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强化教材里的德育因素
多媒体技术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的内容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哲理深刻的小品文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德育情感因素,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强化这些德育因素,使之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习《斑羚飞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制作了12幅有关斑羚的动画图片演示,以悲怆的古筝乐声衬托斑羚飞渡的悲壮惨烈。一只只老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从容走向死亡的壮举及铿锵悲壮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一个学生在“课后感”里写道:“这一节课深深地震撼了我,斑羚‘团体协作、勇于献身’的崇高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脑中。想起我自己有时自私孤僻、义务劳动都想耍滑是多么惭愧……”
运用多媒体弄清课文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说明顺序的讲解。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教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录音、多媒体的恰当、适时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机能,这样会更愉悦地刺激学生想象意识的萌动。
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笔者根据学校实际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公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都非常熟悉。笔者让学生先谈谈对小公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利用视频、录音理解主题如在教学《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春”的主题,教师可利用影碟播放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从色彩、音乐等方面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后再去挖掘文章内涵。在教《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录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来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思维,随着音乐旋律去感受“陋室不陋”的真谛。
运用图画,激发想象这主要是指用简笔画或图画来勾勒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醉翁亭记》一文,就是可将醉翁亭周围的景物制成画面,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便于他们发挥想象去体味文意。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怀疑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意念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多媒体功效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上,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多媒体探索、创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徐流营中学)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强化教材里的德育因素
多媒体技术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的内容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哲理深刻的小品文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德育情感因素,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强化这些德育因素,使之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习《斑羚飞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制作了12幅有关斑羚的动画图片演示,以悲怆的古筝乐声衬托斑羚飞渡的悲壮惨烈。一只只老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从容走向死亡的壮举及铿锵悲壮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一个学生在“课后感”里写道:“这一节课深深地震撼了我,斑羚‘团体协作、勇于献身’的崇高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脑中。想起我自己有时自私孤僻、义务劳动都想耍滑是多么惭愧……”
运用多媒体弄清课文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说明顺序的讲解。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教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录音、多媒体的恰当、适时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机能,这样会更愉悦地刺激学生想象意识的萌动。
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笔者根据学校实际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公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都非常熟悉。笔者让学生先谈谈对小公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利用视频、录音理解主题如在教学《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春”的主题,教师可利用影碟播放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从色彩、音乐等方面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后再去挖掘文章内涵。在教《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利用录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来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思维,随着音乐旋律去感受“陋室不陋”的真谛。
运用图画,激发想象这主要是指用简笔画或图画来勾勒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醉翁亭记》一文,就是可将醉翁亭周围的景物制成画面,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便于他们发挥想象去体味文意。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怀疑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利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意念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使多媒体功效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上,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运用多媒体探索、创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徐流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