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节能低碳政府开发商适用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此形势下,人类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領域,发展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满足当前如此之快的城市建设速度,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绿色建筑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道路,既有诸多机遇,也充满了挑战。
1 正确认识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想要使绿色建筑在中国健康发展下去,很有必要重新正确认识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1.2绿色建筑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应体现在节能、节地、健康、低碳。
1.2.1节能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推进建筑节能,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1.2.2节地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3健康
由于各类名目繁多的建筑材料、不恰当的节能措施、厨房及其它污染,人们对于“健康建筑”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则由于其本身性质决定特点,能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内容包括了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就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就室内环境而言,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1.2.4 低碳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绿色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2 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必须会经历许多障碍和困难,绿色建筑的发展亦是如此。当前,国内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开发商便遇到成本过高、市场接受度低等障碍,绿色建筑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1绿色建筑的技术筛选存在误区。绿色建筑尚未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谈起绿色建筑,总认为是高科技,很先进,大投资,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而不加区分。绿色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推广上的困难。事实上,绿色节能技术种类有很多,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的技术,加以规划,然后再应用到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去,并不一定会增加成本,相反,还可以能节省能耗。
2.2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认识片面,责任意识淡漠。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现阶段绿色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开发商积极性并不高。对于购房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虽然现在有很多楼盘打出了低碳、绿色的旗号来促销,这更多的是开发商自我炒作的一个“噱头”。另外,绿色低碳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只有当开发商真正把握了“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结合自身情况做合理的规划设计,绿色建筑才会在低碳经济时代给开发商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2.3在政策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行业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经验少,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权威的效果评估体系。针对绿色建筑的政策缺乏强制性,各地政策体系也远未协调,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应该迅速改变目前面临的状况,同时加以引导,并对绿色建筑适当给予优惠政策。
3 绿色建筑的前景和机遇
3.1绿色建筑前景广阔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前景广阔。近两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场馆設计、上海世博会园区设计都在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建筑的概念,并且在全国建筑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当今许多城市提出建设绿色环保城市的理念,其重要核心内容就是在规划城市和建设过程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城市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利用能源,尽量少产生废弃物、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的“田园人居”,满足人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顺应了国际国内主流倡导低碳绿色的发展趋势。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绿色建筑的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做到节能、节地、健康、低碳,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3.2 正确把握绿色建筑发展机遇
3.2.1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初始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发展绿色市场的重要手段。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政策,承担培育和引导市场走向成熟的任务,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真正使绿色建筑规模化、常态化。
尤其不应忽视的一点是相关科研院校对于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作用。目前成都市场各方在设计建造绿色建筑时,开发商往往选择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所进行合作,忽视了科研院校的作用。与设计院所比,科研院校的强项是技术筛选和优化,而这正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建议企业多跟学校合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技术措施,真正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同时,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3.2.2采用适用技术
绿色建筑应尽可能地采用适用技术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构造。其实在许多典型的绿色建筑中并没有运用非常复杂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采用不少合适、低成本的技术——如自然通风设计,可以在过渡季节可减少两到三个月的空调使用。不仅所耗能源大为减少,而且通风带来了健康效应,使在此工作的人员接受并热爱这样的工作环境,更激发起工作热情,由此发挥更大的生产潜力和创新潜力。我国传统的建筑都有意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像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设有通风口、天井,夏天打开建筑里的地窑封口就有冷空气出来,非常凉快;陕西的窑洞冬暖夏凉、也是一种节能的传统绿色建筑,这些建筑是非常生态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应当为现代绿色建筑所借鉴。
3.2.3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载体,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电梯下降的势能以及人活动产生的热能等等都收集起来,使建筑也可以是一个能源的发生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过程不能走高能耗的道路,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新趋势。虽然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人们走出认识误区,提升开发商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和综合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政府、科研院校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带动,中国的绿色建筑必将飞速发展,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曹伟.城市•建筑的生态图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建材科技,2001(4)。
