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同时班主任负有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联系的责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時代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
Enhance Learning to Optimize Class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Experienc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WANG Taokun
(Hantie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430012)
AbstractHeadteachers are organizers, educators and mentors of classes, they are the implementators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y gear toward the mission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nd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bjects educa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and play a mentor role in students' full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imes; human-oriented
0 引言
新课改条件下要求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努力学习,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创新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化的成长家园。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解,归纳总结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 加强学习,修炼内功
做课改条件下的创新型教师,还得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得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创新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复杂的劳动,需要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做支撑。
对本学科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强调综合,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越来越突出,单纯的浮浅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要。所以,教师除了要对本学科知识深入钻研,扎实掌握之外,还必须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知识的广度,既是 “专家”,又是“博士”。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问题。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人都会都有过犯错的经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目的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尊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
那怎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首先要做知悉学生各种情况的知情人,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细心观察:第一,查阅学生档案,翻阅学籍卡,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第二是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情况;第三是抽查课堂表现、同任课老师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四是定期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通过细心观察,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上课状态好、班级事务中表现好;哪些同学学习抓的不紧,成绩差;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适应高中生活慢;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生活条件差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人为本,还要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任何外在的刺激与强化都无法与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和行为相提并论。班主任工作要为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新时期的而班主任,我们在所有的教育行为中审视并坚守以人为本,这份坚守就是明天一切的改变。
3 交流当先,以情育人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班主任在工作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达到以情促情,情育交融的效果。
首先,班主任自己应该始终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善于通过自己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整日无精打采,精神萎靡的老师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有人评价一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往往也爱与班主任的教学风格相挂钩。中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也渴望老师的认同。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灵,拥有饱满的精神、振奋的情绪,这样的老师将给学生带来乐观向上的享受。以这样的姿态去求知求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应该是健康、乐观向上的。然后,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在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以身示教。教师的人格力量决不容忽视,只有自身拥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言传与身教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境界。同时,在处理班主任事物中,要做到情育并茂,以情育人。同样是向学生讲述一个道理,或者批评一个学生,指出一个问题,有的爱板着脸孔苍白地说教或大声训斥,也有的是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阐述道理,让学生自己从中受到感染、启发。前者,学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产生逆反心理;后者,学生将从教师的语调,神情中产生共鸣,获得感悟。
可见,同样的处理班级情况有无教师的情感参与,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被老师的情感感染时就進入所需的情感状态,这样认知活动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4 开动脑筋,齐抓共管
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只有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才能扭转班风。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周班会时间要做什么事,谁来主持,都要有学生自己定。班级管理以及班级大小事务都交给学生或者班委会、团委等学生组织,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班级管理中尽量不冷落任何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关心和提醒,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只要利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学生一定会改掉坏毛病,一定会取得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
总之,新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了。面对新课改的热浪,班主任唯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才能紧跟时代,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時代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
Enhance Learning to Optimize Class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Experienc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WANG Taokun
(Hantie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430012)
AbstractHeadteachers are organizers, educators and mentors of classes, they are the implementators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y gear toward the mission of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and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bjects educa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and play a mentor role in students' full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imes; human-oriented
0 引言
新课改条件下要求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这是一项长期的、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努力学习,更新理念,改进方法,创新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化的成长家园。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解,归纳总结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 加强学习,修炼内功
做课改条件下的创新型教师,还得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得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创新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复杂的劳动,需要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做支撑。
对本学科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强调综合,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越来越突出,单纯的浮浅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要。所以,教师除了要对本学科知识深入钻研,扎实掌握之外,还必须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知识的广度,既是 “专家”,又是“博士”。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问题。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人都会都有过犯错的经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目的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尊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
那怎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首先要做知悉学生各种情况的知情人,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细心观察:第一,查阅学生档案,翻阅学籍卡,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第二是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情况;第三是抽查课堂表现、同任课老师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四是定期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通过细心观察,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上课状态好、班级事务中表现好;哪些同学学习抓的不紧,成绩差;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适应高中生活慢;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生活条件差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以人为本,还要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任何外在的刺激与强化都无法与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和行为相提并论。班主任工作要为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发展创造条件。
作为新时期的而班主任,我们在所有的教育行为中审视并坚守以人为本,这份坚守就是明天一切的改变。
3 交流当先,以情育人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班主任在工作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达到以情促情,情育交融的效果。
首先,班主任自己应该始终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善于通过自己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整日无精打采,精神萎靡的老师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有人评价一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往往也爱与班主任的教学风格相挂钩。中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也渴望老师的认同。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灵,拥有饱满的精神、振奋的情绪,这样的老师将给学生带来乐观向上的享受。以这样的姿态去求知求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应该是健康、乐观向上的。然后,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在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的以身示教。教师的人格力量决不容忽视,只有自身拥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言传与身教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境界。同时,在处理班主任事物中,要做到情育并茂,以情育人。同样是向学生讲述一个道理,或者批评一个学生,指出一个问题,有的爱板着脸孔苍白地说教或大声训斥,也有的是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阐述道理,让学生自己从中受到感染、启发。前者,学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产生逆反心理;后者,学生将从教师的语调,神情中产生共鸣,获得感悟。
可见,同样的处理班级情况有无教师的情感参与,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被老师的情感感染时就進入所需的情感状态,这样认知活动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4 开动脑筋,齐抓共管
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只有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才能扭转班风。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周班会时间要做什么事,谁来主持,都要有学生自己定。班级管理以及班级大小事务都交给学生或者班委会、团委等学生组织,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班级管理中尽量不冷落任何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关心和提醒,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只要利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学生一定会改掉坏毛病,一定会取得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要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
总之,新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了。面对新课改的热浪,班主任唯有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才能紧跟时代,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