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田地里摸爬滚打,在飞机上摆弄仪器,在何海涛眼里,两者是有相似性的。在付出极大的辛劳后,前者可以收获果实,后者则能飞得上乘,让人无比欣喜。
遥不可及的梦实现了
“令行禁止,敢于挑战。言必信,行必果。”是何海涛口中出现频露最高的4个词,从这4个词也能看出来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军队印记。在转民用飞行之前,何海涛在部队飞了20多年,飞行学院高强度的军体训练让他养成了严谨的飞行风格,也让他成为了一名上乘的飞行者。
何海涛从小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听到天上飞机掠过的声响就异常兴奋,偶尔看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就恨不得追着跑出去好几里远。有一次,村里来了一架“农化运五”飞机给村里的农田洒农药,这让他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真正的飞机。“当时觉得开飞机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坐一次飞机都遥不可及,完全不敢想象开飞机。”何海涛回忆道。
当何海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意识到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当飞行员。“有一次,邻村的一个学生带着一张军队招飞行员的表格来到我家,让我父亲帮忙出一些证明,父亲对这种成人之美的事情总是乐此不疲。而且他知道我喜欢飞机,还特意把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这个大哥哥要去当飞行员了,开真正的飞机去。”何海涛至今对当时的细节依然记忆犹新,“我本来就外向,一听到这事,就缠着人家不放,没完没了问这问那,仿佛自己在做着招飞前的准备一样。”现在回忆到这段经历时,他说当时那件事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天随人愿,1990年何海涛如愿以偿通过招飞入伍了。那时候,空军每年都在各个省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学员。当听到招飞的消息时,神圣、崇高、艳羡,五味杂陈于何海涛的心中。经过报名、体检、考试,他从同龄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空军的飞行学员。何海涛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吃苦耐劳是他骨子里就有的品格。而且他又是重点高中的毕业生,学习能力很强。因此即使到了军队面对身边很多来自大城市的同龄人,何海涛依然认为自己在学习飞行这件事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事实也证明,何海涛的天分和后天努力帮助他成为了第一批由学员走上岗位的飞行员。
军飞生涯
生活中何海涛是个性格外向的人,但一说到飞行,他立马就严肃了起来。在采访中,他再三强调飞行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何海涛说:“飞行很好玩,但飞行不是玩出来的。飞行很简单,但简单搞不好飞行。”所以在每次飞行之前,他都会做充分的准备。
何海涛说:“虽说飞机一般是很安全的,但没人能保证一定没问题,所以我会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一个预案准备。”即使严谨如何海涛一样的飞行员,飞行中也遇到过险情。他记忆最深刻的险情,发生在他飞初级教练机的飞编队课目时。有过飞行经历的人都知道,飞编队课目对油门的使用比较频繁,发动机很容易“停车”。“当时我和中队长做了一个双机急上升转弯,飞机进入了正常状态。但在达到最高点即将变向时,我发现长机越来越远,其实是我自己的飞机拉力小跟不上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飞机在抖动,能清晰地看到螺旋桨的桨叶在转动。”遇到这样的状况,何海涛意识到:“不好,发动机要‘停车’。”他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平坡度、保持状态、对向机场、报告塔台、通知长机,一边调整油门使飞机维持在尽可能小的抖动状态下飞行,一边寻找迫降场。不过,何海涛发现飞机下方全都是山,没有合适的迫降场。何海涛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调整飞机状态上,配合着指挥员的提醒和长机的协助,他像哄小孩儿一样把飞机“哄”出了山区,眼看进了机场,他决定做小航线着陆,最终飞机安全落地。而飞机刚落到跑道上发动机就“停车”了。事后,地面检查人员发现飞机发动机9个气缸中有3个气缸淹电嘴不工作了。现在想想,如果发动机在空中就“停车”迫降到山区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次多亏了何海涛事先准备充分,提前意识到飞机的状况不好,做出了正确的预判和果断的处置,才避免了不堪设想的场面出现。
何海涛有这样过硬的功底,在他看来最要感谢的人当数他的飞行启蒙教员——初教机的师父。师父也就比他大四五岁,外向而不多言,博学却不多语,技高但不自矜。他说师父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徒弟都比自己飞得好。
顺势转身
