制力度,拉力过大,面条容易拉断;拉力过小,面条抻不长。挂面的韧性极好,可以拉伸到三四米长,也正因为这个长度,因此晒面的架子也要三四米高。
  挂面工序要求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进行,在最合适的阳光和温度下,面条中的水分容易得到充分挥发。

11.下架


  经过室内四五个小时的晾干,将面取下,平摊于案板。

12.切断、包装


  将案板上的挂面按包装要求切断、称重后,包装入箱。
其他文献
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科学依据吗  大家一定听说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民间谚语,有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冬天很冷为什么还要吃凉性的萝卜,夏天很热为什么要吃姜呢?  专家解答  在《黄帝内经》看来,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地开始外散,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已经外散到了末梢,就会出汗。由于夏天阳气到了末梢,人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时候
期刊
随着冯怀林对宫灯制作技艺的进一步探索,如今,冯氏宫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体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盏盏精美的宫灯是如何制成的。第一步:选材  优先选用上好的核桃木,打磨后的核桃木十分光滑,无毛刺,纹理细腻,手感极佳,易于雕刻。第二步:材料處理  购回木材后,先根据需要对木材进行切割,然后再做热处理。将切割好的木材放入蒸箱蒸两个小时,之后放于阴凉处阴干两周,这样可以使木材不变形、不开裂,历
期刊
埙是沉默的,埋藏着千年风华。泥土是它的灵魂,水火淬炼交融,回首归于拙素。朴形,无色,它是喑哑之音,却召唤着岁月之轮。你只需静静打磨,吹奏,便是“天籁之音”。  制埙属于纯手工制作,设备简单但工艺复杂,对人为技术要求非常高。  埙的制作分五个阶段,共二十几道工序。第一阶段:甄选陶土  选料:甄选陶土是制埙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以含沙量最少的优质陶土最为理想,传统制埙的最佳原料是红陶土。  采土、晒
期刊
7月的河东大地正值酷暑,记者一行三人一大早奔赴素有“晋南第一挂面村”之称的山西夏县鲁因村,寻访从600多年历史长河中留传下来的鲁因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艺。一把鲁因挂面,清香绵软,朴实无华,手艺人将几百年的技艺浓缩于12道工序、30多个小时的制面过程中,做出的挂面是“空心”的。从切断的截面看,每根面中间都有一个小孔,这也正是鲁因挂面手工制作的魅力所在。  在鲁因村,这门传统的制面技艺历经岁月洗礼,在传
期刊
那是1963年,“三年经济困难”的阴影逐渐散去,三晋大地上,太阳照常升起。这一年,在山西省夏县一个较大的村庄——裴介镇鲁因村,一名男婴顺利降生。让夏县人骄傲的“嫘祖传说”太过久远,而同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似乎也只是课本里传奇的一页,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并非乏善可陈。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全村每一家人都会做挂面。细长洁白的面条像飘扬的旗帜,代表着挂面制作这个小江湖里“武艺”的高低。张家的面韧劲十足,毛
期刊
宫灯艺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宫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及住宅里仍能发现造型各异的宫灯。  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几十年来,他在祖传的几张宫灯设计图片的基礎上潜心研究,将宫灯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如今,冯氏宫灯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
期刊
“一箭九星”圆满完成海上发射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中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推扫影像和视频影像,将为中国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提供遥感服务。恒星间引力会让行星盘错位  天文学家在观测猎户座GW
期刊
曾经,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16年,作为精准扶贫吕梁山护工培训政策的受益者,她走出大山到北京从事家政工作;2017年,开阔了眼界的她回到家乡柳林县成立了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当起了吕梁山护工的“娘家人”;2018年,马金莲在家政公司基础上又成立了懿星职业培训学校;2019年底,马金莲又将自家村里的房子改建成吕梁市懿星养老服务中心。  如今在别人眼里,马金莲无疑是一名成功人士,不但成了公司老
期刊
从最早的蚕茧漂絮造纸,到东汉蔡伦造“蔡侯纸”,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从来就不只一种。一方水土,产一方风物,造一方纸张,蜀人用麻,北人用桑皮,浙人用麦秸,吴人用茧……而闽西客家人尤擅以嫩竹造纸,这里出产的手工纸是我国五大手工纸之一。“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连城手工纸曾作为朝廷奏本纸、科举考试用纸、官府榜文用纸,有着“纸中丝绸”“民间国宝”的美称。“薄如蝉翼,白净如玉”,被誉为“纸寿千
期刊
经测算,连史纸每平方米的重量只有19克,耐久性变化值达到2.8%,高于国家标准。连史纸如此上好的品质,究竟如何造就?邓金坤说:“秘诀来源于优质的纸浆工艺和捞纸方法。连史纸采用竹丝天然漂白工艺,每年5月砍下嫩竹,用石灰泡两次,用高温蒸一次,之后在山上自然漂白4个月,然后捞纸、焙纸,从原材料的生长到制作要花一年时间。在捞纸方法上,别的地方是捞一下,连史纸要捞三下,这样做出的纸品质更加细腻均匀。”  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