[5]夏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绿色节能低碳政府开发商适用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此形势下,人类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領域,发展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满足当前如此之快的城市建设速度,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绿色建筑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道路,既有诸多机遇,也充满了挑战。
1 正确认识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想要使绿色建筑在中国健康发展下去,很有必要重新正确认识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1.2绿色建筑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应体现在节能、节地、健康、低碳。
1.2.1节能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推进建筑节能,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1.2.2节地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3健康
由于各类名目繁多的建筑材料、不恰当的节能措施、厨房及其它污染,人们对于“健康建筑”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则由于其本身性质决定特点,能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内容包括了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就室外环境而言,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就室内环境而言,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1.2.4 低碳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绿色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2 绿色建筑面临的挑战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必须会经历许多障碍和困难,绿色建筑的发展亦是如此。当前,国内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开发商便遇到成本过高、市场接受度低等障碍,绿色建筑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1绿色建筑的技术筛选存在误区。绿色建筑尚未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谈起绿色建筑,总认为是高科技,很先进,大投资,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而不加区分。绿色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推广上的困难。事实上,绿色节能技术种类有很多,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的技术,加以规划,然后再应用到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去,并不一定会增加成本,相反,还可以能节省能耗。
2.2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认识片面,责任意识淡漠。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现阶段绿色建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开发商积极性并不高。对于购房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虽然现在有很多楼盘打出了低碳、绿色的旗号来促销,这更多的是开发商自我炒作的一个“噱头”。另外,绿色低碳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只有当开发商真正把握了“绿色建筑”概念的内涵,结合自身情况做合理的规划设计,绿色建筑才会在低碳经济时代给开发商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2.3在政策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行业管理体系。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经验少,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权威的效果评估体系。针对绿色建筑的政策缺乏强制性,各地政策体系也远未协调,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应该迅速改变目前面临的状况,同时加以引导,并对绿色建筑适当给予优惠政策。
3 绿色建筑的前景和机遇
3.1绿色建筑前景广阔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前景广阔。近两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场馆設计、上海世博会园区设计都在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建筑的概念,并且在全国建筑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当今许多城市提出建设绿色环保城市的理念,其重要核心内容就是在规划城市和建设过程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城市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利用能源,尽量少产生废弃物、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的“田园人居”,满足人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顺应了国际国内主流倡导低碳绿色的发展趋势。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绿色建筑的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做到节能、节地、健康、低碳,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3.2 正确把握绿色建筑发展机遇
3.2.1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初始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发展绿色市场的重要手段。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政策,承担培育和引导市场走向成熟的任务,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同时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真正使绿色建筑规模化、常态化。
尤其不应忽视的一点是相关科研院校对于绿色建筑推广的重要作用。目前成都市场各方在设计建造绿色建筑时,开发商往往选择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所进行合作,忽视了科研院校的作用。与设计院所比,科研院校的强项是技术筛选和优化,而这正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建议企业多跟学校合作,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技术措施,真正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同时,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3.2.2采用适用技术
绿色建筑应尽可能地采用适用技术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构造。其实在许多典型的绿色建筑中并没有运用非常复杂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采用不少合适、低成本的技术——如自然通风设计,可以在过渡季节可减少两到三个月的空调使用。不仅所耗能源大为减少,而且通风带来了健康效应,使在此工作的人员接受并热爱这样的工作环境,更激发起工作热情,由此发挥更大的生产潜力和创新潜力。我国传统的建筑都有意识地利用风能、太阳能,像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设有通风口、天井,夏天打开建筑里的地窑封口就有冷空气出来,非常凉快;陕西的窑洞冬暖夏凉、也是一种节能的传统绿色建筑,这些建筑是非常生态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应当为现代绿色建筑所借鉴。
3.2.3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载体,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电梯下降的势能以及人活动产生的热能等等都收集起来,使建筑也可以是一个能源的发生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过程不能走高能耗的道路,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新趋势。虽然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人们走出认识误区,提升开发商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和综合标准体系,同时加强政府、科研院校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带动,中国的绿色建筑必将飞速发展,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0)[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曹伟.城市•建筑的生态图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建材科技,2001(4)。
[5]夏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