现在看来,师父的愿望在何海涛身上实现了。在部队飞了20多年,他的飞行绝对称得上优秀,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章。在他看来,在部队飞行,飞行员的巅峰期是30岁到40岁,而在地方飞行,飞行员的巅峰期是40岁到55岁。所以2011年的时候,何海涛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主择业。何海涛觉得自己在部队里的飞行已经过了巅峰期,也想进入民用航空领域,为这个领域做点事情。“我有飞行情结,在我没离开部队的时候,就有几家公司找到我。部队规定服役满20年就可以自主择业,当我服役满20年后,就选择了自主择业。”而且为了尽快重返蓝天,他选择了零起步,离开部队后很快就到地方航空驾校考取了执照。因为飞行经验丰富,所以何海涛很快就拿到了商照。
至此,何海涛完成了军队到地方的转变。此时,他不仅体会到军队和地方不同的节奏,而且还有不同的出发点。军队讲的是服从命令,地方讲的是效率和效益。但从体力和精力上看,民用航空所要求的远远比他在部队时的少,他感到都很轻松,更能放松身心去体会飞行的乐趣。如今,何海涛正在自己的民用航空巅峰期,他说:“飞行初始时是比技术能力,到了最高层次就是比对飞行文化的理解。我的飞行目标很低,目前就是飞更多的机种,把我所飞过的机种飞精,达到人机合一,为我所用。”
通过和何海涛的接触和交谈,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发现他是一个很外向的人,说话办事风风火火。虽说性格如此,但是他却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曾经有人说他在飞行上胆儿太大,因为佳宝飞机手册中规定是不能做特技飞行的,但何海涛在研究了佳宝飞机性能数据后,再经过实地查看材质和飞机结构等,认为像横滚这样的特技动作是可以做的,最终他也完成了特技动作。不过,何海涛又常说自己胆子很“小”:“违章违纪的事我不会去做,飞行动作没研究透我不会去做。我通过对所飞机型的研究,甚至自己编撰了一本《XX飞机飞行人员应知必会》,从飞行准备到飞行结束各个细节及现象都面面俱到地介绍到了,时时刻刻提醒飞行员们想要飞得上乘务必做到事事‘加小心’。”
何海涛眼中的飞行未来
对于近期频繁的摔撞飞机现象,何海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很看好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在未来10年到15年,家庭飞机会像家庭轿车一样普及。拥有私人飞机不是神话,个人学飞行也不再是遥不可期的梦想。但由于整个领域还在普及的探索阶段,快速发展与法规制度完善程度的矛盾,人员素质差异与相应配套保障之间的矛盾,诸多因素导致还存在着波峰和波谷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私人飞行的脚步。”他感慨道。
对于私人飞行的看好,甚至让何海涛打算亲自践行。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孩子愿意学飞行,他就会亲自教他们飞行。让孩子以“其父善游”为傲,一直是何海涛心中的愿望。
遥不可及的梦实现了
“令行禁止,敢于挑战。言必信,行必果。”是何海涛口中出现频露最高的4个词,从这4个词也能看出来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军队印记。在转民用飞行之前,何海涛在部队飞了20多年,飞行学院高强度的军体训练让他养成了严谨的飞行风格,也让他成为了一名上乘的飞行者。
何海涛从小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听到天上飞机掠过的声响就异常兴奋,偶尔看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就恨不得追着跑出去好几里远。有一次,村里来了一架“农化运五”飞机给村里的农田洒农药,这让他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真正的飞机。“当时觉得开飞机就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坐一次飞机都遥不可及,完全不敢想象开飞机。”何海涛回忆道。
当何海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第一次意识到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当飞行员。“有一次,邻村的一个学生带着一张军队招飞行员的表格来到我家,让我父亲帮忙出一些证明,父亲对这种成人之美的事情总是乐此不疲。而且他知道我喜欢飞机,还特意把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这个大哥哥要去当飞行员了,开真正的飞机去。”何海涛至今对当时的细节依然记忆犹新,“我本来就外向,一听到这事,就缠着人家不放,没完没了问这问那,仿佛自己在做着招飞前的准备一样。”现在回忆到这段经历时,他说当时那件事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天随人愿,1990年何海涛如愿以偿通过招飞入伍了。那时候,空军每年都在各个省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学员。当听到招飞的消息时,神圣、崇高、艳羡,五味杂陈于何海涛的心中。经过报名、体检、考试,他从同龄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空军的飞行学员。何海涛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吃苦耐劳是他骨子里就有的品格。而且他又是重点高中的毕业生,学习能力很强。因此即使到了军队面对身边很多来自大城市的同龄人,何海涛依然认为自己在学习飞行这件事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事实也证明,何海涛的天分和后天努力帮助他成为了第一批由学员走上岗位的飞行员。
军飞生涯
生活中何海涛是个性格外向的人,但一说到飞行,他立马就严肃了起来。在采访中,他再三强调飞行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何海涛说:“飞行很好玩,但飞行不是玩出来的。飞行很简单,但简单搞不好飞行。”所以在每次飞行之前,他都会做充分的准备。
何海涛说:“虽说飞机一般是很安全的,但没人能保证一定没问题,所以我会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做一个预案准备。”即使严谨如何海涛一样的飞行员,飞行中也遇到过险情。他记忆最深刻的险情,发生在他飞初级教练机的飞编队课目时。有过飞行经历的人都知道,飞编队课目对油门的使用比较频繁,发动机很容易“停车”。“当时我和中队长做了一个双机急上升转弯,飞机进入了正常状态。但在达到最高点即将变向时,我发现长机越来越远,其实是我自己的飞机拉力小跟不上了。我突然感到自己的飞机在抖动,能清晰地看到螺旋桨的桨叶在转动。”遇到这样的状况,何海涛意识到:“不好,发动机要‘停车’。”他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平坡度、保持状态、对向机场、报告塔台、通知长机,一边调整油门使飞机维持在尽可能小的抖动状态下飞行,一边寻找迫降场。不过,何海涛发现飞机下方全都是山,没有合适的迫降场。何海涛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调整飞机状态上,配合着指挥员的提醒和长机的协助,他像哄小孩儿一样把飞机“哄”出了山区,眼看进了机场,他决定做小航线着陆,最终飞机安全落地。而飞机刚落到跑道上发动机就“停车”了。事后,地面检查人员发现飞机发动机9个气缸中有3个气缸淹电嘴不工作了。现在想想,如果发动机在空中就“停车”迫降到山区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次多亏了何海涛事先准备充分,提前意识到飞机的状况不好,做出了正确的预判和果断的处置,才避免了不堪设想的场面出现。
何海涛有这样过硬的功底,在他看来最要感谢的人当数他的飞行启蒙教员——初教机的师父。师父也就比他大四五岁,外向而不多言,博学却不多语,技高但不自矜。他说师父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徒弟都比自己飞得好。
顺势转身
现在看来,师父的愿望在何海涛身上实现了。在部队飞了20多年,他的飞行绝对称得上优秀,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章。在他看来,在部队飞行,飞行员的巅峰期是30岁到40岁,而在地方飞行,飞行员的巅峰期是40岁到55岁。所以2011年的时候,何海涛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主择业。何海涛觉得自己在部队里的飞行已经过了巅峰期,也想进入民用航空领域,为这个领域做点事情。“我有飞行情结,在我没离开部队的时候,就有几家公司找到我。部队规定服役满20年就可以自主择业,当我服役满20年后,就选择了自主择业。”而且为了尽快重返蓝天,他选择了零起步,离开部队后很快就到地方航空驾校考取了执照。因为飞行经验丰富,所以何海涛很快就拿到了商照。
至此,何海涛完成了军队到地方的转变。此时,他不仅体会到军队和地方不同的节奏,而且还有不同的出发点。军队讲的是服从命令,地方讲的是效率和效益。但从体力和精力上看,民用航空所要求的远远比他在部队时的少,他感到都很轻松,更能放松身心去体会飞行的乐趣。如今,何海涛正在自己的民用航空巅峰期,他说:“飞行初始时是比技术能力,到了最高层次就是比对飞行文化的理解。我的飞行目标很低,目前就是飞更多的机种,把我所飞过的机种飞精,达到人机合一,为我所用。”
通过和何海涛的接触和交谈,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发现他是一个很外向的人,说话办事风风火火。虽说性格如此,但是他却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曾经有人说他在飞行上胆儿太大,因为佳宝飞机手册中规定是不能做特技飞行的,但何海涛在研究了佳宝飞机性能数据后,再经过实地查看材质和飞机结构等,认为像横滚这样的特技动作是可以做的,最终他也完成了特技动作。不过,何海涛又常说自己胆子很“小”:“违章违纪的事我不会去做,飞行动作没研究透我不会去做。我通过对所飞机型的研究,甚至自己编撰了一本《XX飞机飞行人员应知必会》,从飞行准备到飞行结束各个细节及现象都面面俱到地介绍到了,时时刻刻提醒飞行员们想要飞得上乘务必做到事事‘加小心’。”
何海涛眼中的飞行未来
对于近期频繁的摔撞飞机现象,何海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很看好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在未来10年到15年,家庭飞机会像家庭轿车一样普及。拥有私人飞机不是神话,个人学飞行也不再是遥不可期的梦想。但由于整个领域还在普及的探索阶段,快速发展与法规制度完善程度的矛盾,人员素质差异与相应配套保障之间的矛盾,诸多因素导致还存在着波峰和波谷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任何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挡私人飞行的脚步。”他感慨道。
对于私人飞行的看好,甚至让何海涛打算亲自践行。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孩子愿意学飞行,他就会亲自教他们飞行。让孩子以“其父善游”为傲,一直是何海涛心中的愿望。